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1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2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3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4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理规律大全1 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季节变化小。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中纬度地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当地冬季太阳辐射弱。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变化较大。高

2、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少。原因: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太阳高度小。2 2.地球公转速度分布规律规律:日地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距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速度变化图示:7月初、-远公转速度慢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点北半球夏季J3 3.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1月初I公转速度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冬季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近日点太阳直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所接受到的太阳垂直照射点(即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节气3 3 月 21H21H 前后赤道春分6 6 月 2222 日前后北回归线夏全9 9 月 2323 日前后赤道秋分12

3、12 月 2222 日前后南回归线冬至4 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o)(90o)。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1)(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示意图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随纬度变化I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I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某纬度地区,什么时间离太阳直射点最近,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最大; 什么时间太

4、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 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 反之, 则相反。口匕回归线以北: 夏至日达到最大, 冬至日达到最小随季节变化I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达到最大,夏至日达到最小、回归线之间.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上直射一次5 5.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1)(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2)纬度分布规律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状况相反。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极地埠区

5、黑昼期,太阳盘目不辞H朋归螳及以北蛔南,北回归我之同、两回归性及以南蜒区能地地区里祝蜩.太阳终日不见(2)(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4 4距归烧鼠北北回归越以北|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点小两次直射等至日景大及至日小夏至日大冬至口小6 6 3)3)极圈内的昼与夜极圈内因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并不是每天都是 2424 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更替的周期越长,极点附近为一年。由于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同,在远日点附近较慢、近日点附近较快,所以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要多;反之,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比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要多。(4)(4)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相反,时间长短

6、相同。6.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布规律(北半球)C上述风均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赤道向南北,约每隔 3030 度为一个气压带,全球共 7 7 个气压带。且由赤道向两极,低压带和高压带相间分布。两个气压带间是一个风带,全球共 6 6 个风带。各气压带的平均位置:赤道低气压带-0 0。;副热带高气压带-3030。;副极地低气压带6060;极地高压带9090。移动规律:时间半球季节气压带、风带时间半球季节气压带、风带1 1 月北半球冬季南移7 7 月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7.“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始终锋面雨带位于“副高

7、”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AX1月I库救、东五总直卜也g开始初秋一工:初夏16月中与一长江中-下*就星一|1秋本,.A:二1_$一一一_春季旧百中JT南上营由电1做末夏季风推进叵9夏季离址运中国东部锋面雨带进退图60-N副极地低代压带中纬西风带30+N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纬信风带0罪遭低气压带东北甩I面南凤T高南风T空受蒸、弊旗上升工rR横地底气压蓿搬地事风带西南阿T地低聚枳沉高空吟炉却愧步下沉北风.低fK移动规律(正常年份):春末(5 5 月)一“副高”位于 1515N N2020N-N-“雨带”位于华南(南岭);夏初(6 6 月)一“

8、副高”西伸至 2020N-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7 78 8 月一“副高”北进到 2525。N N3030N-N-“雨带”位于华北、东北;9 9 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8.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 1)大气环流形势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的分布。降水按时间分配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冬雨型四种类型。年雨型是全年降水丰沛或降水分配均匀的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是夏季降水多的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干燥型则是全

9、年降水稀少的类型,包括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地气候;冬雨型是冬季降水多的类型,只包括地中海气候。它们的分布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关系,可用下图形象说明。10211021年雨型夏雨型低压带心百千舞型口nnnn等南型 a a福压带(2 2)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雨带名称年降水量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大气环流状况降水类型赤道多雨带20002000 毫米左右赤道低气压市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副热带少雨带500500 毫米以下副热带高气压卜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尤箕大陆西岸和内部;但东岸季风区和台风影响地区降水多温带多雨带50050010001000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气

