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_第1页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_第2页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_第3页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_第4页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资源平衡分析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一、

2、灌溉设计标准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一)灌溉设计保证率1 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来水两方面的情况。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

3、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2 .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国标(GB50288-99)规定:灌水方法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率(%)地面灌溉干旱地区或水资源紧缺地区以旱作为主50-75以水稻为主70-80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以旱作为主70-80以水稻为主75-85湿润地区或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旱作为主75-85以水稻为主80-95喷灌、微灌各类地区各类作物85-95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

4、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可选用表中较小值。2、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3050。确定原则:低压管道输水灌区取大于75%丰水区比缺水区取值高些提水区比自流区取值高些大型灌区比小型灌区取值高些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后进区取值高些中远期(1020年)工程比近期(10年以内)工程取值高些保证率取值过高,虽然保证率强,但是会使水源的灌溉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反之,保证率取得过低,虽然可以扩大灌溉面积,但是保证性较差,使工程费用有不必要的增加。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水源条件以及国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3 、保证率用法,指在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选定的保证率值。由于年灌溉用水量值很难具有长系列

5、的数值,所以灌溉设计保证率对应的设计年灌溉用水量值也不能由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上查得,可以就需要用以下方法选择设计年,进行年灌溉用水量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是按降雨量选择设计年法。介绍如下:由于:降雨量大,灌溉定额(用水量)就小,降雨量小,灌溉定额(用水量)就大,而:降雨量频率愈大,降雨量值愈小,灌溉用水保证率就愈大,降雨量频率愈小,降雨量值愈大,灌溉用水保证率就愈小,可见:降雨量与灌溉用水量存在相关关系。可以近似的用降雨量频率曲线表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用降雨频率取代灌溉涉及保证率。即:中等年(降雨频率P=50%相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50%)表示平均每两年中就有一年供水不足或中断。中旱年(降雨频率

6、P=75%相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75%)表示平均每四年中就有一年供水不足或中断。干旱年(降雨频率P=8590%相当灌溉设计保证率P=8590)表示平均每610年中就有一年供水不足或中断。现降雨资料条件情况,具体做法有三:其一:按降雨量选择。把历年的年降雨量从大到小排列,进行频率计算,选择降雨频率和灌溉涉及保证率相同或相近的年份作为灌溉用水设计典型年。此法考虑年雨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及对作物用水的影响,按此年份计算出来的灌溉用水量和作物实际要求的灌溉用水量往往差别较大。其二:按作物生育期雨量选择。统计历年主要作物生育期的降雨量,进行频率计算,选择设计年。此法能反映主要作物的用水要求,但仍未能解决作物

7、生育期内降雨量的分配及对作物用水的影响,仍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别。其三:按干旱年份雨量分配选择。对历史上出现旱情较重的一些年份雨量年内分配进行分析,选择再按第一种方法确定设计对作物生长不利的雨量分配作为设计雨型。中降雨量,然后把设计中雨量按设计雨型进行分配,作为设计年的降雨过程。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除按降雨量选设计年外还有按灌溉定额、按用水来水选择设计年等方法,限于实用中资料来源困难,就不作介绍了。(二)抗旱天数:1 .定义:指抗旱期间,每天消耗的水量(腾发量和水田渗漏量)乘以抗旱的天数,作为单位面积上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标准,即单位面积上灌溉用水量W值以下式表示:Wedt式中ed抗旱季节平均日耗水

8、量,mm/d湖北:稻别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e+d)(mm/d)678-108-106-7生长天数(d)859513075浙江:土壤粘土壤土沙壤土(e+d)(mm/d)567南方许多省份e值、d值的实验资料可以对照选用。t抗旱天数,d。2 .标准:国标(GB50288-99)规定:单季稻灌区可用30-50d,双季稻灌区可用50-70d。经济发达地区,可按上述标准提高1020d。目前我国采用的抗旱天数为50-100d。丰水区和水稻为主的南方江苏、广东等省,多采用70-100d。缺水区和旱作为主的北方陕西、宁夏等省多采用6090d。湖北:3040天不下雨为小旱,约相当于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0

