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强化训练 生命科学实验_第1页
课后强化训练 生命科学实验_第2页
课后强化训练 生命科学实验_第3页
课后强化训练 生命科学实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后强化训练44生命科学实验一、选择题1如图甲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若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制作装片步骤中最可能有问题的是(D)(第1题甲)(第1题乙)A BC D【解析】盖玻片盖片时应先将一侧贴到载玻片上,然后另一端逐渐放平,如果操作不当,那么容易产生气泡,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2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列图像。其中视野最亮的是(D)【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第3题)3新鲜藻类水

2、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该实验无法得出的结论是(B)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D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不利于光合作用【解析】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可见细菌多处氧气多,证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处细菌数目不同,可见不同波长的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同;在560纳米处细菌最少,表明该波长的光最不适合植物光合作用;本实验中的现象不能得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结论。4在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质量分数为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并滴入适量的

3、果蔬提取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并滴入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在3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在4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馒头碎屑和2滴碘液。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第4题)A. 1号试管内溶液褪色B. 2号试管内溶液无色C. 3号试管内溶液变蓝D. 4号试管内溶液无色【解析】1号试管内的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被适量的果蔬提取液中的维生素C褪色,A正确;2号试管内加入的是2毫升蒸馏水和适量的果蔬提取液,呈果蔬提取液的颜色,B错误;3号试管内的馒头碎屑含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分解为麦芽糖,遇碘不变蓝,C错误;4号试管内的馒头碎屑含的淀粉遇碘变蓝,D错误。5学生到生物园

4、播种花卉种子,老师要求播种前必须松土,原因是种子萌发需要(A)A. 充足的空气 B. 一定的水分C. 适宜的温度 D. 充足的光照【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播种前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空气的含量。(第6题)6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B)A转动转换器B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细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解析】图中甲细胞已处在视野正中,接下来要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及调节反光镜增强光线,然后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目标清晰。7将放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作如图处理后

5、,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取下实验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会变蓝的部分是(B)(第7题)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解析】甲处无叶绿体,丙处无光,丁处无二氧化碳,这三处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乙处光合作用条件均具备,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二、非选择题8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英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四个烧杯分别贴上1、2、3、4号标签,在各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泥土,分别种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有光条件下,各实验变量及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实验编号1234温度()2525025泥土干湿度干燥潮湿潮湿浸没在水中空气充足充足充足不充足种子发芽数(粒)01901(1)实验中

6、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还应相同的是颗粒饱满(或结构完整)。(2)小英进行1号和2号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案设计时,基于的假设是在25_、空气充足的条件下,种子萌发还需要一定的水分。(3)如果还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还需设计的一个实验是无光,其他条件与2号实验相同。【解析】(1)除了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外,所选种子颗粒应该饱满,从而保证它们的内部条件满足萌发需要。(2)1号和2号实验变量是水分,所作的假设是种子萌发需要水分。(3)如果要研究种子萌发与光的关系,必须设置其他条件相同,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组。9如图是小梅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和产物”的实验操作过程: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

7、处24小时;用铝箔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天竺葵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将该叶片摘下,去掉铝箔纸;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当叶片呈现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第9题)回答下列问题:(1)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尽。(2)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淀粉是它的一种产物。【解析】(1)如果不进行暗处理,天竺葵叶片中原来就含有淀粉,则滴加碘液后叶片上遮光和不遮光部位均会变蓝,从而导致实验失败。(2)实验变量是光,可以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通过叶片加碘液变蓝这一现象,说明光合

8、作用产生了淀粉。10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取决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 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毫克/千克)菜肴半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炒青菜0.68610.79824.33335.3624韭菜炒蛋1.81531.92492.83905.6306红烧肉2.49

9、564.25584.36685.5188红烧鲫鱼2.09483.23007.2397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毫克/克。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菜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隔绝空气,低温。(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 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不会(填“会”或“不会”),原因是在高温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所产生的还原酶的活性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