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v1.0可编辑可修改第2章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正确、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实施有效、高效挖潜措施,达到高效合理开发的基础。目前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众多,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和实际涵义,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开发技术指标、生产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开发技术指标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动态变化的参数指标,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的开发动态状况,主要包括注采并网完善状况、含水变化状况、产量变化状况、储采开发状况、注水开发效果、开采程度指标等;生产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措施效果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油水井和地面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动态监测
2、状况;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经济效益的,主要包括操作成本、新钻井经济极限初产、老井经济极限生产指标以及各项措施的经济指标。油田开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开发指标是油田开发状况的反映,是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直接指标,在三类指标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管理指标是实现开发技术指标的基础和保障;经济效益指标是油田效益好坏的表现,是油田是否经济、有效开发的最终体现;开发技术指标和生产管理指标都是为实现经济效益指标服务的。由于课题来源于海外参股项目,中方为非作业者,对措施的实施以及经济评价没有决策权,因此,主要从开发技术指标方面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综合评价,
3、从而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计算方法研究开发技术指标大体上可分为6个大的方面,但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如反映注采井网完善状况的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井网密度、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等;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注采比、注水量、存水率、水驱指数、耗水比、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含水变化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等;产量变化指标可细分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无因次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总递减、采油指数、采液速度、采液指数等;储采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储采平衡系数、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
4、采油速度等;开采程度指标细分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采收率等。为了能够应用较少量的开发指标较全面地反映油田开发效果,对国内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各油田单位的相关行业、企业标准或评比规定等,筛选了有代表性的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并对各项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2.1.1 天然能量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评价1、天然能量评价油藏天然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具包括油藏在成藏过程中形成的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量、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量、气顶气的膨胀能量、边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量以及重力能量等。不同的天然能量驱油,开发效果不同。实践证明,天然水驱开发效果最好,
5、采收率高;溶解气驱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因此,油藏天然能量的早期评价至关重要,其直接关系到天然能量的合理利用和油藏开发方式的选择,为此石油工作者对天然能量的评价方法和计算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制定了有关天然能量评价标准。目前评价油藏天然能量大小的常用指标有两个,一是采用无因次弹性产量比;二是采用采出1%地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采用两项指标可以对天然能量大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反映了天然能量与弹性能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可定性评价天然能量大小,表达式为:NVo(2-1)prNBoCp式中:Np无因次弹性产量比;pN。-与总压降对应的累积产油量,104R3;N -原始原油地
