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综述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综述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综述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综述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期检查表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放射性源的屏蔽计算程序设计中文摘要外照射防护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屏障厚度、防护屏障后所关心的位置上的周围剂量当量来表征。对于一个具体的辐射源装置,屏蔽材料的选择及其厚度的确定,需要运用辐射防护最优化程序,即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应当使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本工作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方便用户在外照射防护活动中快速得出所需要的屏蔽材料的厚度,可提高防护设计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关键词】:外照射,源辐射屏蔽,拟合方程,程序设计。 学 生: 陈 伟导 师: 孙 亮 副教授AbstractThe protective level of external radiation can

2、be used to screen the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barrier of concern around the location of the dose equivalent to characterization. Sources for a specific device, the choice of shielding materials and thickness to determine the need to optimize the use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procedures, that is, t

3、aking into accoun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so that exposure to radiation should be kept at the lowest level reasonably achievable. The work to devise a simple procedure, user-friendly protection from exposure to activities needed to quickly come to the thickness of shielding materials can be

4、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tectio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External Radiation ; Source of Radiation Shielding ; Fitting function ; program design。Undergraduate: WEI CHENSupervisor:professor LIANG SUN一 项目的意义本项目属于屏蔽防护兼软件设计的范畴。是计算机编程技术与辐射防护的结合。屏蔽防护是外照射防

5、护的基本措施之一。筹建新的辐射源设施,必须同时考虑辐射屏蔽的具体要求。因为屏蔽防护要求常常决定着辐射源的安装位置和建筑的结构类型的选择,并且辐射屏蔽设计好要为将来可能提高辐射能量,增大辐射源强度或增加工作负荷留有余地;否则,屏蔽厚度的事后追加,会花费更多的资金,且常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快速准确的计算屏蔽材料的厚度十分有意义。二 项目的用途外照射防护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屏障厚度、防护屏障后所关心的位置上的集体剂量当量来表征。对于一个具体的辐射源装置,屏蔽材料的选择及其厚度的确定,还需运用辐射防护最优化程序,即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应当使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医院、核电站、辐照灭

6、菌企业等等的员工或者医院的病人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需要接触射线的照射,辐射防护至关重要。在辐射防护中,屏蔽防护又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本项目试着设计一个简单的程序,方便用户在外照射防护活动中快速得出所需要的屏蔽材料的厚度,这样将会在防护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效率。三 国内外的发展1. 防护基础理论电离辐射的卫生防护因照射方式不同应采用的措施亦不同。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的途径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使用封闭源的职业接触属外照射, 从事开放源作业的危害主要是内照射。1.1 外照射的防护企业作业中接触封闭源的机会见于射线的机械探伤、自动对位、射线自动测厚、测密度等。即利用X 或r 射线的穿透性能和测试器接

7、受的射线强度来进行检查、判断,从而进行自动控制。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射线防护的专业培训和就业前体检, 取得上岗合格证。根据射线的强度与接触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与接触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采取以下基本防护措施1: 时间防护: 即尽量减少在电离辐射场中逗留的时间, 如电动操作发生故障时, 进行手摇安全轮复位而靠近辐射源; 或抢修设备而接近辐射源工作时, 应限制个人操作时间, 将可能受到的照射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值之下。距离防护: 尽可能增加作业人员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操作者采用远距离电视监视摇控操作。在发生事故, 如辐射源脱落, 应在屏蔽条件下用远距离器械钳取, 不得直接用手取源装配。屏蔽防护

8、: 操作人员与辐射源之间应有可靠的防护屏障, 屏蔽材料应根据辐射源的性质( X、 射线或中子) 来选择。一般选原子序数比较高, 密度比较大的材料。控制辐射源强度: 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 尽量选择低辐射源。1.2 内照射的防护从事开放源作业时, 放射性核素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的途径进入体内, 对机体进行持续性照射。为了保障从事开放源作业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接触到的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放射性活度的不同, 将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及工作场所进行分类和分级1。根据开放型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分为3 类; 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分为3 级。对不同种类、级开放性放

