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20中考理综模拟试卷四(专用)(AAA解析版)_第1页
河北2020中考理综模拟试卷四(专用)(AAA解析版)_第2页
河北2020中考理综模拟试卷四(专用)(AAA解析版)_第3页
河北2020中考理综模拟试卷四(专用)(AAA解析版)_第4页
河北2020中考理综模拟试卷四(专用)(AAA解析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中考理综全真模拟试卷四(河北专用)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本试卷满分为 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O 16 Cl-35.5Fe-56Zn-65 Ca 40。卷I (选择题,共47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分;20-2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1、下列食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A、豆腐B、土豆C、白菜D、奶油【答案】A【解析】豆腐富含蛋白质,土豆富

2、含淀粉(糖类),白菜富含维生素,奶油富含油脂,故此题应选 Ao2、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拿下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缓慢倾倒,A图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图操作错误;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将 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试剂,C图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该装置不漏气,D图示操作正确。故此题应选选D。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

3、是()A. CO 2 : “ 21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B. 2Na : “深示两个钠元素+ 2“ - “ 一一,一C. Mg :午2"表小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 S2 : 2-表小硫兀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答案】A【解析】A中“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是正确的;B. 2Na: “2表示两个钠原子,故 B选项口 ,+2”十,人,人,人,口 ,”是错误的;C. Mg:4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故C选项是错误的;D. S2 : “卜”表示一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选项是错误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此题应选Ao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

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前工A.欲除去少量混在 A中的B,提纯A物质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 12c时,等质量的B、C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B<CC. 12c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iC时,A、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tiC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答案】B【解析】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 A、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 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欲除去少量混在 A中的B,提纯A物质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 A错误;B、12c是B的溶解度大于 C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二者的饱

5、和溶液中,B溶液中的溶质多,溶剂少,故 B正确;C、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A、C两物质在tiC时溶解度相同,降温后 C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 分数不变,A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 tiC的饱和溶液,tiC时A的溶解度大于t2 W C的溶解度,故降温至 ti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 C错误;D、tiC时,A的溶解度为25g,故溶质质量分数为125g/ (i00g+25g)】X i00%=20%故D错误.故此题 应选B.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

6、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混合研磨硝酸钱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生成,所以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 一定是硝酸俊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酬: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酬: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溶液【答案】D【解析】A.中和反应是酸碱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错误;B.碱溶液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故碱溶液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错误; C.混合研磨硝酸钱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 味生成,与氢氧化钙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放出的一定是钱盐,但不一定是硝酸俊,错误;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酗: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酗: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盐溶液显碱性,故D正

7、确。所以此题应选D。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擦做方法A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加入过量的 Ba(NO3)2溶液,过滤BNaCl固体细沙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CH2HCl加过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D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 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硝酸钢溶液能与硫酸

8、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硝酸钠溶液,将硫酸钢过滤除去,但硝酸钠溶液是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还应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钠固体,故选项B所采取的方法是错误的;C、HCl气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2难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得到干燥的 H2,故C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此题应选Co7、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

9、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答案】D【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 锌铜,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 然后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镁,固体中一定有铜;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有活泼金属,说明硫酸铜被完全 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此题应选D8、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A:食物腐烂一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铁块很难被压缩一分子间存在斥力

10、C:物体的热胀冷缩 一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D:液氧和氧气均能助燃 一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解析】A中食物腐烂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故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所以 A选项是正确的;B 中,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故B选项是正确的;C中,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的间隙发生了改变,而分子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所以 C选项是错误的;D:液氧和氧气只是不同物质状态,是同种分子均能助燃可以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D选项是正确的;所以此题应选Co9、.分析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中,合理的是()平E内A.甲: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B.乙:摩擦后的塑料梳子能

11、吸引碎纸屑,说明纸屑与梳子带同种电荷C.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 丁: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答案】D【解析】A.甲: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只能说明甲烷中含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故A选项是错误的;B.乙:摩擦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纸屑与梳子带异种电荷,故B选项是错误的;C.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因为很多化学反应本身没有明显实验现象,故C 选项是错误的;D. 丁:弹簧测力计读数相同,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 选项是正确的;由以上分析可知

12、,此题应选D10、下列关于科学知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红外线能验钞B 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C 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D 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答案】C【解析】A 利用紫外线可以验钞,故A 选项是错误的;B 因为杠杆分三种,使用杠杆有时是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省距离,故 B选项是错误的;C.加入熟石灰能也镂态氮肥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所以加入熟石灰研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故 C 选项是正确的;D 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颜色和气味,不能吸附水中不溶性杂质,故D 选项是错误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此题应选C。11、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A.松香、玻璃、沥青属于非晶体B.

