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小麦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00多万公 顷,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省小麦产量的稳定与否不仅 关系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任免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直接关系到 国家的粮食安全。小麦赤霉病在我省过去属于偶发性病害。但是由于近年来气 候变暖、品种抗性普遍较差、秸秆持续还田导致病菌积累等因素 影响,目前已经成为我省小麦上一种常发性病害。近十年在2010、 2012、2016、2018年曾4次大规模流行,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损失。 该病不仅造成籽粒枇瘦,严重影响小麦髙产稳产,更重要的是发 病后病菌产生的呕吐毒素(DON)污染麦粒,

2、影响小麦质量安全。 根据国家标准(GB/T5494),小麦赤霉病病粒率超过4%就不宜供人 畜食用。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能否及时防控小麦赤霉病是小麦安全生产的保证,但目前生 产中小麦赤霉病防控不规范,探索制订出适合河南省小麦赤霉病 防控技术规范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迫在眉睫。小麦赤霉病防控 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对小麦生态治理、健康栽培和药剂防 治等进行了细化研究和说明,将给种植户提供一套操作性强、安 全有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是保障我省小麦丰产丰收的技术 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一)任务来源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由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提出,河南省市

3、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立项通知见河南省市 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一批河南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的通知(豫市监( 2019 ) 309号),立项编号:20193110064,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完成征求意见稿。该标准由河南省植 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组织编写,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单 位参加,得到了全国农作物(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 防控融合示范项目的支持。(二)编制原则和依据1规范性原则:本标准编制遵循国家现有的农业有关方针、 政策和法规,按照GB/T 1. 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及农业标准管理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写。2. 实用性原则:本标准编制

4、以小麦赤霉病科学防控为目标, 以试验示范为依据,吸纳和借鉴现有成熟技术,并广泛听取植保、 小麦育种、土壤肥料、作物栽培等相关领域专家和农技人员的意 见,兼顾不同生态条件,确保本标准在生产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实 用性。3. 科学性原则:本标准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来源于河南农 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参加单位长期的科研试验研究成 果,并在小麦赤霉病防控中得到了示范推广验证。三、编制过程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后,2020年1月份,起草单位组织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编制方案论证会,召集豫南赤霉病 重发、常发县(市)的有关植保专家,共同研讨确定了标准基本 框架、主要内容和核心技术,进行了起草任务分工。20

5、20年4月 份起草单位汇集整理成标准初稿,组织部分在郑专家进行通稿和 修改后形成讨论稿。随后将讨论稿发给起草组人员进行修改,5 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再次修改形成讨论二稿。6月份将讨 论二稿发给部分植保站征求意见,7月份形成征求意见稿。四、主要内容的确定本标准的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防 控策略、防控措施等共计5章。其中防控策略、防控措施是本规 范的主体部分,以下是对主要条款的说明。(一)防治策略本技术规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牢“公 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 控”工作机制,分区施策、分类指导,打好种植基础、强调扬花 预防,加

6、强测报指导、及时科学用药,推进绿色防控、推行统防 统治,严防赤霉病暴发流行,最大努力减轻危害程度,最大限度 降低毒素污染。(二)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农作物秸秆及病残体上存活,春季产生 子囊壳和子囊匏子,在扬花期侵染小麦花药,并逐渐蔓延到籽粒 和穗轴,引起穗腐和枇子。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重大流 行性病害,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主要与品种抗性、菌源数量以及抽 穗至灌浆期天气有密切关系,如抽穗扬花期遇到持续阴雨天气, 将会造成病害严重发生甚至大流行。针对小麦赤霉病病原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通过生态 治理、健康栽培、药剂防治及收获后治理等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 赤霉病防控。1. 生态治理 南部非

7、小麦主产区,秋播改种油菜、绿肥,或 者实行轮作休耕。沙河以南小麦主产区,麦收后轮作大豆、花生、 蔬菜等作物,代替玉米连作。2. 健康栽培 推广小麦和玉米的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和快速 腐熟配套技术,推行小麦、玉米秸秆的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 和燃料化回收利用。南部常发重发区,优先种植对赤霉病有一定 抗病性的小麦品种。实行适期晚播、精量播种,推行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用好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做好农田基本建设, 实现田地平整、沟渠配套、排灌通畅。釆取措施,抽穗扬花期下 雨后降低穗层湿度。(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预防为主,主动防御,最简便有 效的防治措施就是药剂防治。小麦中后期是多种病

8、虫盛发期,除 要重点防控赤霉病外,还要兼顾小麦条锈病、小麦蜗虫、白粉病 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1 用药时期众多资料介绍赤霉病用药时期为“抽穗期到扬花期”,如此 长的用药时期内,不同时间段用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部分农 户选择在孕穗期或是扬花末期用药,更有甚者见到粉红色霉层后 再用药,都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最佳防治时期,防效较低。通过实 地调查发现,最佳的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同时,有 几种情况要充分考虑,抽穗期天晴、温度髙,麦子边抽穗边扬花, 齐穗期就可以用药;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麦子先抽穗后扬花, 宜在始花期用药;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 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

9、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 喷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 小麦抽穗初期。在我省南部常年发生区药剂防治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 药”,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防后5-7天 再次预防,最大限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毒素污染风险。中 北部地区,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 天气预报,如有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 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2.药剂选择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赤霉病防控 效果的关键。喷施多菌灵等苯并咪哇类杀菌剂是我国自20世纪70年中期 以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有资料报道,

10、自1992年周 明国在浙江海宁发现世界首例禾谷镰砲菌抗药性菌株以来,在 浙、苏、沪、鄂等地进行了连年抗药性检测试,发现抗药性病原 菌群体比例迅速上升,在浙江等地已经成为致病优势小种,同时 抗病性病原菌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已从最初的浙江蔓延到上海和 江苏大部分地区。时隔二十年时间,苯并咪哩类杀菌剂抗性问题 已经引起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出现某些药剂防效减低的区 域,建议积极关注新品种,如戊哩醇.咪鲜胺、氟烯菌酯等。同 时,要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混用,确保所使用药剂具备 内吸治疗、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河南省预防小麦赤霉病药剂选择应当遵循安全、高效、长效、 降毒素的农药品种和

11、耐雨水冲刷剂型。豫南赤霉病重发区,以及 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应优先选用氤烯菌酯、戊 哩醇、丙硫菌哩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剂。3. 施药机械选择小麦赤霉病预防窗口期较短,一般为一周到两周,在短期内 将普遍预防一遍,应当选用髙功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 定剂,以提高防控效果。可以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弥雾机、 无人机等进行施药,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并添加相应的 农药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展着性。利用无人机尤其 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时,应保证药液用量并注意添加沉降剂,每 亩药液量不要少于1L。(四)收获后治理收获期,抢抓时间及时收割、晾晒、筛选,如遇阴

12、雨天气, 应采取烘干措施。对于已感染赤霉病麦,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若 天气条件不允许,则最好采用加热烘干或低热通风干燥,尽快将 粮食的含水量降低,以防止霉菌的继续蔓延生长。病麦收获后必 须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烘晒、及时风扬、及时保持洁净和干 燥。杜绝含水量和病粒率超标的小麦入仓,科学调节仓库温湿度, 防止加重毒素污染。五、采标情况无O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标准制定过程中,无重大意见分歧。七、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种子法、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规定。八、标准实施的建议本标准制定了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规范,包括小麦赤霉病生 态治理、健康栽培、药剂防治和收获后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