9、射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均有严格的要求。从事开放源作业的工种见于含防射性物质的矿石的开采、选炼、荧光涂料的制造和使用, 医院的同位素室等作业。开放性作业有环境污染的问题, 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工艺过程,如忽视防护均可将放射性尖粒带到生活区。因而对开放性作业场所应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进入体内的问题。首先在厂址选址上要把好关, 要选择地势高、地下水源低的下风向, 尽量在水源的下游, 在工作建筑区内不能修民位区。要采用三区区分的建筑设计(活性区、过渡区、清洁区), 在过渡区和清洁区之间有卫生工作室, 可洗澡、更衣。不准把活性区的东西带到清洁区, 以放射性粘污的监测结果作为是否放行的标准。要有废水的专用下

10、水道及处理设施, 空气净化的捕尘和固体废物的存放和处理设施。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职业体检, 以便及时发现防护工作薄弱环节, 改善防护条件, 防止事故发生, 确保工人安全健康。2. 辐射源的应用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电离辐射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简要列举如下2:2.1农业方面辐照育种 利用源放出的射线照射农作物的种子、植株和其他器官,促使农作物内部产生遗传性变异,经过几代的选择和培育,从中可获取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辐射防治病虫害 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射线直接杀死害虫。这种方法常用射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害虫全都杀死。该方法效果虽然好,但是需

11、要强的辐射源,因此难于再田间使用。二是用射线照射有害昆虫的生殖腺,造成雄虫不育,然后把大量的不育雄虫释放到田间,影响其繁殖。这种方法费用低,效果好,易推广。食品保藏 经射线经处理的根茎类食物,如土豆、洋葱、大蒜等等,能在室温下长期保存而不致发芽。能杀死深藏在果实内部的害虫、细菌或鲜肉中的寄生虫。还可延迟新鲜水果的成熟,不致很快腐烂变质。一些不易保藏的水产品,在冷藏的时候需要给与辐照处理,可延长保藏期。辐射处理的食品,不破坏外形,不影响质量、无药物残留,比以往采用的加热、药剂、紫外线等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2.2 工业方面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涉及辐射化学研究、催化剂研究、混合效率测定和管道阻塞的检查。

12、航天工业里主要应用在核能电池这一方面。仪表工业中应用射线的有,测厚仪、物位仪、密度仪、核子称等。2.3 医学方面的应用诊断方面相机,是将口服或静脉注射进入脏器的放射性制剂所释放出的射线,用胶片显像,以供诊断。治疗方面照射肿瘤,利用源放出射线,在体外对肿瘤进行照射,配合手术治疗。3. 新基本标准更加关注公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标准的不断更新,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个国家的放射防护研究及放射防护实践及核科学技术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GB18 871 2002) 的正式颁布及实施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新的放射防护基本标准的贯彻实施,将在强有力地推动我国放射防护事业的发展

13、起到重要作用4。3.1 责任认定标准中明确规定对放射源或放射实际引起的公众照射实施控制的责任由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负责。这就是说注册者及许可证持有者都应按标准的要求对引起的公众照射实施控制。3.2 外照射源及非开放场所中放射污染的控制如果外照射源可能引起公众照射,在设备调试前所有的放射防护都应达到要求,并得到防护主管部门的认可。提供最优化屏蔽及其他防护措施,并制定专门的剂量约束,报请批准。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采取措施,限制污染在公众可到达的区域。要建立专门的包容措施,防止污染向公众区域扩散。3.3 对参观访问人员的保护包括对这类人员的防护培训,安全人员的陪同及各区设立醒目的标志等做了明确规定

14、。3.4 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这里着重提出应使放射性废物对公众的健康及环境危害降到可接受水平,对后代健康的预计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标准对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做了严格规定。3.5 严格管理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新标准对与公众密切相关的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进行管理。明确规定不得向公众出售能引起辐射照射的消费品,除非照射被排除,满足豁免条件或主管部门同意。4. 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剂量限值指的是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中以年为限期,规定个人受外照射引起的有效剂量、当量剂量和放射性核素摄入活度量不得超过的数值,也就是正常控制条件下,不应该超过的剂量水平。剂量约束指的是对每个可能的致照射源的照射进行的一种剂量限制,以保

