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已知单质硫在通常条件下以 S8(斜方硫)的形式存在,而在蒸气状态时,含有 S2、S4、S6 及 S8 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 S4、S6 和 S8 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其结构如下图所示:(1) 若已知硫氧键的键能为 d kJ·mol1,氧氧键的键能为 e,S(s)O2(g)=SO2(g) Ha kJ·mol1,则 S8硫硫键的键能为kJ·mol1(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硫蒸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80 g·mol1,则该蒸气中 S2的体数不小于 (用百分数表示)。【】(1)(2d-a-e)(2)75%考点:考查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焓变的计算应用,反应热和
2、键能的计算关系应用。2N2H4 通常用作火箭的高能,N2O4 作氧化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N2(g)2O2(g)=2NO2(g) Ha kJ/molN2H4(g)O2(g)=N2(g)2H2O(g) Hb kJ/mol2NO2(g)N2O4(g) Hc kJ/mol写出气态肼在气态四氧化二氮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2) N2、H2氨气为放热反应。800 K 时向下列起始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molN2、3molH2,甲容器在反应过程中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丙是绝热容器,三容器各自建立化学平衡。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 K 甲 K 乙 K 丙(填“>
3、”、“<”或“”)。达到平衡时 N2 的浓度c(N2)甲 c(N2)乙,c(N2)乙 c(N2)丙(填“>”、“<”或“”)。对甲、乙、丙三容器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乙容器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此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在甲中充入稀有气体 He,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容器中充入氨气,正向速率减小,逆向速率增大D丙容器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已达平衡状态【】(1)2N2H4(g)N2O4(g)=3N2(g)4H2O(g)H(ac2b)kJ/mol(2)>><CD正确;D丙容器绝热,故丙容器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已达平衡状态,故 D 正确; 故为 CD。考点:考查利用定律
4、的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热化学方程式书写3(A 类题)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aCO3(s)=CaOCO2(g)H177.7 kJC(s)H2O(s)=CO(g)H2(g)H-131.3 kJ·mol -1 1 H2SO4(1)NaOH(1)= 1 Na2SO4(1)H2O(1)H-57.3 kJ·mol -122C(s)O2(g)=CO2(g)H-393.5 kJ·mol -1CO(g) 1 O2(g)=CO2(g)H-283 kJ·mol -12HNO3(aq)NaOH(aq)=NaNO3(aq)H2O(1)H-57.3 kJ·mol -
5、12H2(g)O2(g)=2H2O(1)H-517.6 kJ·mol -1(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不正确的理由分别是。(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 C 转化为CO 的热化学方程式:。(3)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1);中 CaO 没标状态,H177.7 kJ·mol -1;中 H2O 的状态应为“g”;H =+131.3kJ·mol -1;中除 H2O 外其他物质的状态不是“l”应为“aq”(2)C(s)1/2O2(g)=CO(g) H-110.5 kJ·mol -1(3);考点:考查了热化学方
6、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4能源短缺是人类的问题,利用化学反应可实现多种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mol 化学键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2NH3(g) H93 kJ·mol1。旧键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已知反应 N2(g)3H2(g)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 a 的数值为kJmol。化学键HHNHNN键能/kJ·mol1436a945(2)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已知在常压下有如下变化: 2CH3OH(l)3O2(g)2CO2(g)4H2O(g)H a kJmol H2O(g)H2
7、O(l) H b kJmol写出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3)已知:HCN(aq)与 NaOH(aq)反应的焓变H-12.1kJ·mol1; HCl(aq)与 NaOH(aq)反应的焓变H55.6 kJ·mol1。则 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焓变H 等于。(4)已知:H2(g)+1/2O2(g)=H2O(1) H-285.83kJ·mol1CO(g)+1/2O2(g)=CO2(g)H-282.9kJ·mol1;若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可生成 5.4g H2O(l),并放出 114.3kJ 的热量,则混合气中 CO 的物质的
8、量为(计算结果保留以为小数)【】( 1)391;(2)2CH3OH (l)3O2(g)2CO2(g)4H2O(l)H( a+ 4b)kJmol;(3)43.5kJ·mol1;(4)0.1mol。【】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9453×4362×3×a)kJ·mol1=93kJ·mol1,a=391;(2)甲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2CH3OH 3O22CO2 4H2O, 4×,得出:2CH3OH (l) 3O2(g)2CO2(g) 4H2O(l)H ( a+ 4b)kJmol;