13、尿素、氨水、磷矿粉属于氮肥C.白酒、雪碧、蒸储水属于混合物D.橡胶、氯化钠溶液、石墨属于导体。【答案】A【解析】A. 松香、玻璃、沥青均属于非晶体,故A 选项是正确的;B. 尿素、氨水、属于氮肥而磷矿粉属于磷肥,故B 选项是错误的;C. 白酒、雪碧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C 选项是错误的;D. 氯化钠溶液、石墨属于导体而橡胶属于绝缘体,故D 选项是错误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此题应选A。1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溶液中都有氢离子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 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一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

14、 一分子运动速率变快。【答案】B【解析】A :酸均含有氢离子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一溶液中都有氢离子,故 A 选项是正确的;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分子的间距变大而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B 选项是错误的;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生成的了新分子,故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了 变化,C选项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有新分子生成,故C选项是正确的;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变快,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此题应选Bo13、下列用理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炉

15、具清洁剂清洗油污是因为其呈酸性B: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和害虫生卵C:铅睇合金由于熔点低,所以用来制作保险丝D:铅锤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答案】A【解析】A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油污是因为其呈碱性,故A选项是错误的;B: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和害虫生卵,B选项是正确的;C:铅睇合金由于熔点低,所以用来制作保险丝,C选项是正确的;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铅锤线就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故D选项是正确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此题应选Ao14、对图3所示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A.甲: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B.乙

16、:管中水面上升说明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C.丙: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 40 mL D. 丁: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A【解析】A.甲中活塞向下运动,两个气门均关闭为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故A选项是正确的;B.乙中管中水面上升说明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 B选项是 错误的;C、量筒中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面相平,此进液体体积应为38mL,故C选项是错误的;D、丁中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是因为左侧烧杯中两种物质反应后有气体生成并逸出,该反应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选项是错误的;由以上分析可知,此题应选Ao15、怙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尝试估测了与自己

17、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A .质量约为50kgB.脉搏跳动约为10次/sC.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 x 14PaD.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 1.0 X他g/m3【答案】B【解析】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左右。故A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体重在 G= 500N左右,双脚站立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在0.03m2左右,双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在p = E=E= 5Q0M ,1.5x4Pa左右。故C符合实际;D、水的密度是1.0 x徇

18、g/m3,人体密度与 s s 0.03 m2水的密度差不多,在 1.0X10kg/m3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此题应选: B。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答案】C【解析】解:A、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且回声过长时,干扰人们的听觉,所以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

19、素加以考虑。故 A正确;B、小孩的音调通常比大人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改变了声音振动的频率,而频率影响到的是声音的音调,振动的频率加快,声音的音调变高,故 B正确;C、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频率高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次声波也是声波,同样具有能量,可以有很大破坏力,如地震时的次声波,故C错误;D正确。故此题应选:CoD、考试时,考生听到广播指令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的耳朵的,故17、关于下图所示电与磁部分四幅图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图(a)装置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工作的B.图(b)装置中只要移动金属棒ab就能使灵敏电流

20、表的指针偏转C.图(c)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D.图(d)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答案】C【解析】图(a)是验电器,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如果物体带电,验电器就会带上与物体 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金属箔张开.如果金属箔不张开,说明物体不带电.因此可以 通过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是否张开来判断接触的物体是否带电.所以A说法错误;图(b)是电磁感应实验,只有让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就会偏转,否则不产生感应电流,所以B说法错误;图(c)是奥斯特实验,通电后小磁针偏转,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所以C

