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4课天气预报一、教材分析掌握了气温、云和雨、风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后,学生发现这 些可测量的量能够分析和判断天气变化,甚至发现一些规律, 会联想到天气预报。但天气预报究竟是怎样进行的,从古到今 经历着怎样的历程,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为什么那 么高,但 也偶有预测不准的时候,学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本课就依从天气预报技术科技史发展的脉络:“古人经验观 察的预报-现代气象台基于科学观测的预报”,用接受式探究 的方式,引领学生搜集“天气谚语” “气象台预报天气的工具 和方法”等信息,让学生理性分析经验预报的意义和局 限、现 代科技的精准和高成本。设计了 “搜集天气谚语” “气象台是 怎样预报天 气的”
2、两个活动,介绍了天气预报对气象灾害的预 警意义以及关于气候的简要介 绍。第一个活动不只是一个搜集 资料的活动,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天气预报方法 的活动。对于 儿童来说,这种经验型的预报虽然准确率不高,但方法应用性 更好、操作性更强。第二个活动是了解现代科学的天气预报过 程,以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后 关于气候的部分是承前启后的用心编排,学 生需要知道天气和 气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懂得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需 要坚持长期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关注当地的气候是怎样的;持 续的观测所获取的 事实性材料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的训练重点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探究 技
3、能,培养学唐嗑藤吊叫断时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二、教学印粽1 .科学知位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 对我们生活造成的 影响。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2 .科学探究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会搜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3 . 科学态度对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3、 教学准备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4、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1 课时教学导入可以谈话引入:人们从来都在关注和观测变换的天气,更期待能准确预测未来的天气,能给人们安排出行、穿着、 工作、种植、 养殖、 学习等带来便利。教 师可以提出
4、问题 “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请举例说明” , 旨在引发学生对预报天气的兴趣。天气谚语就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活动 1 搜集天气谚语活动目标旨在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学习预报天气;知道天气现象能影响动植物的表现。活动建议:1. 课前教师应搜集天气谚语,也应指导学生搜集天气谚语。2. 某些天气谚语具有地域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搜集、学习和应用时要注意。3. 天气谚语里有一大类是根据动物的行为来描述天气变化的,这类谚语从另一角度来说,反映的是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4. 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看谁搜集的天气谚语最多,记住的天气谚语最多”的 活动,能
5、很有效地促使学生学习和应用天气谚语。5.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天气谚语”,归纳采用的基本方法:搜集观察的现象,统计过去发生的结果,用结果预测未来,但未追寻产生现象的本质原因,从而导致预测的准确率不高。引发学生追问预报天气要从哪些本质要素出发,关注“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阅读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阅读提供的材料,首先出示了现代气象观测的先进手段,简要介绍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要经过 “气象探测” “分析预测”和“气象服务”等过程。然后介绍了 天气预报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意义以及关于气候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当地气候的关注。活动建议:1. 这虽然是一个阅读活动,但不能只是简单的阅读,应该是“读一讲一议
6、”的过程。读:阅读资料。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现代气象观测的手段及效果的视频资料。阅读前,教师可以按 “问题导向 T 任务驱动 T 搜集资料T 阅读文本T 整理信息T 交流讨论T 得出结论”流程,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阅读活动。让学生梳理图中气象台这些设备主要用来观测什么,气象台主要通过测量哪些量来预报天气。讲:由教师或学生讲解。讲解的过程应该尽量丰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这是一个细化与深入的过程。议:大家来议一议通过阅读和讲解,对天气预报有什么认识,气象台主要测量什么,与前面的经验观测预报有什么不同,天气预报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意
7、义。这是一个评价和思辨的过程。2. 有条件的地方,组织学生对气象台做一次参观是一种更生动有效的教学形式。3. 气候的教学,可以提供具备典型气候特征的一些地域的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的不同,同时也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五、课程资源1. 天气预报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天气预报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单站预报。17世纪以前人们通过观测天象、物象的变化,编成天气谚语,据以预测当地未来的天气。17 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
8、象观测仪器相继出现,地面气象站陆续建立,这时主要根据单站气压、气温、风、云等要素的变化来预报天气。天气图预报。1851 年,英国首先通过电报传送观测资料,绘制成地面天气图,并根据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气团学说和极锋理论先后被应用在天气预报中。30 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发明、高空天气图的出现、长波理论在天气预报上的广泛应用,使天气演变的分析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40 年代后期,天气雷达的运用,为降水以及台风、暴雨、强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数值天气预报。20世纪 50 年代以来,动力气象学原理、数学物理方法、统计学方法等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用高速电子计算机