6、质储量,1043m;55Bo原始原油体积系数;Bo-与总压降对应的原油体积系数;Ct-综合压缩系数,MPa1;p-总压降,MPa若计算值大于1,说明实际产量高于封闭弹性能量,有其它天然能量补给;若比值为1时说明开发初期油藏中只有弹性能,无边底水或气顶气。比值越大说明天然能量补给越充分,天然能量也大。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此方法时,油藏应已采出2%以上的地质储量,且地层压力发生了明显的降落,否则影响计算结果。采出19触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反映了油藏初期天然能量充足程度,该值越小,油藏的天然能量越充足,边底水越活跃,其表达式:DPiPN(Pip)prNp100Np100.PP(2-2)N式中:Dp
7、r-采出1%地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MPaPi-原始地层压力,MPap-目前平均地层压力,MPa根据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和采出1%地质储量平均地层压力下降值,可将天然能量评价指标分为四个级别(见表2-1):表2-1天然能量评价指标分级指标DprNprVI天然能量充足<>30>2II天然能量较充足10302III具有f天然能量10IV天然能量不足><<计算出Dpr和Npr后,可将实际计算数据点在驱动能量分级图版上,根据实际点所落区域对油藏天然能量大小进行分级,定性评价边底水大小。2、地层能量保持水平评价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和油田开发实践表明,油藏地层压力保持在较
8、高水平上开采是实现油田高速高效开发的根本保证,地层压力水平高低对产液量和注水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过低,则保证不了足够的生产压差来满足提液的要求,而且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储层中大量溶解气从原油中析出,形成油、气、水三相流,渗流阻力增大,造成地层能量消耗严重。相反,如果地层压力水平过高,又会导致注水困难。按照行业标准,根据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和提高排液量的需要,地层能量保持水平分为三类:a、一类:地层压力为饱和压力的85犯上,能够满足油井不断提高排液量的需要,该压力下不会造成油层脱气;b、二类:虽未造成油层脱气,但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c、三类:既造成了油层脱气,
9、也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地层能量利用程度也对应分为三类:a、一类为油井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增大;b、二类为油井平均生产压差基本稳定(土10犯内);c、三类为油井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减小。2.1.2 水驱控制程度按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定义,其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表达式为:hEw*100%H0(2-3)其中:Ew-水驱控制程度;h-与注水井连通有效厚度,可Ho-油井总有效厚度,m按此定义进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的计算,统计工作量特别大,并且此定义没有很好地反映地质因素、布井方式、开发井网、注水方式、合理注采强度等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10、的影响。为了既能较准确地反映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又能方便地进行计算,研究工作者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计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除了单井控制储量计算方法外,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概率法由于沉积环境复杂,对任何一个开发单元而言,均包含一定数量面积、位置、储量随机分布的油砂体。要分析整个开发单元的水驱储量控制动用情况,应从单个砂体入手。在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对于某一较小油砂体,可认为被井钻遇的可能性是随机的。如果要达到水驱控制,则单个油砂体应被两口以上的井钻遇,根据概率理论,其钻遇概率为:Pwi(2-4)SifASiSifA11(1反).('A).111公其中:Pwi-第i个油砂体的水驱控制概率,
11、小数;2Si-弟i个油砂体的面积,km;A-油藏含油面积,km;f-井网密度,口/km2。对于整个油藏,经储量加权则有:PwnNi(Pwi.-)(2-5)i1N其中:Pw-单元水驱控制概率,小数;Ni-各油砂体地质储量,X104t;N-开发单元地质储量,X104t。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储量的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研究对象没有达到油砂体级的油藏来说,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实际资料,假设面积大于水井控制面积的油砂体被水驱控制,面积小于水井控制面积的油砂体不被水驱控制,则可得到水驱控制程度的公式:Zab/(f/(1)Zwe(2-6)其中:Zw-水驱控制程度,小数;b-拟
12、合系数;-油水井数比。2、概算法概算法也是一种概率估算方法,但其所需要的参数比较容易获得,估算结果也比较准确。该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并网密度和注采比以及布井方式对水驱控制程度的影响,目前被广泛采用,具表达式为:(0.635A)1/2-D-Mi1e(2-7)其中:Mi-第i个油砂体的水驱控制程度,小数;-采注井数比,小数;2Ai-各油砂体的面积,km;-单井控制面积与井距平方间的换算系数(四点法面积注水井网五点法与九点法=1);D-注采井距,s对于整个油藏,经储量加权则有:nNiM(2-8)其中:M-开发单元水驱控制程度,小数;其它符号同前。3、分油砂体法分油砂体法是一种经验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
13、析不同并网密度对水驱控制程度的影响。该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容易获得,并且估算结果也比较准确,在实际工作中,也被广泛采用,具表达式为:Mi10.470698.D.L:5/Ai075(2-9)M (M i i 1正方形并网:D三角形并网:D其中:Li-各油砂体周长,kmiSPC-并网密度,口/km2;其它符号同前。4、经验公式法对同一个油藏,不同的井网密度将有不同的水驱控制程度。研究表明,水驱控制程度的高低不但与井网密度的大小有关,还与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有关。为了系统反映并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在前苏联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通过多个油藏或开发单元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根
