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复合层加固中_第1页
钢绞线复合层加固中_第2页
钢绞线复合层加固中_第3页
钢绞线复合层加固中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钢绞线复合层加固中预应力施加实用控制方法研究林加惠,郭子雄,黄群贤(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摘要: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法具有加固层薄且施工简便快捷等优点,在加固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对钢绞线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可有效缓解应力滞后效应,减小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和挠度,提高加固效果。针对该种加固方法,本文提出一种钢绞线预应力施加及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扭力扳手来旋紧螺栓的螺母,使螺栓产生预拉力,达到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的效果。预应力可通过螺栓的拧紧力矩计算公式确定,由试验给出扭矩系数的取值。研究施工阶段钢绞线的预应力损失规律,确定有效预应力系数。研究成果

2、可为新工法和相关技术规程的编制提供依据。关键词:结构加固;钢绞线;预应力施加;有效预应力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韩国率先提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法,并进行了相关的应用试验研究1-2。近年来,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3-10。然而,钢绞线属于高强度材料,其抗拉强度可达2000MPa以上,在加固工程应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当钢绞线的应力发挥到一个较高水平的时候,构件的裂缝宽度和挠度已经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11;(2)加固工程二次受力会造成明显的应力滞后。因此,对钢绞线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应力滞后效应,而且可减少正

3、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裂缝和挠度,提高钢绞线的材料利用率和加固的效果。1普通螺栓 2钢绞线 3铝扣 4六角螺母 5加长六角螺母 6化学锚栓 7角钢 8垫片图1 加固方法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strengthening method64537218本文采用文献12所提的端部锚固方式,该锚固方式是近年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新的锚固方式,如图1所示。具体方法是先在梁底植入化学锚栓,将角钢固定在梁底。随后将钢绞线穿过螺栓孔后用铝扣压紧固定在螺栓上,并将螺栓穿过角钢孔用螺母拧紧固定在角钢上。当钢绞线网片两端都安装在角钢上后,一端螺栓旋紧后固定不动,另一端采用张拉器

4、进行预应力张拉。该张拉器可实现一边张拉,一边旋紧螺母的效果。该端部锚固方式采用螺栓和螺母对钢绞线进行固定,避免了采用拉环进行固定存在的锚固强度不足和容易脱落等问题,且施工便捷、易于实际工程采用。该锚固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特定张拉器对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但无法实现对钢绞线预应力施加进行定量控制。本文将对该钢绞线预应力施加实用控制方法开展试验研究,重点研究预应力张拉、施工阶段预应力损失规律及有效预应力的合理确定。研究成果可为该加固工艺在技术标准编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 螺栓拧紧扭矩与预拉力关系的理论推导图2 拧紧力矩公式推导示意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

5、e derivation of tightening torque equation(a)(b)axyPNQ滑块1Ffmaxdd2三角形螺纹螺栓的几何特征如图2(a)所示,a是此卷绕斜面的螺纹升角。取螺栓外表面一点为研究对象,转为力学模型,如图2(b)所示。将拧紧螺母视为滑块1受到水平拉力P作用沿着斜面向上运动。此时,滑块1上作用有摩擦力Ffmax,轴向拉力Q,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轴向拉力Q即为螺栓的预拉力,P对螺纹中径处的力矩即为拧紧力矩。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1)P对螺纹轴心线的力矩即为扭紧螺母时所需要的拧紧扭矩T,故 (2)令 (3)将式(3)代入式(2)可得,螺栓的扭紧力矩计算公

6、式表达式为: (4)式中,a为螺纹升角;为螺纹摩擦角;d2为螺纹中距;d为螺栓螺纹外直径;k为扭矩系数。由于扭矩系数k以及螺栓直径d均为常数,由公式(4)可知,拧紧扭矩T与预拉力Q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因此,螺栓的直径d已知,通过试验测定相应的扭矩T和预拉力Q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扭矩系数k的取值。2 预应力施加试验研究2.1 试验概况根据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法的施工工艺,试验设计了与加固法对应的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试验共加载12根试件,每根试件所采用钢绞线直径和螺栓型号均一致。试件由钢绞线与两端的螺栓连接构成,实为轴心受拉的构件,因此螺栓受到的预拉力Q即为钢绞线的预拉力。试验采用6