21、说法正确;图(d)是动感线圈式话筒,当人对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的振动,膜片的振动会引起线圈的运动,切割永磁铁的磁感线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化的电流,从而在扬声器产生与说话者相同的声音.动圈式话筒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彳的,所以 D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 Co18、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答案】A【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为熔化现象 一吸热,B、盛夏出现的露珠为液化现象 一放热;C、深秋树枝上的霜为凝华现象 一放热;D、严冬的雪的形成为凝固现象 一放热,故此题应选 Ao19、留心体育比赛中的情景,你会时刻从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请判断如图所示四个情景中哪个说

22、法是正确的()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获得一个向前的速度B.赛艇时,运动员向后划水,赛艇就快速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大于杠铃的重力【答案】B【解析】A选项中跳远运动员起跳前助跑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起跳后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利用了自身的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是惯性力的作用”,故A错误。B选项中,赛艇时,运动员向后划水,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赛艇一个向前的力,赛艇就快速前进,故B正确。C选项中,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熏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选项是

23、错误的;D选项是错误的;D选项中,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等于杠铃的重力故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此题应Bo20、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出则叫叩咖/W岫呷圳III 二讣 却 KI Ml fl 田上 阳 MhriA、凸透镜的焦距是 20 cmB、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向右适当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像C、.将蜡烛移动到35 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光屏接收到的像变大D、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处,无论如何移动屏,光屏上都不能成像【答案

24、】B、C、D【解析】由题图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0 cm=v=2f,则f=10 cm,故A选项是错误的;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凹透镜),组合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焦距变大,像距变大,故将光屏向右移动可得到清晰的像,故选项是B正确的;蜡烛移动到 35 cm处,根据 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向右移动光屏,能接收到 变大的像,故C选项是正确的;蜡烛移动到45 cm处,物距为5 cm,小于焦距,此时在蜡烛的同侧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光屏上承接不到像,故D选项是正确的。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此题应选B、C、D2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 A8长为L, A、B两端分别用细绳悬挂着甲、乙两个物

25、体。已知 AO : OB = 1:3,甲、乙的高之比h甲:h乙=3: 1,底面积之比 S甲:S乙=3: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乙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则()A、若在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则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小B、甲、乙的重力之比 G甲:G乙=4: 1C、甲、乙的密度之比为p甲:p乙=2: 9D、若p甲大于水的密度p水,将甲浸没于水中(未触底),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乙的悬挂点移到距。点(4 p乙一9 p水)X L/4P乙处。【答案】B、D【解析】若在 B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则绳子对杠杆A端的拉力减小,绳子对甲的拉力变小,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变大,甲对地面

26、的压力变大,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大,故 A选项是错误的;由题意知:地面对甲的支持力Fn甲二G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甲一F甲n) XOA二G乙加3,所以由上式可得:G甲:G乙=4:1 , 故B选项是正确的;由G甲:G乙=0甲gV甲:p乙gV乙可得p甲V甲:p乙V乙=4: 1,V甲:V z,=S甲hi甲:S乙hi乙=9: 1,由上面的 两个式子可得:p甲:p乙=4:9,故C选项是错误的;将甲浸没在水中且没有触底,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应将乙的悬点移到C点处,则有(G甲一F浮甲)XOA二G乙XOC,即(p甲gV甲一p水gV甲)XL/4二 p乙gV乙OC,可解得:OC= (4p乙一9p水)

27、XL/4 p乙,故D选项是正确的;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此题应选B、Do2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R3的滑片向右移动,V1的示数变小,V2的示数变大B、将R3的滑片向右移动,V1和V2的示数变化量相等C、若将V1和V2分别换成电流表 A1和A2, R3的滑片向右移动,两电流 表示数都不变D、保持R3的滑片不动,若将 V1和V2分别换成电流表 A1和A2, R1的功 率变大【答案】A、D【解析】由题图可知,当闭合开关,三个电阻串联,滑片P向右移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Ri、R2两端电压均变小,Vi测Ri和R2两端电压之和,故 Vi示数减小

28、,电压表 V2测R2和滑动变阻器 两端电压之和,V2示数等于电源电压与 Ri两端电压之差,故 V2示数就大,A选项正确;Vi的示数变化量等于 Ri和R2两端电压之和的变化量,V2的示数变化量等于 Ri两端的电压变化量,故 Vi的示数变化量大于 V2的示数变化量,故 B选项是错误的;若将Vi和V2分别换成电流表 Ai和A2则三个电阻并联,Ai测通过R2和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之和,A2测Ri和R2的电流之和,当滑片右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变小,而通过Ri和R2的电流不变,所以 Ai示数变小,A2示数不变,故 C选项错误;D、保持R3的滑片不动,题图中 Ri两端电压小于电源电压