15、证规定的剂量限值不被超过。与具体的源无关。4.1公众照射剂量限值:标准中规定,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超过下述限值5: 年有效剂量1 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 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 mSv ,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 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 mSv。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 mSv。标准中规定了慰问者及探视人员的剂量限制,使他们在患者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 mSv。在防护实践中,尤其在防护屏蔽设计中,除非个别情况下只考虑眼晶体和皮肤,一般情况是全身照射。因此,防护屏蔽设计中,考虑到公众照射时,应使用公众照射剂量限值,每年不超过1

16、mSv。4.2 职业人群的剂量限值5:对于成年人:连续5年间的平均有效剂量为20mSv,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年平均;连续五年中任何但一年分的年有效剂量为50 mSv,当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为500mSv。对于16-18周岁的徒工和学生:年龄在16-18岁、接受职业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源的学生,他们受照射剂量的限值为:年有效剂量6 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手、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为150mSv怀孕期:确认怀孕后,接受与公众成员相同的防护标准。特殊

17、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个人年剂量限值作下述临时改变:按审管部门规定,连续5年平均期可以破例延长到10个连续年;10年内任何一位职业照射人员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mSv;在10个连续年期间,自延长期以来任何一位职业照射人员受到的年有效剂量累计达100mSv时,应对此项进行审查。对个人剂量限值的临时变更应遵循审管部门的规定,任何一年内不得超过50mSv;临时的改变期限不得超过5年。四 本项目的工作1. 理论简介1.1. 屏障厚度的确定用到的参数21.1.1. 工作负荷屏蔽计算中,对于X射线机(管电压在4MV以下),常把它一周内的管电流(mA)与开机时间(min)的乘积的累计数称为该X射线

18、机的工作负荷。而对于管电压大于等于4MV的X射线反生器或者射线治疗机,它们的工作负荷则以离源1米处一周内的Sv数表示,单位是“Sv·m2·wk-1”。1.1.2. 居留因子在控制区外的没一个地方,不会在源开启的时间内始终有人逗留。在源开启的时间内,必然有的地方人们逗留的时间长些,而另有一些地方则逗留得会短暂一点。可见,人们在控制区外逗留的时间只是辐射源开启时间的一个分数,屏蔽设计中把这个分数称为所关心的那个地方的居留因子。1.1.3. 束定向因子根据以上所述,人员受到的辐射照射与辐射源的开启时间和源开启的时间内人员在所关心的区域内居留的时间分数有关。但是,如若从源发出的辐射

19、不朝向所关心的区域,且存在的散射辐射可予以忽略,则在上述区域中,人员无论作多长时间的居留,也不致受到明显的辐射照射,可见,人员受到的照射,还与辐射束朝向有关。某些医用X或辐射源,有时要求在源开启的时间内辐射束能不断的改变方向,此时,辐射源对处于某些方向上的人员的照射,只是其全部工作负荷的一个分数。对于这种情形,屏蔽设计中,把辐射源开启时间内由源发出的辐射束对准所关心的那个方向所占的时间分数,称为辐射对这一方向的束定向因子。1.1.4. 透射参数衰减倍数就是辐射场中某点没有防护屏障的周围剂量当量与设置了防护屏障后的周围剂量当量的比。透射比是指设置厚度为d的屏障后,所关心的那一点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20、与设置屏障前同一点处的空气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比值,无单位。透射系数是指设置厚度为d的屏障后离源1m处,由X射线机单位管电流所致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其单位是mGy·m2/(mA·min)。1.2. 屏蔽计算的方程1.2.1 基本方程辐射防护的宗旨,在于通过设置足够厚度的防护屏障,使得某一指定的参考点上由所有辐射源造成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总和,不超过相应的剂量控制的参考值。数学表达式为:H(d) HL2 式中HL 供屏蔽设计的剂量控制的参考值;H(d) 经厚度为d的防护屏障后,参考点上所有的周围剂量当量的总和。其实,对于源H(d) = A···C-1&#

21、183;r-2 式中:A为放射源的活度。 为透射比。 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 C为单位换算系数。 r为参考点到源的距离。据此,得到= HL·r2·C·A-1·-1 当考虑居留因子时,= HL·r2·C·A-1·-1·q-1 当以Bq作为源的活度单位时C=2.78×10-7 当以mCi作为源的活度单位时,由于1Ci=3.7×1010Bq,则C=7.51×10-15 本软件中涉及到的几个源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见下表6:表1 具有长期放射性平衡子体的母体核素各向同性点源总的剂量学常

