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49页)_第1页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49页)_第2页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49页)_第3页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49页)_第4页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PPT4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一)整体观念 1.强调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其结构上不可分割,其功能上相互配合,其病理上相互影响。 2.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其生理、病理时刻受自然变化的影响。3(二)辩证论治辩证论治 1.辩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症状、辩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为何体征等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为何种性质的种性质的“证候证候”的过程,是论治的前的过程,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提和依据。 2.论治:根据辩证的结果论治:根据辩证

2、的结果证候,确立证候,确立治疗原则和方法,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治疗原则和方法,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方法。4症与证的概念症与证的概念 症:症状,指疾病的具体表现,如:发热、头痛、咳嗽等现象。 证:证候,是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即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病因、病位、性质、邪正关系等的总概括,是疾病的本质。5辩证治疗的核心辩证治疗的核心1.同病异治证异治亦异 同一种疾病因发生的时间、地域和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治疗方法亦不同。 春季风热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例:感冒 夏季暑湿-祛暑化湿 冬季风寒辛温解表,疏风祛寒6 2.异病同治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证同治亦同 不

3、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表现为相同的证候,则可采用相同 的治法。 例:脱肛 胃下垂 中气下陷升提中气 子宫下垂7二、阴阳学说二、阴阳学说概念:对事物不同属性的分类、概括。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1.指相互关联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例:白天 阳 上 黑夜 阴 下2.指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例:背阳 腹阴8 阴阳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的矛盾整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1)对立斗争 (2)依存互根 (3)消长 (4)转化9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相互对立统一关系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 阳盛阴衰阳盛则阴病

4、阳盛则热 阴盛阳衰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 阳虚阴盛则寒虚寒 阴虚阳亢则热虚热10 4.指导诊断治疗 诊断:用于归纳疾病的属性 阳证表证、热证、实证 阴证里证、寒证、虚证 治疗:调整阴阳、泻有余,补不足11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木火土金水自然界的五种物质自然界的五种物质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的特性将自然界的事物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的特性将自然界的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分别归属于五行12 解释、归纳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特点解释、归纳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特点 木生长、生发、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润、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下

5、行13 五行的生克乘侮 相生滋生、助长正常现象 相克制约正常现象 相乘相克太过异常现象 相侮反克异常现象 14 木 水 火 金 土 圆圈为相生关系五角星为相克关系 五行学说同样应用于中医学,归纳、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诊断和治疗,与阴阳学说互补,是中医学的两大理论体系。15 脏腑(像)脏腑(像)中医解剖学中医解剖学 五脏五脏心、肺、脾、肝、肾心、肺、脾、肝、肾脏腑脏腑内脏器官内脏器官 六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胆、胃、大肠、小肠、 膀胱、三焦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子宫)胆、女子胞(子宫) 16 五脏:生化,贮藏精、气

6、、 血、津液(藏精气而不泻)脏腑的功能特点 六腑:受纳、腐熟水谷, 传化、 排泄糟粕(传化物而不藏) 奇恒之腑:形态、功能与脏腑相 似又不同17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中医生化学中医生化学 生理学生理学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基本物质动的基本物质 先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受于父母藏于肾,受于父母主生长,生主生长,生 殖,殖, 发育发育 精精 后天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由脾胃化生,人体的来源于水谷,由脾胃化生,人体的 基本营养物质,化生气血津液,资基本营养物质,化生气血津液,资 助先天之精。助先天之精。18 宗气司呼吸,推动血 水谷精气 液运行 气

7、肺吸入精气 元气液发,推动各脏 腑的生殖功能温 煦作用 卫气防御,困摄 营气血液的组成部分, 促进血的生化与 运行19 气的六大功能:气的六大功能: 1、推动作用: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组织器 官的功能活动,血的生成与运 行,津的输布,运行,排泄 2、温煦作用:维护和调节体温 3、防御:保护肌表,防止外物侵入 20 4、固摄:维持,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分 布,调节体液的分泌排泄 5、气化:促进体内各种事物的化生和相互 转化 6、营养:中医学中气的含义有两种 物质之气:营养肺腑、组织器官 功能之气:脏腑功能活动的具体体现21 血 来源:脾胃所运化吸收的水谷转微 功能:1、营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8、。 2、神的物质基础 心藏血脉心主神明血是物质基础 精神思维活动22 津液 是体内一切体液的总称(不包括代谢产物) 来源:水谷转微 功能:1、营养、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 2、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23 病因学 1、外因:六淫(环境因素)外感 2、内因:七性(精神性表因素)内份 3、不内外因:痰饮,淤血(病理产物)24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自然气候变化现象 正气气候变化六气不观病 异常气候变化六淫双病六 双病条件 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人体适 应能力 人体体质变化,抵抗力不足25 六淫的双病特点六淫的双病特点 1、与季节、气候及居处环境有关 例:春天多风病,夏天梅雨季节多暑湿,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寒病。 2