9、H (aq) CN(aq)H1,H (aq) OH(aq) = H2O(l) H2 =(3)HCN(aq)55.6kJ·mol1,NaOH(aq) HCN(aq) = NaCN(aq) H2O(l),H3 = 12.1kJ·mol1, = ,H1 H2 = H3,H1 = 43.5kJ·mol1;(4)设 CO 的物质的量为 xmol,H2 的物质的量为 5.4 × 2/(18 × 2)mol = 0.3,因此有 0.3×285.83 282.9x=114.3,x=0.1mol。考点: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定律、反应热的计算等知
10、识。5将等物质的量的 A、B、C、D 四种物质混和,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 A 减少了 n mol,B 减少了 n /2mol,C 增加了 3n /2mol,D 增加了 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1) 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a、b、c、d。(2) 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状态:ABD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1)2132(2) 气态气态 (3)放热非气态【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规律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
11、因素等。【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大反应速率,则增大浓度、升高温度或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反之,反应速率减小。对于该考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升高温度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增加物质浓度不一定能改变反应速率(固体、纯液体和不参与反应的物质不行);增大压强不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注意两种情况:无气体参与的反应;加入惰性气体);催化剂有正负之分;当反应速率受多个因素影响时,要分情况讨论。6已知反应 Fe(s) CO2(g)FeO(s) CO(g),H=aKJmol-1,平衡常数为 K。测得在不同温度下
12、,K 值如下:(1)若 500时进行反应,CO2 的起始浓度为 2molL-1,CO 的平衡浓度为。(2)该反应为(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700时反应达到平衡,要使该平衡向右移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温度/500700900K1.001.472.4A缩小反应器体积BCO2C升高温度到 900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E.增加 Fe 的量(4)下列图像符合该反应的是(填序号)(图中 v 为速率,为混合物中 CO 含量,T 为温度且T1T2)。【】(1)1mol·L-1;(2)吸热;(3)BC;(4)A考点:考查了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化学平衡计算,影响反应
13、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7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1)羰基法提纯镍涉及的反应为:Ni(s)+4CO(g)Ni(CO)4(g)cNi(CO) 当温度升高时,4 减小,则H 0(填“>”或“<”)。c(CO)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粗镍和 CO 加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代号)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进行 3s 后测得 Ni(CO)4 的物质的量为 06mol,则 03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1);(2)
14、bd;不变;0.8mol·L-1·S-1 ;(3)增大压强考点:考查了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8新近的前沿科学杂志刊发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员的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危害,其中系统地阐述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及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目前降低尾气的可行方法是在汽车排上安装催化转化器。NO 和 CO 气体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这两种气体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反应:(其N2(g)2CO2(g) H=a kJ·mol-1。中 a、b、c 均为正值)2CO(g)2NO(g)(1)CO2 的电子式为。(2)已知 2NO(g)O2(g)=2NO2(g) H=b kJ
15、·mol-1;CO 的燃烧热H=c kJ·mol-1。书写在消除汽车尾气中 NO2 的污染时,NO2 与 CO 的可逆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3)在一定温度下,将 2.0mol NO、2.4mol 气体CO 通入到固定容积为 2L 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有害气体 NO 的转化率为,015minNO 的平均速率 v(NO)=。20min 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 CO 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选填序号)。a缩小容器体积b增加 CO 的量c降低温度d扩大容器体积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min 时再向容器中充入 NO、N2 各 0.4mol,化学平
16、衡将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后在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是。【】(1)(1 分)N2(g)4CO2(g) H="-a+b-2c" kJ·mol-1。 (2 分)(2)4CO(g)2NO2(g)(3)40% (1 分)0.027mol/(L·min)(1 分)c d (2 分)向左 (1 分)5/36L/mol 或 0.14 L/mol(2 分)正向移动,CO 浓度减小,所以正确。d扩大容器体积,CO 浓度减小,所以正确。所以选 c d。20min 时再向容器中充入 NO、N2 各 0.4mol,此时各成分的浓度变为2CO(g)2NO(g)