22、数母体核素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aGy·m2)60Co85137Cs21.3192Ir30.2226Ra72.61.2.2 X、射线的透射曲线的拟合方程7由于查图表获得的厚度值不方便,而且也无法写进程序代码。综合方便性与可行性,采用李士俊教授的相关文献中的曲线拟合方程,介绍如下: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给出的宽束X、射线在铅和混凝土中的透射曲线在半对数坐标系内有三种情形,即:笔直的、全曲的和曲直相连的。根据李教授的的观点,为了方便应用,曲线拟合过程中,把透射参数作为自变量,屏蔽厚度d视为应变量。对于笔直的透射曲线,拟合方程采用的函数形式为:d()=-e·lg(f·);对于

23、全曲透射曲线,拟合方程采用多个指数项之和的函数形式:d()=ai·exp(-bi·);对于曲、直相连的透射曲线,直线部分采用d()=-e·lg(f·),曲线部分采用d()=ai·exp(-bi·)。e,f和ai,bi分别是相关方程中的拟合系数,且都是大于零的数。对于本程序中涉及到的四个放射源见表2、3。表2 在铅中医用宽束X、射线透射曲线的拟合方程系数7线质透射参数曲线部分直线部分a b e f 60Co当1.01.0×10-6 4.031 0.7649137Cs当1.01.0×10-6 2.163 0.96061

24、92Ir当1.00.2 当0.21.0×10-6 7076 1.424 1.864 2.418226Ra 当1.01.0×10-6 4.393 0.9701表3 在混凝土中医用宽束X、射线透射曲线的拟合方程系数7线质透射参数曲线部分直线部分a b e f 60Co当1.00.3 当0.31.0×10-640.59 2.660 20.63 0.4457 137Cs当1.00.1 当0.11.0×10-644.43 2.336 16.33 0.2950192Ir当1.00.2 当0.21.0×10-6 26.23 2.791 13.78 0.432

25、9226Ra 当1.01.0×10-6 23.54 0.866662. 程序的实现本程序的代码是采用了VB语言编写完成的,在WINDOWS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下,都可以流畅运行。主要功能包括,放射源的选择、用户参数输入、屏蔽材料的选择、厚度的计算以及结果的存盘。3. 设计流程图计算输入参数结束程序开始参数是否完整输入结果输出(存盘)是否4. 运行状况图1 程序整体的界面、外观。图2 用户误输入了字母,程序发出提示图3 用户正确输入各项数据后,可以得出结果图4 本程序的存盘功能图5 打开C盘下的“数据存储.txt”文件。5. 计算结果通过程序计算的结果记录见表四,如下:表四.屏蔽厚度

26、计算的结果记录源 活度 距离 居留因子 剂量约束 屏蔽材料 所需材料的厚度Ra-226 50mCi 1m 1 0.0125mSv/h 铅 7.03cmCs-137 100mCi 1m 1 0.1 mSv/h 混凝土 11.50cmCo-60 1014Bq 1m 1 0.1 mSv/h 混凝土 120.41cmIr-192 1014Bq 1m 1 0.1 mSv/h 铅 8.67cm6. 结果讨论结果比较:根据课本放射卫生学,第四章外照射防护中的一个例题2:“实验室有一镭-226(226Ra)源,其放射性活度为A=50mCi,若用铅容器盛源,要求1米处的剂量当量指数率不大于25Sv/h,问该铅容

27、器该多厚?”按照书中利用公式:透射比= 100HL·r2·q-1·A-1·-1 ,其中代表的是照射量常数(现在已经不用),而程序中使用的常数为空气比释动能率常数。因此计算出的结果会有点出入。将题中剂量约束减半计算,按照书中的方法计算,透射比=3.0×10-2(当计量约束为25Sv/h时,透射比则等于6.1×10-2),据此查课本后附录三中的图18得到所需的厚度约为7.0cm(目测估算)。然而根据本程序得出的厚度为7.03cm。 分析:比较后发现本程序的计算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结果相差甚微。由于使用的公式不同,会出现些许差别,本次