14、据地层原油流度比,将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关系细分为5类(见表2-2)表2-2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统计相关关系类别条件(渗透率/粘度)(x10-3科m/回归经验相关关系式I>120M=II80120M=III3080M=注:M-水驱控制程度,%S-井网密度,hm2/井。2.1.3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按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定义,其指注水井总的吸水厚度与总射开厚度的比值,或生产井总产液厚度与总射开厚度的比值。在实际生产中,常统计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根据上述定义,进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此方法统计计算工作量特别大,并且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或生产井的产液剖面是不断动态变化
15、的,测试时间不同,其结果不同,因此,用此方法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将产生很大的误差。从实际水驱开发效果的角度分析,一般认为水驱储量的动用程度应定义为水驱动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又能方便地进行计算,研究工作者对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除了实际工作中所用的统计方法外,目前较常用的是水驱曲线法。1、新型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从渗流理论出发,综合运用Buckley-Leverett前缘推进理论和韦尔杰(Welge)方程,建立了预测水驱动用储量的新模型,模型仅需产量与含水率动态生产数据,计算处理非常方便实用。根
16、据Buckley-Leverett油水两相驱替理论,在油井见水之后,地层内的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可由Welg防程表示:Sw1fw'(2-10)fw其中:Sw-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小数;Swc-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小数;fw-含水率,小数。在油、水两相微可压缩,不考虑重力、毛细管压力的假设条件下,根据达西定律可知:k o rwkwro(2-11)其中:w-水的粘度,mPas;0-油的粘度,mPas;kro-油相相对渗透率,小数;krw-水相相对渗透率,小数。根据大量的岩心驱替试验,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比可表示为:krokrwaebSwc(2-12)其中:a、 b为油水相
17、对渗透率比与出水端含水饱和度关系常数将(2-12)式代入(2-11)式得:fw11 .j.ebSwco(2-13)(2-13)式求导数可得:fwwbSwcabeo(1a_JwebSwc)2o(2-14)(2-13)式代入(2-14)式得:'2 wQ bSwcwab i w eo(2-15)(2-13)式变形为:1wbSwcae一of(2-16)(2-16)式代入(2-15)fwbfw(1fw)(2-17)(2-17)式代入(2-10)式得:SwS2wC1bfw(2-18)(2-11)式和(2-12)式联立解得:S1fwawwc(In:ln)(2-19)b1fwo将式(2-19)代入式(
18、2-18)得到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1fw1awSw(lnwIn一w)(2-20)b1fwfwo在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发条件下,原始水驱动用地质储量和剩余地质储量可分别表小为:NwNor100Ah (1 Swi)Bo100Ah (1 Sw)Bo(2-21 )(2-22)其中:h-平均有效厚度,mSwi-束缚水饱和度,小数;Bo-油的体积系数,无量纲;No-剩余地质储量,x104m3;Nw-水驱动用地质储量,x104m3oNp 100Ah (Sw Swi)式(2-21)减去式(2-22)可得开发到某一阶段累积产油量:SwSwiNw-(2-23)Bo(1Swi)式中:Np为累积产油量,
19、X104m3。将式(2-20)代入式(2-23)得:NpNw(ln)Nw(lnbSwi)(2-24)pb(1Swi)1fwfwb(1Swi)o令NpYf1lnX1fwfwNwb(1Swi)a(ln- bSwi) B0则式(2-24)可简化为一次线性方程:Y AX B(2-25)根据实际生产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对式(2-25)拟合求解,可得 A B的值,进而求得水驱地质储量Nw。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为:Zw Nw 100%N(2-26)其中:Zw-水驱储量动用程度。2、水驱曲线方法由于水驱曲线是根据水驱油渗流理论得出的宏观表达式,因此,可以应用水驱曲线方法进行水驱动用地质储量,进而可求得水驱储量动用程
20、度。甲型水驱曲线甲型水驱曲线是目前最被广泛采用的用来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关系曲线,其表达式为:igWpAiBiNp(2-27)AiE log D 2.303Bi3bSoi4.606Nw2NB4Nw00w3abwBwo(1Swi)bE=-(3SoiSor1)2其中:Wp-累积产水量,x104m3;Np-累积产油量,x104m3;Soi-原始油饱和度,小数;Sor-残余油饱和度,小数;Bw-水的体积系数,无量纲;w-地面水密度,t/m3;。-地面原油密度,t/m3;Ai、Bi-拟合系数。其它符号同前。另外,童宪章先生将甲型水驱曲线求得的1/Bi与其相应的水驱动用储量,绘于双对数坐标纸上,线性回归
