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整体热处理与金相分析_第1页
浅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整体热处理与金相分析_第2页
浅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整体热处理与金相分析_第3页
浅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整体热处理与金相分析_第4页
浅谈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整体热处理与金相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规的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是由单一的冲压外圈、保持架与滚针分批按不同的工艺进行热处理,之后冲压外圈再经高频退火与保持架、滚针组装卷边而成。而整体热处理的冲压外圈滚针轴承是把半单个的冲压外圈、保持架与多支滚针组装卷边后再进行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的一种工艺。与常规的相比较,有着独特的优越性。 简化了单个零件分批热处理的烦琐工序与流转程序。 取消了冲压外圈高频退火这道工序。 避免了冲压外圈因高频退火不当,在卷边时出现微裂纹所带来的风险。冲压外圈与保持架是彩用低碳钢(例ST12、ST14等)加工而成,渗碳深度小于0.30mm,滚针是采用GCr15材质,组装后在同一可控气氛炉内进行热处理的,对其金相及硬度曲

2、线分布也有着严格要求。冲压外圈与保持架渗碳后的平衡组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即最表层为过共析层组织,一般深度为0.020.10mm。第二层,基体为共析珠光体层。第三层,为亚共析层,是渗碳过渡区组织,它从出现少量铁素体起逐渐过渡到心部组织为止。最后为心部原始组织,即铁素体与极少量的珠光体混合组织。冲压外圈与保持架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及硬度曲线分布正常组织是表面为细小或中等针状马氏体及少量残留奥氏体(残奥含量15%),晶界无碳化物与黑色组织,芯部为大块状未溶解铁素体和极少量低碳马氏钵。正常的硬度曲线分布图如下: 页码:1/5冲压外圈与保持架淬、回火后的常见缺陷组织 表面马氏体针状粗大,残奥较多,表面

3、硬度下降,这主要是渗碳淬火时温度较高,时间较长引起的, 表面出现大量贝氏体、屈氏体组织,主要有炉内气氛不足,碳势偏低或温度偏低造成。 渗碳层过渡区陡直,即由高碳层突然降至低碳层原始组织,是强渗速度远大于扩散速度造成的。 在表面晶界上出现黑色团状的屈氏体组织,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有表面碳浓渡较低,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不足。 表层晶界出现碳化物,主要是表面含碳浓度较高。硬度曲线分布缺陷 强渗碳势较低,如图一。页码:2/5 强渗与扩散碳势碳势都偏低,如图二。 强渗与扩散碳势碳势都偏高,残奥较多,可能炉子漏气,如图三。页码:3/5 表面含碳量较高,过渡区太陡,如图四。页码:4/5 表面含碳量较高,强渗时间较长,如图五。有关滚针的硬度和金相组织则按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