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振动分析和控制学时_第1页
发动机振动分析和控制学时_第2页
发动机振动分析和控制学时_第3页
发动机振动分析和控制学时_第4页
发动机振动分析和控制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动机振动分析和控制学时3.1发动机的振动激励源分析3.2发动机隔振设计3.3发动机气门振动3.1发动机的振动激励源分析发动机的振动激励源分析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和力矩是引起汽车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和力矩是引起汽车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1)惯性力激励源:)惯性力激励源: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对活塞运动分析:对活塞运动分析: 活塞往复惯性力活塞往复惯性力3.1

2、.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2)单缸发动机总激励源:)单缸发动机总激励源:活塞受力曲轴受力活塞爆发压力:活塞爆发压力:活塞受力平衡方程:活塞受力平衡方程: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详细求解曲轴旋转主动力矩推导曲轴旋转主动力矩曲轴旋转主动力矩:由于该合力矩周期变化,由于该合力矩周期变化,会激起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会激起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活塞反作用缸体力分析活塞反作用缸体力分析:活塞反作用在缸体上活塞反作用在缸体上的力矩使缸体绕曲轴的力矩使缸体绕曲轴轴线反向转动,数值轴线反向转动

3、,数值与使曲轴旋转的主动与使曲轴旋转的主动力矩相等。力矩相等。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曲轴受力平衡方程:曲轴受力平衡方程: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曲轴作用于缸体力分析曲轴作用于缸体力分析:曲轴作用在轴承上铅垂力:曲轴作用在轴承上铅垂力:气体压力气体压力Pg不对车架产生振不对车架产生振动,而往复惯性力动,而往复惯性力Pj和离心和离心惯性力惯性力Pr会引起整车上下振会引起整车上下振动。动。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曲轴作用于缸体力分析曲轴作用于缸体力分析:曲轴作用在轴承上水平力:曲轴作用在轴承

4、上水平力:气体压力气体压力Pg、往复惯性力、往复惯性力Pj引引起整车横摆振动,离心惯性起整车横摆振动,离心惯性力力Pr会引起整车水平振动。会引起整车水平振动。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3.1.1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缸体绕曲轴缸体绕曲轴轴线反向转动力矩轴线反向转动力矩Mz,数值与使曲轴,数值与使曲轴旋转的主动力矩相等。旋转的主动力矩相等。气缸受力 可看成由曲轴联起来的多个单缸发动机。可看成由曲轴联起来的多个单缸发动机。3.1.2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回转离心力在垂直方向的合力:回转离心力在垂直方向的合力

5、:3.1.2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往复惯性力:往复惯性力: 垂直方向合力:垂直方向合力: 离心惯性力在水平方向分力:离心惯性力在水平方向分力:3.1.2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绕绕y轴力矩:轴力矩:3.1.2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绕绕x轴力矩:轴力矩: 绕绕z轴(曲轴轴线)力矩:轴(曲轴轴线)力矩:3.2 发动机隔振设计发动机隔振设计3.2.1 隔振原理隔振原理3.2.2 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 优化设计优化设计3.2.1 3.2.1 隔振原理隔振原理 有效隔振分为两种:有效隔

6、振分为两种:和和。:振源是机器本身,使它与地基隔:振源是机器本身,使它与地基隔离,减少对周围的影响。离,减少对周围的影响。3.2.1 3.2.1 隔振原理隔振原理 经弹簧传递给地基的力:经弹簧传递给地基的力: 经阻尼器传递给地基的力:经阻尼器传递给地基的力: 传递给地基的力的最大值:传递给地基的力的最大值:3.2.1 3.2.1 隔振原理隔振原理 根据有阻尼强迫振动分析可知,稳态振幅:根据有阻尼强迫振动分析可知,稳态振幅:则:则:3.2.1 3.2.1 隔振原理隔振原理:振源来自地基,为减少对地基对:振源来自地基,为减少对地基对机器的振动影响而采取的措施。机器的振动影响而采取的措施。3.2.1

7、 3.2.1 隔振原理隔振原理 隔振后系统稳态响应的振幅:隔振后系统稳态响应的振幅: :与主动隔振评价指标表达式完全一样。:与主动隔振评价指标表达式完全一样。 两者统称为两者统称为。 评价指标为评价指标为:3.2.1 3.2.1 隔振原理隔振原理: 1)不论阻尼为多少,只有)不论阻尼为多少,只有在频率比在频率比 才有隔振效才有隔振效果;果; 2)在给定某个频率比的值)在给定某个频率比的值, 隔振效果随着阻尼隔振效果随着阻尼比的减少而降低;比的减少而降低; 请问:位移传递率和隔振效率的关系?16周实验4:T值的Matlab仿真分析e=0.05;for i=1:100 r(i)=0.04*i; T

8、(i)=(1+(2*e*r(i).2)./(1-r(i).2).2+2*e*r(i).2).0.5; %T(i)=(1-r(i).2).2+2*e*r(i).实验要求 (1)请同学们读懂源程序,修改源程序使之与前一图相似,并且标注 (2)请回答T值图为什么与上一实验幅频特性曲线一致。隔振设计步骤:隔振设计步骤: 1)测试分析系统的质量、外界的干扰频率;)测试分析系统的质量、外界的干扰频率; 2)按照频率比在)按照频率比在2.55之间确定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确定系统固有频率; 3)根据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确定隔振弹簧的刚度)根据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确定隔振弹簧的刚度; 4)计算机器工作振幅,核算是否达

9、标;)计算机器工作振幅,核算是否达标; 5)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隔振器类型与安装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隔振器类型与安装方式; 6)根据机器起停过程确定隔振阻尼;)根据机器起停过程确定隔振阻尼; :三点支撑和四点支撑。:三点支撑和四点支撑。 :刚体,六自由度:刚体,六自由度16周实验5:Matlab仿真发动机四点悬置振动分析 (2)给定发动机的参数书上的题3.5(p119) 未求和答案,请优化程序并计算结果。11.8760 3.6658 1.7969 0.0000 0.0000 0 + 0.0000i 17.5785 9.9970 8.8000 5.6302 2.9272 2.0988 17.5785 9.9970 8.8000 5.6302 2.9272 2.0988外部求和for循环求和错误结果3.3 发动机气门振动发动机气门振动3.3.1 发动机发动机气门振气门振动模型动模型3.3.2 气门振气门振动控制动控制措施措施 :1)无阻尼单自由度模型)无阻尼单自由度模型Me气门系统等效之质量K1和k2等效刚度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系统运动微分方程: :2)无阻尼三自由度模型)无阻尼三自由度模型气门的等效质量挺杆的等效质量摇臂的等效质量对应刚度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系统运动微分方程:F0-气门推力-摇臂转角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求解:系统运动微分方程求解: 求出固有频率:求出固有频率:给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