29、,若将 Vi和V2分别换成电流表 Ai和A2, Ri两 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因为Ri的阻值不变,根据 P=U2/R可知,Ri的电功率变大,故 D选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此题应选A、D。卷II (非选择题,共73分)题号卷I总分一一四合计总分383940得分注意事项:i .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2.答卷II时用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 9个小题;每空i分,共3i分)23、2020年在 新型冠状病毒”抗疫期间,学生们利用互连网进行网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之间 的交流是通过 来实验的,小丽晚上想用台灯照明看书,她把“220V 25W台灯的插头插

30、入插座后,当闭合开关时,室内所有电灯立即全部熄灭.原因可能是 。【答案】电磁波,台灯的灯座内短路。【解析】网络教学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台灯的灯座内短路,当插头插入插座时,若闭合开关,会造 成电源短路,使保险丝烧断或跳闸,使室内电灯立即全都熄灭。24、自行车是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了夜间行驶安全,自行车安装了尾灯,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 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其原理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自行车尾灯 (填是"或不是")光源。自行车尾灯的放大结构如下图所示,试完成图中一条光线的光路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答案】(1)反射 (2)不是(3)见解析。【解析】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

31、可以反射回来起到警示作用,故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因光源必须是自 身发生的物体才可以,而自行车的尾灯是反射光线,故它不是光源;根据入射点作法线,然后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即可,答案见下图。25、夏天,晒了一天的海滩,发现沙子比海水温度高,说明 ,质 量均为1kg,初温均为200C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液体升温到500C,而乙液体升温到800C,那么甲液体的比热容 (填 大于”或 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若其中一种液体 是水,那么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 J/kg.0C.(C水=4.2 X 1J/kg.oC).【答案】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大,大于, 2.1

32、X10.【解析】晒了一天的海滩,发现沙子比海水温度高,在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前提下,沙子温度变化大,根据Q=Cm&可知,沙子的比热容小,即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大;根据题意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二者吸热相同,但乙升温快,则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大,因为二者吸热相同即Q甲吸=Q乙吸可得:C甲m甲义甲4乙m乙乙代入题中数据可得 C乙=2.1 X 10 J/kg.oC;26、天燃气和太阳能都是常用能源,天然气属于 (填 何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的 (填 裂变”或 聚 点燃变")。=【答案】不可再生, CH4

33、 + 2O2CO2 + 2H2。,聚变。【解析】天燃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太阳能来自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放出的光和热。27、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 12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1) 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2) 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旧情 I*12【答案】(1)高于1000c (2)使火柴升温 (3)与氧气充分接触。【解析】(1)水的沸点随液面上

34、的气压增大而升高,因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高于 100)C.(2)高温的水蒸气可以使火柴升高达到着火点。(3)燃烧除达到着火点外还必须与氧气接触,只有离开水蒸气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28、如图的示把足量的螺旋状细铁丝放在倒立的试管内,将烧杯移到试管下方, 使试管口刚好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中的水液封试管中的空气。请回答:(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2)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3) 若 时 间足够长, 水 能 否 充 满试 管? 为什么? 。【答案】(1)铁丝生锈(或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2)铁丝生锈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小于试管外

35、压强;(3)不能,因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即使氧气全部消耗,里面还有氮气等不支持燃烧及不溶于水的其它气体,故水不能充满试管。【解析】(1)因为铁丝同时接触水分和氧气就会生锈。(2)在生锈过程中由于氧气被消耗导致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故水面会上升( 3)生锈过程中不消耗空气的氮气等其它气体,且因为氧气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29、身边处处有化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请你选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空:盐酸石墨纯碱 熟石灰氯化钠(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2)胃液中所含酸的主要成分是 。(3)医疗上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4)厨房中用于洗涤油污中的碱”是。(