17、N2(g)2CO2(g)瞬时浓度(mol·L1)0.80.60.40.60.4´ 0.62Qc0.8´ 0.620.625>0.14,所以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5以化学平衡常数还是L/mol 或 0.14 L/mol。36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知识。9甲醇电池被认为是 21 世纪电动汽车候选动力源(1)甲醇质子交换膜电池中将甲醇蒸汽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2O(g)=CO2(g)+3H2(g) H1=+49.0 kJ·mol-1CH3OH(g)+ 1 O2(g)= CO2(g)+2
18、H2(g) H22已知 H2(g)+ 1 O2(g)=H2O(g) H =-241.8 kJ·mol-1,则反应的H2=2。(2)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甲醇:CO(g)+2H2(g)CH3OH(g),现模拟该反应并进行分析,下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 CO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该反应的焓变H0(填“>” “<”或“=”)。T1 和 T2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是 K1K2(填“>”“<”或“=”)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 和 3molH2,测得 CO 和 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 的平
19、均反应速率 v(C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能使 n(CH3OH)/n(CO )增大的有 A升高温度B充入 He(g)C再充入 1molCO 和 3molH2D使用催化剂【】(1)-192.8(2)<>0.075mol/L(2 分),1.33(3 分)C考点:化学平衡的移动10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工业上可利用 CO 或 CO2 来生产甲醇。已知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1) 据反应与可推导出 K1、K2 与 K3 之间的关系,则 K3(用 K1、K2 表示)。500 时测得反应在某
20、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1)分别为 0.8、0.1、0.3、0.15,则此时 v 正 v 逆(填“>”、“”或“<”)。(2) 对于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积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化学反应平衡 常数温度/5008002H2(g)CO(g)CH3OH(g)K12.50.15H2(g)CO2(g)H2O(g)CO(g)K21.02.503H2(g)CO2(g)CH3OH(g)H2O(g)K3An(CO2)n(H2)n(CH3OH)n(H2O)1311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H2 的消耗速率与 CH3OH 的消耗
21、速率之比为 31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 NO 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 和 CO 转变成 CO2 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g)+2CO(g)2CO2(g)+N2(g)H<0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 NO 和 CO 浓度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1)前 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N2),CO 的平衡转化率为。(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表 。(3)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
22、 NO 转化率的是。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以上三组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第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 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实验编号T()NO 初始浓度(mol/L)CO 初始浓度(mol/L)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2801.20×1035.80×103822801.20×1035.80×1031243501.20×1
23、035.80×103124时间(s)012345c ( NO )(mol/L)1.00×1034.50 × 10 42.50 × 10 41.50 × 10 41.00 × 10 41.00×10 4c ( CO )(mol/L)3.60 × 10 33.05 × 10 32.85 × 10 32.75 × 10 32.70 × 10 32.70×10 3【】.(1)K1·K2(2 分)>(2 分)(2)BC(1)1.9×10_4mol
24、183;L_1·s_1;25%(2 分)c2 (CO ) × c(N )(2)K(2 分)(3)CD 22 c2 (NO) × c2 (CO)(4)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2 分)如下图:(3 分)(4)因、比表面积不同,则应温度相同,所有浓度应相同来验证催化剂比表面积对速率的影响;因此实验目的为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因、温度相同,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则平衡不移动,但的速率大,则先达到化学平衡,、的比表面积相同,温度不同,的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先达到化学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 的平衡浓度
25、大于,因此、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 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为。考点:考查了反应热、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相关知识。11(1)溶液中,c(H)10x mol·L1,c(OH)1 0y mol·L1,x 与y 的关系。若从 A 点到 B 点,可采取的措施为。T2 时,将 pH=0 的 NaHSO4 溶液逐滴滴加到 pH=2 的醋酸溶液中,则水电离出的 c(OH)将(填“增大”、“减小”、“不变”)。已知:T1 时, 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1.8×105,则 T1 时, 在 0.5 mol·L1 的醋酸
