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带答案_第1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带答案_第2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带答案_第3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带答案_第4页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一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调试与检测实验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了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2区分与识别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主要传感器、执行器。3了解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三、实验设备:1常用拆装工具、连接导线、直流电源、万用表等测试仪表1套。2电喷发动机实训台两台。四、实验内容:1提问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2 辅导教师结合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实训台,讲解该系统的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控制系统)及工作原理。3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连接布线情况。4指导学生分析各元件的工作

2、原理。5 演示:起动电控发动机实训台,结合实物,让学生现场观察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工作情况;若某些部位工作有异常,教师引导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加以调试,直至系统工作正常。6在实训台上进行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测试。7油量调节、喷油正时调节。8分析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做出实验报告。六、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 、实验目的(2) 、实验步骤(3)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实验二汽油机电子点火系统的调试与检测实验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形式点火系统(传统触点式、无触点电子点火、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了解常见的点火信号发生器(磁感应式、光电式和霍尔效应式)结构及工作原

3、理。3识别电控点火系统的主要传感器、执行器。三、实验设备:1常用拆装工具、连接导线、直流电源、万用表等测试仪表1套。2电控发动机实训台两台。四、实验内容:1提问学生问题,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2辅导教师结合发动机电控系统实训台,讲解各种形式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的组成、连接布线情况。4指导学生分析各元件的工作原理。5演示:起动电控发动机实训台,结合实物,让学生现场观察各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工作情况;若某些部位工作有异常,教师引导学生们一起讨论分析,加以调试,直至系统工作正常。6在实训台上进行点火控制系统的测试。7点火正时调节。8分析实验现象,

4、做好记录,做出实验报告。六、汽油机电子点火系统(1) 、实验目的(2) 、实验步骤(3)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三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 熟悉高压共轨喷射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各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位置、工作原理、线路连接情况;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观测高压共轨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的控制原理与工作过程;4.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三、实验设备

5、及器材1. 高压共轨喷射电控柴油发动机及试验台架;2. 故障诊断仪(具备数据流读取方式);3. 多通道汽车示波器;4. 万用表;5. 测试连接线和探针等。四、实验原理通过合理调整共轨喷射发动机的工况,观测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喷油量、喷油压力、喷油提前角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观察预喷射及喷射速率的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情况。五、试验内容及数据处理1. 观察各传感器、执行器在发动机上的安装位置和线路连接情况;2. 选择合适的测试位置及合适的测试方式,用汽车示波器观测发动机怠速工况下高压电磁喷油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电压波形,并在坐标纸上画出该波形;3. 通过调整发动机供油量和加载器的负荷,用汽车示波器观测发

6、动机在相同负荷(扭矩)、不同转速下高压电磁喷油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波形电压波形,并在坐标纸上画出该波形;4. 通过调整发动机供油量和加载器的负荷,用汽车示波器观测发动机在相同转速、不同负荷(扭矩)下高压电磁喷油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电压波形,并在坐标纸上画出该波形;5. 分析上述波形,计算出喷油脉宽、喷油提前角,分辨预喷射及正常喷射;6. 在上述测试过程中,通过测量共轨压力传感器的电压,确定喷射压力与发动机工况的关系;7. 画出喷油量、喷油提前角、喷射压力随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规律曲线。六、思考题1. 所测定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规律与理论上的发动机有何不同?2. 如何简单地改变发动机的水温,测

7、定水温对发动机喷油量及喷油提前角的影响规律?七、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2) 实验步骤5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三)数据记录工况转速(rpm)负荷NN.m)喷油器与曲轴位置传感器电压波形喷油脉宽(ms)喷油提前角(0)共轨压力传感器电压(V)预喷射脉宽(ms)备注怠速负荷固定/、变转速固定/、变(4) 实验结果曲线(5) 实验结果分析(6)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四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分析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各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位置、工作原理及线路连接情况;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8、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观测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规律;4.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三、实验设备及器材1.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及试验台架(含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及加载装置);2. 多通道汽车示波器(具备数字存储功能);3. 测试连接线和探针等。也可采用如下实验设备:1. 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及实验台架(含可调速驱动电机);2. 发动机节气门开度模拟装置;3. 转速计4. 试灯(若干)5. 万用表6. 测试连接线和探针等。四、实验原理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一般采用双参数(节气门开度和车速)换挡,通过改变电控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或节气门开度的模拟装置电压)、测量变速器输出

