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_第1页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_第2页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_第3页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_第4页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稻观察记载得内容与标准一、发芽期记载1、发芽日数.从催芽开始到齐芽得天数.2、发芽势。种子在试验日开始3天内发芽数与调查种子数得比值.发芽势()=M003、破胸。种谷吸足水后胚乳开始生长膨大,并胀破外颖露出白色叫破胸(露白)。4、发芽得标准。胚芽半粒谷长,胚根一粒谷长.5、发芽率。随机取检验净度得种子两份,每份100粒。用吸湿性很强得纸做发芽床放入发芽皿内,滴水湿润纸垫(此法称垫纸法),将两份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发芽皿内。发芽皿放入3035恒温厢内进行发芽,经7天后检查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发芽率(尸X006、出苗。不完全叶伸出芽鞘(不计叶数)又叫现青(扶针)。7、出苗率。出苗时(第一完全叶

2、时),数记上述观察点内已发芽种子得出苗数,求算出苗率。出苗率()=XI00%8、成苗率。三叶期调查观察点内包括弱苗得成苗数,计算成苗率。成苗率()=>100%9、成秧率.插秧前12天,调查点内得总苗数与缩脚苗(苗高不足正常苗得一半者)得数量,求算成秧率。成秧率()=X100%10、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与成秧率得乘积。种子利用率()=发芽率世苗率秧率二、秧苗素质考查1、苗高。由秧苗得基部量至最长叶之顶端得高度,以厘米表示。2、单株绿叶数。计算包括分蘖得已展开得新叶得绿叶数,求其单株平均值。3、茎基宽。将20株秧苗每10株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包括分蘖),求其平均

3、值。4、总根数与白根数.取10株数记总根数及在半寸以内得新白根数。5、单株分廉数。取样20死计算分廉得个数,以20死平均之。6、分廉株率。调查20死得总苗数与带分廉得株数,求算分廉株率。分廉株率()=X100%7、百株地上部鲜重。随机取样100株。剪去根部与附着得谷壳用吸水纸除去叶面水分,然后称重。8、百株地上部干重。用测鲜重得材料,在85c温度下,烘干2448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待冷却至室温时称重。三、生育期记载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2、芽期。从播种到现青得时期.3、出苗期。10%秧苗得第1片真叶突破芽鞘、叶色转青期得日期为始苗期,50%为出苗期,80为齐苗期.4、幼

4、苗期。现青到3叶期。5、移栽期与秧苗叶龄。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秧苗移栽时得主茎叶龄为秧田期得秧苗叶龄。6、返青期(回青期)。移栽后于晴天中午考察有50%植株得心叶重新展开或植株叶片由黄转绿,叶片向上伸展时为返青期;早晨有50植株叶尖叶吐水,或植株长出新根时为返青期。从移栽后第二天到回青期得天数即为回青日数。7、分蘖期。有10%植株得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1厘米以上时为分蘖始期;有50%时为分蘖期;最高苗数出现得那天为最高分蘖期分蘖速度最快得时期为分蘖盛期;苗数开始下降得那一天为分蘖末期茎蘖数与最后有效穗数相等得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8、拔节期。50%植株地上部第1节间长到一定长度,早稻

5、在1厘米左右,中、晚稻2厘米以上时为拔节期。9、幼穗分化期(三期)。根据品种迟早与秧龄长短,在接近幼穗分化期,逐日剥取10个单株得主茎,当50得主茎肉眼可见苞毛时即为幼穗分化期。10 、孕穗期.50植株得剑叶全部露出叶鞘得日期为孕穗期。11 、抽穗期.稻穗得顶端伸出剑叶鞘1cm左右叫抽穗。有10稻穗顶露出叶鞘时为始穗期;50%时为抽穗期;80%时为齐穗期.12、乳熟期.全田50%以上得稻穗中部籽粒颖壳充满乳浆状物质得日期为乳熟期.13、蜡熟期。全田有50%以上得稻穗中部籽粒内容物浓粘无乳浆状时为蜡熟期.14、成熟期.早粳稻90%,早釉稻80%得谷粒黄熟,稻穗基部青谷已成米粒时,晚稻饱满粒全部黄

