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1_第1页
人口的数量变化1_第2页
人口的数量变化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F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12题。1 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A.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2 .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推迟退休年龄调整生育政策输出国际劳工提高消费水平A.B.C.D.读 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和该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34题。岀生率M自然增长率(%)年龄结

2、构本地人外来移民人口2000年訟折单位:祐)3 .读左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P时期劳动力不足D.Q点过后人口数量开始增加A.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LQ NP MC.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4读右图数据可知A移民缓解了该国的老龄化问题B. 中青年比重高主要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C. 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D. 该国可能是印度 读图,回答56题。中国美国2000 年2010 年20002010 年总人口 (忆人)1219513.402.813,10性别构成(%)5J.6351,874S.7549.10女48.3748.135L2550.90年龄构成(%)014 岁22.8916.6

3、021.9020.1015-64 岁70.1574.5366.0066-9065岁6.96«.8712,1013.005. 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B 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D .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6老龄化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 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C. 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D .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

4、降低老年人的比重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 78题。d'万万2000 2010E3*性人2玆人口白燃培疑¥IIII1II域!15人门比爭E迂:數据*澹于全囲&口怜遵)7.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 50%以上8.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 劳务输出数量增加(20141

5、0)】H1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地理卷2015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F图是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至今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9.关于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9题。A. 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n阶段人口数量B. n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c.川阶段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D.人口数量在拐点达到最高峰下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 11题。10. 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A. 1970 年 B. 1985 年 C. 2005 年 D. 2013 年11. 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 限制人

6、口迁移 B .提高教育水平 C .提倡早婚D.鼓励生育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豹)195()1960 1970 I 199(1 2C0C 2CH 0202U 2030 2()4(年 >不同年龄題人口比例变化圈12.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A .B .C .D .13.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人口出现负增

7、长A .B . C .D .【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201410 )】H1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 某一地区的人口 (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表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14、15题。年份(年)常住人 口 (万人)人口性别比户均人口数(人)农村人口比重(%)2000358.30100.583.3862.032010450.17101.652.8846.6714下列有关表中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B 常住人口

8、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C. 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D .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15.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 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B. 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C. 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地理卷2015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201410 )】H12011年10月31 日,是“70亿人口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岀:“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 子,这一天,距 60亿人

9、口日不过1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 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下图,回答 16、17题。自然增长率CM16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国家是()A .甲B .乙C .丙D .丁17.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 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A .甲B .乙C .丙D .丁读我国劳动人口( 15 64岁)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6 7题。18. 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是A . 1965年前后B . 1985年前后C . 2015年前后D . 2025年前后19. 目前,

10、我国已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 即可生二胎。此项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儿十年中A .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B .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C .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D .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缓解F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20 21题。机械增也率D.2008 年A. 2003 年 B.2005 年 C.2007 年21.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C.产业转移和升级A.浙江、海南、青海、河南C.海南、浙江、青海、河南23.下列关于各省的说法不正确的B.

11、青海、浙江、海南、河南D.浙江、青海、河南、海南F表为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完成12题。省份 地理要素>65岁人口比重9.3%7.8%6.3%7.6%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6 : 54 : 4029: 30: 4111: 55 : 3414:58:28人口年均增长率1.53%0.98%0.83%0.16%城市化率62%49.1%44.7%48%22.、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A.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B. 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 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D. 四个省份中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女4540353fl25(H)6 5 43

12、2 10 0 1 2 3 4 5(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伙81的预IS?000年申国人口年盛结构金宇塔24.若我国人口进人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A. 20102015B. 2015 2020C. 2025 2030D. 2030 203525. 据图,有关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的特点,正确的是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6. 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A. 2020B. 2028C. 2035D. 2040【地理卷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201501) word版】H1 L2中 国劳动力数量约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劳动力数量总和的两倍,吸引大量外资到中国建厂,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近几年外商开始抱怨我国沿海地区劳力短缺、工资上涨过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