28、比较认为本程序的计算结果有意义,足够准确。本程序优越性是它给屏蔽厚度的计算带来了方便性,出结果快,使用方便,结果可靠。五 展望本次设计的成功,也仅仅是个开始。程序还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源仅仅取了四种,还有待全面的将所有源添加进来,另外屏蔽材料的选择也有限,还需提供更多的屏蔽材料。通过这次的努力,获取经验的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下一步完善源。 进一步添加中子源、电子线等等。 将程序整合成更加全面的多功能屏蔽计算软件,进一步增加其实用性。六 参考文献1 王彦良.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之友. 2008,23(6):103-105.2 章仲侯.放射卫生学.1985.第一版.原子能

29、出版社.165-580.3 GB - 18871 - 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4 郑钧正.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的沿革与进展. 辐射防护通讯,2003 ,23 (3) :75姜德智.放射卫生学.2004.第一版.苏州大学出版社.48-496李士骏.具有长期放射平衡子体的母体核素各向同性点源的总剂量学常数. 中国辐射防护杂志 2000,20(6):363. 7李士俊. 铅和混凝土中宽束医用X、射线透射曲线的拟合方程. 中国辐射防护杂志 2001,21(6):342346.致 谢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首先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孙亮教授,在这几个月来,通过他的耐心教导和悉心指

30、教,使我掌握了VB基础编程语言,同时孙亮教授也非常关心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问题,他的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非常感谢孙老师经常给我辅导,并督促我完成程序设计。感谢多年来给予我关心、帮助和支持的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的领导、诸位老师和那些始终在默默支持着我的同学和朋友!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医学部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设计(论文)题目:放射性源的屏蔽计算程序设计指导教师姓名孙亮职 称副教授类 别毕业论文学 生 姓 名陈伟学 号0420504013设计(论文)类型应用型专 业 名 称预防医学班 级2004级是否隶属科研项目否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屏蔽防

31、护是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之一。筹建新的辐射源设施,必须同时考虑辐射屏蔽的具体要求。因为屏蔽防护要求常常决定着辐射源的安装位置和建筑的结构类型的选择,并且辐射屏蔽设计好要为将来可能提高辐射能量,增大辐射源强度或增加工作负荷留有余地;否则,屏蔽厚度的事后追加,会花费更多的资金,且常会受到空间的限制。本项目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程序,方便用户在外照射防护活动中快速得出所需要的屏蔽材料的厚度,可提高防护设计的效率。目标是更好的做好辐射防护工作,为屏蔽防护提供准确的计算程序,从而让本项目的成果更加具有实用性。2、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本项目的内容主要是以外照射的屏蔽防护的理论为基础,将理论中屏蔽

32、计算的方程通过计算机计算程序的形式表达出来,设计形成一个关于源的屏蔽计算程序。具体简述如下:1.根据资料文献整理出与本项目相关的理论。2.学习VB编程语言。3.设计出程序的基本框架。4.将屏蔽计算的公式写进程序代码,并能正常运行。5.程序调试,形成本项目的成果。6.计算结果展示,并比较分析,验证其准确性。7.分析程序实用性及本身的不足,展望未来。3、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通过毕业实习,学会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完成综述。2阐述国内外在此课题方向的研究进展和方向。3初步掌握程序语言编辑与掌握屏蔽设计计算。4依据语言编辑基础,完成代码编写,设计出计算程序。5按要求完成论文,通过答辩。4、主要参考文

33、献1 王彦良.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之友. 2008,23(6):103-105.2 章仲侯.放射卫生学.1985.第一版.原子能出版社.165-580.3 GB - 18871 - 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4 郑钧正.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的沿革与进展. 辐射防护通讯,2003 ,23 (3) :75姜德智.放射卫生学.2004.第一版.苏州大学出版社.48-496李士骏.具有长期放射平衡子体的母体核素各向同性点源的总剂量学常数. 中国辐射防护杂志 2000,20(6):363. 7李士俊. 铅和混凝土中宽束医用X、射线透射曲线的拟合方程. 中国辐射防护杂志

34、 2001,21(6):342346.5、进度安排设计(论文)各阶段任务起 止 日 期1查阅文献,资料调研 2008.3.152完成综述2008.3.162008.3.303完成英文翻译2008.4.0174完成程序设计82008.5.105结果分析比较,完成论文2008.5.11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学生姓名陈伟年级2004级专业预防医学填表日期09-04设计(论文)题目放射性源的屏蔽计算程序设计已完成的任务1已查阅文献、资料,完成课题设计,写好综述。2已完成以下工作:(1)软件的框架布局的设计 (2)语言代码的初步编辑.是否符合任务书要求进度是尚须完成的任务1.

