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的学习方法.doc_第1页
高中历史新课的学习方法.doc_第2页
高中历史新课的学习方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新课的学习方法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进步获取新知识的才能、选择信息的才能和质疑问难的才能,进而到达认知目的、技能目的与情感目的的和谐统一呢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好、系统、结实地掌握和灵敏地运用历史根底知识。其次,要抓住两个观点:对教材内容进展有效地归纳整理,构件完好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运用辨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根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历教训,认识历史开展规律等。详细的学习方法,下面按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各个组成局部依次予以说明。一、关于教材说明的学习1、利用说明明确教材内容上、下限,合理划分历史阶段。2、利用说明

2、明确教材体例和学时,按教材体例构建知识体系,按学时合理安排和调整学习时间。3、利用说明明确学习要求,如教材每章开头筐内的引言和正文内容必需掌握;教材中的地图、图画、表格、文献资料前标有星号的必须掌握;练习题为必作作业等。二、关于教材目录的学习教材目录是教材的总纲,是教材知识体系的主干。教材目录的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利用教材目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开展的阶段性和历史开展的根本线索。比方,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共五章,除第五章专题介绍近代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与阶段划分无关外,其余四章明确标志了世界近代史的四个阶段,依次为:资本在欧洲的兴起、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的形成。从节题上看,第

3、一章包括两方面内容:欧洲资本工商业的出现及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第一、二、三、四节),早期殖民活动(第二节);第二章包括三方面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到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三节),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第六节);第三、四章均包括资本开展、工人运动和社会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和争夺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分析p 四章内容,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出世界近代史的四条根本线索:资本开展史、工人运动和社会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国际关系史、其中第一条线索是起主导作用的、表达历史开展进程本质的主流,因此说,世界近代史是资产生、开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度的历史。

4、(二)利用教材目录,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比方,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标题是社会建立在探究中曲折前进,它高度精炼地概括了1956196年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是探究中曲折前进,是探究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联络教材内容详细分析p ,一是进展了正确探究:破除了对苏联经历的迷信,八大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与建议,及时总结经历教训、调整国民经济等;二是探究中出现了失误和遭受了挫折: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在理论上产十不良影响,八大二次会议的总道路无视了客观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开展;三、

5、虽然探究道路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开展的:十年社会建立成就宏大。在此根底上还可进一步深化认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详细实际,才能推动社会建立事业的开展;反之就会造成失误或遭受挫折;在今天的现代化建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思想道路。(三)跨章节读目录,利用教材目录把握历史专题知识体系,进展历史专题史学习。以工人运动和社会运动史专题为例,按目录进展知识归类,其知识体系为:1.马克思的诞生和社会运动的开展(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三节);2.社会运动的新开展和列宁的诞生(上册第四章第四节);3俄国十月社会革命及其影响下的1918-1923年资本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苏联的社会建立(下册第一章第一、二、四节);4、二战后社会力量的开展(下册第四章第二节);5、20世纪50-80年代社会国家的改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6、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一经按目录顺序归纳,该专题历史知识体系的内容及其阶段划分就一目了然了。可见,利用教材目录进展历史专题学习,既便于专题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构建专题知识体系,又便于明确专题历史开展的阶段性进而归纳阶段特征,是一种便捷的学习方法。三、关于引言的学习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以章为教学单元。每系开头在框内有一段引言,其内容各有侧重,目的在于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掌握有关历史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言的内容必须掌握,以培养清

7、理根本线索、抓住阶段特征的才能。(一)利用中国古代史的引言,把握历史开展的根本线索和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如第二章引言指出:夏、商、西周分别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开展和鼎盛时期;第三章引言指出春秋和战国时期是我同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两章引言即指出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又提醒了我国奴隶社会形成、开展、鼎盛气瓦解和封建制形成的根本线索。中国古代史文化局部共6章。这6章的引言构造一致;均补充归纳了该阶段文化开展的原因,点明了该阶段文化开展的特点,概要归纳了该阶段文化开展的表现。以它为提纲,扩而充之,即可系统、完好地掌握该局部教材内容。以第18章隋唐文化引言为例:

8、1.隋唐文化开展原因: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兴旺,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特点:辉煌灿烂。3.表现:科技(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世界领先;哲学、史学名家辈出;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光耀千古;体育空前兴盛。(二)利用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引言,把握与该章内容有关的国际、国内形势及该章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注意把中国历史放在当时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明确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下册第一章引言为例:第一段概要归纳了当时国内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变化,国共对峙场面出现;第二段指出美日在中国争夺;第三段指出国际形势变动(德日权力疯狂开展,共产国际错误地制定抢先策略)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9、三)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引言实际上是该章内容的导读提纲,通过它即可把握世界历史某一开展阶段的根本内容和历史开展线索。比方:下册第五章引言实际上就介绍了构成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历史的四个方面的内容:1.主要资本国家的经济(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相对稳定,高速开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入滞涨阶段;80年代完毕滞涨,进入低速开展时期。2.社会国家的改革(第二节):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的苏东国家改革多有失误,效果并不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3.国际关系:美苏争霸导致国际局势动乱不安(第三节);两大阵营逐渐瓦解(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破裂;资本经济政治开展不平衡,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第三节及第一节第二目)。4.民族运动的开展:帝国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