36、5)用于中和土壤酸性的是 。【答案】(1) C (2) HCl (3) NaCl (4) W2CO3 (5) Ca(OH)2。【解析】(1)石墨有导电性,所以干电池电极可选用石墨,化学式为:C(2)胃酸中含有盐酸,化学式为:HCl(3)生理盐水是指0.9%的氯化钠溶液,因此配制生理盐水需选用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4)厨房中用于洗涤油污中的碱”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5)中和土壤酸性得选用碱性的物质,所以选择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b处出现的现象是 。(3)根据烧杯中的变化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4)另一同学操作

37、时,误将浓盐酸当作稀盐酸使用,结果 处没有明显现象。(5)你认为微型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答案】(1) CaCO3+2HCl CaC2+H2O+CO2T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4) b(5)节约药品。【解析】(1)试管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CaC2+H 2O+CO 2 1(2)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处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烧杯中的阶梯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4)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会使二

38、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与石灰水接触,则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看不到 b处变浑浊的现象。(5)该微型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31、A、B、C、D、E、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 A可参与光合作用,B是酸溶液,C为黑色粉末,D为银盐溶液,E溶液显碱性,F为盐溶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裳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1)在图中写出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A; B(2)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和足量的 B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 CO2 HCl (2) BaCl2+2AgNO 3=2AgCl J +Ba(NQ)2 (3)

39、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 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可参与光合作用,A可能是二氧化碳,E溶液显碱性,E应是碳酸钠,C为黑色粉末,且根据 C与B能反应,且B能生成CO2可推知,C应是铁粉,D为银盐溶液且与 B能相互转化,由 B与A、C、D之间的关系可推知,B为稀盐酸,则 D是氯化银,F为盐溶液且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 F是 硝酸银,故答案应为:(1)A 是CO2 , B是 HCl (2)D+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2AgNO 3=2AgCl J +Ba(NQ)2铁粉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粉末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

40、色变为浅绿色。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4个小题,共24分,32小题4分,33小题6分,34小题7分,35小题7分)32、请利用带挂钩的长方体金属块(长、宽、高均不相等) 、长木板。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与结论:若 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若 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3)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利用了 的原理。【答案】(1)将长方体金属块分别平放和侧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金属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i和F2; (2) Fi=F2。Fiw法;

41、(3)二力平衡。【解析】(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不变,因此可以通过将同一个长方体金属块平放和侧放来进行实验。(2)记录两次水平匀速拉动金属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若两次示数相等,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若两次示数不相等,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3)当金属块在拉力作用下水平匀速移动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33、如图所示是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2)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

42、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选填 宥关”或 无关”)。(3)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戊图中盐水的密度是kg/m3.(4)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戊图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5)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一种改进措施。【答案】(1) 2; (2)无关;(3) 丁、戊,1.2X10; (4)偏大,金属块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导致F浸盐水变小,根据称重法,故F浸盐水变大,根据 p盐水=(F浸盐水/F浸水)Xp水可知,测量的盐水密度值将偏大;(

43、5)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通过改变铁夹的高度来改变浸入水中的多少。【解析】(1)根据称重法测浮力,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浮=6-Gc=4.8N-2.8N = 2N;(2)分析丙、丁两图,当金属都块浸没在水中后,金属块的深度不同,但测量力计示数相同,根据称重法 测浮力:F浮=6-G'知,所受浮力的大小大小相同,故得出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 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3)比较图丁、戊,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两图中,测力计示不同,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故由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金属

44、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浸水=2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浸水=水gV排水=水gV物,由图甲戊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浸盐水= 4.8N-2.4N = 2.4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F浸盐水=P盐水 gV 排盐水=P盐水gV物,由得:P盐水=(F浸盐水/F浸水)Xp水;将代入得:P盐水=2.4N/2N =1.2 X 13Ckg/m3。(4)如果他在实验中不小心使 E图中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则测力计示数变小,导致 F浸盐水变小,根据称重法,故 F浸盐水变大,根据p盐水=(F浸盐水/F浸水)Xp水知,测量的盐水密度值将偏大。(5)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晃动,导

