怎样鉴别全手工紫砂壶_第1页
怎样鉴别全手工紫砂壶_第2页
怎样鉴别全手工紫砂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鉴别全手工紫砂壶1. 从价格方面入手:翻开全手工分类,竟然有很多卖家 把一二百的壶都标为全手工壶。买家可不要上当啊,这样的 价格买到全手工壶是不可能的, 价格在 500 元以下的壶根本 都不是全手工壶,除个别小品壶以外现在整个宜兴我只发 现一两位工艺师做 500 以下的全手工壶,还不是真正意议上 的全手工壶有的卖 家还会提出种种理由说是亏本卖的, 那是不可能的,没有谁会专门开个店送钱的。2. 现在有些工艺师为了让藏家更容易区别全手工壶,特 别在壶的内壁盖了章如以下图所示 ,这样的壶根本上可 以判定是全手工壶。3. 从壶的工艺上判断。全手工壶是由泥片打平后,根据 壶的形状切好后再围起成壶身

2、也叫身筒 ,所以壶的身筒上 会有泥片接头。这个接头在壶的外面是看不出来的,一定要在壶里面。因 为外面的接头可以通过手工处理掉,壶里面因为有的地方看 不到,一些工具也用不上,所以很难处理平整,这个时候你 就可以去眼睛去看, 有的眼睛不一定看出来, 就要用手去摸。 如以下图所示部位 越往上看不到的部位,会越明显,用手一摸至上而下会有 个条状的皱折突起。4. 从壶内的处理情况来比拟,全手工壶的壶内处理有时 不太相同,具体表现为全手工壶的壶内壁不多加处理的话会 出现一种自然的皱折,而半手工壶通常是一些人工刮的痕 迹。但有时候为了让壶内显得更平整、好看一些,工艺师在 制作全手工壶时也会刮一下,这样的话这

3、点就没方法区分 了。下面有三张图作为比照。全手工壶的壶内壁全手工壶的壶内壁经过处理的全手工壶的壶内壁以上说明只限于区分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近期市场上 出现了大量的内壁有印章和接头线的仿全手工,无法以上面 方法区别。买家朋友可以查找壶外部是否有模具线。 仿全 手工壶常常会在壶把或壶嘴处留下模具线 。全手工与半手工壶在工艺上的区别 所谓的仿全手工壶其实就是半手工壶经过一些处理去 冒充全手工壶。主要有两种方法去处理:一、是在壶内壁盖以前只有全手工壶才能盖的那种章, 不过仿全手工壶的章是在壶成型后才 能盖,而全手工壶在 泥条状态下盖好后再把 泥料制成壶的。因此在两者之间会 有区别。下面就来比照一下两者

4、的区别,因为仿全手工壶是 在壶成型后再在壶内壁盖的章,所以会受到很多限制。制作 成型后的壶身会通常会带有一定的孤度,这个时候再盖章就 不能盖太大的,通常会是 1 厘米左右见方的章,或者更小。 而且章也尽量会盖在便于处理,孤度小一些的地方。 有时 候因为盖在有孤度的地方还会使印产生两头深中间浅的现 在,但也有成心把章做成一定孤度的而真的全手工壶因为 是盖在泥条上就不受这方面的限制,小的可以 盖,大的也 可以盖, 而且印章不会出现两边浅中间深的情况。 如图一 这样的大章仿全手工壶是没有方法盖的,所以碰到超过 2 厘 米见方的章就可以判定是真 的。当然如果是小章也不能说 就不是全手工壶,那就通过看章

5、的形态和结合其他的特征去 判断。二、是在壶把对应的壶内壁贴一条泥条仿制成接头的样 子。所以碰到壶内壁有接头的壶也不能马上断定这就是一把 全手工壶,还要结合其他的地方去鉴定。将一把壶拆分成假设干个份子来逐一分析一 .壶的最高的局部, 是壶钮, 传统光素器圆器的壶钮的成型 工艺一般分为四种:1. 借助模具成型两片合模。粗工者可看到中分线,细工 者完全看不到任何痕迹,圆润饱满而且线条漂亮,但泥门会 很松,假设身桶是纯手工成型的,细看之下,壶钮的泥料结 构会和身桶的泥门结构不一样。2. 纯手工成型粗工用泥条在转动中搓出形状,然后 略微整形。这类壶钮形状不均匀,歪纽几率很高,属于早期 壶、古壶的常规做法

6、。3. 纯手工成型粗工之二捏一个略大的实心壶钮,放 在转盘上用车刀车出形状,然后覆盖脂泥掩盖车工刀痕,这 类壶钮的下半部,常见横向拉丝纹、横向刀刮纹,属于现代 壶器纯手工粗工做法,泥门结构会被破坏。4. 纯手工成型细工首先,按照第 3 种方式车出一个 壶钮;然后,用车出来的实物对照边缘弧度线条做一个竹片 工具。保证竹片工具可以刚好卡入壶钮,与车出的壶钮完全 吻合。然后,按照第 2 种方式搓出一个壶钮,再用竹片工具 压出形状,直到壶钮形状和竹片内弧度完全吻合为止,再光 明针。这类壶钮,泥门结构紧致,会很漂亮。 二.盖子虚片,这个局部的成型工艺一般分为两种:1. 借助模具成型常规做法是将泥片压入一