21、得到相关系数为的经验公式:Nw7.5422B10969(2-28)乙型水驱曲线乙型水驱曲线数学表达式为:lgLpA2B2Np(2-29)NwbSoi/2.303B2式中:Lp-累积产液量,xio4m;A2、B2-拟合系数。其它符号同前。丙型水驱曲线丙型水驱曲线学表达式为:LpN-A3B3Lpp(2-30)B31/NomNNomw1Sor式中:Nom-可动油储量,x104m;A3、B3-拟合系数其它符号同前。丁型水驱曲线丁型水驱曲线学表达式为:LpA4B4Wp(2-31)B41/NomNwN omror其中:A4、B4-拟合系数。其它符号同前。根据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回归水驱曲线,求得拟合系数后,
22、可求得水驱动用储量,进而可求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NwZw竺100%N2.1.4含水变化规律研究对水驱油田而言,含水变化规律是油田开发中一个综合性评价指标。含水率的变化既反映了储层物性和地层流体性质等客观因素对油水渗流规律的影响,又反映了油藏开发管理水平及开采工艺措施的实施效果。在研究含水率变化规律时,将实际生产资料与理论曲线进行对比,可评价油藏在目前开采条件下含水上升是否正常,实施工艺措施是否有效,进而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与部署,提高油藏开发管理水平,改善开发效果。为此,石油工程师对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常采用四种方法来评判含水率变化规律是否正常。1、相渗曲线法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
23、系的确定由于采出程度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而含水饱和度又是含水率的函数,因此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可以建立岩心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函数关系。根据分流方程,在不考虑重力、毛细管压力的假设条件下,由达西定律可知:fw-1krokrw(2-32)根据大量的岩心驱替试验,油水两相的相对渗透率比可表示为:krobS一aewckrw(2-33)由式2-33、式2-32可得含水率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f1w10.ebSwco(2-34)在水驱油为非活塞式条件下,禾1J用Buckley-Leverett线性驱替理论、Welge驱替前缘方程和油水粘度比在1的范围内的艾富罗斯实验结果,岩心平均含水饱和度(Sw)和
24、出口端含水饱和度(Swc)关系式为:一2一1一一、Sw二Swc7(1Sor)33(2-35)由物质平衡方程得,岩心平均含水饱和度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为:SwR(1Swi)SwiRSoiSwi(2-36)由式2-34、式2-35、式2-36联立求解,得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为:(2-37)其中:A,wARB1aeo33一bSoi,B-bSwi2212b(1Sor)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勺石油地质储量时含水率的上升值,是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一重要参数,直接反映了含水上升的快慢。将实际开发数据与理论含水上升率曲线对比分析,可及时判断某一阶段含水上升是否正常,从而及时发
25、现问题,指导油田开发。将式2-37对R求导并整理,可得理论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式:bbSoifw(1fw)dR2(2-38)由相渗曲线求得b、8后,可由式2-38求得不同含水阶段时含水上升率的值2、图版法含水上升率是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参数,石油工程师对含水上升率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根据渗流理论或实际生产数据统计,研制了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目前常用的图版有油水粘度比图版和标准童氏图版。油水粘度比图版油水粘度比图版:应用油水粘度比确定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经验公式为:fwnw(a D )(D RRm 1) e m(2-39)式中:Rm-标定采收率,小数;a、D-根据油水粘度比确定
26、的常数其他符号同前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油藏实际油水粘度比,选择对应的计算公式,求出a、值,代入式2-39,选择不同的Rm值,可做出一系列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图版,将实际生产数据与关系图版对比分析,可评判油藏含水率变化是否正常,从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提高开发水平。表2-3经验公式中常数确定方法油水粘度比计算公式a19.16lnr31JrD30.3718.46lnr50a8.407D23.1729alnr0.10464lnr2.2517>50a0.66lnr4.76D4.560.125lnr注:r-油水粘度比。标准童氏图版实践证明,任何一个水驱开发油藏,含水率和采出程度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内
27、在联系。童宪章根据渗流理论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童氏水驱曲线计算公式,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后人又建立了标准的童氏水驱曲线计算公式:fw一一lg(c)7.5(RRm)1.69a1fw(2-40)式中:a、c一校正系数。其他符号同前。由于油田无水开发期短,见水快,采出少量的油,油井即见水,故取特殊情况,近似认为当fw=0时,R=0;当含水率为98%寸,采出程度即为标定最终采收率,即当fw=98%寸,R=Rm。将定解条件代入式(2-40)得:lg c 7.5Rm 1.69 a(2-41)(2-42)lg(49c)1.69a将式(2-41)、式(2-42)联解,得:lg 491017.5Rm 1.6949
