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主 讲: 蒋 熠2010.11.29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一、事故的基础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一、事故的基础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二、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二、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三、事故控制基本策略三、事故控制基本策略四、安全防护装置及其设计四、安全防护装置及其设计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一、事故(Accident)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违反 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止的事件。9事故
2、分析与安全设计事故的分类o事故是在人们的行动过程中发生的,如以人事故是在人们的行动过程中发生的,如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事故后果,大致有如下两种情为中心来考察事故后果,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况: 伤亡事故、一般事故。伤亡事故、一般事故。o以客观的物质条件为中心来考察事故现象时,以客观的物质条件为中心来考察事故现象时,分为:分为: 物质遭受损失的事故;物质遭受损失的事故; 物质完全没有受到损失的事故。物质完全没有受到损失的事故。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o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由于由于自然界自然界的因素的因素(如地震、山崩、海啸、台风等如地震、山崩、海啸、台
3、风等)造成的和非自然界造成的和非自然界的因素造成的,也被称为的因素造成的,也被称为人为人为的事故。的事故。o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 1、人的原因。、人的原因。 2、物的原因。、物的原因。 3、管理的原因。、管理的原因。 4、环境的原因。、环境的原因。 5、事故处置情况。、事故处置情况。 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1、人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失是指造成事故的人为失误(差错)行为。误(差错)行为。 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人为失误的表现形式: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地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地使
4、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不安全地装载、堆放、组合物体;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注意力分散,物体;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嬉闹、恐吓等。 产生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缺陷等。注意力不集中、生理缺陷等。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2、物的原因 物的原因物的原因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成品、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成品、半成品等。半成品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
5、是构成事故的基础。是构成事故的基础。 包括:包括: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设备和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工作场所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工作场所的面积狭小或有其它缺陷;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的面积狭小或有其它缺陷;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缺乏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欠;防护用具和服装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欠;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等。工艺过程不合理,作业方法不安全等。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3、管理的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
6、的条件。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 包括:技术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不够,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乏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有缺陷等。缺陷等。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4、环境的原因与事故处置情况o不安全的环境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它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原因。 1)自然环境的异常。自然环境的异常。 2)生产环境不良。生产环境不良。o事故处置情况事故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
7、的判断和反应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二、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 事故模式理论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
8、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作用:有助于人们作用:有助于人们认识事故本质认识事故本质,指导,指导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事故调查、事故分析及事故预防。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常见的九种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o事故因果论事故因果论o能量转移论能量转移论o扰动起源论扰动起源论o人失误主因论人失误主因论o管理失误论管理失误论o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论o变化论变化论o综合论综合论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1、事故因果论o连锁型:任何一种可预防的事故的发生都是一连串事件连锁型:任何一种可预防的事故的发生都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序下所产生的结果。在一定顺序下所产生的结果。 o多因致果
9、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多因致果型: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o复合型:某些因素连锁,某些复合型:某些因素连锁,某些 因素集中,互相交叉,复合因素集中,互相交叉,复合 造成事故。造成事故。事故事故A AB BE EC CD D事故事故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2、能量转移论o基本思想:不希望或异常的基本思想:不希望或异常的能量转移能量转移是伤亡事故的致是伤亡事故的致因。即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因。即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向人体的转移,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而事故则是一种能量的不正常或不期望的释放。p 用能量转