35、代码的完成与软件的调试。2. 继续完成翻译。能否按期完成任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对计算机的技术要求较高,要求编程语言运用灵活。仅仅掌握二级的水平可能不够,还需付出更多时间查阅书籍以便更好完成设计。拟采取的办法1 多看VB书籍。2 请老师指导。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中期检查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名:教学院长意见 签名: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关于医院内辐射防护现况的总结(综述)医学部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2004级预防医学本科生:陈伟 指导教师: 孙亮 副教授【摘 要】 对于医院,X 射线类医疗设备(如X 光机、C T 、MR I 、直线加速器、深部治疗机等) 及各类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设

36、备(如伽马治疗机等) 以及其它具有放射性的医疗设备在医院大量应用的同时, 加大了放射源对人体及其环境的危害与污染。为保护人身安全与环境, 在医疗领域必须加大对放射防护管理与监督力度。【关键词】 辐射防护 X射线 同位素 剂量监测 一 前言认真宣传国家放射防护法规、标准和防护科学知识, 制定系统规章制度, 熟练掌握和运用与工作有关的法规制度、标准, 严格执法, 不得滥用职权, 加强对射线装置及其放主护、环境的放射防护监督检查, 对违反放射防护规定的行为及措施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及时纠正或提出处理意见, 做到严格执法,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严格放射防护执法程序和标准。二 辐射防护辐射包括

37、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电离辐射主要有辐射源泄露产生,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使用带有辐射源的设备,如核电站、工业探伤、农业育种、医院的X光机、核磁共振仪器、等等。电磁辐射产生源更加普遍,常见有手机、无绳电话、电磁炉、计算机、大彩电、录像机等等。电离辐射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外照射指的是来自体外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照射。防护方法主要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自然界存在着三种射线:(阿尔法) 、(贝塔) 、(伽玛)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

38、照射。、三种射线由于其特征不同,其穿透物质的能力也不同,他们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方式不同。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对射线的防护:1.如何防护射线 由于粒子穿透能力最弱,一张白纸就能把它挡住,因此,对于射线应注意内照射,其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和进食时,其防护方法主要是: (1)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2) 防止伤口被污染。2.如何防护粒子粒子、其穿透能力比射线强,比射线弱,因此,射线是比较容易阻挡的,用一般的金属就可以阻挡。但是,射线容易被表层组织吸收,引起组织表层的辐射损伤

39、。因此其防护就复杂的多,方法有: (1)避免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防皮肤表面的污染和辐射危害; (2)防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和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3)防止伤口被污染; (4)必要时应采用屏蔽措施。3.如何防护粒子射线穿透力强,可以造成外照射,其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 (2)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可以降低外照射剂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楼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体。三 医院内辐射防护工作的特点随着核医学检查的日趋成熟,核医学的检查

40、对临床诊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核医学自身的发展也由单一的检查到治疗。因此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工作也呈现新的特点1。1 检查药物的制备方面,由于同位素公司现今提供的标记药物大都是已经标记好并用注射器装好可以直接注射用的,因而减少了99mTc 的淋洗和配药时的不必要的射线照射。2 检查项目的增加,使放射标记药物出现多样化。201 TL 应用于心肌检查、67 Ga 用于肿瘤和炎性显像。同时加速器生产如18F 等大量用于PET检查中。3 治疗项目的增多和治疗人数的增加,致使工作人员接触的射线种类增多,剂量增大,因而在大剂量的使用中,如防护不当,极易使工作人员身体受伤害。四重要问题的探讨1. 同位

