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主要特点:1 1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 2 吸收多转化快 3 3 生长旺繁殖快 4 4 适应强易变异发展史:1 1 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2 2 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第一章一,细菌的形态:1 1.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多数球菌直径在 0.5
2、0.52 2 微米;杆菌一般长1 15 5 微米, 宽 0.50.51 1 微米; 螺旋菌一般长 2 22020 微米、宽 0.40.42 2 微米。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2 2 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 3 3 类;球状,杆状和螺旋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二、(1 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L L 型细菌: 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
3、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 为环状闭合的双股 DNA,DNA,带有遗传信息, 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2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泡等。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概念: 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 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特点:(1 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一一 DNADNA 或 RNARNA, ,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2 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
4、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3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4 4)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5 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6 6)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包涵体:一般认为包涵体是病毒与细胞作用后的斑块,其中有病毒粒子。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囊膜、刺突。四、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 1、放线菌:是一类单细胞有分支的原核微生物它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2 2、螺旋体: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和原生虫之间,是一群细长、 柔韧、 呈波状或螺旋状弯曲
5、能活泼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3 3、霉形体:又称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他和病毒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又与细菌像似,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繁殖4 4、衣原体:它是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易感动物体内或培养细胞上的微生物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5 5、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形态和繁殖方式近似细菌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第二章一微生物化学组成:水分,干物质干物质:无机物(钾、钠、钙、镁、硫、磷、铁及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其他有机物)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1 1、水,水是各种生物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水是良好的溶剂,微生物
6、的营养吸收、渗透、分泌、排泄等都以水为媒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才能进行。2 2、碳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碳化合物称为碳源(二氧化碳,石油、糖、脂肪等)。碳源主要提供能量和组成菌体成分的原料3 3、氮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氮物质称为氮源。主要提供合成菌体结构所需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4 4、无机盐,(1 1)磷:在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部分磷构成核酸、磷脂、辅酶、或辅基,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磷酸化过程(2 2)硫:硫氢基是许多酶所必须的。其被氧化或与重金属结合时,酶的活性即消失。(3 3)钠和钾:维持生物细胞和培养基渗透压的主要物质。(4 4)钙:钙离子可控制细
7、胞的生理作用,变形杆菌合成蛋白酶时需要钙。(5 5)镁与核酸结合成复合物存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胞浆膜上与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6 6)铁: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成成分5 5、生长因子,有些微生物虽然提供给他合适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但仍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一定量所谓的“生长因子”其种类很多,主要是 B B 族维生素化合物这些因子多是辅酶或辅基主要成分。三微生物营养类型1 1、光能自养菌:细菌内含有特殊色素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可在完全无机环境生长2 2、光能异养菌:这类微生物能以光为能源,利用有机化合物作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碳化合物3 3、化能自养菌:这类微生物的
8、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时产生的化学能,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碳源,以氨或硝酸盐作为氮源合成细胞中的有机物4 4、化能异养菌:微生物中绝大部分都以有机物作为碳源能源。它们都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四微生物细胞内外物质运输1 1、单纯扩散:环境中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渗透过程。这种扩散取决于浓度梯度差。2 2 .促进扩散: 是以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内释放,加快营养物质运输速度。以扩散梯度来驱动,不需要能量参与。3 3 .主动运输: 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外若干倍时, 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向细胞内运送,这种需要能量和透性酶的逆浓度梯度积累营
