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字的稀世物证_第1页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字的稀世物证_第2页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字的稀世物证_第3页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字的稀世物证_第4页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字的稀世物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字的稀世物证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稀世珍品秦铁权与秦诏版,是该馆的镇馆之宝,1973 年 5 月出土于现山东省文登市苘山乡新权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仅有两枚存世。1982 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精品。秦铁权与秦诏版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稀世物证,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书法艺术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为学术界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冶金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的馆藏文物增添了无价珍宝。文登出土的秦铁权所谓“权”, 即秤锤。 广雅 ?释器 云: “锤谓之权”。后引申为“权”亦指秤。 汉书 ?律历志上云:“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队称物平施,知轻重

2、也”。本文所说的“权”,即专指秤锤。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秦铁权(图一)是一件实用性很强的器具。该铁权系选用铁铸,通高20.31 厘米,腹围 80 厘米,底径25.2 厘米,重31.898 公斤,略呈扁圆形,平底,顶部铸有半圆形的通透鼻眼。铁权侧面嵌有一块铜质青色的长方形秦诏版。该铁权造形古朴淡远,粗砺凝重,沉雄浑厚,简约大气。作为稀有的秦代存世的铁铸衡器,其通体透出的圆浑、沉穆、流畅、自然的气息,使其成为我国文物宝库的精品,实属必然。该铁权出土时,锈蚀深厚,体积膨胀,表层松脆,斑驳脱落,难以移动。铁锈是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渐渐变色,并在表面生成的一种红褐色物质。其实质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起

3、作用,生成铁的多种 氧化物的水合物。在了解铁权生锈的原因后,工作人员对其备加细心保管,尽最大可能从各方面降低文物库房的湿度,以延长铁权的“寿命”。但因铁权经两千余年的地下侵蚀,锈蚀深厚,单从降低文物库房的湿度方面加以保护,只能起到延缓其损毁的作用,不可能达到永久、完好的保存目的。为了这一稀世珍品的安全, 决定对其采取抢救性措施。1985 年, 送至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由该馆承担对铁权的技术保护处理工作。经晶体分析,该铁权属莱氏体铸铁,其珠光体处腐蚀脱落最为严重。经修复专家再三权衡,形成了最终的技术处理方案,即先对权体锈层做精细的剥离、洗涤和干燥处理,再行复位、粘结、加固,余下不可复位的锈块碎粒

4、,研为粉末,粘合于原器物之上。最 后以封闭法提高器表锈层强度和防潮、抗氧化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对铁权的技术保护处理工作,取得了秦铁权带锈防腐技术保护科研成果,荣获山东省文化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秦诏版浅谈所谓秦诏版,即秦代铸造的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 )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铭文,或刻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 )同类诏书铭文的青铜版的统称。它被分别镶嵌在秦代标准计量器具上,或两诏合并镶嵌于同一标准计量器具上,供全国上下作为标准计量器具使用。其作用就是秦始皇或秦二世胡亥为了落实经济政策中的统一度量衡问题,而将颁发的诏书刻于青铜版上,镶嵌在各种标准计量器具上颁行全国各地, 以便将原来齐、楚

5、、燕、韩、赵、魏,秦七国不一致 的度量衡用统一的标准明确起来,用于各种计量中。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秦铁权侧面镶嵌的秦诏版,其正式名称为“二十六年铜诏版”,统称秦诏版。其本身即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与秦铁权融为一体,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天合之作(图二)。该秦诏版横长为11.1 厘米,竖最宽处8.6 厘米,边沿残缺,不甚齐整。因铁权的腹围呈圆形,故秦诏版略有弧度。秦诏版上有以秦小篆字体刻成的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铭文,诏文上下、左右结构整齐,共竖9 行, 阴文书刻40 字, 但字迹已残缺不全。其诏文为:“廿 (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

