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考点总结_第1页
激光原理考点总结_第2页
激光原理考点总结_第3页
激光原理考点总结_第4页
激光原理考点总结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了课本两遍,基本覆盖所有考点,部分小四字体重在辅助理解。 有填空、名词解释、计算、简答。计算题四个中出三个。(八3八)/第一章1、光的基本性质:波粒二象性;波动性(电磁波),粒子性(光子 流)。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有: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普通 光源中(自发辐射)占主要;激光器中(受激辐射)占主要。3、简答: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之间关系 :A21n2dt+B21n2 p vdt=Bi2ni p vdt在光和大量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中,三者是同时发生的。在单位体积中,在dt时间内,由高能级E2通过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而跃迁 到低能级Ei的原子数,应等于低能级Ei吸收光子而跃迁到

2、高能级E2 的原子数。4、光谱的(线型)和(宽度)与光的(时间相干性)直接相关。自然增宽的线型函数:fN(v)=A/(4兀2(v-Vo)2+(1/2 t )2)fN(v)表示在频率v附近单位频率间隔的相对光强随频率的分布。 A为 比例常数。所得谱线的自然增宽是因为作为电偶极子看待的原子做衰 减振动而造成的谱线增宽。5、(名词解释)光的多普勒效应:随着光源和接收器的相对运动而 发生光源的频率发生改变(频移)称为多普勒效应。运动对向接受体 频率增高,背向接受体频率降低。6、 (词解释)均匀增,与非均匀增, :均匀增宽:自然增宽和碰撞增宽中每一个原子所发的光对谱线内任一频率都有贡献,而且这个贡献对每

3、个原子都是等同的, 这种增宽为均 匀增宽。非均匀增宽:不同粒子对谱线不同频率部分的贡献不同,即可分辨谱 线线型哪一频带是由哪些特定粒子发射的 (;热运动速度矢量相同的 粒子引起的频移相同)7、(简答)实现光的放大的条件:1)需要一个激励能源,用于把介质的粒子不断地由低能级抽送到高能级上去;2)需要合适的发光介质(激光工作物质),它能在激励能源的作用 下形成n2/g2>n1/g1的粒子数密度反成分布状态。8、(简答)产生激光的条件:1)有提供放大作用的增益介质作为激光工作物质,具激活粒子(原 子、分子或离子)有适合于产生受激辐射的能级结构;2)有外界激励源,将下能级的粒子抽运到上能级,使激

4、光上下能级 之间产生粒子数反转;3)有光学谐振腔,增长激光介质的工作长度,控制光束的传播方向, 选择被放大的受激辐射光频率以提高单色性。9、计算:已知氢原子第一激发态E2与基态Ei之间能量差为1.64*10-18J,火焰(T=2700K)中含有1020个氢原子。设原子按玻尔兹曼 分布,且4g1=% 求:(1)能级E2上的原子数 及为多少;(2)设 火源中每秒发射的光子数为108n2,求光的功率为多少瓦。答: 丁-:筌0;。-11*109且 n1 n2 = 1020可求出n2 31(2)功率=108 31 1.64 10 8=5.084 10 W第二章1、(名词解释)稳定腔,不稳定腔:在光学谐振

5、腔中,任一束傍轴 光线在两反射镜之间来回不断反射,光在腔内来回反射过程中始终不 离开谐振腔,使激光器能稳定的发射激光。满足这一要求的腔称为稳 定腔。反之为不稳定腔。GO三能级系统(b)四俯级系统会阿 图(2-4)三能级系统和四能级系统示意图2、(大题)三能级系统与四能级系统 (工作原理、示意图与优缺点):1)实现上下能级之间粒子数反转产生激光的物理过程:三能级系统 和四能级系统2)三能级系统:如图(2-4a),下能级E1是基态能级,上能级E2是亚稳 态能级,E3为抽运高能级。其主要特征是激光的下能级为基态,发 光过程中下能级的粒子数一直保存有相当的数量。3)四能级系统:如图(2-4b),下能级

6、Ei不是基态能级,而是一个激发态能级,在常温下基本上是空的。具激励能量要比三能级系统小得多,产生激光要比三能级系统容易得多。辅助理解:(获得激光需要激光上下能级形成粒子数反转,也就是上能级粒子数大于下能级粒子数。泵浦粒子数到上能级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三能级系统的下能级是基级,必须将一半以上的粒子数泵浦到高能级上。而四能级系统的下能级不是基态,可以很快排空,更容易形成粒子数反转。)3、激光器的损耗(镜面损耗),(内部损耗)。内部损耗:增益介质内部由于成分不均匀、 粒子数密度不均匀或有缺陷而使光产生折射、散射等使部分光波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造成光能量的损耗。镜面损耗:当强度为I的光波射到镜面上,其中

