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隔热绝热制品可燃性检测方法_第1页
保温隔热绝热制品可燃性检测方法_第2页
保温隔热绝热制品可燃性检测方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温隔热绝热制品可燃性检测方法1.1 适用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1.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在没有外加辐射条件下, 用小火焰直接冲击 垂直放置的试样以测定保温、 隔热、绝热制品可燃性的方法。1.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 规程的条文。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 本的可能性。EN 13238 建筑制品对火反应试验 状态条件程序及基 本材料选择的一般规则EN ISO 13943 火灾安全词汇1.2 仪器设备1.2.1 试验室试验室选用环境温度为(23±5)C,相对湿度为(50±20)% 的房间。注 1 :光线较暗

2、的房间有助于识别表面上的小火焰。1.2.2 燃烧箱燃烧箱(见图 1.1)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 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 和观察。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 形盒体由厚度为 1.5mm 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 50mm,开敞面积为25mM 25mm。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 置在高40mm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 如图1.1所示,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 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内 的空气流速为(0.7 ±.1)m/s。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图1.1燃烧箱燃烧

3、器燃烧器结构如图1.2所示,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 直方向使用或垂直轴线成 45°角。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 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燃烧器应安装有一个微调阀,以调节火焰高度。1.2.4 燃气纯度95%的商用丙烷。为使燃烧器在45°角方向上保持火焰稳定,燃气压力在 10kpa50kpa范围内。1.2.5 试样夹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mm,厚(5±1) mm,其他尺寸等见图1.3。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图1.4)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见图 1.5图 1.7)。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采

4、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 移位,这一点非常重要。注 2:在与试样贴紧的框架内表面上可嵌入一些长度约1mm 的小销钉。1.2.6 挂杆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 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见图 1.4)。对于边缘点火方式和表面点火方式,试样底面与金属网 上方水平钢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分别为(125±10)mm和( 85±10)mm。0. 5+D. 05ero4±d0燃弋喷嚅;4J J5预设郝件切门+0.11*. OfAJfiS 定?SiH11 一11MtftKi4出口.I I 耳e)燃烧轴和词佈阀山火雉椅定歸图1.2气体

5、燃烧器图1.3典型试样夹1试样.赛;&JrvEh图1.4典型的挂杆和燃烧器定位(侧面图)D 僅样r2定忸髀,油厚autLa图1.5厚度小于或等于3mm的制品的火焰冲击点图1.6厚度大于3mm的制品的火焰冲击点单也対蠹枭图1.7厚度大于10mm的多层试样在附加试验中的火焰冲击点127计时器计时器应能持续记录时间,并显示到秒,精度<1s/ho128试样模板两块金属板,其中一块长250 °! mm,宽90 °! mm,另一块长250 °! mm,宽18° °1 mm。若采用附录A规定的程序,则选用较大 尺寸的模板。火焰高度测量工具以燃烧

6、器上某一固定点为测量起点,能显示火焰高度为2°mm的合适工具(见图1.8)。火焰高度测量工具的偏差应为 ±).1mm o图1.8典型的火焰高度测量工具用于边缘点火的点火定位器能插入燃烧器喷嘴的长16mm的抽取式定位器,用以确定同预先设定火焰在试样上的接触点的距离(见图1.9)。图1.9用于边缘点火的点火定位器用于表面点火的点火定位器能插入燃烧器喷嘴的抽取式锥形定位器,用以确定燃烧器前端边缘与试样表面的距离为5mm (见图1.10)图1.10用于表面点火的点火定位器风速仪精度为±0.1m/s,用以测量燃烧箱顶部出口的空气流速。滤纸和收集盘未经染色的崭新滤纸,面密度为

7、60kg/m2,含灰量小于0.1%。采用铝箔制作的收集盘,100mrW 50mm,深10mm。收集盘放在试样正下方,每次试验后应更换收集盘。1.3检测程序状态调节试样和滤纸应根据 EN13238进行状态调节。试验程序有2种点火时间供委托方选择,15s或30s。试验开始时间就是点火的开始时间。确认燃烧箱烟道内的空气流速符合要求。将 6 个试样从 状态调节室中取出,并在 30min 内完成试验。若有必要,也 可将试样从状态调节室取出,放置于密闭箱体中的试验装置 内。将试样置于试样夹(见图 1.3)中,这样试样的两个边 缘和上端边缘被试样夹封闭, 受火端距离试样夹底端 30mm 注 3 :操作员可在