9、轴转速(车速),可以确定变速器各档的换挡点。五、试验内容及数据处理1.观察各传感器、执行器在自动变速器上的安装位置和线路连接情况;3. 变速器选档杆置D位置,加载器负荷固定,以适当的速率增大节气门开度,使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均匀改变,同时用多通道数字存储示波器同时记录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压、变速器输出轴转速脉冲、各换挡电磁阀电压(或者多人同时用万用表、转速计、试灯观测),计算变速器输出轴转速,观测不同换挡电磁阀的通电情况,记录换挡时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电压和变速器输出轴转速,根据变速器的结构,判定挂接的档位;4. 以适当的速率减小节气门开度,重复过程3;5. 改变加载器负荷,重复过程3-4;6. 画出以

10、车速为横坐标,节气门开度为纵坐标,画出由低档换为高档、由高档换为低档的换挡控制曲线。六、思考题1. 所测定的变速器换挡规律与理论有何不同?2. 节气门开度变化率很大时,换挡规律有何不同?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步骤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三)数据记录节气门开度变化规律加载器负荷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电压(V)变速器输出轴转速(rpm)换挡电磁阀1状态换挡电磁阀2状态换挡电磁阀3状态换挡电磁阀4状态换挡电磁阀5状态档位变换备注由小变大小由人变小由小变大中节气门开度变化规律加载器负荷节气门开度传感器电压(V)变速器输出轴转速(rpm)换挡电磁阀1状态换挡

11、电磁阀2状态换挡电磁阀3状态换挡电磁阀4状态换挡电磁阀5状态档位变换备注由人变小中由小变大大由人变小7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四)实验结果曲线(五)实验结果分析(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9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五ABS工作原理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对ABS系统的观察、接线和试运行,使学生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清楚地认识ABS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点;了解传感器元件及其工作特点,掌握ABS执行元件的调整方法,熟悉ABS电控系统的正常工

12、作状态及故障报警状态,加深对ABS系统的感性认识。二、实验设备及器材1 、桑塔纳2000ABS系统教学演示台2 、电源、拆卸调整工具、万用表3 、数字转速表三、实验原理在了解ABS电控元件的工作原理、安装部位、连线方式、调整方法的基础上,在桑塔纳2000BAS系统教学演示台上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其工作过程、控制过程,并进行调整。四、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1 、在试验台架上观察ABS电控元件的安装位置、连线方式,画出ABS系统简图。2 、借助ABS控制电路、油路显示检测板和轮速参数数字显示表,分析ABS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的原因。3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ABS电子控制系统的动作过程,观察工作过程中升压、

13、保压、降压状态下的液压油路状态,熟悉执行元件的调整方法。4 、测试数据记录利用教学系统仪表记录车轮附着系数、轮速、滑移率、制动系统压力。五、思考题1 、桑塔纳2000ABS系统主要包括哪些元器件?2 、什么是控制通道?桑塔纳2000ABS系统的控制通道属于那种通道系统?实验六电控悬架工作原理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观察、接线和试运行,使学生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清楚地认识空气悬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点;了解传感器元件及其工作特点,掌握电控空气悬架执行元件的调整方法,熟悉电控空气悬架电控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状态,加深对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感性认识。二、实验设备

14、及器材1 、凌志LS400电控空气悬架系统试验台2、电源、拆卸调整工具、万用表三、实验原理在了解主动悬架电控元件的工作原理、安装部位、连线方式和调整方法的基础上,在凌志LS400电控空气悬架系统试验台上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其工作过程、控制过程,并进行调整。四、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1 、在试验台架上观察电控空气悬架的组成结构、其电控单元的安装位置、连线方式,画出系统简图。2、通过试验台架控制仪设置路面状态、车载变化情况、行驶状态,体会空气悬挂随行驶状况变化而自动升高、降低及电控避震的阻尼变化等工作过程。3、通过设置高度传感器故障,读取故障码。4、测试数据记录各高度传感器的工作电压与指针式压力表显示的

15、各个空气弹簧工作时的具体压力。五、思考题1 、电子控制悬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2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实验七自动空调工作原理分析1、 实验学时:2学时2、 实验目的:通过汽车自动空调的观察分析、试运行,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汽车自动空调的构造、工作过程,进一步熟悉自动空调的制冷、暖风、通风等系统在各种工况的自动调节原理。3、 实验设备:直流电源、导线束、温度表、湿度表、空气质量表、分贝表等测试仪表;汽车空调实验台。4、 实验内容和方法:首先观察汽车自动空调系统的组成,其次检查系统的接线等完好性,最后接通电源、试运行汽车自动空调,