10、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方法,可应用各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方法,可应用各种类型的包含、利用、储存任何形式能量的系统,种类型的包含、利用、储存任何形式能量的系统,也可以与其它的分析方法综合使用。但不适用于研也可以与其它的分析方法综合使用。但不适用于研究、发现的分析不与能量相关的事故致因,如人为究、发现的分析不与能量相关的事故致因,如人为失误等。失误等。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能量类型能量类型产生的伤害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事故类型机械能机械能刺伤、割伤、撕裂、挤愿刺伤、割伤、撕裂、挤愿望皮肤和肌肉、骨折、望皮肤和肌肉、骨折、内内部器官损伤部器官损伤物体打机、车辆伤害、机械物体打机、车辆伤害、机械
11、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瓦斯爆炸、放炮瓦斯爆炸、放炮热能热能皮肤发炎、烧伤、烧焦、皮肤发炎、烧伤、烧焦、焚化、伤及全身焚化、伤及全身灼烫、火灾灼烫、火灾电能电能干扰神经干扰神经-肌肉功能、电伤肌肉功能、电伤触电触电化学能化学能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化学性皮炎、化学性烧伤、致癌、致遗传突变、急性致癌、致遗传突变、急性中毒中毒中毒和窒息、火灾中毒和窒息、火灾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细胞和亚细胞成分与功能细胞和亚细胞成分与功能的破坏的破坏反应堆事故中,治疗性与诊反应堆事故中,治疗性与诊断性照射,滥用同位素、辐断性照射,滥用同位素、辐射性粉尘的作用射性粉尘的作用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
12、计3、扰动起源论 该理论认为:该理论认为:“事件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扰动动”,此扰动为,此扰动为起源事件起源事件。实践过程是一组自觉活。实践过程是一组自觉活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 不测结果的相继出不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这种事件进程包括着外界条件及其变现的事件链。这种事件进程包括着外界条件及其变化的影响。相继事件过程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化的影响。相继事件过程一种自动调节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中进行的。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4、人失误主因论 有一个事故原因
13、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人失误”。 该失误定义为错误的或不适当的响应一个刺激。该失误定义为错误的或不适当的响应一个刺激。这个模型在描述事故现象时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个模型在描述事故现象时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 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解释人会发生什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解释人会发生什么失误,仅注重一个单独的事物(常常是伤亡),么失误,仅注重一个单独的事物(常常是伤亡),不适合于几个人同时和相继形成事故的情况,也不不适合于几个人同时和相继形成事故的情况,也不能解释改善危险条件环境后而没有发生伤亡事故的能解释改善危
14、险条件环境后而没有发生伤亡事故的进行过程,也不适用于连续的成系列活动的矿山作进行过程,也不适用于连续的成系列活动的矿山作业。业。 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o瑟利模型瑟利模型针对具体危险而言。针对具体危险而言。 认为: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认为: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为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和响应阶段。在这认识阶段和响应阶段。在这3个个阶段中,若阶段中,若处理正确,则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否则就处理正确,则可以避免事故和损失,否则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会造成事故和损失。内容包括:内容包括:危险构成危险构成和和危险输出危险输出 9事
15、故分析与安全设计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人、机和环境人、机和环境迫近的危险迫近的危险危险危险构成构成无危险无危险伤害或损害伤害或损害无伤害无伤害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感觉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认识行为响应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感觉到了这警告吗?认识到了这警告吗?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决定要采取行动吗?能够避免吗?感觉认识行为响应危险危险输出输出YYYYYYNNNNNNYYYYYYNNNNNN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o安德森模型安德森模型(操作过程(操作过程人的因素模式)人的因素模式)针对具体危险而言。针对具体危险而言。 安德森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问题,
16、安德森在瑟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问题,所涉及的是:所涉及的是: 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觉察性;危险线索的来源及可觉察性; 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机械运行过程中运行系统内的波动(机械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的不稳定性); 控制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控制减少这些波动使之与人(操作者)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的行为的波动相一致。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企业:目标、策略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客观的危险客观的危险系统良好系统良好1.过程是可控制的吗?2.过程是可观察的吗?3.察觉是可能的吗?4.对信息的理智处理是可能的吗?5.系统产生行为波动吗?6.系统对行为波动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吗?7.能把系统修改成另一个更安
17、全的等价系统吗?8.属于人的决策范围吗?YNYYYYYYYNNNNNN社会:市场、法律Y=是N=否瑟利模型瑟利模型安德森模型安德森模型为何使人遇到危险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5、管理失误 管理失误论的两大理论:管理失误论的两大理论:博德的事故因果连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和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锁和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以管理失误致因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模型该以管理失误致因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模型该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强调管理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之所以发生,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之所以发生,是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着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