6、熟时为成熟期。15、收割期。实际收割日期(以月/日表示)。16、全生育期天数。从播种第二日到成熟得天数(未催芽得直播稻应从出苗算到成熟得天数)。四、叶龄观察1、叶龄观察方法。水稻叶龄就是水稻植株主茎得出叶总数目。测定主茎叶龄必须从秧田三叶期起用红印或红磁漆与号码机在叶片上依次标上号码数字。移栽时,将标记得秧苗小心地移栽于观察点内得各观察蔸中,注意不要将株号弄错.测定主茎不同时期得叶龄,按心叶露出部分得长度与下一叶得长度相比来估计,如主茎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叶,5叶长度越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叶,超过112不足2/3时为4、5叶,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

7、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2、叶片观察项目(1)叶龄。水稻主茎每长出一片完全叶。某日长出3、5叶,其叶龄则为3、5叶.每日平均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2)始出期。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得日期。( 3)全展期。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得日期。( 4)枯黄期。叶片枯黄超过叶长一半以上得日期。( 5)叶片功能期。从叶片全展到叶片枯黄期止。(6)叶长。从该叶叶枕量至叶尖得长度(单位:厘米).(7)叶宽。叶片最宽处得宽度(单位:厘米)。(8)叶龄指数.某一生育时期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得百分数。9)叶龄余数。主茎总叶数减去叶数之差。(10)叶面积系(指)数.单位面积上绿叶面积与地

8、面面积之比。五、生育动态观察1、分蘖观察。分蘖动态观察与叶龄观察结合进行,共同定蔸,在插秧时插样区,每个类型两点,每点10蔸,共20蔸。于回青后数记基本苗数,应使样蔸得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蔸基本苗数得数值大体相近,如果偏多偏少,则应调整。分蘖开始时,每隔2天观察1次.为了统一全省观察时间,早稻规定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中、晚稻观察日期与早稻后期观察日期重合.在分蘖高峰前后,分蘖动态观察得次数要增加2次以准确判断分蘖盛期与末期。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水稻茎基部得分枝叫分蘖。有效分蘖:凡能抽穗,结实粒数有5粒以上(含5粒)得植株叫有效分蘖。无效分蘖:凡不能抽穗或抽

9、穗后结实不足5粒得植株叫无效分蘖。2、蔸高观察。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生育阶段得长势长相,对观察分廉动态得20死禾苗应同时观察竟高。具体观察日期:早稻,5/16、5/22、5/28、6/3、6/9、6/15;中稻6/9、6/15、6/21、6/27、7/3、7/9、7/15;晚稻:8/2、8/8、8/14、8/20、8/26、9/1、9/7。竟高就是从泥面量至上部最长叶尖得长度,以20蔸平均之.3、叶面积指数(LAI)得测定。水稻绿色叶片就是制造有机物质得器官,群体绿叶面积得大小与产量高低关系较大。群体绿叶面积得大小,通过以叶面积指数来表示。测定叶面积得方法,在每小区或处理取具有代表性得样本5蔸,

10、每蔸茎蘖数与全区(或全田)平均每蔸茎蘖数相近,各蔸四周无缺株或异常株。具体方法有:(1)摘叶法.田间取回得植株注意保湿不使叶片干燥与卷缩.用下述方法进一步测量:第一,测量每蔸全部绿叶。未展开叶片及枯叶(枯黄部分大于二分之一者)不测量.叶片顶端枯黄,则只量绿色部分长度。将每叶得长度(L)乘以最宽处得宽度(D)再乘以调整系数数K值,即为单叶叶面积。全死叶面积(cm2)=E(LXD)XKK值在秧田期与成熟期为0、67,其她各期为0、55.第二,取样测量叶面积(常用于植株较大时期)。将取回得样本,每蔸各按茎蘖高度分成三等并计数,从各蔸中等高度得植株中取出一茎,摘下其全部绿叶并测量单叶叶面积后合并各蔸样