45、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可以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 铁架台上,通过改变铁夹的高度来改变浸入水中的多少。34、在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灯丝电阻约为 1CQ).(1)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探究,应选用 ( "1CQ C.5A” / “5CQ 0.5规格的滑动变阻器.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 (2)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无示数,为了迅速找出故障,他不应该首先检查的是A.滑动变阻器是否接触不良B.开关是否接触不良C.电流表接线柱是否接触不良D.电压表接线柱是否接触不

46、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 V;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A'或"B)端移动.(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_ 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5)小华打算增加两只开关和一个阻值为10a的电阻Ro,只用一只电表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方案一和方案二是小华设计的两种不同方案的电路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方案-A.两种方案都可行B.两种方案都不可行C

47、.方案一可行,方案二不可行D.方案一不可行,方案二可行【答案】(1) “50口、0.5A"(2) D (3) 2.2 B (4) 0.5 变大 (5) C【解析】(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灯泡 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由题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电流约为:I=U/R l=2.5V/120.21的串联电路特点可知:I=I r = Il=0.21A ,此时变阻器连入阻值:R=Ur/I = U-U l/I=6V-2.5V/0.21A 16.7,新以应选择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a 0.5A。由可知,I=0.21A,电流表选择小量程即可,将电流表 0.

48、6A接线柱与灯泡左端接线柱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2)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灯泡不亮. 为保护电路,必须先断开开关切断电路, 进行故障检验;灯不亮, 电流表、电压表无示数,说明整个电路是断路状态,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都串联在电路中,这三个元件可能断路,电压表并联到灯泡两端,若电压表断路,则电流表有示数,故选D。(3)由图乙可知,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2A,实验过程中,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应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调节滑动变阻器,故应向滑动变阻器 B端滑动。(4)当电压表示数为 2.5V时,灯泡正常发光,由丙图象此时灯泡的电流为0.

49、2A,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UI =2.5V X 0.2A=0.5叫 由图象可知,因为灯泡电阻受温度的影响,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变大。(5)方案一图中,通过闭合不同的开关能知道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方案一能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方案二中,R0、小灯泡、变阻器三者串联,S接a时,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电压,S接b时测灯和定值电阻的总电压,都无法确定小灯泡是否正常发光,方案二不能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故选Co3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B(1)写出A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B实验用于确

50、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前Ki、K2均处于关闭状态).请写出实验中K2处于关闭状态下打开 Ki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B实验全过程(先关K2开Ki,再关 Ki开K2)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液体呈红色, 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烧杯的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一定含有的物质:酚ML水和 ,还含有能使酚血:变红的物质.同学们猜想能使 酚酬:变红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 J +2NaCl(4)【猜想】废液中能使酚血:变红的物质是:A

51、.只有氢氧化钠B.只有碳酸钠C. (5)【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 溶液.【结论解释】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确切的结论.(下图为同学们根据部分实验现象绘制的关系曲线)0南加的某南者液质里: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 (填序号)【答案】(1) HCl + NaOH = NaCl + H2O (2) CO2 + 2NaOH = Na 2CO3 + H2O 气球先变大后缩小(3)氯化钠 (4)氢氧化钠和碳酸钠(5) CaCl2溶液、A。【解析】(1)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HCl + NaOH = NaCl + H 2O;

52、(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O2 + 2NaOH = Na 2CO3 + H2O;关 心开Ki,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空气进行气球中,气球变大;关Ki开K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大,故气球会变小。故B实验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变大后缩小;(3) A、B两个实验均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烧杯的废液中还一定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呈碱性,故废液中能使酚血: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碳酸钠,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种;取一定量的废液,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生成了沉淀,说明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故猜

53、想A 一定不成立。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 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7分,第38小题6分,共18分,解答 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的不得分)36、星期天,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去商店买回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图),并产生疑问:江屯遍主要成份二N汨gNajCCh 三 98%作用;发酎剂回到学校,他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 5.5g样品放入烧杯中,再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盐酸25g,得到溶液质量为28.3g(杂质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求:(1)生成CO2的质量;(2)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1) 2.2g(2)与包装说明不符.【解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明确题目问题, 找到解题的 突破口例如二氧化碳的质量就是解答该题的突破口 ”,纯碱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所得溶液的总质量小于样品和盐酸的质量和,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最 后与标签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比较即可.(1)生成 CO2 气体的质量为 5.5g+25g 28.3g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