6、歉疑者则明壹之” ( 注:括号内为残缺字)。译成现代汉语其内容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 ),皇帝最终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沼书命 丞相隗状、王维:依法纠正度量衡标准的不一致,使 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该秦诏版刻工技法娴熟、洗练、严谨、遒劲,镌 刻自由奔放,富有质感、立体感。其版面上的诏书铭 文,布局简约匀称,疏密有度,虽字体大小不一,但 行款错落有致。字里行间纵横跌宕,有起有落,前后 呼应,给人们以一气呵成之感。其秦小篆字体从实用 出发,刻写率直,笔划方正,形神兼具,将秦小篆书 法那种笔意高远、古劲藏真、似拙实巧、转折灵变的 韵意,酣畅淋漓地表现

7、出来,使整块秦诏版神韵四溢, 宛若天成。秦诏版的阴文书刻与底面青铜版相映衬,使其色 彩对比和谐自然,又将秦诏版嵌于秦铁权上,使两者 相互辉映,更给人以古淡清雅、庄重和谐的美感。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 简和偏旁位置均有差异,造成文字在书写、表达和交流中的诸多不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主要的文化 政策是先以小篆,后以隶书作为统一的标准文字,由 丞相李斯先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并写成范 本在全国推行,结束了 “文字异形”的混乱状况。秦诏 版的诏书铭文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秦小篆字 体。其做为传递历史信息的有力载体,充分印证了秦 始皇当年在文化领域中推行统一文字政策的事实

8、。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产物所谓度量衡,即计量长短、容积、重量的标准器 具的统称。它是人类社会在商品交换和生产、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计量标准依据,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收取 赋税时的重要标准工具。将度量衡分解考释,即:计量长短的标准器具叫度。尚书?舜典:“同律度量衡”。郑玄注:“度,丈、尺也”。计量容积的标准器具叫量。 汉书?律历志上: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计量轻重的标准器具叫衡。九章算术方程: “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 荀子 ?礼论 :“衡诚县矣,则不可欺以轻重”。又谓称物。需要说明的是,原“权衡”一词的本意指秤。权为秤锤;衡为秤杆,两者合之为秤。 庄子 ?胜箧 :“为之

9、权衡以称之”。 淮南子?泰族训 :“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后引申为权、 衡二字皆可指秤,汉书 ?律历志上: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标准,在度制方面,以寸、尺、丈、引为单位,以十为进位制;在量制方面,以龠、合、升、斗、斛为单位,也是以十为进位制;在衡制方面,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进位制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钩为一石。秦铁权与秦诏版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是:秦始皇经过连年不断的统一战争,最终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自春秋时代起500 年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空前统一的

10、、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一一秦。面对春秋以来长期分裂、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及百孔千疮、百废俱兴的社会现实,秦始皇深知天下统一来之不易,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有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各个领域推行一系列治国之策,采取各种重大改革举措,势在必行。在经济领域中统一度量衡,便是秦始 皇的一项重大改革之举。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其度量衡标准往往不同,各国的度量衡在计算单位上也有很大差异。度量衡的不统一,严重阻碍着秦帝国政令的推行和各地商品的流通、交换,不利于统一国家财政职能的运行,给国家赋税的征收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改变这一混乱局面,巩固新

11、生的政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 年下诏,废止原来各国混乱的度量衡计量,以秦国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其他六国的度量衡器具,颁行全国。如传世的商鞅方升(图三,铜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为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 344 年 )颁发给重泉的标准量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 ),把它调回检核,重新刻上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再颁发到临作为标准量器。又, 1964 年在西安阿房宫遗址出土的高奴禾石铜权(图四),为秦昭襄王时铸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在铜权上铭刻统 一度量衡的诏书;至秦二世即位,再次补刻诏书,作 为标准衡器颁行使用。同时,秦在统一度量衡时,也 制造了大量新的标准计量器具,刻上诏书