9、养物质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4 4 .基团转位:是另一种需要能量的代谢方式。五.微生物合成产物:有机酸类,醇类脂类及芳香物质,维生素,抗生素,毒素,色素。1 1.有机酸类: 一些微生物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乳酸、 醋酸、丙酸、丁酸等有机酸。2 2 . .醇类脂类及芳香物质: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醇脂类代谢物质并放出芳香味。3 3 .维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因子。4 4 .抗生素: 许多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 可产生具有抑制和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物质,这类物质称为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医疗和食品保藏。5 5 .色素: 许多微生物在氧气充足、 温度适宜及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有色代谢产物,可分为
10、水溶性和脂溶性。6 6 .毒素: 一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对人、 畜有毒害作用的代谢产物。外毒素与内毒素:外毒素是微生物在生命过程中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内毒素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细胞死亡或自溶或人工为破坏后才释放出来。六:细菌生长繁殖条件1 1.营养物质: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分、无机盐和蛋白月东。有些还需要其它生长因子。2 2 .酸碱度:多数细菌在 PH7.27.6PH7.27.6 的偏碱环境中都能生长。3 3 .温度:随菌种不同所需要的温度也不同,可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三种类型4 4 .渗透压: 细菌对渗透压有较大耐受力。 处于低渗
11、环境中会因细胞膨胀导致细胞膜破裂而死,处于高渗环境中会造成胞浆大量脱水浓缩而引起质壁分离,生长被抑制。因此细菌适宜在等渗环境中生长繁殖。5 5 .气体: 需氧菌需在有氧、 厌氧菌需在无氧环境之中生长繁殖。有些细菌需在环境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才能生长或生长旺盛。七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以横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八细菌的生长曲线:概念,将一定数量细菌接种到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 其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的生长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一条曲线,称为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平衡期和衰老期。1 1、迟缓期:处在迟缓期的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力增强,菌体
12、产生足够量的酶、辅酶和一些必需的中间产物,其长短与菌种、菌龄、接菌量、培养条件等有关。在发酵工业上为缩短生产周期,应尽量缩短该期,一般加大接种量和采用对数生长期的健壮菌种。2 2、对数生长期:迟缓期后,细菌细胞代谢活动最旺盛,组成新细胞物质最快,细菌数成对数曲线生长,该时期的菌体形态最典型、生化特征最明显抵抗力最强,常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特性。工业生产多用该时期细菌作为菌种。3 3、平衡期:该时期培养基内毒性代谢产物积累,营养物质消耗,以及其他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细菌繁殖速度减慢,部分细菌开始死亡,细菌数目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并出现芽抱。4 4、衰老期:该时期细菌死亡率超过生长率,细菌总数不再
13、增加,活菌数明显下降。此时期细菌形态多异常。以活细菌个数的对数变化为纵坐标绘制的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1 1)适应期一一初:细菌数目不增加,体积增长快,后:个别菌体繁殖,个数少许增加。曲线平缓,大量诱导酶的合成,缩短此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用处于对数期的活性污泥接种;(2 2)对数期一一分裂快,数目增多,活菌数幡菌数曲线直线上升此时细胞的大小、组成、生理特征等均趋于一致,代谢活跃,生长速率高,代时稳定,接种用的好种子,代谢、生理研究的好材料;(3 3)稳定期一一储存物积累,养料消耗多。芽胞形成,抗生素产生,繁殖速率下降,死亡速率上升,新增菌碗亡菌,曲线平坦,发酵产物形成的重要时期(抗
14、生素、氨基酸等),生产上应尽量延长此期,提高产量;(4 4)衰亡期一一菌体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死亡菌活菌数,自溶,内源呼吸,曲线下降,一般不作应用。九细菌培养特性1 1、培养基:培养基(MediumMedium)是供微牛物、植物和动物组织牛长和维持用的人工配制的养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水等。有的培养基还含有抗菌素和色素。分类:按物理性状,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按组成,非合成、合成和半合成培养基;按作用,基础、营养、鉴别、选择、厌氧培养基等.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
15、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称为菌苔。2 2、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数真菌是以抱子生殖,抱子的形成有无性和有性两种方式1 1、芽殖,成熟的母细胞上生长出一个称为芽体的突起,接着细胞核一分为二,一个留在母细胞内,另一个与其他物质一起进入芽体, 使芽体逐渐膨大并成熟, 母细胞与芽体相连处收缩,成熟的芽体便脱离母细胞成为新的个体。新个体再出芽。某些酵母菌如假丝酵母在繁殖旺盛时,芽体尚未与母细胞脱离时,芽体上又出芽,如此反复出芽,母、子细胞以及狭窄面积相连形成假丝状,称为假菌丝十病毒的增殖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不具备合成自身结构成分酶系统和能量,以高度寄生性增殖。1 1、复制周期:病毒在寄主细胞
16、内以自身核酸为模板以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病毒核酸、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内装配成许多新的成熟的病毒体,在已裂解宿主细胞、出芽或其他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又开始另一个感染周期, 这种增殖方式称作复制;整个过程称为复制周期。2 2、复制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十一病毒的培养方法: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悬浮培养法、固定培养法、单细胞培养法)、实验动物法。十二病毒的培养特性1 1、细胞病变: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并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碎裂,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称 CPECPE。2 2、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