9、%,40-70天不下雨为中旱,约相当于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0-80%,70-100,不下雨为大旱,约相当于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95%。3 .方法:灌溉库容=抗旱期平均每天亩耗水量x灌溉亩数x抗旱天数灌溉定额=抗旱期平均每天每亩耗水量X抗旱天数例:某水稻灌区1000亩,连续,雨期为4月16日至6月24日计70天。已知:泡田期耗水量为160mm,补水天数为抗旱天数减去10天,为60天,日均腾发量为5.2mm/d,日均渗漏量为3mm/d。求:所需灌溉定额(净)和相应库容(灌溉用水总量)大小。解:生长期降水量=605.23=492mm2灌溉定额(净)=-160492=435m3/由3需灌溉库容=435

10、1000=43.5万m3二、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应该在灌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作物种植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这里重点讨论总量值计算,基本不涉及用水过程。(一)灌溉原理:4 .旱作物的灌溉定额如下式示:生育期灌溉定额:m2EP0N0NK式中:m2生育期灌溉定额,m3/亩E生育期作物田间需水量,m3/亩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成忸研究给出了详尽的数值可供查用。P。生育期有效降雨量,m3/亩P0=P这里,P-对应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生育期内降雨量,mm(1mm-m3/亩)3降雨入渗系数一次降雨里(mm)<55-5050-10010015015020001.00.80.750.70N。,N-播前和

11、生育期末土壤耕作层(计划层)的储水量,|m3/K生育期内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量,m3/亩般情况下,No、N、K值均较小(占比重小),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变为:m2EPo对于一种作物而言,其斗产的作物需水量(E)可以视为是固定的。如此,M值的大小随Po而变。播前灌水定额:播前灌水定额如下式示:土mi667HWmaxWo一水式中:mi-播前灌水定额,m3/亩土一土壤干密度,t/m3水一水的密度,t/m3H计划湿润层,取0.81mWmax , Wo田间持水率和插前土层,土壤含水率(占干土质量百分数)如此,旱作物的灌溉定额(M)如下式示:M=m1+m2我国北方地区几种主要旱作物的灌溉制度(调查)作物生育期

12、灌溉制度备注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定额小麦3640-80200300干旱年份棉花2430-4080-150玉米344060150-2502.水稻的灌溉定额如下式示:生育期灌溉定额:m2tedpc式中:m2生育期灌溉定额,mmp-对应灌溉设计中保证率的生育期降雨量,mmc生育期内排水量,mme水稻的腾发量,mm/dd水田的渗漏量,mm/dt生育期累计时间,dt(e+d)生育期内中间水量泡田定额如下式示:mh1000Hw饱W0hSitieitip1水式中:mi泡田定额,mmw饱,w0土壤饱和含水率和泡田前土壤含水率(以干土质量百分数计)土,水一饱和土层土壤干密度和泡田水的密度,t/m3h插秧时要求的

13、田面水层深度,mm;一般为3050mmsi泡田开始时至插秧时稻田渗漏强度,mm/dti泡田期日期,dei泡田期水田田面的蒸发强度,mm/dPi一泡田期降雨量,mm泡田定额可参考下表给出数值。单位:m3/亩土壤类别地下水埋深<2>2粘土和粘壤土5080中壤土和沙壤土70-10080-120轻沙壤土80-130100160如此,水稻的灌溉定额(M')如下式示:Mm1m2湖北省水稻泡田定额及生育期灌溉定额调查成果表(中等干旱年)单位:m3/亩项目早稻中稻一季晚稻双季晚稻泡田定额70-8080-10070-8030-60灌溉定额200250250-350350500240-300总

14、灌溉定额270-330330450420580270-360这部分灌溉原理主要是讲述了灌溉制度及作物灌溉的有关概念在计算灌溉定额时,注意不要漏掉播前灌水定额和泡田定额值。(二)灌溉用水量1.各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一)年灌溉用水总量(W)如下式示:WM1A1M 1 1AM 22A M33A .水iMi2M 23M 3式中:Mi,M2,M3一单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灌溉定额,m3/亩Ai,A2,A3一一单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亩3单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种植比A灌区耕地面积,亩M综一各种作物的综合灌溉定额,m3/亩水一灌溉水利用系数水系?田强制性规范规定:系-

15、渠道(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系统大型灌区(30万亩)中型灌区(30万亩)小型灌区(1万亩)井灌区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系>0.55>0.65>0.75>0.9>0.95田一田间水利用系数灌区种植作物水稻旱作物田>0.95>0.9水一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类型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井灌区喷灌、微灌区滴灌区水>0.5>0.6>0.7>0.8>0.85>0.9井渠结合灌区:jWjqWq水w这里:j,Wj井灌水利用系数和地下水用量,m3q,Wq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地表水用量,m3W井渠灌区总用水量,m3提示:A、|t述系数内容是国务院通令

