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成教育_第1页
幼儿养成教育_第2页
幼儿养成教育_第3页
幼儿养成教育_第4页
幼儿养成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养成教育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说:习惯是一种很自然的、不加思考的就去做了,这就是习惯。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是这样说的:行为就是一种习惯,除了手术以外,可以说一切行为都是习惯,人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行为怎么样,就是一个人的习惯怎么样。比如,我们当老师的就是一种职业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见到人都会主动的打招呼,无论是家里的人还是邻居或是朋友及同事,已经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由于他职业的原因形成的,这种行为就是习惯。所以我们说习惯是通过行为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是一种精神面貌与文化修养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反映了人的气质、风度或者反映了人的素质的综合表现。我曾经到日本研究的时候发现:日本的公交车

2、很拥挤,比我们上海的公交车还要拥挤,几乎是脸挨着脸,但他们一上车就会说对不起,进出都会说:"麻烦您了,对不起等等",如果有人被踩了一脚,这个被踩的人会主动说:对不起。因为他所站的地方妨碍了别人。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国家就不会这样了,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所以,习惯是反映人通过他的行为来反映他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风度气质等人的综合素质的表现。我从日本回来有一种感触,看着我们上海觉得与东京差不 多,从飞机上看都一样,也是有高楼大厦、星光点点,但到了人群中、到了商店、到了马路上所接触的人就发现不一样,所以我有这样一种心情,看到上海马路上贴的宣传市民的规范行为:不随地吐痰、不

3、乱扔垃圾等,这些其实日本的小孩子都知道,他们会随身带着小塑料袋,如果有垃圾就会扔到小口袋里,他们从小就有这么一种熏陶、一种行为规范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讲过:教育就是形成习惯。对我们幼儿来说,学龄前教育在人生的头几年,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可能就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教育。包括人的品性、道德、意志、人格都是通过一定的习惯反映出来的,习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有人穿得很好,都是名牌货,但是做出来的样子没有品味,这就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素质不高。并不是经济上富有就等于精神上富有,通过他的行为、他的习惯反映出来他的品味不高。 所以, 不要小看习惯问题。中国的孔老夫子曾说过:习惯成自然。这就说明,在自然状态不加思索

4、、不用意志去控制的形成的就是一个习惯,是一个习惯的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力量的所在。所以,我们的家长从习惯养成他的价值、对人生的作用,尤其是今天我们面对21 世纪,我们在坐家长的孩子们都是21 世纪的当家人,除了他们要有高超的知识才能之外,还必须有一种做人的最起码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要有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文化底子高是为这种良好行为的形成奠定基础,但是如果 人的习惯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礼仪的、交往的习惯、处理 自己生活习惯,有的人文化层次很高,生活上习惯不行,自 己的东西乱七八糟,没有整理,所以我们说习惯的养成,对 于他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成为一个现代人是很重 要的。陈国琴先生曾经讲过: 习

5、惯于人生的关系,一个人养成了 良好的习惯的,就将得到很多益处,一生受用不尽,习惯就 是要小时候养成的,长大以后养成好习惯就困难了。陈老先 生说:小的婴儿如果抱在手里睡,不到一个星期,他就不愿 意睡在小床里了,如到一把他放到小床上他就会两只眼睛瞪 着。陈老先生说这句话是在几十年前,现在的孩子更聪明了, 只要二、三天抱在手里睡,他就马上不习惯在小床上睡了。他还说,每天孩子的大使应该定时,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对 他的生长、身体的发育、身体内部的调节有很大的好处。有 的孩子由贪玩,大便不定时,有的家长也没有重视,认为不 用苛刻的要求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培养的时候可能 会辛苦,习惯养成以后就会成自然

6、。另外还需要养成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要讲话,否则既不卫生又不礼貌;也要养成早晚刷牙的习 惯、物归原处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应该从小养成的。如果 小时候的习惯养成好的,长大以后就会成自然,会形成一种 条件反射;如果小时候的习惯没有养成,长大以后再纠正困难多了,所以习惯养成的教育要抓早抓好,要从小事抓起,很多理论上都讲到习惯养成基本上都在人生的头几年,幼小的时候养成习惯可以终生得益。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他现在也已成人,当爸爸了。在他们幼儿园园庆40 周年的时候,他们发了一个公告,让这些全托的孩子回到幼儿园过园庆,他们非常高兴回到他们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他们说:

7、现在我养成的好习惯是幼儿园培养的,是老师交的。其中有一位是大学生,文汇报专门对他做了一个采访,到他的宿舍去看,发现他叠的被子整整齐齐,方方正正,鞋子在床底下也摆放得很整齐,书也摆放很整齐,他说这些习惯都是在幼儿园全托的时候老师培养的。幼儿时期就是学龄前这个阶段,把这个阶段的年龄定为0-6 岁, 本来是 3-6 岁, 从终生教育的角度上、从早期教育对一生的影响角度来思考连成一个阶段,整个是一个阶段,就是把早期教育是从0 岁开始到6 岁,就是学龄前教育。这个教育现在成为幼托一体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很多的研究、很多理论都表明:教育越早越好,而且孩子有这么一种潜能,有教育的可能性。日本有一个学者

