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_第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_第2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_第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_第4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 右迁”表示降职。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D.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答案】A【解析】【分析】A.这句话理解正好相反,如左迁”表示降职, 右迁”表示升官。BC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 史书体例等。文化常

2、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 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 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2 .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 项是()A.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1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C.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Q.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答案】D【解析】 【分析】D项与其它三项不同。此项属于干支纪年。巳亥“中日”为天干之一,亥”为地支之一。其它三项都是皇帝的年号纪年。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中

3、出现的文化常识加以 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辨析。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早。B.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 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 节气”的身影,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兼葭苍苍,白露为 霜”分别写到了白露“、霜降”两个节气。【答案】D【解析】 【分析】A.水落石出”一词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

4、,山间之四时也。”故此项表述不正确;B.湖心亭看雪中 是日更定矣”的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故此项表述不正确;C. “天命 ”指五十岁,“花甲 ”指六十岁,所以年龄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天命 ”应在 “花甲 ”之前,故此项表述不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 年到 1966 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 多封家信。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

5、很大的影响。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 ”,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 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ACD 表述不正确。B 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6、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 ”是指男子20 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 ”指八九十岁。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 ”,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答案】C【解析】【分析】ABD 表述正确。C 项,屠格涅夫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俄国的契

7、诃夫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 ”“ 舍生取义”“ 不耻下问”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C. 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

8、,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D. 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答案】A【解析】【分析】A.舍生取义”不是出自论语,而是出自孟子。BCD表述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7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9、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也称诗三百 ”,分为 “风 ”“ 雅 ”“ 颂 ”三部分。B. “足下事皆成”中的 “足下 ”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 ”“ 兄台 ”等,而称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 ”“ 在下 ”等。C.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D. 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ABD 说法正确。C. “绿色生活,美丽家因 ”是

10、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当。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8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

11、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 ”,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C.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 ”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 ”的诸葛亮。D.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 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三国志不是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史书,应该为三国

12、演义。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的是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9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只能用一种说明顺序。B.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他们是韩愈、杜牧。C. “岩石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该句的主干是:书页平卧。D. “诗经六义”中的 “雅 ”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答案】D【解析】【分析】A 项,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有时候会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说明顺序。

13、B 项,唐宋八大家里面有两位是唐代的,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C 项,该句的主干是:岩石平卧。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10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B.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D.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答案】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

14、.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 章回体小说,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故答案为:D【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 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 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11.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张老师您好。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 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您学富五车,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不吝赐教,将是我

15、们 的莫大箜出 本应 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 敬希见巫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 不耻下问。A.B.C.D.(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A.仰天山B.蓝宝石C杨家埠D.青云山(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鼓作气”出自左传。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中的 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 调动军队的凭证。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 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种

16、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 乡。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 的出师表。【答案】(1) BD( 3) A【解析】【分析】(1) 久闻大名: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这里还只是邀请赵老师,还没有与张老师见面,故“久闻大名”使用不得体; 不吝赐教 :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使用得体。 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这里使用恰当。 光临寒舍:别人到自己家来了,主人欢迎时的谦称,这里使用不恰当;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这里使用不恰当。故的表达都不得

17、体。 2) 2) “白 ”是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与“青 ”“ 蓝 ”相对,故排除AC。 “白浪 ”是一个名词,“青云”也是一个名词,而 蓝宝”却不是一个词语。故排除B。故选D。 3) A主十而立”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出自孟子。故答案为: B; D; A【点评】 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看准对象,把握分寸; 适应场合,恰当用语; 注意遣词,谦敬恰当;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

18、的答案。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 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12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

19、。下列诗句与温州“民俗风A.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B.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 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答案】B【分析】物 ”无关的一项是()(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南宋 陆游游山西村)(南宋赵师秀约客)(清朝方鼎锐温州竹枝词)A. 池上楼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中山公园积谷山西麓,为纪念南朝诗人谢灵运所建造,因其有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世,后人遂称该楼为“池上 楼 ”。B. 本诗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 ”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

20、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C. 赵师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D. 温州竹枝词始于宋:在刘禹锡等人的倡导下,温州历代有不少诗人,纷纷学写竹枝词,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不乏意韵俱美的佳作。在清同治年间,温州前后出现了四位诗人,他们是郭钟岳、钱子奇、方鼎锐、戴文俊。他们互相应和,留下东瓯百咏、温州竹枝词、瓯江竹枝词三部书,共三百多首,这是温州竹枝词创作的高峰。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理解诗句内容,明确是否体现温州优美的

21、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选出合适的选项。13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候,用“家君 ”“ 尊君 ”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 令尊 ”谦称自己的父亲。B.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湖心亭看雪中“更定 ”指晚上八点左右。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 40 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B【解析】【分析】A 项,尊称对方的父亲用“令尊 ”“ 尊君 ”。谦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 ”