7、5;7+IWS型镀锌钢绞线,公称直径为3.6mm,横截面面积为6.16mm2,破断力为10.61kN。所用部件均为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法配套部件。其中,螺栓的型号规格为8×97(直径×长度)5.6级,其抗拉强度为519MPa。角钢为L50×6等边角钢,角钢上钻有圆孔,孔径为8.5mm。钢绞线与螺栓之间的连接锚固采用配套的铝扣,将钢绞线穿过螺栓孔之后用液压钳将铝扣和钢绞线压紧,试件详见图3所示。2.2 试验的加载与量测通过扭力扳手旋紧螺栓对钢绞线进行张拉,钢绞线与两端螺栓连接构成一个轴心受拉构件。由于传感器高度较小以及试件长度的需要,使用穿心的铁块进行垫高。将

8、试件穿过穿孔式压力传感器、穿心铁块以及上下两端的角钢后,下端用螺栓旋紧后不动,上端用表盘式扭力扳手(型号为欧田ACD0-30N·m)旋紧螺母来进行拧紧力矩的施加。试验加载至钢绞线预拉力为0.45 Fb(Fb为钢绞线破断力),即预应力度为0.45,即停止加载。每级扭矩下,分别旋紧螺母,逐渐增大扭矩直至螺栓达到预定的张拉值时停止加载。图4. 拧紧力矩-预拉力曲线Fig.4 Torque-pretension curve 图3. 试验装置Fig.3 Test setup角钢传感器穿心铁块 试件21254321Q/kN046810T /(N·m) 表盘式扭力扳手 角钢试验数据量测有

9、:(1) 通过表盘式扭力扳手旋紧螺母来施加预应力,扭矩值从扭力扳手所带表盘中读出;(2) 通过穿孔式压力传感器以及DH3816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对钢绞线的预拉力进行实时采集。试验时,记录相应的预拉力与扭矩的数值。2.3 试验结果及分析图4给出了12个试件拧紧力矩与预拉力关系曲线,由图4的拧紧力矩-预拉力关系曲线可以看出,拧紧力矩与预拉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因此螺栓的扭紧力矩与预拉力可用公式(9)来表达。各试件的扭矩系数k由拧紧力矩-预拉力曲线的斜率(T/Q)除以螺栓的直径d得到。通过线性回归统计得到,扭矩系数k范围在0.2220.276,平均值为0.251,标准差为0.017。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只要

10、钢绞线的目标预应力大小确定,使用扭力扳手,通过对拧紧力矩数值大小的控制,即可达到对钢绞线预应力施加大小的控制。3 施工阶段钢绞线预应力损失量测3.1 试验概况在施工阶段,钢绞线会出现一定的预应力损失,为了测定钢绞线最终的有效预应力值,进而确定有效预应力系数的大小,对预应力施加完成后的试件进行48小时连续的钢绞线预拉力的数据采集。文献10提出钢绞线张拉控制最大允许值为0.65 Fb(Fb为钢绞线破断力),故本试验对0.65,0.45,0.25三种预应力度的有效预应力测量,并计算确定了不同预应力度下有效预应力系数的大小。试件数量为12根,其中试件EP1EP4预应力度为0.65, EP 5 EP 8

11、预应力度为0.45, EP 9 EP12预应力度为0.25。试验装置不变,通过穿孔式压力传感器以及DH3816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对钢绞线的预拉力进行实时采集。3.2 试验结果及分析图5给出了48h内钢绞线预应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从图5可以看出,应力在05h时间段,预应力损失较快。在512h时间段,仍然有预应力损失,但损失趋势变缓。在1248h,应力基本趋于稳定。在施工阶段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因素主要有:(1) 锚具变形和接缝压缩等引起的应力损失。当钢绞线张拉完成后,锚固装置会受到很大集中力的作用,导致螺栓和角钢之间的空隙被压密,且锚具本身也会发生变形。(2) 钢绞线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初拉应力越高

12、,钢绞线应力松弛越明显。张拉后的钢绞线松弛与时间有关,初期发展快,1h内松弛量最大,以后逐渐趋于稳定。采用超张拉可使钢绞线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减小。(3)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钢绞线一般为逐根张拉。在这种情况下,后张拉钢绞线对混凝土梁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将使先张拉并锚固的钢绞线产生应力损失。在实际工程中,可通过适当超张拉或重复张拉,减小或消除该项损失。由试验数据可知,预应力度为0.25时,预应力损失量为33 MPa,预应力度为0.45时,预应力损失量为65 MPa,预应力度为0.65时,预应力损失量为97 MPa。可见,随着钢绞线所施加的预应力度的增大,预应力损失量增大。这主要是由于钢