8、,他写了一本书两岁开始教育为时太晚了 ,也就是出生以后,甚至从零岁开始就有胎教。如果妈妈在怀孕时,生活很有规律,那么孩子在出生以后也就会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如果怀孕的孕妇脾气很急躁、容易发火 也会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很多科研成果也反映的一个 客观事实。如果在幼儿时期,失去了一个精心、行为养成教 育的话,就失去了一个最佳的时期,因为孩子这个年龄可塑 性很大,即使他们这时有一些不好习惯,家长也不要着急, 是可以转化、可以变化的。家长一定要坚持。幼儿时期应该养成哪些习惯呢?第一,生活卫生习惯。这里面包括饮食习惯,吃东西不挑食、不厌食、不偏食、 不爆食。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头疼,都反映孩

9、 子在家吃饭时很难办,边玩边吃饭,不知该用什么方法能让 他进食。有些孩子不会咀嚼,我们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吞咽。 而且,不要让孩子挑食,什么东西都要给他吃,而且要培养 孩子的饮食习惯。我们家长的方式也要改一些,要注意方式 方法,孩子还是喜欢一些豉励的话,因为三岁这个阶段,他 们的逆反心理比较强,这是第一反抗阶段。生活习惯也要养成,要给孩子一个作息时间, 什么时候吃 饭?什么时候嗽洗?什么时候游戏?什么时候睡觉等,现在 我们 的家长总是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孩子不想吃饭、不想 睡觉,家长就依着他们的意思,这是不好的,孩子的睡眠是 他心理、生理条件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是营养的吸收、心 脏的跳动、神经系统等

10、等,需要一个时间来保证他的休息。有些家长做得很好,从小就给孩子听一些音乐,有的是起床 的、有的是睡觉的、有的是运动的等,这样音乐一放,孩子 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就会起床或睡觉。这种习惯的养成 是很好的,如果有条件的家庭要从小给孩子创造一种自己的 空间,与孩子分开睡,逐渐让他有一种独立生活的能力,因 为与父母的亲子情感,一直是很依恋,对他社会化的发展没 有好处。孩子与父母很亲,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血缘关系,是 非常特殊的一种情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他年龄的 增长,逐渐参加到群体当中,到幼儿园与伙伴一起,把情感 移到小朋友们当中,这是一个非常要紧的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与他分开房间睡,

11、也是达到几个目的:一个培养 他的独立性,另外帮助他减少对父母的依恋,实现他的社会 化。有的家长听后会想,这样我们的亲子感情就疏远了,其 实这种忧虑是不必要,这种现象不会发生。刚才所讲的睡觉 的过程中由现了很多坏习惯:有的拿一块毛巾放在嘴巴上, 或者抱一个枕头才能睡着,有的孩子要妈妈陪,并且拉着妈 妈的耳朵才能睡着,这些都是坏习惯。另外在生活习惯里面还要培养孩子定时大便,而且还要教会孩子用手纸,现在有的小班的孩子都开始学习用手纸。卫生习惯里面有二个方面: 个人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习惯。 在个人习惯里面,有的孩子不愿意洗头愿意洗澡,因为洗头 容易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面,在这方面家长也要注意。还有 的孩

12、子不愿意理发、有的孩子自己不会洗手,现在有的幼儿园甚至交一些洗手的儿歌,在孩子洗手的时候,就念一些洗 手的儿歌,很有节奏感的。所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 园我们都要形成这些习惯。第二方面就是公共卫生习惯。就 包括要有环保的意识,就是不随地吐痰、保持自己周围环境 的卫生、不损坏绿化等,这些都是一些良好的习惯。第二类是:文明礼貌习惯。对人对事一些最起码的礼仪。要坐有坐样,站有站样,这也是一种文明礼貌,说话要和气、 轻松,有的家长说话大声嚷嚷,那么孩子也会学着家长的样 子,那么我们要不要培养孩子大声说话呢?就是在给大家说 话的时候说话要大声一些,平时说话轻轻的。我曾经接待了一些外省市的教授到上海来

13、参观,有一位南京很有名的教授,他经常到美国去,他对我说:到你们幼儿 园来,走进教室,发现你们孩子说话声音太小。在外国,外 国的男士对着人说话的声音都很小,这是一种礼仪,要从小 培养孩子讲一些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还 有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用眼睛看着人家,这也是一种礼仪, 如果与别人说话眼睛却看着旁边,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除了以上之外, 要做到四个方面:一、学会有礼 貌的交往;二学会关心,与伙伴交往、与伙伴相处要知道关 心,从小要培养他这种同情心、 爱心等,让他知道分享快乐, 有东西大家玩;三、家长要教会孩子合作,这也是文明礼貌 习惯当中的一个方面,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合作的