12、铭文颁发至 全国各地。秦铁权和秦诏版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 生的产物。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举措,对当时刚刚建立起来 的封建国家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从 考古发现的实物进行考证,这种刻有诏书铭文的秦标 准计量器具,出土多,分布广,在陕西、甘肃、山西、 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等地 均有出土,甚至在长城之外也有发现。由此可知,秦 代对推行统一度量衡的政策非常重视,而且是坚定有 力、行之有效的,在各地区、各民族得到了广泛的实 施和普及。度量衡的标准得以统一,为秦代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秦代国家的赋税征收提供了统一的计量标准,促进了秦代统一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方

13、便了各地商人的商品贸易和百姓之间的商品交易,推动了统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今天看来,秦始皇的这一政策无疑是进步的,他对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一政策也成为中华民族后世各朝代实施各种计量的滥觞。秦铁权与秦诏版出土地域考烟台市博物馆的秦铁权与秦诏版出土于现山东省文登市。战国时期,文登为齐国属地。秦始皇从公元前 230 年灭韩开始,至公元前221 年灭齐, 十年间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以咸阳为首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一了东南、西南地区,使其疆域东迤辽东,西至玉门关、陇西,北抵长城

14、,南达越南北部及中部一带,面积超过500 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在如此幅员辽阔的统治疆域中,要巩固统一,加强统治,必然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稳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史称分全境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便是秦始皇加强统治的重要政治举措之一。但在史学领域中,考秦郡者,不一其说。详审诸家之说,盖秦前后所置,不止三十六郡,且郡名不见于 史记 。 本文作者尊崇王国维和谭其骧两位学者的观点, 他们均认为秦初灭齐,齐地新定时“未遑建置”,仅“略分为齐与琅邪两郡,其于区划固未暇也”。烟台载: “文登在秦朝时为齐郡地”。 烟台大观载:“秦置 ?D 县,属齐郡”。故秦初,今文登市应为 ?D 县

15、境地,归齐郡所属。这样的建置,符合秦朝政治统治的需要。 秦朝立国关中,在地缘政治上,奉行强烈的“关中本位”政策,即以都城咸阳所在的关中地区为凭依,来控御国家重心所寄的中原地区及边陲地区。文登原为齐国的东端疆域,而齐国是秦最后一个消灭的国家,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在齐地设齐郡,并在郡下置 ?D 县, 统辖今文登这一最东端边陲地区,是秦始皇实行专制集权政治制度的典型例证。秦铁权和秦诏版在文登的出土面世,有力地证明了秦始皇在齐地推行郡县制是强力有效的,这一政治制度在齐地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和落实。秦铁权为何用铁而非用铜铸造 秦铁权出土后,业内围绕秦铁权当时选用铸造材料的原因问题,一直众说不一。本文作者认

16、为:秦铁 权之所以用铁而非用铜铸造,应与当时齐地丰寓的铁 矿资源和先进的冶铁技术及铁铸器具的实用性等有关。一、齐国铁矿资源丰富,是最早发明冶铁技术的 国家和地区。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从文 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实物进行考证:中国最早出现的 人工冶铁当在西周中晚期,我国的冶铁术则发明于春 秋中晚期。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 地域,并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而,在农业、 手工业领域中已占有主要地位。至东汉时期,铁器最 终取代了青铜器在这一漫长的冶铁演进、发展过程中,齐国是最早发明冶铁术的国家和地区。齐国早在春秋管桓时期,便“断山木,鼓山铁”,冶铁术已成为齐国重要的手工

17、业部门,故齐国发明冶铁术当在春秋初中叶。同时,齐国铁矿资源丰富,管子?地数篇载:齐地“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 正因齐国铁矿资源丰富,且最早发明了冶铁术,使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有可能使齐国多溜卤荒芜之地变为膏腴之田,并使各个领域的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二、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铁器的生产和应用,代替了过去的木、石、青铜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 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人类发展史的必然趋势。基于 上述原因,齐国率先迈出了一步,采用铸铁而非铸铜 制作秦权,实属必然。这不仅因齐国铁矿资源丰富, 冶铁技术先进,可以就地取材,而且铁器比铜器实用 性更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