26、溶液中由醋酸电离出的 c(H)约是水电离出的 c(H)的倍。T2 时,将某溶液(此溶液满足 lg c(H+)/c(OH)=10)滴入含 Na+、 HS、 SO42、 K+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体积均为 1 mL pH=2 的一元酸 HA 和 HB,加水稀释过程中 pH 与溶液体积关系:m 的取值为。a 点酸的浓度 b 点酸的浓度(填 “>”、“<”、“=”)。若 m<4,常温下 a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下列表的数据变大的是。Ac(A)B n(H+)· n(OH)C c(H+)/c(A)D c(A)/c(HA)· c(OH)时,HCN、H
27、2CO3 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 K4.9×1010,K14.3×107、K25.6×(3)已知:251011,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升高温度 减小 9×108H+ +HS=H2S(2) 2<m4 < BC(3)CN+ HCO3H2O+CO2=HCN(2)pH=2,c(H+)=10-2mol/L,当溶液被稀释 100 后,pH 增大,若 HA 为一元强酸,c(H+)=10-4mol/L,pH=4;若 HA 为一元弱酸,由于随着稀释电离度增大,则 c(H+)10-4mol/L,pH4;所以 m
28、 的取值范围是 2m4。从图像曲线分析可知,两种溶液同样稀释 100 倍,HB 的pH 变化小,即 c(H+)变化小,说明 HB 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更大,即 HB 的酸性弱于 HA 的酸性,因为最初两者的 pH 均为 2,则 c(HB) c(HA),同样稀释 100 倍后,仍有 c(HB) c(HA),所以 a 点酸的浓度小于 b 点酸的浓度。若m<4,说明 HA 为一元弱酸,常温下 a 点到 c 点的过程就是加水稀释的过程,随着稀释,HA 的电离度12已知在 25的水溶液中,AgX、AgY、AgZ 均难溶于水,但存在溶解平衡当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此常数用Ksp
29、表示,Ksp 和水的 KW 相似)如:Ag(aq)X(aq);Ksp(AgX)=c(Ag)·c(X)1.8×1010AgX(s)Ag(aq)Y(aq);Ksp(AgY)=c(Ag)·c(Y)1.0×1012AgY(s)Ag(aq)Z(aq);Ksp(AgZ)=c(Ag)·c(Z)8.7×1017AgZ(s)(1)根据以上信息,AgX、AgY、AgZ 三者的溶解度(用已被溶解的溶质的物质的量/1 L 溶液表示)S(AgX)、S(AgY)、S(AgZ)的大小顺序为。(2)若向 AgY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AgX 固体,则 c(Y)(填
30、“增大”、“减小”或“不变”)。(3)在 25时,若取 0.188 g 的 AgY(相对质量为 188)固体放入 100 mL 水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溶液中 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由上述 Ksp,在上述(3)的体系中,能否实现 AgY 向 AgZ 的转化,并简述理由: 在上述(3)体系中,能否实现 AgY 向 AgX 的转化?根据你的观点选答一项若不能,请简述理由:,若能,则实验转化的必要条件是。【】(1s(AgX)s(AgY)s(AgZ);(2减少;(31.0×10-6 mol/L;(4能;Ksp(AgY)1.0×1012>Ksp(AgZ)8.7
31、5;1017;能;当溶液中 c(X)>1.8×104 mol/L 时,AgY 开始向 AgX 的转化,若要实现 AgY 向 AgX 的完全转化,必须保持溶液中的 c(X)>1.8×104mol/L。考点:考查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的相关知识。13(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非电解质是 。硫酸氢钠固体 冰醋酸 蔗糖 氯化氢气体 硫酸钡 氨气 次氯酸钠(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醋酸:。次氯酸钠:。(3)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 1 molL-1、0.1 molL-1,则 c(OH) :c(OH)10(填“大
32、甲乙于”、“等于”或“小于”)。(4)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 0.1 molL-1 的NaOH 溶液,0.1 molL-1 的 HCl 溶液,丙为 0.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的大为。【】(1)(1 分)(1 分)CH3COO+(1 分) NaClOClO+Na+H+(2)CH3COOH(1 分)(3)小于(2 分)(4)丙甲=乙(2 分)14一定温度下,在向冰醋酸(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着加入水的体积 V 变化的曲线。请回答:(1)O 点导电能力为 0 的理由是。(2)a、b、c 三点
33、处,溶液中 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3)a、b、c 三点处,醋酸电离程度最大的是点。(4)若使 c 点溶液中的 c(CH3COO-)提高,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加热B加稀盐酸C加固体 KOHD加水E加 Zn 粒F加固体CH3COONaG加 MgOH.加固体 Na2CO3【】(1)在 0 点处还未加水,醋酸未电离,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导电能力为 0;(2)c<a<b;(3)c;(4)BD。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等知识。15水的电离平衡线。若以 A 点表示 25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上升到 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 B 点(1)将 pH=8 的 Ba(OH)
34、2 溶液与 pH5 的稀盐酸混合,并保 持 100恒温,欲使混合溶液 pH=7 则 Ba(OH)2与盐酸的体积比为。2(2) 室温时将 PH 为 5 的硫酸溶液稀释 500 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 )和 c(H )之比约为。今 有CH3COOHHClH2SO4 三种溶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当它们pH 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填序号)。(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 pH 最小是(填序号)。(3)将 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 10 倍,c(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序号)。(4)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种酸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烧碱溶液恰好完全反