28、107.5Rm将a、c值代入式(2-40),并整理,可得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fw 17 5R149(10 .1)7.5Rm/101(2-43)给定一系列Rm值后,由式2-43式可求得一系列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见图2-1),将实际生产数据与关系图版对比分析,可评判油藏含水率变化是否正常。对式2-43求导,可得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式:dfww 17.27(dR7.549Rmf w2;T)(1fw)11fw(2-44)水驱油藏地质储量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图2-1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3、系列曲线由于不同的油藏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润湿性、油水粘度比和油层非均质,因此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曲线
29、的形态差异较大。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油藏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的差异性,俞启泰、张金庆、钟德康、王俊魁、万吉业等对油藏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万吉业根据曲线形态的差异性,将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的形态分成为三大类,包括其过渡型可细分为五种类型,同样,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也可分为五种类型,以描述不同油水粘度比和油层非均质性对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的影响。表2-4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直线经验公式线性公式油水粘度比渗透率级差凸型RABln(1fw)高大凸S型ln(1R)ABln(1fw)高中较大S型RABln(w)中局中凹S型lnRABfw中(氐较小凹型lnRABlnfw低小应用实际资料绘
30、制的含水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可评价油藏在目前开采条件下含水上升是否正常,并可预测水驱采收率。用采出程度对含水率求导,可得到含水上升率:凸型含水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及含水上升率:(2-45)RABln(1fw)fw1e(bRa)其中:A,B系数;b1/BaA/B其它符号同前凸S型含水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及含水上升率:(2-46)ln(1R)ABln(1fw)fw1ea(1R)bdfw dR100a/b.e (1fw) b其中:A,B系数;b1/Ba-A/B其它符号同前。S型含水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及含水上升率:RABlnf1fw dfw dR1bf(bR a) e100(1 fw)(2-
31、47)其中:A,B一系数;1/BA/B其它符号同前。S凹型含水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及含水上升率:lnRABfwdfwdRbln R a1-(a fw)be b(2-48)其中:A,B系数;b1/Ba-A/B其它符号同前。凹型含水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及含水上升率:f wdfwA Blnbln R a eb(2-49) e dR 100a /bb 1 fwV其中:A,B系数;b1/BaA/B其它符号同前。4、水驱特征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与含水率-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根据水驱油渗流理论推导而得的,因此,水驱特征曲线与含水率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两者可以相互转
32、换,对水驱特征曲线微分变换后可得到含水率-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反之,对含水率-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积分变换可得到水驱特征曲线,因此,将水驱特征曲线变换后可研究水驱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国内外学者对水驱特征曲线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已有50多种各种形式的水驱特征曲线,经过我国多年的应用与筛选,认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4种水驱特征曲线比较实用,是目前全国较通用的方法,对其微分变换后可以反映“凸型”、“£型”、“凹型”含水率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2-50)甲型水驱曲线由式2-50对时间lgWpabNp并由dWp/dtQw;dNp/dtQ。;Qw/Qofw/(1fw)得:b处dt1dWp2.303W
33、pdtp1gQw 1g 2.303b lgWp Qolg2.303b a bN pz 1 1 / 0.4343/ fwNP blg(-)aw(2-51)式2-51中Np由0到Nr变化时,相当于R由0到1变化,对应的fw为从0到。fw 0和Np 1, fw0.98代入式2-51可得联立方程:10.4343-1g() ab b(2-52)1 - 0.4343 *,c、b 1g(丁 49)a解方程组2-52可得:b 3.3804, a 2.2192 ,代入式2 51,止匕时Np相当于R ,则式2-51可变形为含水率变化曲线:fw10*(3.3804R1 .6902)10*(3.3804R1.6902
34、)(2-53)其中:R-可米储量米出程度,小数;其它符号同前。乙型水驱曲线1gLpabNpz10.4343/fw、$ElgTEafw 1(1.6990 R 0.5924)3.9120 10()(2-54)其中:符号同前。式2-54即为乙型水驱特征曲线转换变形为了含水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丙型水驱曲线abLpNpfw1 (1 0.8586R*)2(2-55)其中:符号同前。式2-55即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转换变形为了含水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丁型水驱曲线bWpLp3(2-56)Np*2(10.9796R)/10.0204其中:符号同前。式2-56即为丁型水驱特征曲线转换变形为了含水