10、旋雨;东岸受夏季风影响极地少雨带300300 毫米以下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降水少9,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无论南、北半球,还是冬、夏季节,气温都是从低纬相似性度问图纬度递减半球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为弯曲差异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海陆海洋1 1 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 7 月海洋等温线向南弯差异曲陆地1 1 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 7 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差大洋大洋中等温线分布较边缘地区平直异差异 部性大洋边等温线分布较大洋中部弯曲,原因是受寒、暖流缘影响大陆平地等温线分布较山区平直差异山地等温线分布较为弯曲而复杂,因地势变化而变化冬夏冬季南、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均

11、较为密集,即北半球 1 1 月(冬季)等温线较 7 7 月(夏季)密,南半球 7 7 月较 1 1 月密差异夏季南、北半球夏季等温线较为稀疏,因为南北温差小(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天气等因素作用)10.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 1)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大洋东倒大骷西部大带内部大脑系部大泮西儡如麻原气候砂大,环流横地育气压带,榭k东风学苦麻,候副霰地任,压带a*高,氏带赤道低气压带a*M境中海气候总带早餐,供疆带季风气候如露舞.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分布规律热带雨赤道两侧 1010N N、S S温带季风气3535N N、S S55林气候之间候N N、S S 间大陆东岸热带草1010N N、S S南北回

12、温带海洋性4040N N、S S6060原气候归线间气候N N、S S 间大陆西岸热带荒南北回归线3030温带大陆性4040N N、S S6060漠气候N N、S S 间气候N N、S S 间大陆内部热带季1010N N、S S南北回亚寒带针叶5050N N7070N N 间风气候归线间大陆东岸林气候大陆亚热带2525N N、S S3535N N、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沿季风气S S 间大陆东岸海候地中海30304040N N、S S 间冰原气候极地附近气候大陆西岸11.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亚寒带大陆性,候温带海弹性,候军, 大借性代健*戏具气傲36*36*26.26.y y(2)(2)主要

13、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向川*大曰血友/醴流经过海区水温高同一年度不同海区一4*At1哀流经过海区水温低(1 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2 2)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 1 1OO0OO0 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常年保持着低温状态。12 .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及成因: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成因:低纬海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高纬海区气温低,蒸发少,盐度低。赤道低盐度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 南半球海域的盐度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域高。 因为世界降水最多

14、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4040。S S 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海域高。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世界盐度极值分布区及成因分。析:最高海区是红海,原因: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两岸为沙漠地区,注入河川径流少;世界盐度最低海区是波罗的海,原因:纬度较高,蒸发量小;两岸汇入河川径流多,起到稀释作用。13 .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名称分布组成特点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 5o5o4545。之间)枸M爆西.*索.一俏地感1-(F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侧)寒西(侧)暖(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同一季节,不同海区曳季水温高冬

15、季水温低f低纬水温高I高纬水温低+季节变化纬度分布洋流影响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有1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贝更替(2)(2)地带性分异的原因在山区,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在山区,气温和降水往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的坡向等。(3)(3)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16、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 3oS3oS 一30oS30oS 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自北向南是热田州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干闲林气候热带雨林带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图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

17、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15 .世界钢铁工业分布演变规律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临空型出现时间近代二战以后新技术革命后技术条件蒸汽动力、电力超级油轮、集装箱、巨型运输船人才(知识和技术)、现代化高速交通工业布局临近煤、铁等自然资海港、河港附近兴高 1 1(公路沿线、源丰富地区兴建工业出大型联合企业飞机场周围兴建电子工业美国五大湖,兵日本漱户内海的福美国的。硅谷”、举例夕法尼亚洲、乌克兰山、日本的“硅的克里沃罗格一一顿意大利南部

18、海港岛”、巴斯、德国鲁尔区皆兰托德国的慕尼黑、英法国地中海沿岸马赛国一福斯的苏格兰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冬小麦:9 9、1010 月份播种,次年 4 4、5 5 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 47%,47%,总产占我国的 53%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 0c0c 积温 41004100CoCo 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 12.3%,12.3%,总产占 45%45%。3-3-5 5 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 35 5 月降水量大于 450mm450mm 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春小麦:4 4 月初播种,8 8、9 9 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 50-50-8080 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棉花:4 49 9 月(华北)油菜:1212次年 5 5 月(3 34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