9、求解简化了的大气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可及时作出天气预报。尤其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显著提高。要素预报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天气预报的种类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短时预报。 预报未来1 6 小时的动向。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的天气情况。中期预报。对 未来315天的预报。长期预报。指1 个月到1 年的预报。预报时效15 年的 称为超长期预报,10 年以上的则称为气候展望。按预报范围可将天气预报分为:大范围预报。一般指全 球预报、半球预报、大洲或
10、国家范围的预报。中范围预报。常指省、州和地区范围的预报。小范围预报。如一个县范围的预报、城市预报、水库范围的预报和机场、港口的预报等。2.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蒸发、辐射、日照及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指发生在大气中的降水现象、地面凝结(凝华)和冻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大气光象和其他物理现象,如雨、雪、霰、冰粒、冰雹;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霾;虹、晕、霓、华;雷暴、天电、极光及大风、龙卷、尘卷、积雪、结冰等现象。气象要素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其观测记录是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有关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3. 天气谚语
11、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和归纳的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谚语。多以简练通俗的歌谣或韵文形式流传于民间。中国天气气候多变,早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似天气谚语的卜辞,如“东云自 南雨”。不过,天气谚语往往具有地区和季节的局限性,如具有比较普遍性的天气谚语“东虹日头,西虹雨”,在水汽充沛、对流旺盛的低纬度地区,却也有“东虹” 时仍下雨的;华北地区的 “旱刮东风不雨, 涝刮东风不晴”这个谚语,只在夏季较应验。所以对天气谚语,必须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验证,因地制宜地正确运用。4. 现代天气观测(1)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是携带各种大气遥感探测仪器,从空间对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卫星。
12、1958 年美国发射的人造卫星开始携带气象仪器,I960 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专用的气象实验卫星, 1988 年以后中国发射了两颗风云气象卫星。世界上已发射了 100 多颗气象卫星。(2) 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专门用于大气探测的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气象雷达是用于警戒和预报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 如台风和暴雨云系) 的主要探测工具之一。通过方向性很强的天线,雷达向空间发射无线电波脉冲信号,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 云、雾和降水)对雷达发射波产生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因而接收其回波不仅可以确定探测目标物的空间位置、形状、尺度、移动、流场分布以及演变 过程等宏观特征;还可以确定云、雨目标物的
13、一些微观特征,例如云中含水量、降水强度、降水雨滴和云滴的尺度分布,以及它们的位相( 冰晶或水滴) 。(3) 气象气球气象气球是用橡胶或聚酯薄膜材料制成皮球,充以比空气密度小的氢气或氨气,用以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平台。它是一种廉价的无动力升空设施。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3种类型:探空气球。体积在 24 m3的球形气 球, 可携带1kg以下的探空仪器,并具有每分钟300-400 m的升速,在一般气象台站上,多用来携带测量高空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无线电探空仪, 它的最大上升高度可达30 km。系留气球。用缆绳拴在地面绞车上的气象气球。为了使系留气球在气流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使气
14、球的头部始终对准风的来向,球体多做成类似飞机机体的流线型,并安装有水平和垂直尾翼。仪器设备可直接悬挂在气球下部或其缆绳上,随气球的收放可以测量距地面不同高度上的各个气象要素的变化,它的最大升空高度在 1000 m左右。定高气球,又称平移气球。使用无膨胀的聚酯薄膜制成,可使其在选定的空气密度大气层面上随风飘移。某些在 10 km 以上高度工作的定高气球可工作达2年以上,它们具有10万 30万哥的容积,可以负载100 kg 以上的仪器设备,通常又称平流层气球。( 4)气象站气象站泛指设在陆地和海上(船舶和浮标等)实施气象观测的场所,设有气象观测场和进行观测的仪器设备。按观测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
15、两大类。地面气象站。以气象观测场为观测平台,进行地面上1.5 m 高处的气温、空气湿度、气压;10 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以及降水量、蒸发量、辐射、土壤温度(或水温)、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项目的观测。按其任务的不同,可分为天气站、气候站、农业气象站、海洋气象站、水文气象站和航空气象站等。高空气象站。设在陆地和海洋上的高空气象观测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定时施放测风气球或探空气球,探测30 km 以下各空气层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值。按观测规范的规定,定时进行观测和资料处理,并将信息传向世界各地。5. 气候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风力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一般气候的计 算时间为 30 年。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我国先秦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进入 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的指南针。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窗保洁服务标准操作培训
- 职工入场安全培训课件
- 安徽省宿州市墉桥区2025-2026学年三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玩滑梯有秩序
- 口腔颌面部肿瘤护理
- 水电工程空间位置关系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设计公司案例分析
- 经济法专科课程试题及答案分析
- 多元化工程经济复习试题及答案
- 超市店长管理营销
- 2025年护士考试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 旅游法规教程试题及答案
- 工程测量学概述
-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实践应用
- 2025-2030中国学生校服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DB11 T 411.8-2007 体育场馆等级划分及评定 第8部分:篮球馆
- 滴滴管理制度
- 货车挂靠协议合同
- 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策略研究
- 2025届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毕业联考(一)英语试题(含答案)
- DB44-T 2623-2025 道路工程高韧超薄磨耗层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