17、一种细胞时,可能发生一种病毒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3 3、干扰素:动物细胞受到病毒感染后产生一种能够干扰病毒增殖的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从而保护其他未感染的细胞的物质。第三章一、细菌的分类原则1 1、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菌的形状、大小、排列、结构、染色特性与培养特性等。2 2、生态学特性:细菌的需氧要求、自主生活、共生、寄生以及其致病性等也可作为分类依据。3 3、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化学组成、营养类型、营养需求、繁殖方式、生长条件、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对温度、PHPH 与渗透压的适应性,对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敏感性等。4 4、血清学试验:不同种细菌的抗原结构不同,赋予他
18、们不同的抗原特征,由于抗原抗体反应一一血清学试验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在细菌分类鉴定上,常用来对未知菌进行分型鉴定和抗原组成分析。5 5、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对某种细菌的寄生有专一性,而且对同种不同型的细菌也有特异性,可用噬菌体进行菌种鉴定和分型。6 6、核酸的碱基组成与核酸分子杂交:比较 DNADNA 的碱基组成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目前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方法。7 7、16SrDNA16SrDNA 寡核甘酸序列分析:16SrDNA16SrDNA 寡核甘酸序列分析的原理是分析比较细菌株的 16SrDNA16SrDNA 寡核甘酸序列,据此确定其分类地位。二、种:是生物分类的基
19、本单位,是生物在一定演化阶段,具有相对稳定的一定形状特征的菌株群;凡属同种的生物,均具有共同的基本性状特征。第四章、无菌动物(GFGF): :是指不携带任何微生物的动物无特定病原性动物(SPFSPF): :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二、水的微生物学检查:测定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最好的指标是测定大肠杆菌数,通常以大肠杆菌指数和大肠杆菌价表示。每 10001000 毫升水中的大肠杆菌数,称为大肠杆菌指数。大肠杆菌价即含有 1 1 个大肠杆菌的最小水量。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 37c37c 培养 24h24h 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这一群
20、细菌包括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中的一部分,还包括其他属,甚至肠杆菌科以外的符合上述特性的细菌。 目前我国规定: 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 1m1ml 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 100100 个, 大肠杆菌指数不超过 3,3,大肠杆菌价不低于 300,300,每 1000ml1000ml 水中大肠杆菌群数不超过 3.3.第五章一、1 1、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称为灭菌。2 2、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仅能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芽抱和抱子不一定完全杀死,称为消毒。3 3、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4 4、无菌: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状态。5 5、巴氏
21、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体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分为低温长时间(63-65C30min63-65C30min)、高温段时间巴氏消毒法(71-72C15min71-72C15min)、超高温瞬时消毒法(132132C1-2sC1-2s)二、1 1、(大题)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力高的原因:、在有水情况下蛋白质容易凝固,蛋白质的含水量与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成正比。、热蒸汽的穿透性大。2 2、(大题)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a a、破坏微生物细胞蛋白b b、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 c c、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3 3、常用消毒剂的分类:酸类(苯甲酸、
22、丙酸、水杨酸、醋酸) 、碱类(石灰水、NaOHNaOH)、盐类,氧化剂及醇、酚、醛。4 4、(大题)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a a、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各种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均不同 b b、微生物的种类及特性,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 c c、温度,一般消毒剂温度高时杀毒能力强 d d、有机物的存在,消毒剂与环境中的有机物结合会严重降低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e e、PHPH、PHPH 改变引起菌体电荷的改变,碱性溶液中负电荷多,故阳离子去污能力大;酸性溶液中阴离子杀菌较强。三、1 1、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中获取营养赖以为生,并往往对后者呈现有害作用,此现象称为寄
23、生。2 2、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并不相互损害而是互相依赖,互相有利,此现象称为共生。3 3、拮抗:当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产生对另一种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从而抑制或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现象。4 4、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某种作用,称为协同。第六章一、(大题)微生物的变异现象:a a、形态结构的变异:、形态变异,细菌在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形态、大小等方面的改变,变成与标准菌株有差异的菌株。、荚膜变异,有荚膜的细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失去形成荚膜的能力。、 鞭毛变异, 有鞭毛的细菌培养环境改变导致鞭毛不能产生。、芽泡变异,改变芽抱菌的生存环境使之失
24、去产生芽抱的能力b b、毒力的变异:长期在人工培养基或加入化学物质和抗菌素及反复通过非易感动物,其往往失去或减弱产生毒力的作用,反之则加强。c c、培养性状的变异:培养基中加入异常化学成分使培养性状发生改变。如产生光滑型或粗造型菌落d d、生化特性和对药物敏感性的变异:环境改变使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质能力改变,微生物自发突变和耐药遗传因子使其对药物敏感性改变二、1 1、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 DNADNA 片段,并将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2 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中的 DNADNA 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