18、素,此外因为客观上存在着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此外还有众多的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还有众多的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人失误”和和“物故障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是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是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1)1)控制不足控制不足管理管理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工作要以得到广泛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工作要以得到广
19、泛承认的企业管理原则为基础。即,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承认的企业管理原则为基础。即,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2)2)基本原因基本原因起源论起源论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针对查明基本原因,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3)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征兆征兆 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像基本原因那样的深层原因的征
20、兆,一直接原因不过是像基本原因那样的深层原因的征兆,一种表面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种表面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欠的征兆的直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欠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适当的改善措施接原因,采取适当的改善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可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可能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能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
21、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本原因。找出其基本原因。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4)事故事故接触接触 越来越多的安全专业人员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越来越多的安全专业人员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作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看作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于是,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5)伤害伤害损坏损坏损失损失 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
22、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响。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o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管理机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管理机能中的控制机能,则可以有效地控制人的不能中的控制机能,则可以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1、技术管理缺陷。技术管理缺陷。 2、人员管理缺陷。、人员管理缺陷。 3、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组织不合理。 4、安全监察、检查和事帮防范措施等、安全监察、检查和事帮防范措施等方面存在问题。方面存在问题。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6、轨迹交叉论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
23、的事件顺序发展: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概括起来无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的结果。概括起来无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交叉,能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交叉,能量量“逆流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物的原因)(物的原因)间接原因间接原因本质原因本质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包括第三者)(包括第三者)伤害伤害接触接触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7、变化论 变化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变化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当某一生产过程或操当某一生产过程或操作失去控制时,显然会发生变化。变
24、化还可以用来作作失去控制时,显然会发生变化。变化还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判断事件因果的方法为一种判断事件因果的方法 针对变化论,我们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关注针对变化论,我们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关注各种变化,变化是一种潜在的事故致因。作为安全管各种变化,变化是一种潜在的事故致因。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更加不能忽视这一点,应该关注各种外在环境理人员更加不能忽视这一点,应该关注各种外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从而能防和内部环境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从而能防止灾害或事故的产生止灾害或事故的产生 。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8、综合论 综合论认为,综合论认为,事故事故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的发生
25、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有其深刻原因的,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事故乃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原因。事故乃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可用下列公式表达。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触发因素触发因素=事故事故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三、事故控制基本策略o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o人为失误事故的控制方法及策略人为失误事故的控制方法及策略o物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方法及对策物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方法及对策o管
