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路基础知识培训_第1页
环路基础知识培训_第2页
环路基础知识培训_第3页
环路基础知识培训_第4页
环路基础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11/15撰写人 | 陈峰科士达环路基础知识培训目录1、零极点概念32、穿越频率、相位裕度、增益裕度的概念43、环路稳定性判据54、反馈环路的小信号分析65、30W反激电源的环路设计86、调整环路参数以使系统满足稳定性判据111、零极点概念2、穿越频率、相位裕度、增益裕度的概念穿越频率:增益曲线穿越0dB线时的频率相位裕度:相位曲线在穿越频率处的相位和-180度之间的相位差,由于是与-180度比较,一般我们计算时就在相位+180度作为相位裕度。增益裕度:增益裕度是在相位曲线达到-180度的频率处所对应的增益下图是环路分析仪器的参数:由于测试仪通过已在测试过程中添加了180度相移,因此

2、:其相位已为m+180,可以直接读出其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3、环路稳定性判据必须达到:开环系统有大于30度的相位裕度 大于6dB的增益裕量可以实现:在穿越频率附近为-20dB的增益斜率 相位裕度最好能实现在40-70度之间。 相位裕度与增益裕度既有在不同输入条件与器件差异条件下使系统自动满足稳定条件的因素外,相位裕度还有动态响应方面的要求。 我们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时,以常见的二阶系统来说,其闭环传递函数如下所示:GS=Wn2s2+2*Wn+Wn2 其中称为阻尼系数; 当0<<1 时,其处于欠阻尼状态,=1时,处于临界阻尼状态,>1, 处于过阻尼状态,Q是品质因子,其与的关系为:

3、 Q=12 在控制理论里,一般将系统设计在欠阻尼状态,取值之间; 此时Q取值; 我们也可以从下图看出,其单位阶跃响应如左图所示,从上升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来判断,也是Q取值在这个范围内较好,对应于-4dB-1.6dB,此时相位裕度为40-70度之间。因此:我们最好将系统设计的增益裕量在40-70度之间。 4、反馈环路的小信号分析 反馈环电路如下图左图所示,我们对反馈环电路进行小信号等效分析,而在小信号等效分析中,所关心的是变化量,因此在回路中,任何的恒压源可认为是交流短路,恒流源等效开路,恒定不变的电流在电路中不考虑,得到的电路图如右图所示:那么VCOMP与+12V之间的传递函数可以得出:G

4、_FB =VCOMP+12V 注:其中CMR是光耦的光电传输比,其它从环路传递函数初步得出的结论:1)从环路参数来看,输出电压采样的下拉电阻不在环路传递函数中,只是下拉电阻不同时会使得采样电阻的上端电阻参数不同,从而影响环路,因此对于同功率更改不同输出电压时,最好更改采样电阻的下拉电阻,这样环路参数调整比较少。 5、30W反激电源的环路设计根据30W DCDC电源来设计:参数条件: 输入电压:20-30v,额定24v输出电压:12v/2.5A,对应负载5.8 ;最少1A,对应负载12;由于本文中反激小信号模型是建立在CCM模式上的,所以以BCM模式时的负载作为最少负载。效率:0.8初级电感量:

5、18uH初级匝数:8次级匝数:8输出滤波电容1:11m/1000uF共模电感差模分量:20uH输出滤波电容2: 70 m/470uF开关频率:65KHZ电流采样电阻:0.11占空比Dmax=0.4;电流型CCM模式反激功率级的小信号模型为:设计步骤:1)确定穿越频率其右半平面零点:输出差模电感与电容的极点频率:考虑开关频率:65KHZ,从上面可以看出:右半平面零点频率较高,对环路的影响可以忽略;但输出共模电感的差模分量较大,-40dB的极点若与穿越频率之前,则影响稳定性;这里选择穿越频率:1KHZ2) 确定功率级的直流增益:3) 确定功率级最低极点位置,BCM模式时负载的极点位置: 4) 确定

6、在穿越频率处,欲使功率级增益提升到0dB, 补偿放大器应该有的增益;Fc=1000,在第一个极点以-20dB的斜率衰减,当到达穿越频率时整个增益已衰减X1,为了使系统能在穿越频率时增益为1,也就是0 dB,因此:补偿网络的增益应该为X1-功率级的增益。补偿网络的增益5)设计参数为了考虑普适性,在这里主要是针对R10,C11,C37的参数设计,其它的参数已通过其它的方式已确定。并设定 零点位置Fz=Fc/3=330; FZ=1/2*PI*R10*C37 极点位置Fp=3* Fc=3000 FP=1/2*PI*R10*C11由于FC<<FP,则分母的根号部分=1,而FC>>

7、Fz, 则分子的根号部分=FC/fz假设C37>>C11, C11+C37C37; FZ=1/2*PI*R10*C37CMR=1.3;A_GFB=A_EA;R10=164k取值R10=150KC37可以根据零点位置=3.3nFC11可以根据极点位置=390PF 6、调整环路参数以使系统满足稳定性判据 对于我们30WDCDC电源来说,由于光耦次级的上拉电阻在很多芯片中都内置于IC中,虽然我们的IC需要外置,但是考虑通用性,因此,我们主要通过更改R15,R10,C37,C11来更改其环路;测试其环路后分析其对环路的影响。参数相位裕量增益裕量穿越频率改变R10 ;C37=47n, C11

8、=4.7nR15=1KR10=240K35.8-7.9792.7R10=110K44.7-7.8798.3R10=70K52.1-7.9778.8R10=50K59.0-7.7740总结:增大R10,从环路传递函数来看,是将零极点均前移;从实际测量来看在其它参数不变化的情况下,减少R10,能大幅度提高环路的相位裕量,略减少环路的穿越频率,不影响增益裕量。因此:在相位裕量不够时,增益裕量足够时,调整R10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改变C11;C37=47n, R10=240kR15=1KC11=47235.8-7.9792.7C11=57238.8-9.3696C11=67240.6-9.7648.7C

9、11=87243.8-10.4570结论:改变C11,实际上就是改变极点的位置,增大C11,极点前移,这是牺牲穿越频率也就是带宽来达到提高相位裕度与增益裕度的目的,从我们测试来看,增大C11,相位裕度与增益裕度都有较大的提高。一般情况下,不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应最低保证C37要远大于5倍C11,否则动态负载测试会有问题。改变R15;C37=47n, R10=240kC11=4.7nR15=1K36.5-6.7865R15=1.2K35.3-8.2774R15=1.4K36.5-9.4724结论: 改变R15主要是改变增益,从测试结果来看,增大R15,能提高增益裕度,对相位裕度无改变,同时会减少带宽。改变C37R10=100kC11=4.7nR15=1.2kC37=10345.9-8.0799.5C37=22346.4-7.8798.7C37=47346.7-8.0778.8C37=10447.2-7.9792C37=47445.4-8.2793结论: 单独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