9、,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同时致病。 例:风寒,风热,暑湿,寒湿,风寒湿等。 3、六淫各有致病特点: 例:风性主动,行而数变 寒主收引,寒性凝滞。 4、六淫致病的途径:肌表 口鼻26 疠气致病的特点 疠气:又称戾气,异气,疫气,移浊之气,超乎异常之气。 特殊的环境致病因素 传染病病因的总称。 发病急,传染快(传染性,流行性)病性恶,死亡率高,老少皆病。 “五疫之,皆相传易,无间大小,病状相似,乃至灭门“ 例:大头瘟,烂喉丹痧,霍乱,天花。27 七性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对外界事物的意识反馈。 过度持久,强烈致病因素 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疾病发生28 七性的致病特点 喜伤心:喜则气缓,耗散心气,

10、范进中举 怒伤肝:怒则气上,肝气上逆。 悲忧伤肺:悲则气消,损伤肺气 思伤脾:思则气结,损伤脾胃 惊恐伤肾:惊则气乱,心气散乱 恐则气下,肾失固摄,二便失禁。29 痰饮 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的总成。 痰饮的分类: 1、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触之有物,闻之有声 无形之痰饮有与痰饮病相似的症状,看不到实质性的痰饮。 2、痰:浓稠为痰 饮:质稀为饮 3、广义的痰饮:痰饮病的总成。 狭义的痰饮:饮胃肠痰饮,支撑胸脯支饮 饮胸肺悬饮,饮四肢溢饮30 淤血 脉管内血行不畅 淤血 离经之血不得消散 或因:气虚:推动无力 气滞:血行不畅 寒湿凝滞:血行不畅 出血:离经之血不得消散31 瘀血致病的特点

11、 1、疼痛:刺痛,刀割样痛,据按,固定 2、肿块:坚硬,外伤血肿 3、出血:淤血阻脉,血不归经 4、淤血、瘀斑、舌色青紫、脉涩结代 5、局部营养不良表现:肌肤甲,面色黧黑,毛发不荣。32 诊法 四诊:望神色形态 闻听声音,嗅气 问发病性状,症状,治疗等。 切切脉,按压病处 四诊合并:综合,相互参照33 望诊 1、望神:精神状态,包括神,语言,气息 2、望色:面部,皮肤毛发严责光泽舌苔和舌质 3、望形:形体 4、望态:姿态,步态 5:望舌:察舌苔,观舌质 6、望排泄物:分泌物的色质。34 望舌(舌诊) 望舌质: 正常人:淡红,湿润,有光泽,伸缩灵 活自如 异常舌质:淡白气血不足,阳虚 红舌主热证

12、,有实虚,虚热 之分 舌热入营血或阴虚火旺 紫暗舌淤血证 青舌主肝病,瘀血证,寒症35 望诊(舌诊) 望舌苔:正常人:薄白苔,不干不湿,不滑不燥 异常舌苔:白苔主表证,寒证 黄苔主热证 灰苔主黑寒,黑热证 黑苔主热极,寒盛36 舌诊的注意事项 1、注意光线:患者面向光亮处 2、注意染苔:有色食物,饮料 3、注意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37 闻诊 包括两个方面 1、听声音:语言,呼吸,咳嗽的声音气息特点 2、嗅气味:体味,分泌物排泄物气味、38 问诊 1、一般情况 2、生活习惯 3、居住工作环境 4、家族史,既往史 5、发病情况与证39 十问歌 一问寒,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13、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机变,妇 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 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点验。40 恶寒与发热的致病特点 1、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外感表证 恶寒热轻外感内寒 热至寒轻外感内热 2、但热不寒热证 壮热(高热)外感温热病 渐热湿温病,阴虚火旺 长期低热气虚,阴虚41 3、但寒不热寒症 实寒证 外感寒虚 虚寒证 阳虚阴旺 4、寒热往来少阳证(为疟疾)42 切诊 一、切脉 二、切按病变部位 如:疼痛喜按,拒按 肿块部位,范围,质地43 脉诊 切脉的部位桡神经(寸口) 局部异常脉搏汉关脉,斜飞脉 正常脉象一息,节律一致,和缓有力平脉44 浮脉类浮,洪,濡, 散,草 沉脉类沉,浮 异常脉象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疾,动,促 实脉类滑,长,紧,弦 虚脉类虚,细,微, ,代45 切脉的方法 三部寸,关,尺(左右) 六侯轻浮,中,沉 特殊状况的脉诊部位跌阳脉46 中医辨证诊断方法 阴,阳总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