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食同源的概述“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限,古 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 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的理论来源唐朝时期的?黄帝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 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 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随着经历的积累,药食才开场分化。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场食熟食, 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开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场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 疗也逐渐区分。?经?对食
2、疗有非常卓越的理论,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 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 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那么。 由此可见,在中医药学的传统之中,论药与食的关系是既有同处,亦 有异处。但从开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开展, 药食分化,假设再往今后的前景看,也可能返朴归真,以食为药,以 食代药。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 够防治疾病。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 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成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
3、,许多药物也 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根底, 也是食物疗法的根底。中医药学还有一种中药的概念是: 所有的动植物、矿物质等也都是属 于中药的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但凡中药,都可以食用, 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 也就是说法: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 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药中,药物和 食物是不分的,是相对而言的:药物也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 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副作用大。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 义。中药与食物的关系中药与食物的关系是一一药食同源。大家知道,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 段是中药和针灸。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
4、物和矿物,而可 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与局部矿物质, 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一样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 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但其中的大局部 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 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方 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 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 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知道了中 药和饮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与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就不难理解 药食同源的说法了。中药
5、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 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 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与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 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 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不可无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 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 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 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 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 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到达的效果。 药食
6、同源例如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说明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实际上, 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 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 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通过讲究饮 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历相结合的产物, 是以药物和食物 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寓医于 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既具有营养价值,又 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是一种兼有药物成效 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
7、,又在享受中, 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为了到达安康之道,除了须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之调整外, 饮食的调整 也可到达养生目的,中国千年来的生活体验,经历了神农本草经食疗本草甚至本草纲目等,已经将食物与医药溶成一体,演 化出药食同源之文化,中国医学开展过程中首重预防,而预防之 道在于遵循自然治疗之原那么,因此食疗须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 医治病相当重视对证下药,所以在选择适当的中药进展食补前应 先了解体质,才不至选择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义。如何认识体质,从生活表现上可以有个大概了解,一般可分成三类体 质1寒热证体质:热证体质会有紧,兴奋,亢进,炎症,充血等病 症,日常生活上比较有口渴,喜欢
8、冷饮,尿量少且呈黄赤颜色,便秘 等表现,且精神容易呈现兴奋状态;而寒证体质那么是缓和,萎缩, 衰退,无力,贫血等病症,日常生活上口比较不渴且喜欢热饮,尿量 多呈颜色清淡,女性生理周期较慢等表现,精神上较没力的状态。2 实虚证体质:实证体质的人中气十足,讲话有力,体力充分,无汗且 容易便秘;而虚证体质的人讲话时就较无力,体力虚弱,有自汗的现 象,肠胃容易有下痢病症且脸色较苍白。3燥湿证体质:燥性体质 的人体水分较缺乏,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那么月经较少;湿 性体质的人那么是体水分过多,容易有血压高,浮肿,腹鸣,痰多或 下痢等病症表现。中药与食物的产生方法一样,中药的产生与食物一样来源于我们祖
9、先千万年的生活实践,是与大自然、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历结晶。原始 人最初的生产方式尝试和寻找食物,往往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在吃的过程中,难免会误食一些有毒或有剧烈生理效应的动、植 物,以致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甚至死亡,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对 动、植物产生了第二认识,即产生了原始的中药,因而吃是积累中药 知识和经历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的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 “神农尝百 草的传说,正好证明,中药是吃出来的医药,药乎?食乎?同出于口。 所谓中药与食物的来源一样,中药与食物一样来源于自然中的动、 植 物,而且很多中药与食物,很难截然分开,可以说身兼两职,如粮食 类中的药物,如谷芽、麦芽、淮小麦、浮小麦等,蔬菜类如荠菜、萝 卜芥菜、山药、百合、藕、败酱草、冬瓜、南瓜、赤小豆、黑大豆、 刀豆、扁豆等。果品类如山楂、乌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无溶剂环氧树脂自流平地面涂料数据监测报告
-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护理
- 2025年中国汽车压铸模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纸制彩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精制纯棉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跨境电商选品策略与市场分析报告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校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英语试题含解析
- 新疆乌鲁木齐七十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空调温控器零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原理下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校园食堂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 (二模)咸阳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检测(二)化学试卷(含答案)
- 纸箱包装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课件-建设项目规划与审批》
- 2021年全国高考湖南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药物生物活性评价-洞察分析
- 企业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案例
- 收银员工作特点总结
- 潮健身let's dance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西师范大学
- 直播画面切片推广方案
- 医院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