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瑛《雪峰之树》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田瑛《雪峰之树》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田瑛《雪峰之树》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峰之树田瑛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 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 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雷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 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 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 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 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

2、 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 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 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 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 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 长,将来就像树-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 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

3、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 人世代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 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究好。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 了举世荣光。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路止步于雪峰山,受修纪念坊就在 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 顽强的雪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 的密林。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 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

4、0多 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 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 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一隆回县司 马前 镇诞生。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 父”袁隆平e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 世界各地。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 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

5、 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 “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 然是树神附体所致。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 到一眼能认出它耒,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枫树, 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 枫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秘作柴火;在根菌 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根菌难以人工培 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枫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

6、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 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 香便是取自桃树皆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桃树的 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苑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私皆油。 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 的源泉。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 长满马尾松的她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 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 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

7、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 然成林的那一天(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 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 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C.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 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D.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 枝,象征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7 .下列对本

8、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文章起笔巧妙,既点明文 章的题目,又形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专用词, 作者将其用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C. “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借代,形 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 体现了作者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8 .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

9、 (4分)9 .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6分)【参考答案】10 B ”体现了 .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说法错误。不能说视树为神体现了 “建 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原文的表述是“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 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撤一遍敬畏的种子”,并没有涉及“建设生态文明”的 表述。7 .C ”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说法 错误。“借代”错,应是比喻。8 .第一处写“我”的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顶,反衬雪峰山 古树参天的景象,赞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第二处写儿时的“我” 与马尾松的不解之缘和诸多往事,正衬今天的'我"与雪峰山马尾松的新缘分,为突 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4分,每点2分)9 .概括文章基本内容。雪峰之树是全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