11、株叶片烘干称量,同时将已测单叶叶面积累加,按下列公式求出每蔸叶面积(各蔸未测量得绿叶,应单独摘下烘干称重):每秃叶面积(cm2)=评均每竟叶片干重(应包括取出一茎得干重在内)(2)不摘叶法。样品数量同上(小区面积大者可选10蔸),数计每蔸茎蘖数并在每蔸中测量一株中等分蘖(株高、绿叶数与叶片大小均属中等)得全部绿叶得长宽,求得单株叶面积得平均值,再乘以每蔸平均株数,得每蔸叶面积。有叶面积测定仪得,可先测知每蔸叶面积。上述各种方法测出每蔸叶面积后,再按下列公式求出各小区(或处理)得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够苗期后要区分有效与无效叶面积,可通过分蘖追踪,凡够苗后发生得分蘖得叶面积算为无效叶面积.叶面积

12、系数得测定时期为分蘖盛期与孕穗期。4、叶色测定(1)目测法.每天上午10时左右露水干后,到田头目测叶色变化与旁边得田块进行比较,与前几天得叶色进行比较,观察叶色得变化,这种方法比较全面,也比较简单,但要有一定得经验。(2)比色卡对照法。一般用分级比色卡系统记载主要生育期叶色变化,每天上午10时左右露水干后,背光用比色卡与叶片对照,以每株上部两张大得定型叶片得顶端三分之一处为准。相近得一级,就就是稻叶当时得色级,比色定级后,还应目测大田叶色校正一下。5、灌浆速度。于抽穗期同日,统一标记抽穗程度相同得并且穗顶露出剑叶鞘2厘米左右得主穗,或一次、二次分蘖穗,每隔5-10天测定10穗得干重,除掉穗轴再

13、折算粒重,求其增长速度。六、产量及经济性状考查1、有效穗数.收获前定点调查两个重复,每小区20-50死,大田调查应分别不同类型得丘块,采取对角线3-5点取样,与插秧垂直方向进行调查,共查100死,计算每亩有效穗数与成穗率,实粒数少于10粒或苗高不到三分之二得稻穗不算有效穗,而白穗算有效穗。成穗率=M002、株高与穗长。株高就是从发根节量至穗顶得高度(不连芒).每个处理取样5蔸,每个茎秆均要测量,求其平均值.穗长从穗颈节量至穗顶(不连芒)。3、平均每穗粒数。包括每穗上得实粒、不实粒及已脱粒得总数.落粒要作实粒数计算。取1。竟穗粒得平均值。小区试验每小区取5蔸.4、结实率与空秕率。将取样植株全部脱

14、粒干燥,用水选法分出实粒与空粒,谷粒放入水中要搅动,5分钟后凡下沉谷粒为实粒,上浮为空秕粒。结实率()=X100空枇率()=M005、千粒重。上述水选法下沉得实粒作为千粒重得样谷,任取1000粒称其重量。一个处理内以两次重复相差不大于平均值得3%时为准(如平均值为30克,则两次相差不得大于0。9克)。如大于3%则需另取1000粒称重,以相近得两次平均值为千粒重.或以计算每穗粒数得样本全部称重,除以总粒数。算成千粒重。重量以克为单位。6、谷草比例。以计算每穗粒数得样本,去掉禾根全部烘干,分别将谷粒与稻草称重。谷草比例=7、田间测产。可分间接测产法与直接测产法用前种方法测产,则应先调查出准确得株行

15、距与蔸数。株行距每亩穗数应经实地调查,不得用移栽时得计划距离或苗数代表。(1)间接测产法。在试验田中选择东、南、西、北四点,横直各量20个株距(从第一死至最后一死共21死),求出平均株行距,算出每亩竟数。再在各点随意数10-40竞得穗数,求平均每竞穗数,计算每亩穗数。再按前面介绍方法,求出平均每穗粒数与千粒重.计算方法:株距(或行距)=21竞得距离(cm)+20每亩竟数(万庙)=6666666、7(cm)寸株距(cm)x行距(cm)每亩穗数(万/亩)=每亩竟数限竟穗数理论产量(公斤/亩)=(2)直接测产法。在田块中央选取有代表性得样点35个,每点割45平方米稻穗,进行脱粒,晒干,扬净,称其重量

