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自燃煤层开拓开采防灭火技术对策分析_第1页
易自燃煤层开拓开采防灭火技术对策分析_第2页
易自燃煤层开拓开采防灭火技术对策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易自燃煤层开拓开采防灭火技术对策分析    1 基本概况     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所属义马煤田内开采有5对简单自燃煤层的矿井,即千秋、常村、跃进、杨村、耿村,井田总面积为68.73 km2。设计力量810万t,占全公司的61.64%。所开采的侏罗纪中统长焰煤,呈立方节理、块状产出、风化后易破裂成小块,简单发生自燃,自然发火期1530d,最短为7d,燃点一般为300308。煤层均具有爆炸危急性,爆炸指数为44.7%51.8%。矿井均采纳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或立井斜井多水平单翼上、下山混合式开拓(千秋煤矿)。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自然跨

2、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一般分层开采或放顶煤,以及炮采放顶煤等。    2 开拓开采与自然发火的关系    开拓方式和采煤技术的变革与煤层自然发火的防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义马矿区开采历年的实践表明,开拓方式、采煤技术的变革与煤层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的进展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巷道布置、采煤技术对煤层自然发火的影响是不同的,巷道布置不当、工作面设计不合理、采煤方法落后、回收率低、推动速度慢、矿压显现明显、采空区跨落不严不实的采煤技术,伴生煤层自然发火的几率就越高,反之,则较低。    因开拓开采缘

3、由而导致煤层自然发火的主要情形有:采区设计、巷道布置不合理;工作面上、下巷布置层位不当;采煤方法不合适;工作面推动速度慢;开采挨次不当;矿压显现明显、巷道压力大等。    为有效防止因开拓开采缘由而造成煤层自然发火,针对以上煤层自然发火的主要情形实行有效的防治对策。    3 防灭火技术对策分析    3.1 从工程设计入手合理布置巷道    (1)合理确定巷道位置。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尤其是自燃倾向性较严峻的厚煤层,主要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和一些服务时间较长的区段

4、进、回风巷道,在布置巷道时,应依据围岩岩性、矿压大小和支护方式等因素,综合权衡后合理确定其位置。主要进、回风巷首先考虑布置于煤层底板岩性较好的岩层中,其距煤层的距离应超过回采动压的影响范围,一般为20m。若沿煤层顶板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巷道的服务期限、煤层硬度、开采深度、顶板岩性等因素后,合理确定相邻巷道之间留设煤柱的合理尺寸,采区内主要巷道间的煤柱尺寸一般为4050m。    (2)确定巷道的断面外形及大小、支护方式。对于生产集中或矿压显现剧烈的巷道一般选用断面积较大的半圆拱型(或梯形)和耐压性较好的锚网、锚索、并架设“U”型钢(或工字钢)复合支护方式和工艺。并对

5、巷道周边煤体暴露面和冒落、空隙区喷浆、充填隋性材料封闭隔氧堵漏,降低其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3)专用回风巷工程。各个采区的回风巷应根据煤矿平安规程的规定,至少布置一条贯穿全区的专用回风巷,各个区段应通过回风石门或局部联络小立井与其连通,这样可削减井下发生煤层自燃灾变时灾难的波及范围,又可提高矿井防抗煤层自燃灾难的力量。    3.2 工作面优化布置    义马矿区通过多年来对不同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开采方法对煤层自然发火影响规律的摸索、实践得出:区段巷道采纳分掘分采布置时,各分层的巷道应布置在顶分层采

6、空区的压实区内(即应力均衡稳定医),并尽可能的远离顶分层原工作面的煤柱。巷道的支护应采纳锚网、锚索和架棚等承压力量大、有利于应力重新合理分布的主动型复合支护,以大幅减弱巷道周边煤柱的支撑应力而使流变位移量减小,并保持巷道的有效通风断面而使风压消耗和风流通过较匀称、流畅,对防止巷道周边碎煤体、区段煤柱和停采线四周的煤炭自燃都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两巷”均避开应力集中区而布置,护巷煤柱的尺寸一般为58m,分层开采法的开切眼一般内错布置于顶分层切眼以里2030m,停采切眼一般内错终止于顶分层里侧3050m。工作面的参数应充分考虑煤层自然发火期、回采速度和局部全负压通风网络后合理选择,详细状况见表1。    对布置参数较大的工作面,虽然在煤层的自然发火期内根本回采不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