16、并且改变空调系统的工作工况,观察、分析空调系统的工作情况及其变化,深入分析自动空调的制冷、暖风、通风等系统在各种工况的自动调节原理。了解自动空调各传感器安装位置和作用;比较自动空调与普通空调在控制方法的异同点。5、 注意事项1、电器设备接线必须正确;2、测量仪器需按说明书使用,以防损坏;3、注意安全,不能用手直接触摸高温以及易漏电的金属表面。6、 实验报告要求1、 绘出汽车自动空调系统的组成简图以及控制电路简图,并分析说明其工作原理;2、绘出制冷系统的组成简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7、 思考题1 、汽车自动空调系统中使用了哪些传感器?2 、汽车自动空调系统的调节原理。3 、自动空调和普通空调有哪

17、些异同点?实验八车灯控制实验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学习汽车车灯的基本功用和控制原理。2、通过前后车灯的控制学习微控制器点对点通信的基本方法。3、了解多机通信的基本方法。三、实验设备:微控制器2台、计算机及Medwin或Keil开发软件、LED、灯泡、继电器、蜂鸣器、万用表及导线等。四、实验内容及方法步骤:(一)实验说明照明与信号(转向、制动、倒车、报警)系统是汽车中使用导线较多的电器系统。为了简化线束布线以及增强使用功能,现代汽车已利用CAN总线技术控制车灯和信号系统,大大简化了汽车线束布线。CAN总线是以串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本实验以串行通信方式控制车灯和信号灯的动作。1、总

18、体方案:使用两台微控制器,其中一台作主机,另一台作从机,硬件电路如下图所示。图1车灯控制实验电路主机的P1口接有多个开关,用来输入对各车灯的控制操作,从机的P1口输出控制信号,并连接各种车灯设备。2、对于主机:(1) K1为前照灯总开关,对应P1.0=0时前照灯开。此时P1.0=-0时开远光,P1.2=0时开近光,由双向开关K2控制。当P1.0=1时前照灯关闭。(2) K3是三位双向开关,当接通P1.3或P1.4时分别控制左右转向灯。(3) K4是报警信号开关,同时接通P1.3和P1.4时4个转向灯同时闪烁,发出报警信号。(4) 按钮K5和开关K6分别控制制动灯和倒车灯。3、对于从机:(1)

19、L1、L2为12V的小灯泡,用作远近光灯。需要通过光耦和继电器驱动。(2) L3-L8都是LED,分别用作转向、制动和倒车灯。主机的开关控制与从机的车灯动作关系见下表表1主机与从机元件功能表主机从机元件号元件种类弓1脚号引脚控制引脚定义弓1脚号元件号元件种类元件作用K1开关P1.0前照灯开=0:开,=1:关P1.0L1灯泡前灯远光K2双向开关P1.1前灯远光=0:开,=1:关P1.1L2前灯近光P1.2前灯近光=0:开,=1:关P1.2L3LED左转向灯(前、后)K3三位双向开关P1.3左转向=0:闪烁,=1:关P1.3L4P1.4右转向=0:闪烁,=1:关P1.4L5右转向灯(前、后)K4开

20、关P1.3、P1.4报警信号同时=0:报警P1.5L6K5按钮P1.5制动灯=0:开,=1:关P1.6L7制动灯K6开关P1.6倒车灯=0:开,=1:关P1.7L8倒车灯4、 控制方法:( 1) 主机不断查询P1口状态,当接受开关按钮操作指令时,即采集P1口数据,随即发给从机。( 2) 从机收到后即将原数据发回主机以检验通信正确与否。主机若发现有误则重新发送一次,否则继续查询。( 3) 从机收到主机的命令后即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形成对各照明和信号灯的控制操作。5、 通信参数:( 1) 微控制器晶振频率:11.0592MHz。( 2) 通信波特率:2400pbs。( 3) 字符格式:采用串行方式1,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共10位。不用奇偶校验。(二)实验要求1、 根据总体方案设计要求,仔细分析系统的工作过程,各元件的功能要求和操作方法。2、 按照硬件电路图连接好电路。3、 分别画出主机和从机控制程序框图。4、 分别编写主机和从机的通信程序。注意:( 1) 主、从机都要用中断方式编程,注意中断出现后应判断是发送中断还是接收中断的请求信号。( 2) 从机收到主机的数据字节后,首先要进行分析,以便确定控制的车灯种类。在输出转向灯和报警信号时,可以用延时子程序控制灯的闪烁。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