7、卬(或3)反射回腔内继续放大,其它的部分均为损耗,包括til(或t2l)、镜面的散射、吸收以及由于光的衍射使光束扩散到反射镜范围以外造成的损耗,用ail(或a2l)表示。4、(计算)稳定谐振腔的两块反射镜,其曲率半径分别为R1=40cm,R2=100cm,求月$长L的取值范围。答:LLLL一0 (1 一)(1一一)1= 0 (1 )(1 -)E1 3 0 E L E40cm 或 100 E L E140cm R1R240100第三章1、自再现模:当两个镜面完全相同时(对称开腔),这种稳态场分布应在腔内经单程渡(传播)后,即可实现再现,这个稳定的横向场分布,就是激光谐振腔的自再现模。辅助理解:镜

8、1上的场分布,到达镜 2时,由于衍射,要经历一次能量的损耗和场分布的变化,0 0中间能量损失小,镜边缘损失大,每单程渡越一次,都会发生类似的能量损耗和场分布变化, 多次往返后,从而逐渐形成中间强、 边缘弱的基本不受衍射影响的稳态场分布,该稳态场分布一个往返后可“自再现”出发时的场分布,唯一变化是镜面上各点的场振幅按同样的比例 衰减,各点相位发生同样大小的滞后。横向场振幅分布和相位分布都均匀的平面波入射,经过多次孔阑的衍射影响后,二者 都变得不再均匀,成为相对场振幅和相对相位分布都不受衍射影响的稳态场分布。2、(简答)输出功率与诸参量之间的关系1)输出功率P与饱和光强Is的关系:两者成正比2)输

9、出功率P与光束截面A的关系:A越大,P越大;而高阶横模的光束截面要比基横的大3)输出功率P与输出反射镜的透射率t1的关系:实际中总是希望输出功率大镜面损耗小,这要求t1大,al (反射镜镜面损耗系数)小,使 t1>>a1,但t1过大又使增益系数的阈值 G阈升高,而如果介质的双程增益系数2LG0不够大将会导致腔内光强减小,使输出功率降低。严重时使腔内不能形成激光。t1过小,虽然使G阈降低光强增强,但镜面损耗 a1I-(2L)也将增大。最佳透射率:为了使激光器有最大的输出功率,必须使部分反射镜的透射率取最佳值,实际工作中号是出LG埼融确需最表限2|3_峋)十镜面损耗大 小。3、(计算)

10、He-Ne激光器的中心频率 v0=4.74*1014Hz,荧光线宽4v=1.5*109Hz,腔长L=1m。问可能输出的纵模数为多少?为获得单 纵模输出,腔长最长为多少?答:q3 1082 1 1= 1.5 108 HzAvn 二1.5 1091.5 108二10即可能输出的纵模数为 n +1 =11个,要想获得单纵模输出,则:L :cI1 Av3 1081.5 109= 0.2m故腔长最长不得大于 0.2m。第四章1、激光器输出的选模(选频)技术分为两个部分:1)激光纵模的选 取,2)激光横模的选取。前者对激光输出频率影响较大,能够大大 提高激光的相干性,常常叫做激光的选频技术;后者主要影响激

11、光输 出的光强均匀性,提高激光的亮度,一般称为选模技术。2、纵模的竞争:通过增益的饱和效应,使某个纵模逐渐把别的纵模 的振荡抑制下去,最后只剩下该纵模的振荡的现象叫做“纵模的竞 争”。3、空间竞争:在均匀增宽激光器中,当受激辐射比较强时,也可能 有比较弱的其它纵模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模式的“空间竞争”。4、(填空/简答)单纵模的选取(方法及优缺点 (这个总结的不好): 短腔法、法布里一珀罗标准具法、三反射镜法1)短腔法优点:简单。纵模频率间隔和谐振腔的腔长是成反比的, 要想得到单一纵模的输 出,只要缩短腔长,使&%的宽度大于增益曲线阈值以上所对应的宽度即可。对 He-Ne激光器,只要做到

12、腔长小于10cm,就会得到单纵模的输出。缺点:首先,由于腔长受到限制,激活介质的工作长度也相应受到限制,激光的 输出功率必然受到限制。这对于那些需要大功率单纵模输出的应用场合是不适合的。其二,有些激光输出谱线荧光宽度很宽,若要加大到足够的纵模间宽度,势 必要使腔长缩到很短,以致难于实现粒子数反转而不能输出激光。2)法布里珀罗标准具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外腔激光器的谐振腔内,沿几乎垂直于腔轴方向插入一个法布里-珀罗标准具。这种标准具是用透射率很高的材料制成的, 两个端面研磨得高度 平行,且镀有高反射率的反射膜。这种反射膜由于多光束干涉的结果, 对于满足 条件的光具有极高的透射率。把这样的标准具插入到激