26、理失误事故的控制方法及对策管理失误事故的控制方法及对策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1、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即从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消除潜在危险原则:即从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其基本作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患,其基本作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的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替旧的不安全的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改进的可能性。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消除噪音、尘毒对工人的影响等,从而最大可能地保消
27、除噪音、尘毒对工人的影响等,从而最大可能地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即在无法彻底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即在无法彻底消除危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少危险程度。消除危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少危险程度。例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例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等。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等。 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3)闭锁原则: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闭锁原则: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机电、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器联锁或机电、电气互锁,
28、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例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电路中的自动保安例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煤矿上使用的瓦斯器,煤矿上使用的瓦斯-电闭锁装置等。电闭锁装置等。 (4)能量屏蔽原则:在人、物与危险源之间设)能量屏蔽原则:在人、物与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例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证人和设备的安全。例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核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保护作用。核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保护作用。 (5)距离保护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距离保护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
29、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害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害源距离远一些。例如,化工厂建立在远离居民区,源距离远一些。例如,化工厂建立在远离居民区,爆破时的危险距离控制等。爆破时的危险距离控制等。 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6)个体保护原则: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个体保护原则: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安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例如,安全带,护目镜,绝缘手套等。全与健康。例如,安全带,护目镜,绝缘手套等。 (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采用光、声、色)警告、禁止信息原则:采用光、声、色等其它标志,作为传递
30、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等其它标志,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例如,警灯、警报器、安全标志、宣传保证安全。例如,警灯、警报器、安全标志、宣传画等。画等。 此外,还有时间保护原则,薄弱环节原则,坚此外,还有时间保护原则,薄弱环节原则,坚固性原则,代替作业人员原则等,可以根据需要,固性原则,代替作业人员原则等,可以根据需要,确定采取相关的预防事故的技术原则。确定采取相关的预防事故的技术原则。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2、控制人为失误的主要策略o注重对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尤其对于事故频注重对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尤其对于事故频发,危险性大的特殊工种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发,危险性大的特殊工种要进行专
31、门的培训。o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提高人的心理素进行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o增强人的责任心、法制观念和职业首先观念。增强人的责任心、法制观念和职业首先观念。o进行作业分析,从质量、安全和效益三个方进行作业分析,从质量、安全和效益三个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制定并完善操作规程。面找出问题所在,制定并完善操作规程。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3、客观因素危险源控制方法o消除潜在危险消除潜在危险o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保留危险)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保留危险)o冗余性设计(坚固性设计)冗余性设计(坚固性设计)o危险防护危险防护o隔离防护隔离防护
32、o薄弱环节设计(转移危险)薄弱环节设计(转移危险)o时间防护设计时间防护设计o警告和禁止信息设计警告和禁止信息设计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4、管理失误控制方法o认真改善设备的安全性及工艺设计的安全性。认真改善设备的安全性及工艺设计的安全性。o制定操作标准和规程,并进行宣传教育。制定操作标准和规程,并进行宣传教育。o制定机器维护保养的标准和规程,并进行宣制定机器维护保养的标准和规程,并进行宣传教育。传教育。o定期进行工业厂房内的环境测定和卫生评价。定期进行工业厂房内的环境测定和卫生评价。o定期组织有效果的安全检查。定期组织有效果的安全检查。o进行班组长和安全骨干的培养。进行班组长和安全骨干的培养。9
33、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四、安全防护装置设计o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o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的基本原则o安全装置安全装置o防护装置防护装置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1、安全防护装置o安全防护装置是指配置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安全防护装置是指配置在机械设备上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人身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危险因素引起人身伤害,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所有装置。分为全的所有装置。分为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和和防护装置。防护装置。 作用:作用:1、防止机械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防止机械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 2、通过自动监测与诊断系统排除故障或中、通过自动监测与诊断系统排除故障或中断危险。断危险。 3、防止因人的误操作而