7、个向内凹的半 月形状石膏模,用力向外顶出弧度,然后搪圆。这类虚片的 外观泥门会很松,烧成品颗粒内收,如果身桶是纯手工打片 的,那么虚片泥门颗粒质感会和身桶的质感不一样, 泡养久了, 会发现盖子和身桶变色程度都会不一样。2. 纯手工成型常规做法是将泥片铺在一个 “范上,“范 就是向外拱起弧度的半月形工具如蛋形或球体 ,泥片铺 在“范上,用拍子打出形状,切掉多余的泥片,形状即出。 这类虚片因为是向内受力,经过拍打后,泥门更加紧致,成 品效果是颗粒在挤压中外凸。三. 子口,这个局部成型工艺一般分为三种:1. 借助模具成型之一借助模具有整个盖子已经开好 的石膏模,将泥片嵌入,子口接上,然后搪出形状,切

8、除多 余泥片即可。 这类子口看起来厚薄均匀、 浑圆、 生硬无活性、 不自然。2. 借助模具成型之二虚片可以是纯手工成型的,子 口局部, 可以将泥片外套上钢圈, 搪出形状后再接到盖子上。 这类做法和 1 很接近。区分方式也雷同。3. 纯手工成型手工打出泥片,手工接片,利用纯熟的基 本功用工具修圆。这类做法,子口厚薄不均,线条活性足, 自然。四、身桶这个局部一般分为三种:1. 借助模具成型即挡胚成型,身桶前后有哈夫线,壶内 壁多出现横向拉丝纹,横向搪胚纹或完全无痕迹。外观泥门 很松,浆负面,颗粒内收者居多。2. 纯手工成型纯手工打片成型的壶作,以前有过屡次介 绍,成品痕迹包括泥凳纹、收缩纹、外观拍

9、打痕、对着光转 动看有不均匀波浪纹等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局部,是纯手工成型的作品,泥门紧致,因泥片在成型过程中不断向 内受力,颗粒结构挤压,烧成品颗粒在挤压中外凸。多看实 物会很容易区分。3. 仿手工成型痕迹首先,纯手工打泥片,将身桶打出7 8 成形状,不上底片,放入石膏模,然后带上塑料薄膜手 套轻微向外顶, 顶出形状后再上底片。 为之仿手工成型做法。 这类壶具备一切纯手工成型工艺的特点,包括泥凳纹,收缩 纹,局部拍打痕,壶内印章等。但是!由于放入石膏模内之 后向外发力顶的局部,必定使得泥料结构变松,烧成品的外部泥料结构会发生变化,顶的局部越多,泥门结构越松散,最终仿手工成型的壶器,没有向外受力

10、的局部,颗粒在积压中外凸,被向外受力的局部,颗粒内收且平坦。细心观察, 上手实物多了,很容易识别。备注:成型工艺只有三种模子壶,仿手工,纯手工。并 无什么“半手工或者“全手工之说,如果说不是用脚做 出来的都叫“全手工 ,或者连工具都不用只靠手捏出来的 才叫“纯手工 。五. 流、把这个局部一般分为三种:1. 合模这种方式清初已有,清初时期所用流把模具一般 为石模或木模,成形后中间哈夫线从来不去处。2. 灌浆当代做圆器、方器大三弯流的陶手,很多人习惯 用灌浆工艺成型, 这类壶的流部很容易识别, 泥料结构松散, 很多用冲浆做法。只要细看,流的泥料结构和身桶泥料结构 是肯定不一样的。3. 纯手工成型这

11、个就不多做解释了,以前写过很多就不 重复了,需要强调的是,纯手工成型的流部,泥门紧致,泥 料结构和身桶一致。1.先看壶钮,这两个壶钮,泥门紧致,颗粒凸现如果是借助模子成型的,要么有中分线,要么泥门松散,颗 粒内收2.看盖子虚片拱起的做法,究竟是借助“模还是借 助“范这两件盖子,都是借助“范的,因为要泥片压在 拱起弧度的实物上拍打,所以泥门依然保持紧致,因外部没 有受模具固定,所以活性和张力十足。假设有固定外膜,泥 片贴上去向外靠,那么泥门会松散的多,也会平整的多。3. 看壶肩壶肩的局部,是整把壶接受拍打次数最多的地方,因为要在转盘上旋转式的拍打,本来就紧致的泥门会更加紧致 颗粒在挤压中外凸,而

12、且,旋转中手工拍打身桶不可能十分 均匀,受力点和受力重量不同,所以壶肩的局部,如果对着 光看,旋转的时候能看到轻微起伏的波浪纹。当代做纯手工壶的人,有局部人在打片完成之后,用算 子算身桶,因用力太大,导致外观破皮或者将身桶压憋进去 一点点,又或者打片的时候用力大了,拍子印留下的比拟清 晰。这些都可以通过后来的方法修复。例如通过覆盖脂泥盖 住痕迹。但被脂泥盖住的局部泥门会略微感觉松散,因为脂 泥没有经过拍打。所以或多或少会掩盖了一点点外凸的颗 粒。但即便覆盖了脂泥,一样可以清晰看到波浪纹和不规那么 的痕迹。多看便会知道。而且,覆盖脂泥,不会是全部,只 会是少数。大家切记,纯手工成型的作品,远观色泽温润柔和,近看颗粒密布挤压。4. 看腰部这个局部,是全壶几乎不接受拍打的局部,所以这个局 部的泥门是纯手工成型作品最松的地方,荷塘今天用于考试 的局部,其中就是剪切了腰部的泥料结构特写,用这个局部 的图片来考试,是可以考晕人的。只要看过做壶过程的人几乎都清晰,一把壶接受拍打次 数最多的局部是壶肩和壶腹。而不会有陶手拿着拍子去拍腰 部的。所以,看泥门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