25、性状的过程。3 3、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的 DNADNA 侵入宿主细菌后,整合于宿主菌的染色体上,它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同时复制,这个过程称为溶源性。 被感染的细菌叫做溶源性细菌。 细菌被溶源后,因噬菌体基因加入寄主菌基因组,而使寄主菌获得的一些新形状。4 4、结合: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或经性菌毛的介导,使供体菌的大段 DNADNA(包括质粒)进入受体菌,而使受体菌的基因重组的过程。第七章侵袭力: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毒素: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具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物质。外毒素:有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
26、类毒性代谢产物。内毒素:这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氏阳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存在部位细菌的外环境中 细胞壁外层,菌细胞崩解后释放出来化学性质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606080C,80C,3030 分钟被破坏8080100C,100C,一小时始被破坏毒性较强,对组织有选择性毒性作用较弱,呈现无选择性的毒性作用抗原性良好,可脱毒变为类毒素弱,不能制成类检测方法中和试验热原试验传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一
27、定条件下与机体相互作用呈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1 1.病原菌的独立和数量;病原菌毒力的强弱决定了它们能否突破机体防御屏障深入扩散生长繁殖。病原菌若没有相当强的毒力,就不能引起传染;侵入动物机体内的病原菌还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少量的病原菌侵入体内后很可能被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消灭而不能引起传染。2 2.传入门户:机体中各种组织器官内环境的不同,病原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亦不同,某种病原菌在一种组织器官中,可能要比它侵入另一种组织、脏器更适宜其生长繁殖。所以对具有感受性的机体而言,病原菌必须经由适当途径侵入一定部位才能生长繁殖引起传染,若未经过适当侵入门户一般不能引起传染。3 3
28、.易感动物:传染时病原菌与机体这一对矛盾相互斗争的过程,被感染者在这个矛盾过程中必须有感受性,出现一系列明显的或不明显的病理变化方能构成传染。4 4.环境条件:是引起传染的非常重要的诱因,环境条件的改变一方面可能增强某些病原体的生理活性、毒力以及接触或侵入动物体的可能性,降低动物机体抵抗力,促进传染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能抑制某些病原体的活性,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抑制传染。显性传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病原菌在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导致机体的严重病理损伤,呈现出明显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菌血症: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不断侵入血液,但不能在其中生长繁殖,可通过血
29、流转移到其它组织、器官,在血流中呈一过性存在。败血症:病原菌自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造成机体全身性中毒或严重损害,如炭疽病等。脓毒败血症:化脓性病原菌侵入血流,不仅在其中生长繁殖,而且还沿着血流转移到其他脏器形成化脓性病灶。毒血症:病原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如破伤风毒血症等。隐性传染:侵入动物机体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少,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较强,病原菌只能在体内有限生长繁殖、造成轻微的病理损伤,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的传染过程。隐形传染也叫亚临床传染。第八章一、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等。外周免疫器官: 又称二级淋巴器官, 是 T
30、T 细胞和 B B 细胞等定居、增值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是淋巴结和脾脏。二、构成抗原的基本条件:抗原必须具备异物性、大分子胶体性、结构复杂性和完整性。三、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产生的一类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淋巴液、黏膜分泌物和组织液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1 1、免疫球蛋白 M(IgM):M(IgM):由于它在血液中出现最早,含量少、消失快,在抗感染早期起着“先锋免疫”作用。在临床上通过检查 IgMIgM 型抗体,可以作为某些传染病早期诊断或近期感染的指征。IgMIgM 具有沉淀、凝集、补体结合及中
31、和病毒等多种功能也参与口型及 m m 型变态反应。2 2、 免疫球蛋白 G(IgG):IgGG(IgG):IgG 虽然在血液中出现稍迟, 但含量高,维持时间长,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故有“主力免疫”作用,具有沉淀、凝集、补体结合、中和病毒和毒素等多种功能,参与 I I、n n、m m 型变态反应。3 3、免疫球蛋白 A(IgA):A(IgA):主要单、双提两种形式。血清型 IgIgA A具有 IgGIgG 和 IgMIgM 的某些功能。能在补体或溶菌酶参与下,产生溶菌作用,但在血清中并不显示重要的免疫功能。4 4、免疫球蛋白 D(IgD)D(IgD)很少分泌,IgDIgD 主要
32、作为 B B 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是 B B 细胞成熟的标志。5,5,免疫球蛋白 E(IgE)E(IgE)五、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一、具有高度特异性。二、具有可逆性。三、需要合适的浓度比。四、分两阶段进行。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在电解质参与下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物的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 (细菌培养物滤液、 细胞或组织浸出液、血清蛋白等)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沉淀物的现象称为沉淀反应。补体反应:凡是有补体参与的反应称为补体反应。免疫标记技术:是指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电子致密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所进行的反应。中和反应:抗体使相应抗原(毒素或病毒)的毒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工人劳动合同
- 兴国电商知识培训课件
- 狼人杀好人发言稿
- 2025年喷洒车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课件第1章
- 全警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护理公共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公益慈善发言稿
- 2025版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执行细则
- 二零二五版食品贴牌加工及销售合作协议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题)
- 水厂原水水质污染处置应急预案
- 劳动关系证明书模板
- 仲夏夜之梦英文话剧剧本
- 下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
- 脱不花三十天沟通训练营
- SH/T 0356-1996燃料油
- 科脉解决方案御商
- 变电室高压停电工作票1
- ACS510变频器参数表
- 住院患者用药教育学习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