13、光器的腔内时, 就可以起 到选频的作用。缺点:由于高选模性的标准具总要带来百分之几的透射损失, 因此这种方法对于 低增益的激光器(如He-Ne激光器)不大合适,但对于高增益的激光器(如CO2激 光器)则是十分有效的。(3)三反射镜法激光器一端的反射镜被三块反射镜的组合所代替,其中镜M3与M4为全反射镜,M2是具有适当透射率的部分透射部分反射镜,这个组合相当于两个谐振腔的耦 合,一个谐振腔是由M1与M3组成,其腔长为L1 + L2,另一个谐振腔由M3与M4 组成,其腔长是L2+L3。如果L2、L3较短,就形成了一个短谐振腔和一个长 谐振腔的耦合。. c 11/1 I 1短谐振腔的纵模频率间隔是2

14、 TL2+ L3)刈长=c长谐振腔的纵模频率间隔是2 JQ +5只有同时满足上面两个谐振条件的光才能形成振荡, 故只要选取L2 + L3足够小, 就可以获得单纵横输出。5、激光单横模的选取:1)光阑法2)聚焦光阑法3)腔内望远镜法6、(名词解释)衍射损耗: 通过求解激光谐振腔的自再现模积分方 程得到,在激光谐振腔内振荡的基横模是高斯光束,其光振幅和光强 分布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上呈高斯函数形式,一直延伸到离光轴无限 远处。因此,由于反射镜的有限尺寸的限制,每一次反射都会有一部 分光能衍射到镜面之外,造成能量损失。这种由于衍射效应形成的光 能量损失称为衍射损耗。7、腔内望远镜法优点:(1)能充分利

15、用激光工作物质,获得较大功 率的基模输出。(2)可通过调节望远镜的离焦量得到热稳定性很好的 激光输出。(3)输出光斑大小适当,不致损伤光学元件。8、频率的漂移:一个激光器通过选模获得单频振荡后,由于内部和 外界条件的变化,谐振频率仍然会在整个线型宽度内移动。 这种现象 叫做“频率的漂移”。9、频率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频率稳定度;二是频率复现性。 10、影响频率稳定的因素:1)腔长L变化的影响2)折射率变化的 影响。11、稳频方法:1)被动式稳频2)主动式稳频。1)被动式稳频:利用热膨胀系数低的材料制作谐振腔的间隔器;或 用膨胀系数为负值的材料和膨胀系数为正值的材料按一定长度配合, 以使

16、热膨胀互相抵消,实现稳频。2)主动式稳频:目前采用的主动稳频方法基本原理大体相同,即把单频激光器的频率与某个稳定的参考频率相比较, 当振荡频率偏离参考频率时,鉴别器就产生一个正比于偏离量的误差信号。 这个误差信 号经放大后又通过反馈系统返回来控制腔长, 使振荡频率回到标准的 参考频率上,实现稳频。12、(填空+简答)实现激光偏转的途径: 主要有机械偏转、电光偏 转和声光偏转等。基本原理与优缺点1)机械偏转机械偏转是利用反射镜或多面反射棱镜的旋转或反射镜的振动实现光束扫描。优点:偏转角大、分辨率高、光损失少且可适应光谱范围大的优点。缺点:扫描速度受到驱动器(如马达)角速度的限制难以实现快速、高精

17、度的可控偏转,使其应 用范围受到限制。2)电光偏转电光偏转是利用泡克耳斯效应,通过施加在电光晶体上的电场改变晶体的折射 率,使光束偏转。因而出射光偏转角的改变量与折射率变化成线性关系。缺点:不能形成大的折射率梯度,即使采用多级电光棱镜的偏转器,偏转角也 不会很大。3)声光偏转声光效应也提供了一种方便地控制光的强度、 频率和传播方向的手段,和电光效 应一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调Q原理与方法:激光调Q技术:用调节谐振腔的Q值以获得激光巨脉冲的技术。调Q原理:采用某种办法使谐振腔在泵浦开始时处于高损耗低Q值状态,这时激光振荡的阈值很高,粒子密度反转数即使积累到很高水平 也不会产生振荡;当粒子密度

18、反转数达到其峰值时, 突然使腔的Q值 增大,导致激光介质的增益将大大超过阈值,极其快速地产生振荡。 这时贮存在亚稳态上的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会很快转换为光子的能量, 光子像雪崩一样以极高的速率增长,激光器便可输出一个峰值功率 高、宽度窄的激光巨脉冲。14、调Q技术类型:因为谐振腔的损耗包括反射损耗、吸收损耗、衍 射损耗、散射损耗和透射损耗,因而用不同方法控制不同类型的损耗, 就形成了不同的调 Q技术。捽制反射损耗的有(机械转镜调 Q技术)、(电光调Q技术),控制吸收损耗的有(可饱和吸收染料调 Q技术), 捽制衍射损耗的有(声光调 Q技术)等等。15、各种调Q原理1)电光调Q电光调Q是利用晶体的电光效应来作为 Q开关的元件 2)声光调Q在激光谐振腔内放置声光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