34、引发事故。、防止因人的误操作而引发事故。 4、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而发生事故。、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而发生事故。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2、设计的一般原则o以人为本。以人为本。o安全可靠。安全可靠。o安全防护装置要与机械装备配套设计。安全防护装置要与机械装备配套设计。o简单、经济、方便。简单、经济、方便。o自组织的设计原则。自组织的设计原则。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3、安全装置o安全装置通过自身的结构功能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安全装置通过自身的结构功能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种危险,或限制运动速度、压力等危险因素。常见种危险,或限制运动速度、压力等危险因素。常见的安全装置有联锁装置、双手操作式装置、自动停的安全装置
35、有联锁装置、双手操作式装置、自动停机装置、限位装置等。机装置、限位装置等。o使用原则:使用原则:1)、应与设备构成不可分享的整体。)、应与设备构成不可分享的整体。 2)、安全装置必须十分可靠。)、安全装置必须十分可靠。 3)、不应影响生产,不应使操作者为)、不应影响生产,不应使操作者为了达到使用安全装置前的生产水平而付出更多的劳了达到使用安全装置前的生产水平而付出更多的劳动。动。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安全装置的技术特征 (1)安全装置零部件的可靠性应作为其安全功)安全装置零部件的可靠性应作为其安全功能的基础,在一定使用期限内不会因零部件失效而能的基础,在一定使用期限内不会因零部件失效而使安全装置
36、丧失主要安全功能。使安全装置丧失主要安全功能。 (2)安全装置应能在危险事件即将发生时停止)安全装置应能在危险事件即将发生时停止危险过程。危险过程。 (3)安全装置具有重新启动的功能,即当安全)安全装置具有重新启动的功能,即当安全装置动作第一次停机后,只有再次重新启动,机器装置动作第一次停机后,只有再次重新启动,机器才能开始工作。才能开始工作。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4)光电式、感应式安全装置应具有自检功能,)光电式、感应式安全装置应具有自检功能,当安全装置出现故障时,应使危险的机器功能不能当安全装置出现故障时,应使危险的机器功能不能执行或停止执行,并触发报警器。执行或停止执行,并触发报警器。
37、 (5)安全装置必须与控制系统一起操作并与其)安全装置必须与控制系统一起操作并与其形成一个整体。安全装置的性能水平应与之相适应。形成一个整体。安全装置的性能水平应与之相适应。 (6)安全装置的部件或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安全装置的部件或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定定向失效模式向失效模式,考虑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必要时,考虑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必要时还应采用自动监控。还应采用自动监控。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安全装置的种类 (1)联锁装置。这是防止机器零部件在特定条件下)联锁装置。这是防止机器零部件在特定条件下(一般只要防护装置不关闭)运转的装置。它可以是机(一般只要防护装置不关闭)运转的装置。它可以是机械的、电
38、动的、液压的或气动的。械的、电动的、液压的或气动的。 (2)使动装置。这是一种附加手动操纵装置,当机)使动装置。这是一种附加手动操纵装置,当机器启动后,只有操纵该使动装置,才能使机器执行预定器启动后,只有操纵该使动装置,才能使机器执行预定功能。功能。 (3)止一动操作装置。这是一种手动操纵装置,只)止一动操作装置。这是一种手动操纵装置,只有当手对操纵器作用时,机器才能启动并保持运转;当有当手对操纵器作用时,机器才能启动并保持运转;当手放开操纵器时,该操作装置能自动回复到停止位置。手放开操纵器时,该操作装置能自动回复到停止位置。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4)双手操纵装置。这是两个手动操纵器同时动作
39、)双手操纵装置。这是两个手动操纵器同时动作的止一动操纵装置。只有两手同时的止一动操纵装置。只有两手同时对操纵器作用,才能启动并保持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运对操纵器作用,才能启动并保持机器或机器的一部分运转。转。 (5)自动停机装置。当人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超越安)自动停机装置。当人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超越安全限度,就使机器或其零部件停止运转(或保证其他安全限度,就使机器或其零部件停止运转(或保证其他安全状态)的装置。自动停机装置可以是机械驱动的,如全状态)的装置。自动停机装置可以是机械驱动的,如触发线、可伸缩探头、压敏装置等;也可以是非机械驱触发线、可伸缩探头、压敏装置等;也可以是非机械驱动的,如光电装置
40、、电容装置、超声装置等。动的,如光电装置、电容装置、超声装置等。 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6)机械抑制装置。这是一种机械障碍(如楔、支)机械抑制装置。这是一种机械障碍(如楔、支柱、撑杆、止转棒等)装置。该装置靠其自身强度支撑柱、撑杆、止转棒等)装置。该装置靠其自身强度支撑在机构中,用来防止某种危险运动发生。在机构中,用来防止某种危险运动发生。 (7)限制装置。这是防止机器或机器要素超过设计)限制装置。这是防止机器或机器要素超过设计限度(如空间限度、速度限度、压力限度等)的装置。限度(如空间限度、速度限度、压力限度等)的装置。 (8)有限运动控制装置,它也称为行程限制装置。)有限运动控制装置,它
41、也称为行程限制装置。只允许机器零部件在有限的行程内动作。在该控制装置只允许机器零部件在有限的行程内动作。在该控制装置有下一个分离动作前,机器零部件不能进一步运动。有下一个分离动作前,机器零部件不能进一步运动。 (9)排除装置。通过机械方式,在机器的危险行程)排除装置。通过机械方式,在机器的危险行程期间,将处于危险中的人体部分从危险区排除的装置。期间,将处于危险中的人体部分从危险区排除的装置。 9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4、防护装置o通常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通常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o防护装置的防护装置的功能功能 (1)防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精密仪器供应链销售合作框架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产买卖绿色环保装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会员土地租赁合同协议书16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责任书
- 2025版商铺购买意向合同模板
- 水生植物竞争机制-洞察及研究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2025年下学期教学计划
- 莘县花园小学贫血防治宣传具体措施
- 风电场建设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 2024-2025学年度跨学科德育教学融合计划
- 2024吕梁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课件
- 2025年社区专职干部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预涂膜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慢性呼吸疾病肺康复护理专家共识
- 2025至2030中国焦化行业运行分析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七三一课件教学课件
- 防汛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煤矿地面工种培训
- 介绍青岛讲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