41、素污染医院的同位素室主要开展心、肝、肾功能扫描,甲状腺和肾功能测定,放射免疫,甲状腺肿瘤和机能亢进的诊断治疗。应用的放射性核素有131 I 碘化物,125 I ,32 P ,113 In 等10 余种,年等效用量为1. 68 ×109Bq。这些放射性核素主要放出、射线,造成各类表面污染及从业人员的外照射。某调查2显示医院同位素污染是普遍存在的,分析如下:(1) 污染严重的工作区主要集中于活性区,污染平均值在控制限值以上。从其它区域污染的离散程度看,污染不是普遍高,而是个别地区异常高。其原因可能与操作者在活性区工作结束后,不换工作服及拖鞋有关。(2) 工作服污染高于本底的点占多数,而超

42、标的点则占极少数。其原因可能与少数操作者操作放射性物质后,不认真洗手或操作完毕后没有及时进行湿式清除工作区的设备有关。(3) 手套及手部的污染普遍都高,均在控制限值以上。值得指出的是,少数医院的操作者,既不爱戴手套,也不认真洗手,致使手部严重污染,虽经多次擦洗,也难达到本底值。最大值超标7. 3 ×102 倍。1981 年耿富3等调查发现工作人员徒手操作,手部污染水平可达2 ×108粒子P100cm2 ·2·min。可见,在任何情况下操作放射性物质,一定要戴手套,不能裸手操作。(4) 从外照射测定的数据看,在不同的工作区域,活性区外照射水平最高,工作人员

43、所在位置的照射量率高于中心位置约3 倍。在不同操作方式中,分源时,头部为1. 37 ×10 - 7CPkg·h(5. 0SvPh) ;手部为20. 8 ×10 - 7CPkg·h (81. 0SvPh) 。注射时,头部为4. 6 ×10 - 7CPkg·h (18. 0SvPh) ;手部为25. 5 ×10 - 7 CPkg·h(99. 0SvPh) 。还检测了2 例无屏蔽条件下操作9. 25 ×108Bq4 I - NaI 治疗甲癌的照射量率。其结果手部> 头部> 胸部> 腹部。各部位

44、照射量率明显增高。可见,加强个人防护是十分重要的防护措施。放射免疫操作照射量率最低,在正常本底范围。从目前医院同位素室工作人员外照射年剂量估算结果看,远低于控制限值。但从辐射最优化原则出发,降低剂量仍是可以的。上述调查结果说明,目前多数医院,忽视医用开放源的安全操作、缺乏安全操作的设备是导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避免人员爱到超剂量的照射,必需酌情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经常进行表面污染及外照射的测量,建立可靠的安全规章制度。2. X线的辐射防护问题在医用X射线机透视下进行骨科整复或微创手术是骨科医生经常采用的急救措施;骨科手术室是医生为病人进行手术诊疗和抢救的场所。

45、为了满足不同手术体位的影像检查,在X射线机使用过程中,骨科医生在手术室直接近距离和影像中心技师进入病房进行床边X射线机远距离操作,其医务人员及受检者受到一定的辐射危害5。因此,搞好骨科X射线的防护尤为重要。医院为骨科配备有铅屏风、铅衣、铅背心,但骨科医生不经常使用,原因一,整复时穿上太笨重,不便于操作,如整复手术较少时,医生偶尔才穿上防护衣和背心,新上岗的人员开始还经常穿上,时间长了,渐渐也不用;原因二,骨科医生在病房或手术室救治病人时,往往将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而忽略了我们自己的潜在危险。骨科病房床边X射线摄影都是不能行走和不便搬动的受检患者,一切为了方便受检患者,不出病房就可以进行X射线摄

46、影,而得到及时的诊治。但负面一,骨科床边X线摄影,往使给受检患者同室的重症患者因移动困难,而受到照射。其受检患者和同室患者,特别是儿童,基本不用个人防护用品,其二,骨科整复透视工作量大时,如每个受检患者都用防护用品,给骨科人员带来额外的负担。经监测显示,移动式床边X射线机所致受检患者左胸部受照剂量为1. 66mGy/次,球管屏蔽后2m处和球管屏蔽后的铅屏风左右量虽符合国家标准但偏高,由此可见,床边X射线机摄影的防护刻不容缓。四 关于辐射剂量监测(案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照射剂量是健康监护、放射病诊断、治疗以及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个人剂