14、世界,单靠 一个人,本领再大,也没有太多生存的能力,只有一个群体, 互相互补,互相尊重才会有成就,跟伙伴要互相学习、不自 私、不妒忌别人、不互相排斥;四、学会做人。我在接待一位家长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家长讲得很 好。她说:我对孩子的期望不是很高,我只是从小让他知道 怎么样做人。孩子从小样样东西都要学着做, 首先要学做人, 不在于智力开发的怎么聪明,智商有多高。有的家长很得意 地说:我的孩子会背唐诗、会做算术题。听完这些之后,我 觉得现在让孩子学这些 干什么呢?以后上学干什么呢?所 以,我觉得刚才那位家长讲得好,从小培养孩子学会怎么样 做人,做人有很多习惯、有很多行为规范。做人要做老实的 人、

15、真实的人、不说谎话、不说假话、诚实、不拿别人的东 西等,做错了事能承认、能够改进,这样就好。第三类方面:养成孩子爱劳动、爱惜物品的习惯。首先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包括吃饭、叠被 子、穿脱衣服、整理玩具、整理自己的小抽屉、独立洗手、 洗澡等,不依赖大人。我曾经看到一个教授的报道, 他曾经参加国家八五期间的 重点课题: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最缺乏的一些能力,是什么呢? 是独立的能力。小孩子入小学,小学老师反映最缺乏的五种 能力:注意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独 立生活能力。另外爱劳动、爱惜物品的习惯还反映在物归原处,东西按类分,不丢三落四,会及时整理,另外做事要有始有终,

16、做事不能做到一半又去干别的了,时间从最短的五分钟慢慢延长,让他习惯于此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孩子注意、稳定性的研究,小班就是三四分钟,中班到大班有一个飞越,男女孩子有一些性别差异,但是到了大班,男孩子的增长幅度比女孩子的增长幅度来得大。这就是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行为的这种注意力有很大的发展,所以这要靠培养的,不是让他自由成长。第四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幼儿这个阶段既是为小学做准备,也有一个学习的习惯。这个学习方面包括:学会专注学习的习惯,专心地听。有时候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了?孩子会说忘了,这就是他没有专心听,不专心的一个方面。另外一种是:有规则意识。幼儿园的孩子升入小学以后,小学的

17、老师头疼得不得了,他们说:"你们幼儿园的活动总是游戏化,生动活泼、自由自在,但到了小学以后就要有规则意识,该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要明确,要让孩子知道集体的规则,要大家遵守,自己不能妨碍别人。"我们还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第三方面:学习上有困难不依赖别人。这也是一种学习习 惯,会动脑筋。现在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现在很懒惰,不但在生活自理上懒惰,脑筋不肯动,我们也发现孩子来测查,老师问: "再想一想。"孩子说 "不知道。 "老师又说:"慢慢想,你是知道的","妈妈没有交过我,我们的幼儿

18、园老师也没交过我 "。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思考。我讲一个中班孩子的例子:在早晨自由活动中,他画图,画了一只猫在河里游水,老师看到了,在最后大家总结交流的时候,老师有意识的让这个小朋友讲一下今天所画的这幅画是什么意思,他说:我画的是猫在游泳。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猫会不会在河里游泳?他是怎么回答的?他非常有主见,而且经过思考,他说: 我认为猫会游泳,因为猫是猫科动物,老虎也是猫科动物,老虎能在河里游水,猫为什么不能游呢?老师也处理得很得当:"今天我们不得出结论,大家都回去找一找猫到底会不会游泳的这个答案,去看看百科全书,可以问问家长,我们下次再讲。"这就是启发孩子自主

19、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就在这里面。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像这个小朋友那样,会提问题,会思考问题,也会解决问题,学习上千万不要偷懒,要肯动脑筋,有提问的习惯,如果孩子经常提问,这说明孩子学习已经开始,求知愿已经产生。以上内容是针对我们学前儿童的特点,这是应该培养的。最近我看到杂志上提到日本的家庭教育内容:体谅的同情心, 遵守规则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责任感、正确的礼仪习惯、能 清楚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自我计划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忍耐性、公正和正义感等等。应该说家庭教育从习惯形成起步。第三个问题:怎么样培养。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 以身作则,示范导向。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幼儿

20、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特点又特别具有模仿性,父母怎么做,他就怎么学,所以做父母的是怎么样一种人,小孩子大概也是这种人,父母的影响比任何影响来得大。我们搞的一个研究与十年前教科所参加国家的一个课题,叫 REA 学前项目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育的影响度高出幼儿园,高出社会。这是一种特殊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对他进行教育,他更容易接受,因为父母是他最信赖的人、最爱的人,所以他最容易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所以如何来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另外家长提出的要求要坚持,如果提出要求不坚持就形成不了习惯。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让孩子能够接受、能够明白、能够做得到。要求一旦提出就不要收回,就要坚持,要求要提的明确,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我们家长在孩子面 前不要居高临下,不要认为说的都是权威的话、是不可以改 变的。父母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