16、要各设计单位强制性执行的指标。B、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符合水管?田水稻:水0.95X0.95=0.9025旱作物:水0.95X0.9=0.8555 .问题讨论:计算年灌溉用水总量还有一种方法:wQ?T式中,Q灌溉引水流量,m3/sT灌溉引水历时,s由于此法须借助于灌溉用水过程线等资料,实际操作比较麻烦,较少采用。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中,曾出现过如下做法,请判别一下对错,为什么。A. wM总?A/水.A/ 水AM1水=MiM2M3B. w123M1指一种主要作物的灌溉定额C. wA?M1/水D. wA?Mi如果项目区分成n片,则灌溉用水量也应对n片分别计算。同一项目区内的不同水源类型区或不同

17、灌水方式区亦应分别计算其灌溉用水量值。灌溉用水量中一般不计入果园、林地、蔬菜(大棚)的用水量。三、水源来水量可以作为灌溉水源的有地上水和地下水,主要水利设施有水库、河流、塘坝、井等。(一)地上水:1、水库:类型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小(二)型水库1000 -10000100 -100010-100库容(万m3)主要接受库区上游的来水,由水利部门的管理,可以通过协议确定可供水源数量。E. 河流水源来水主要是区外的河川径流量,也可能有部分当地地表径流量。W可86400QT式中:W河一作物生育期内可以引用的河流水量,m3Q作物生育期内渠道引用的河流流量,m31sT作物生育期内渠道实际引水时间,d提示

18、:从河流的引水是个过程线,并且应该和用水过程线相匹配。从河流引水的历时不是全年的天数,而是渠道引水的实际天数。北方一些中小河流春季经常断流,径流资料极少,此水源不够稳定可靠;南方一些中小河流全流经常不断,耻量虽少,但是比较稳定可靠,是主要水源。F. 塘坝:水源来水是当地地表径流,塘坝容积一般小于10万m3。复蓄次数法:W塘vV有效式中:W塘塘坝在作物生育期内可提供的水量,m3V有效一塘坝有效容积(指扣除垫底库容一水深1m的库容),m3v复蓄次数,即一年中蓄满次数,干旱年v=1.0,中等干旱年v=1.5。塘坝类型湖南湖北孤立塘坝0.7-1.2丰水或平水年1.5-2.0中等干旱年1.0-1.5干旱

19、年0.5-1.0结瓜塘坝1.2-1.5比孤立塘大0.5-1.0倍按集雨面积估算法:W塘0.667PCF式中:W塘一塘坝可提供的水量,m3P设计年的年降雨量,mm年径流系数,一般取0.3-0.5C径流利用系数(计入蒸发渗漏损失),一般为0.6-0.7F塘坝集雨面积,亩(1mm=0.667m3/亩)例:某灌溉区种水稻1200,棉花200亩,干旱年的年降雨量为500mm,年径流系数为0.4,已分析计算确定水稻的总灌溉定额为435m3/亩,棉花灌溉定额为120m3/亩,现状水库工程协议供给50万m3水量,问:还需要新建塘坝工程吗?新建多大集雨面积的塘坝?解:灌溉净用水量为:W净=435X1200+12

20、0X200=54.6万m3尚缺水量:取干旱年复蓄次数N=1则有54.6-50x1=4.6万m3(须新建塘坝净容积)须新建塘坝容积:估取从塘坝至田间的输水损失为20%,则有:W墉46-5.75万m310.2新建塘坝集雨面积:估取径流利用系数为0.6,则有F57500718.4亩(0.48km2)0.6675000.40.6提示:新建塘坝容积与用水量、设计年、降雨量和径流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集雨面积等有关。根据塘坝容积(集雨面积)选好具备条件的坝址。抗旱天数法:W塘0.667(ed)t?A式中:W塘一须要塘坝提供的水量,m3(ed)一抗旱季节平均日耗水量,mm/dt抗旱天数,dA灌溉面积,亩(二)地下水:1、原理:地下水的水源来水量取决于以下两点:地下水可开采的资源量,即允许开采量。开采地下水的技术条件指单井出水量、井数及开采历时等,即实际开采量。实际开米量V实w允许开米量V允上述两个条件应同时满足2、方法:实际开采量,取灌区的年灌溉用水量值。允许开采量,按系统方法及计算多项补片排泄量用到大量公式和参数,既繁琐又不准。实践表明:单井出水量值是可以集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