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3《我的发现》_第1页
习作3《我的发现》_第2页
习作3《我的发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作 3我的发现教学要求:1. 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 动的。2. 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力 求有新的发现。3. 按习作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并当堂练习评改。 教学重点:1. 通过例文引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或新现象。2. 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述出来,做到文通句顺。这是三年级最起始年级的习作教学的 一大难点。 课前准备:1. 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

2、,寻找新的发现。2. 在黑板报上专辟一个角,为“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每日更新。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1. 同学们,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的眼睛。 ”你们都 有发现的眼睛吗?2.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课件依次出现相关画面)我 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真像小姑娘的长发;我发现一场绵 绵的春雨过后,小草长得更快了,花儿开得更欢了;我还发现春天来了,阳光更暖和了,我们小朋 友穿的衣服越来越少了,人呢,越来越精神了。3. 孩子们,在你们的眼中,有了哪些新的

3、发现?【从学生的生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其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示范引路, 一是给学生提供发现信息;二是初知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新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范文引路,学会“发现”1. 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张开你的双眼,仔细看;竖起你的耳朵,仔细听; 开动你的脑子,认真想,你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世界是如此精彩。这不,刘常宁同学就有一双会发现 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时,就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出示 例文)2. 学生自读。思考:( 1)他发现了哪些令他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怎样的?( 2)你觉得他作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吸引你?先美美

4、地读一读,再具体地说一说。3. 讨论交流。重点讨论发现了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会发现的?4. 教师小结:小作者不仅看到蚂蚁和甲虫,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那土一粒一粒 的”,甲虫头上有“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你看,小作者多么会发现,他不仅发现了“什么”, 还发现了这个东西是“什么样”的。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他观察得那么仔细(板书:观察仔 细),调动了所有的感官,用手扒;用眼看;用心想;写得那么有趣(板书:写得有趣),给我们 描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际活生生的昆虫世界。你们也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老师给你们一周 的时间去寻找,去发现,把每天的新发现记录在本子上, 把“最得

5、意”的发现写在黑板的左下角“我 的发现”栏里,好吗?【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因此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 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在此习作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领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观 察时,不仅要观察到什么,还要观察这样东西是怎样的。提前一周学习例文,给足时间让学生尝试 学会观察,记录观察,交流观察,这样相对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三、走进生活,寻找“发现”1. 关注自己,寻找“发现”。(1)老师首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一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谁 能猜到这是什么?(2)对了,是我们的手,它天天伴着我们生活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

6、生,但有多少 人仔细观察过自己的双手?今天就请请同学们从观察自己的双手开始,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3)只手有5个手指,观察一下,你发现它们的长法有什么不同?(它们有的长,有的短, 中指最长,小指最短;它们的粗细不同,大拇指最粗,小指最细。)我首先观察手指五兄弟,发现它们有的 ,有的,最长,最短;它们的也不同,最粗,最纟田。(4)仔细观察大拇指,它和另外四个手指的长法有什么不同?接着我仔细观察大拇指, 发现大拇指最特别,它长得最 ,最,是拇指中的老大。、和长在一边,而只有单独长在另一边。(5)仔细看看指肚上有些什么?(螺纹)我发现指肚上有 ,有的,有的。(6)翻开手掌看看,你发现四个手指的下方怎

7、么样?(凸起来,像四座矮山连在了一起,连绵 起伏)掌心上有什么?(掌纹)我发现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下方都 ,像。再看看我的手掌上,有,那掌纹,多有趣呀!2. 关注自然,寻找“发现”。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草丛,去树林,去池塘,去田野,寻找“发现”。让他们在草丛中,墙 角下,池塘边,田野里寻找。面对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翻身、一次逃跑;每一片草叶一丝微动,一点 异样,用他们的眼睛一一摄入习作的素材。3. 关注生活,寻找“发现”。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壶盖跳动,发现了水蒸气的秘密。我们也留意自 己的日常生活,吃饭时的一只碗、一双筷子;作业时的一支铅笔、一盏台灯,哪怕睡觉时的一个枕

8、头、一种睡姿,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有趣的发现。【在学习例文的基础上,运用所领悟的观察方法,尝试让学生先从自身寻找“发现”,继而放 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这样就拓宽了观察的领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素材。四、各抒己见,细说“发现”1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力求把自己的发现说清楚(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地方发 现的;发现了什么;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2. 集体交流,互相评议。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3. 同桌再次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修改。【从说到写,先说历来被视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途径。安排这一环节,通过三个回合的

9、说话交流,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价互动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把自己的发现清楚明白地说出来, 另一方面使学生互相开阔思路,丰富题材,为下笔成文打下基础。五、起草成段,描写“发现”1. 学生练习写稿,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学。2. 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习作,看看是否写明白。六、师生评价,修改“发现”1欣赏习作。(1) 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进行评价。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 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 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 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 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望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 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2) 指名学生朗读一篇优秀习作,说说好在哪里?2. 修改习作。(1) 挑选一篇没有写清楚发现的习作,师生共同修改。(修改时着重落实在如何把自己的发现叙述清楚,做到文通句顺。 )(2) 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先欣赏佳作,再修改习作,在共同修改的基础上,学生各自修改。这样通过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