35、应,所需烧碱的体积比为。(5)三酸的pH 相同时,若耗等量的 Zn,则需三酸的体积大为(填序号)。【】(1)2:9(2)1:10(1)(2)(3)>=(4)1:1:2(5)<=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知识。16某二元酸 H2A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2A=HHA,HAHA2。回答下列问题:(1) Na2A 溶液显(填“酸性”、“中性 ”或“碱性”),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或必要的文字说明)。(2) 常温下,已知 0.1 mol·L 1NaHA 溶液 pH2,则 0.1 mol·L 1H2A 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0.11 mol
36、183;L 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理由是。(3) 0.1 mol·L 1NaHA 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 Na2A 溶液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Na+)+c(H+)=c(OH-)+c(HA-)+2c(A2-)Bc(Na+)=2c(HA-)+c(A2-)+c(H2A)Cc(OH-)=c(HA-)+c(H+)+2c(H2A)Dc(OH-)=c(HA-)+c(H+)【】(1)碱性;A2H2OHAOH(2)小于;H2A 第一步电离出的 H对 HA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使 HA更难电离(3)c(Na)c(HA)c(H)c(A2)c(OH)(4)AD考点:
37、考查了盐类水解及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的相关知识。17.(1)在一定条件下,CH4 可与 NOx 反应除去 NOx,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1N2(g)2O2(g)2NO2(g)H67.0kJ·mol 1H2O(g)H2O(l)H41.0kJ·mol 1CO2(g)2H2O(g)N2(g)HkJ·mol 1;则 CH4(g)2NO2(g)( 2 )因证实 N2 、H2 在固体催化剂(Fe) 表面吸附和解吸以氨的过程而获奖。若用分别表示 N2、H2、NH3 和固体催化剂,则在固体催化剂表
38、面氨的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吸附后,能量状态最低的是(填字母序号)。由上述原理,在铁表面进行 NH3 的分解实验,发现分解速率与浓度关系如图。从吸附和解吸过程分析,c0 前速率增加的可能是;c0 后速率降低的可能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稀 H2SO4K2SO4 溶液 NaCl 溶液 CuSO4 溶液 KOH 溶液(1)阴极、阳极都有气体产生,其中溶液 pH 变大的是。(填序号)(2)已知 400mL 0.5 mol·L -1 CuSO4 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两极共产生气体mol,如要将溶液恢复原浓度,需要加入的物质为。【】(1)875
39、.3(2)C;(1 分)氨的浓度增加,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氨增多,速率增大,达到一定浓度后,氨浓度太大阻碍 N2 和 H2 的解吸。(1)(2)4OH-4e-=2H2O+O2;0.4;CuO 和水(其他合理给分)后由于氨浓度太大阻碍 N2 和 H2 的解吸,故反应速率减慢;(1)由给出电解质溶液可知,阴阳极都有气体产生,实质是()电解的氧气与氢气,电解质溶液应为:稀 H2SO4、K2SO4 溶液、KOH 溶液电解后溶液的浓度增大,稀 H2SO4 电解后溶液的酸性增强,溶液 PH 值不变,K2SO4 溶液是中性溶液,电解后溶液 PH 值不变,KOH 溶液电解后溶液的碱性增强,溶液 PH 值增大;()
40、电解NaCl 溶液,生成氢气和氯气,同时生成 NaOH 溶液,溶液的 pH 增大,故为;(2)400mL 0.5 mol·L -1 CuSO4 溶液中CuSO4 的物质的量为 0.2mol,最初电解时生成铜和氧气,电极反应式 电解 为 2CuSO4+2H2O2Cu+O2+2H2SO4,完全电解生成的 O2 为 0.1mol,继续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电子守恒规律,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时,H2 和氧气的物质的量均为 0.2mol,共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4mol;根据电解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可以添加 0.2molCuO 和 0.2molH2O 即可恢复原浓度,也可以添加 0.2molCu(OH)2 达到相同效果。考点:考查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电解原理的应用。18利用 N2 和 H2 可以实现 NH3 的工业,而氨又可以进一步硝酸,在工业上一般可进行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N2(g)+3H2(g)2NH3(g);H=92.4kJ/mol2H2(g)+O2(g)=2H2O(g);H=483.6kJ/m ol写出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O5 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以 H2、O2、熔融盐 Na2CO3 组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战略规划
- 电竞公司赛事报名管理规章
- 绿色农业种植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方案
- 重难点解析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典型题】附答案详解
- 重难点解析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房屋租赁及物业管理服务协议全面指南
- 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平台搭建及运营技术方案
- 写作技巧实战指南
- 市场情绪预测-洞察及研究
- 近代国家建立过程中宪法形成的意义
- 水泥路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考试题与答案
- 中学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工作方案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件 中职语文上册
-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表单-公司董监高、股东、核心技术人员调查表(上市或尽调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