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发酵技术济南版_第1页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发酵技术济南版_第2页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发酵技术济南版_第3页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发酵技术济南版_第4页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发酵技术济南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醉技术教材分析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果酒等,这些事例都是学生每天在生活中经 历着的。教材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解决,另一方面也 拉近了生物技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能使学生真实得体验到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和发酵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3)描述酒精发酵的过程,明确酒精发酵原理。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3 .情感态

2、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生物技术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食品发酵的原理。(2)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难点】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及操作过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在生活中发明创造了丰富的生物技术,我们至今仍在享用这些宝贵的财富。酿酒、制酱、 泡菜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它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观察下列图片,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发酵食品)是的,发酵食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发酵技术。二、新课学习运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并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就是发酵技术

3、。食品发酵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发酵的技术也不尽相同。相关链接:发酵的含义生物学上,人们习惯把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工业生产上,则笼统地把一切依靠微生物 生命活动而实现的产品生产称为发酵。根据发酵过程对氧的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可分为乳酸发酵、酒精发酵、抗生素发酵等。视频:发酵现象(一)乳酸发酵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提出了著名的发酵理论:“一切发酵过程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可引发不同的发酵过程。如沼气发酵、泡菜的腌制过程等。而我们经常喝的 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探究活动: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提出问题:用鲜奶

4、制作酸奶时需要提供哪些必要的条件?作出假设:制作酸奶需要适宜的温度、无氧条件。材料器具:新鲜牛奶,蔗糖,酸奶;烧杯,量筒,广口瓶,酒精灯,pH试纸等。视频:自制酸奶操作方案:1 .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45分钟;将广口瓶洗净并浸泡在水中,用水加热煮沸5分钟。2 .当牛奶自然冷却到 40c左右时,按照1 : 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 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3.将烧杯中的奶平均分装到三只广口瓶中。1号和2号广口瓶盖上瓶盖,3号广口瓶不盖瓶盖。4.将1号广口瓶放置于 0c5c的环境中,2号和3号广口瓶放置于 30c35c的环

5、境中。46小时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用pH试纸测定奶的酸碱度。实施计划:根据所作假设和制订的计划,选取相应的材料器具,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得出结论: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将牛奶中的葡萄糖分解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呈现酸味。表达交流:1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广口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杀死其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防止杂菌的污染。2.哪只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这说明了什么?2号瓶,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生成乳酸。可见,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 对某些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乳酸菌是世界公认的安全可直

6、接食用的菌株,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并 能够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延长食品的贮藏时间。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发酵、肉制品腌制及青贮饲料等方面。(二)酒精发酵“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酿酒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酒的种类很多,包括白酒、黄酒、米酒、啤酒、葡萄酒等。尽管各种酒的原料和酿造工艺不同,但其生产过程的核心环节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糖转化成酒精,因此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又称为酒精发酵。传统的酿酒原料是富含淀粉的谷物。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独特的酿

7、酒工艺。酿酒工艺主要有四步:制曲、糖化、发酵、蒸储。我们以酿酒工艺一一白酒的酿造过程为例来进行说明。制曲:在谷物中培养霉菌。糖化:霉菌把谷物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发酵: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蒸储:将发酵的谷物加热,分离出其中的酒精。相关链接:酒曲“曲为酒之母,曲为酒之骨,曲为酒之魂。”酒曲是我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生长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最主要的是霉菌,如曲霉菌、根霉菌、毛霉菌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可以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葡萄糖、氨基酸。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蛋白质等,也是酿酒的原料之一。霉菌:可以将淀粉转变为葡萄糖。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转变为酒精。各种各样的酒

8、有不同的芳香和味道,主要是应用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不同的缘故。(三)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调查生活中的发酵食品目的要求:1 .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2 .学习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方法步骤:1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调查内容并制订调查计划。2 .到超市按商品的种类或货架的顺序寻找发酵食品。注意观察食品的外形、 阅读食品标签或请 教销售人员,了解食品的性质,确定其是否为发酵食品。3 .详细记录调查的食品,填写下列表格。食品编号食品名称制作原料有美的微生物124 .汇总各小组的调查数据,统计调查的发酵食品总数,估算发酵食品占超市食品总数的比例。表达交流:1 .从发酵食品在食品中所占

9、的比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发酵食品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明发酵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 .每个小组尝试说明12种食品的发酵原理。你知道吗?如图:说一说它们的制作与哪些细菌、真菌有关?面包-酵母菌、泡菜-乳酸菌、酱油-霉菌、腐乳-霉菌、葡萄酒-酵母菌、酸奶-乳酸菌、啤酒f酵母菌、食醋-醋酸菌。现代生物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发酵产业的发展,发酵技术已经拓展到食品加工、药品生产等各个领域,各类新型发酵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1943年首次实现青霉素工业化生产以来,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的优势得到展现,并且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化体系。1957年,利用微生物生产

10、谷氨酸获得成功,氨基酸发酵工业逐渐兴起,如今有20种氨基酸可以通过发酵法进行工业生产。学以致用:一瓢面粉,半包酵母,用清水调匀揉和,放置到温暖的地方,面团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逐渐变得柔软膨松,内部充满小小的空腔,并飘散出特有的清香。面团中为什么要放酵母?为什么要放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微生物的接种和提供适宜的温度。三、课堂练习1 .蒸馒头时,为了使其松软多孔,应加入( B )A.乳酸菌 B. 酵母菌 C. 球菌 D. 青霉菌2 .下面是制作酸奶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C )将牛奶煮沸后降温到 40 C左右放到35c左右的地方 46小时往牛奶中加入少量的含乳酸菌的酸奶密封瓶口A.B.C.D.

11、3 .酸奶营养丰富,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制作酸奶的菌种是( C )A.醋酸菌 B. 酵母菌 C. 乳酸菌 D. 霉菌4 .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C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B.阻止尘埃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四、课堂小结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 .食品发酵和食品保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生物技术。2 .食品发酵技术就是运用微生物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出新型食品的方法。这些微生物的代 谢活动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发酵食品具有特殊的香味、色泽和口感。3 .根据发酵生成的产物,食品发酵主要包括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两种类型。【板书设计】酒精无氧适温乳酸发酵其他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教学反思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例和发酵技术的讨论学习,使学生对发酵中应用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如果消灭了微生物,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就无法生产出来。在资源开发方面,视频为教学提供 了宝贵的资源,有时即使没有条件开展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