8、试样框架上做标记以确保试样底部边缘 处于正确位置。将燃烧器角度调整至45°角,使定位器来确认燃烧器与试样的距离(见图 1.4图 1.7)。在试样下方的铝箔收集盘内 放两张滤纸,这一操作应在试验前的 3min 内完成。点燃位于垂直方向的燃烧器,待火焰稳定。调节燃烧器 微调阀,并采用测量器具测量火焰高度,火焰高度应为 ( 20±1) mm 。应在远离燃烧器的预设位置上进行该操作, 以避免试样意外着火。在每次对试样点火前应测量火焰高 度。注 4 :光线较暗的环境有助于测量火焰高度。 沿燃烧器的垂直轴线将燃烧器倾斜45°,水平向前推进,直至火焰抵达预设的试样接触点。当火焰

9、接触到试样时开始 计时。按照委托方要求,点火时间为15s或30s。然后平稳地撤回燃烧器。1.3.3 点火方式试样可能需要采用表面点火方式或边缘点火方式,或这两种点火方式都要采用。注 5 :建议的点火方式可能在相关的产品标准中给出。1 表面点火 对所有的基本平整制品,火焰应施加在试样的中心线位 置,底部边缘上方 40mm 处(见图 1.9)。应分别对实际应用 中可能受火的每种不同表面进行试验。2 边缘点火对于总厚度不超过 3mm 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 火焰应施加在试样底边中心且距受火表面 1.5mm 的底边位 置处(见图 1.6)。对于总厚度大于 3mm 的单层或多层的基本平整制品, 火

10、焰应施加在试样底边中心且距受火表面 1.5mm 的底面位 置处(见图 1.6)。对于所有厚度大于 10mm 的多层制品,应增加试验,将 试样沿其垂直轴线旋转 90°,火焰施加在每层材料底部中心 线所在的边缘处(见图 1.7)。对于非基本平整制品和按实际应用条件进行测试的制 品,应按照边缘点火和表面点火的规定进行点火,并应在试 验报告中详尽阐述使用的点火方式。注 6:实验装置和 / 或试验程序可能需要修改,但对于多数非平面制品,通常只需要改变试样框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燃烧器的安装方式可能不适用,这时需要手动操作燃烧在最终应用条件下,制品可能自支撑或采用框架固定, 这种固定框架可能和试

11、验室用的夹持框架一样,也可能需要 更结实的特制框架等。如果在对第一块试样施加火焰期间,试样并未着火就溶 化或收缩,则按照附录 C 的规定进行试验。3 试验时间如果点火时间为15s,总试验时间是20s,从开始点火计算。如果点火时间为30s,总试验时间是60s,从开始点火计算。1.4 检测结果计算及表示1.4.1 原始数据记录对于每块试样,记录以下试验内容:1 样品名称;2 样品编号;3 样品的尺寸和外观;4 试验编号;5 检测依据;6 设备的名称、编号和状态;7 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厚度、受火面平整情况、使用基材及基材安装方法说明;8 试样状态调节:恒温恒湿养护箱的温湿度和状态调节 起止时间;9

12、试验环境:实验室温度和湿度;10 表面点火和底边缘点火试验现象, 按 1.3 描述实验结 果,例如:火焰尖头到达刻度线的时间、火焰尖头到达刻度 前熄灭的时间、材料燃烧情况(熔融、卷曲、发烟等) 、是 否发生滤纸被引燃以及每个试件的单项结论;11 抽样信息;12 试验人员和日期;13 注明“本试验结果只与制品的试样在特定试验条件 下的性能相关,不能将其作为评价该制品在实际使用中潜在 火灾危险性的唯一依据” 。1.5 检测结果评价参照 GB 8624-2007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进 行分级。1.6 检测报告内容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 试验依据标准 GB/T 8626 ;2 试验方法偏差;3 试验室名称和地址;4 试验报告日期和编号;5 委托方名称和地址;6 制造商 / 代理方名称和地址;7 到样日期;8 制品标识;9 相关抽样程序描述;10 试验制品的一般说明,包括密度、面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