16、,然后换算成每亩产量.七、水稻灾害性天气危害得调查1、秧田烂秧死苗调查。寒潮过后,应根据播种密度与出苗率,估计烂秧程度与应补种数量。根据天气,秧田排灌、施肥等说明烂秧得原因。烂秧死苗得调查方法,一般就是准备一个小铲与一个洗筛,采取随机取样法,将样点得秧苗连泥铲起放入洗筛,然后在塘水中筛洗去泥,分别数出大苗、小苗、哑谷、烂芽、烂根数,并分别计算出百分率。2、大田死苗调查。插秧后如遇干旱、大风大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在灾后调查受旱田块得死苗情况,采取多点取样,数记100200死返青活棵得苗数与死苗数,计算死苗率.3、低温寒害,高温热害对水稻结实率影响得调查.要了解这类灾害对结实得影响,首先要掌握各

17、种灾害得温度与时间指标。5月低温寒潮就是指在幼穗分化期,特别就是减数分裂期遇上连续3天低于20c得低温天气,影响幼穗分化得形成,造成枝梗、颖花退化或颖花不育,空壳大量增加.晚稻寒露风就是指在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3c或20C,连续3天以上得规律性低温冷害天气。主要影响开花、授粉与受精,杂交稻在低温冷害下,还会出现大量包颈现象,不能正常授粉受精。高温热害主要指干热风对早稻得危害。干热风得指标就是指在6-9月期间,若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温度A3(T,最高温度35c以上;14时相对湿度60,风速A5米/秒,为干热风日。早稻抽穗扬花期干热风影响开花受精,造成空壳增加;灌浆乳熟期遇上干热风得

18、危害,容易造成水稻生理代谢失调,植株光合作用降低,叶片与根系早衰,生育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出现“高温逼熟”现象。上述冷害与热害都会影响结实率。鉴别与诊断得方法,一就是在抽穗后,如有穗尖或中间出现白穗,应分品种与不同插期调查颖花退化率。并分析品种或组合得抗寒、抗热性。二就是在抽穗后710天,用手掐法或照光法判别结实情况.三就是在开花受精12天,采用淀粉与碘产生蓝色反应得特性来区别就是否空瘪粒。水稻常规田间预测与鉴别方法一、穗数预测1、根据绿叶数预测穗数。水稻得出叶与分廉存在着同伸关系,如果没有4片以上绿叶存在,分蘖通常不能发生。出叶与分蘖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即以N代表叶片数,则(N

19、3)得叶位节开始分蘖,所有得分蘖都遵循这个原则。超过最高分蘖期,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开始分离,分蘖得叶蘖同伸关系就被打破.因此将最高分蘖期后10天时具有3张以上绿叶得分蘖作为有效蘖。2、根据分廉得高度预测穗数。在最高分廉期后7天,凡株高达到主茎株高三分之二左右得分蘖。这种预测方法准确,与绿叶数法预测接近,预测手段简便,易于接受。二、幼穗分化期得鉴别幼穗分化期得鉴别方法有叶龄指数鉴别法;幼穗长度鉴别法;叶耳间申长鉴别法;出穗前得天数鉴别法;双零叶、伸长叶枕距鉴别法;叶龄余数鉴别法等6种方法。这里只介绍叶龄余数鉴别法.叶龄余数就是指还未出现得最后几片叶,江苏农学院凌启鸿教授等根据稻穗发育过程与穗部结构,主茎叶片得生长与稻穗内部生长得关系,以及大田生产实际栽培技术配套得需要,将幼穗分化8期归并为5个时期。即苞分化期、枝梗分化期、颖花分化期、减数分裂期、花粉粒完成期。幼穗分化8期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