47、量监测,了解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为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剂量依据。因此,实施个人剂量监测,也是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的有效措施。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可以反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及其放射防护水平,并可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在日常监测中,经常可发现受照剂量偏高的人员。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中,时有发生个人剂量监测值超过国家标准导出限值的3/ 10 以上。某学者对福建省2001至2004 年偏高剂量调查6的结果、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作简要介绍,报道如下:2001 至2004 年在周期监测中共有332 人次达到并超过调查剂量,其中超过国家标准年剂量

48、当量导出限值的有117人次,超出限值3/ 10 的有215 人次。回收调查表135 份,回收率为40.66 %。其中,受照剂量在每周期导出限值与导出限值3/ 10 之间的有87 人次,实际受照为51 人次,受照剂量大于每周期导出限值的有48 人次,实际受照17 人次。 讨论:1. 放射工作人员所受照射偏高剂量中有68 人为实际照射占50.37 %。其中工作量大者占27.9 %;其次是防护条件差以及介入床边治疗人员因直接在机器边操作,难以防护。从表2 可以看出,在实际照射的不同工种中,核医学科偏高剂量19 人次占27.9 %。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剂量计佩戴在手腕,无屏蔽防护、科室分区不严、病人给药

49、后走动、敷贴器使用没有屏蔽、不按规程操作等原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2. 非实际受照人员37 人占27.4 % ,其原因为绝大多数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不重视,故意或无意中将个人剂量元件丢失放置在机房、治疗室;有些佩戴元件进行透视、拍片;对监测数据持有怀疑态度,自行现场模拟实验或故意照射;佩戴方法不正确,不按规定放置工作服,使用旧元件,不按期寄回元件等。3. 偏高剂量不祥原因30 人,大部分是个人防护意识差,有些对个人剂量监测不重视,对剂量计使用不正确,不同期元件混杂使用,也是造成不明原因剂量偏高的重要原因。4. 对策: 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严格控制质量措施;提高防护水平保障工作人员

50、健康。五 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射剂量偏高原因及对策分析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可以反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及其放射防护水平,并可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在日常监测中,经常可发现受照剂量偏高的人员。根据某调查7可知,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偏高剂量照射中的613 %并非实际受照。而绝大多数是因为放射工作人员对个人剂量监测意义不理解,故意或无意中把个人剂量元件放置在机房、治疗室、探伤工作现场等引起的。有些甚至因为防护条件差,如CT室、X光室门关不严,或机器老化,为引起领导的重视,故意对元件进行照射。有些则因为怀疑误照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自己进行现场模拟实验或故意照射。还有些对剂量计佩戴方法、注意事项不够明确,出

51、现不按规定放置工作服、带元件做体检、不按期寄回元件等情况。在实际受照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介入操作、移动式拍片机难以防护、未隔室透视时防护条件差而引起的。同时因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差,在机器进行扫描时开门、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而引起受照剂量偏高。另有2位作人员在机器维修、训机、搬迁钴机时受到照射。须引起注意的是:不按规程操作而导致工作场所污染有6 个人次,全部是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因核医学科分区不严、衣服混合挂放、病人给药后四处走动、敷贴器使用没有屏蔽等原因而使工作人员无谓的高受照剂量。针对以上问题,为提高个人剂量监测的质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提高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

52、采取如下对策。1.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实施个人剂量监测的单位应切实加强质量控制,控制剂量计在使用、测量过程中仪器、实验条件、刻度因子、本底、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各种误差,提高本单位监测结果的准确,消除放射工作人员对监测结果的不信任心理。同时发现异常受照情况及时通报放射工作单位,协助其调查原因,提出防护改进措施。被监测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剂量计的回收与发放,并建立健全监测结果档案。2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将个人剂量监测作为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前后防护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各种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个人剂量监测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监测方法、质控手段、剂量计的佩戴方法等,提高放射工作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职业道德素质和安全文化素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监测。同时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实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不能正确接受个人剂量监测、故意照射,情节恶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批评、教育,或进行行政处罚,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督促其支持放射工作科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切实改变目前监测覆盖率偏低的局面。 3. 切实改善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水平、保障工作人员健康放射介入、核医学科及未采取隔室防护的透视、床边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