22、“ 家君 ”。C 项,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是元宵节。D 项, “知天命 ”是指五十岁。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称谓、时间、习俗、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仔细辨析各个选项的正误。14 下列称谓说法正确的是()A.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B. 妻子:古代指老婆。C. 寡人:古代国君、诸侯及大臣称自己的谦词。D. 夫子:古时对丈夫、老师和年长者的称呼。【答案】A【解析】【分析】A.说法正确。B.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C

23、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王侯夫人的自称。D夫子:古时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 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 积累。1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关雎选自诗经秦风。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我们学过他的 钱塘湖春行。C.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铭”是一种文体,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4、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的,共三十三篇。【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A.有误,关雎选自诗经 周南;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16 .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 右迁”指的就是升官。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级别

25、,连中三元”指的是三级考试都获得第一名。C.我国古时候,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D.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 著作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D.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 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 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17 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

26、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银花火树开元夜 避恶遍插茱萸枝 几处笙歌留朗月 角粽投江祭诗魂( 1 )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2)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 ( 3)上联: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下联: 【答案】( 1 ) (3) (4) (5) 【解析】【分析】(1)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 2)写对联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

27、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 3)对联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照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本题是中秋节相关内容的对联。“几处 ”对 “万家 ”, “笙歌 ”对 “箫管 ”, “几处笙歌”对 “万家箫管 ”。( 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对联上下句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民间在重阳节做茱萸袋、

28、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故答案为: ; ; ; 。【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元宵节放烟花焰火的习俗和 “开元夜 ”,确定上联是“银花火树开元夜”。( 2 )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龙舟 ”、 “角粽 ”、 “投江祭诗 魂“屈原”等词语,确定下联 角粽投江祭诗魂”。(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确定上联是几处笙歌留朗月”。(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的习 俗,可以确定下联为避恶遍插茱萸枝”。1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

29、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的底yfu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美在深情”,浓mb也罢,淡妆也罢,总归逃不过一个真字。真zhi的感情弥足珍贵,它不仅能令生命饱满,更可触及灵魂,从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求与赞颂的永恒主题。阅读优秀古诗文,穿越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作者的苦乐悲欢,领略生命之美丽。作品中有 窈窕淑女,:(诗经 关雎)的美好爱情,有 钟子期死,伯 牙破琴辿 ”(吕氏春秋 伯牙绝弦)的不朽友情,有 愿为蛙马,从此替爷征 ”(木 兰诗)的拳拳亲情;我们可以感受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 人)的潇洒,感受 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惺惺相惜,感受 溪 云初起

30、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的苍凉,感受" ”(陆游游山西村)的豁然,感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的超脱,感受 “, "(宋派送东阳马生序)的苦中有乐之论。【答案】(1)根据拼音,写出第 段中相应的汉字。y u nmbzh i底 浓 真(2)根据提示,默写第段中的古诗文名句。窈窕淑女,。(诗经 关雎),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陆游游山西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宋派送东阳马生序) (3)解释第段中划线字的意思。绝:市:微:(4)中国文化里,朋友关系有不少特定称谓,下列最契合钟子期与

31、伯牙的一项是()A.刎颈之交B.忘年之交C知音之交D.竹马之交【答案】( 1 )蕴;抹;挚( 2)君子好逑;挥手自兹去;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蓑烟雨任平生;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断;买;没有,无( 4) C【解析】【分析】 注意多音字、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形似字的区别,要读准字音,仔细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在组词造句中找出差别。注意“ 蕴 、 挚 ”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注意“逑、兹、疑、明、村、蓑、任、奉”等字的字形,正确

32、书写。 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绝: 断; 市: 买。 微: 没有,无。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被称为知音之交。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 ”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故答案为: 蕴 ; 抹 ; 挚 。 君子好逑; 挥手自兹去; 山雨欲来风满楼;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断 ; 买 ; 没有,无。C【

33、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 本题考查对古代称谓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文学文化方面的特定称谓,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人物

34、的经历,故事来辨析选择。19 “登高社 ”社员们对“登高 ”这一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请结合你的积累,一起来完成吧!每当登临高处,举目四望,便觉天地悠悠,亘古未变;外物永( he ng ,历久犹存。而 人的生命与之相比,何其短(z&D ,何其渺小。登高而望远,远处是家乡、是归处,思故 乡、安社稷、济苍生 登高”化为文人的一个 情结”,千百年来被反复(yn)咏。( 1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h e ng z a n yn永 短 咏(2)登高说愁”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下面是社员们搜集到的部分名句,请帮助填写完 整。【游子怀乡】一上高城万里愁,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崔

35、颖黄鹤楼)【壮士悲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社员们发现 登高说愁”这一说法也并不绝对:王安石登上飞来峰,以 “'二展朝气与信心;杜甫登泰山而小天下,以 “ 腻出豪情与壮 志;而范仲淹则在岳阳楼记中以 “ :'尽显豁达与淡然。(4)社员们在探究重阳节登高习俗过程中,对重阳节”这一名称产生了疑问,请从下面阳”的释义中选择正确的义项来解释。【答案】(1)恒;暂;吟(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选择,因为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刚好相重,所以叫重阳节。【解析】 【分析】 两个或几个字相近,会涉及到音、形、义的一项或几项,不仔细分辨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