13、绞线的初拉应力越大,应力松弛量越大。预应力度分别为0.25,045,0.65时,由计算得到有效预应力系数分别为0.922,0.919,0916。其中,有效预应力系数为钢绞线最终预应力值与预应力初始值o的比值。由此可见,随着所施加预应力度的增大,有效预应力系数成线性减小。图6给出了有效预应力系数与所施加预应力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由图6可以看出,有效预应力系数与所施加预应力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可由下式表达:=-0.015+0.926 (5)应力 /MPa1200图5. 应力-时间曲线Fig.5 Stress-time curve300时间/h010203040501020840660480EP5EP8

14、预应力度为0.45EP9EP12预应力度为0.25有效预应力值系数预应力度0.150.9140.9160.9180.9200.9220.250.350.450.550.650.750.924图6. 有效预应力值系数-预应力度关系曲线Fig.6 Virtual prestress coefficient-prestress degree EP1EP4预应力度为0.65因此,使用该预应力施加及控制方法,通过对拧紧力矩数值的控制即可达到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大小的控制。再根据有效预应力系数,最终确定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值。4结论及建议针对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法,提出了一种钢绞线预应力施加及控制的方法

15、,具体得到以下结论: (1) 拧紧力矩T与预拉力Q满足线性关系,可用公式表达,k为扭矩系数,d为螺栓直径,由试验得到扭矩系数k可取0.251;(2) 施工阶段钢绞线存在预应力损失,钢绞线的预应力值在前12小时损失较快,之后基本趋于稳定,钢绞线有效预应力值可采用12小时后的预应力值确定。此时,可通过补张拉来减小预应力损失;(3) 钢绞线预应力损失量随初始预应力度的增大而增大,有效预应力系数减小,由试验得到有效预应力系数与所施加预应力度满足线性关系,可用公式=-0.015+0.926确定。参考文献:1 金成勋, 金成秀, 刘成权, 等. 渗透性聚合砂浆(RC-A0401)的性能分析R. 韩国汉城产

16、业大学, 2000.2 金成勋, 金明观, 刘成权, 等. 高强不锈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延性评估R. 韩国汉城产业大学, 2000.3 曹忠民, 李爱群, 王亚勇.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 建筑技术, 2007, 8(6) : 3-4.4 聂建国, 王寒冰, 张天申, 等. 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砂浆抗弯加固的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05, 26(2): 1-9.5 聂建国, 王寒冰, 张天申, 等. 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砂浆抗剪加固的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05, 26(2): 10-17.6 黄华, 刘伯权, 邢

17、国华, 等. 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砂浆加固的T型梁桥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 2007, 20(4): 83-90.7 黄华, 刘伯权, 刘卫铎.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抗剪加固梁二次受力试验研究J. 工业建筑, 2009, 39(2): 123-127.8 刘鸣, 刘伯权, 邢国华. 钢绞线网-复合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 11(4): 10-15.9 SUNG-HOON K,DAE-KON K. Seismic retrofit of rectangular RC bridge columns using wire mesh wrap c

18、asing J.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1, 15(7): 27-3610 聂建国, 陶巍, 张天申. 预应力高强不锈钢绞线网-高性能砂浆抗弯加固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07, 40(8): 1-7.11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Committee 318: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05) and commentary (ACI 318R-05)S. 2005.12 阮爱兵. 钢丝绳(钢绞线)网片

19、-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工法应用现状J. 福州大学学报, 2013, 41(4): 463-470. Study on the practical and control method of exerting prestress on the stranded wire in the composite layer strengtheningLIN Jia-hui, GUO Zi-xiong, HUANG Qun-xian(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China)Abstract: Stra

20、nded wire mesh and polymer mortar is a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 metho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the thin reinforcing layer and ease installation, which has been extensively apllied in the field of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 Applying prestress to stranded wire can alleviate the hysteresis effect, reduc

21、e the amount of crack and decrease the deflection in th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also improve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Based on the strengthening method,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estressing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tranded wire , which used the torque wrench to tight the nut of bolts, thus cau

22、sed the pretension in the nut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effect of exerting prestress to the stranded wire. Prestress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formula of the tightening torque with torque coefficient given by test. The law of prestress loss at construction stage and the virtual prestress coefficient had be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