35、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由图2-2可见,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转换变形的含水率一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较符合“S型”含水率上升曲线,油藏开发初期和末期含水上升较慢,中期含水上升较快,较适合应用于中等粘度油藏;乙型水驱特征曲线转换变形的含水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较符合“凸型”含水率上升曲线,油藏开发初期和中期含水上升较快,末期含水上升较慢,较适合应用于高粘度油藏;丙型水驱特征曲线转换变形的含水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较符合“凸SST含水率上升曲线,油藏开发初期和中期含水上升较快,末期含水上升较慢,较适合应用于中高粘度油藏;丁型水驱特征曲线转换变形的含水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较符合
36、“凹型”含水率上升曲线,油藏开发初期和中期含水上升较慢,末期含水上升较快,较适合应用于低-特低粘度油藏。O1 O.9,876,5/,3,21OOOOOOOOO?工本含可米储重米出程度(f)图2-2水驱特征曲线法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2.1,5水驱效果综合评价参数研究注好水是注水油藏开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注入水利用状况是注水油藏开发效果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大量注入水被无效采出,将大大增大注水费用,开发效果变差,因此注入水利用状况将直接影响注水油藏开发效果,为了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正确、客观地评价注入水利用状况,石油工程师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应用多种参数对注入水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目前较
37、常用的参数有:存水率、水驱指数以及耗水率等。1、存水率存水率直接反映了注入水利用状况,是衡量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存水率越高,注入水利用率越高,水驱开发效果越好。存水率大小同注水开发油田的综合含水率一样,与开发阶段有关。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综合含水不断上升,注入水排出量也不断增大,含水率越高,排出量越大,地下存水率越小。一般情况下,在油田开发初期,注入水排出量少,存水率高,在开发后期,注入水被大量无效采出,存水率变低。在油田实际应用中,将油田实际存水率与理论存水率进行对比分析,可直接判断注入水利用状况和开发效果。目前计算理论存水率常用的有4种方法,即定义
38、法、经验公式法、含水率曲线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定义法存水率为“注入”水存留在地层中的比率,可分为累积存水率和阶段存水率累积存水率是指累积注水量和累积采水量之差与累积注水量之比,通常将累积存水率称之为存水率,它相当于前苏联提出的“注入”效率系数;阶段存水率是指阶段注水量与阶段采水量之差和阶段注水量之比,反映阶段注入水利用效果累积存水率定义为:CpQiQwQiQw QiQwZ(QwBoQo/o)(2-57)1Z(1 B。/1fw)ofIw式中:Cp-存水率,小数;Qi-累积注水量,x104m3;Qw-累积产水量,x104m3;Z-累积注采比,无量纲;Bo-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o-原油密度,kg/
39、L;其它符号同前。由图2-3可以看出,理论上,在注采比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含水率不断升高,注入水不断排出,存水率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下降。含水率(f)图2-3不同注采比下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经验公式法存水率的定义:八 Qi QwQwCp 1 -QiQi无因次注入曲线和无因次采出曲线关系为:Wi / N p ea1 b1RWp/Np ea2 b2R p p式2-58和式2-59联立求解得:ln(1 Cp) As BsR令Bs Ds/Rm,则式2-60变形为:(2-58)(2-59)(2-60)(2-61 )ADsRsCp1eRm根据不同油田在不同采出程度下的存水率资料,回归出不同
40、类型油田与其油水粘度比的相关式:(2-62)Ds6.689/(lnr0.168)As5.854/(0.476Inr)其中:R油水粘度比,无量纲;Ds、As-与油水粘度比有关的经验常数,无量纲;其它符号同前。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油田实际油水粘度比,由式2-62计算出Ds、As值,代入式2-61,可求得理论存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将实际存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可判断注入水利用率和开发效果。含水率曲线法童氏含水率一采出程度关系曲线为:lgf7.5(RRm)1.69(2-63)1fw当采出程度在含水率为fw时变化dR,则对应的阶段采油量为NdR,而对应的阶段产水量为:Nf、“dwp
41、-dR(2-64)p1fw从投产到采出程度为R时的累积产水量为:wpRNfWpdwP-w-dR(2-65)p0p01ffw将式2-63代入式2-65并积分得:RWn.10(rRm)dRp0107.5(RRm)1.69N(2-66)17.27从投产到采出程度为R时的累积产液量地下体积为:VlWpNpB。/107.5(R Rm) 1.6917.25B 一-°R (2-67)o存水率表达式为:Wi WpCp - p 1p wWpZVL11(1B。/ oR107.5(R Rm) 1.6917.27)(2-68)-oRo式中:符号同前。水驱特征曲线法水驱特征曲线是注水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应用最广泛
42、的特征曲线,应用水驱特征曲线可以推导出累积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以丙型水驱特征曲线为例,来推导累积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WiWp1Cp - p 1 7(1 Np/Lp) V vjZ(2-69)丙型水驱特征曲线表达式为:Lp/Npa3b3Lp(2-70)式2-69和式2-70联立求解得:Cp 1(a3 b3Np 1)Za3(2-71)又由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微分变形得:Np 11a3(1 fw)b3(2-72)将式2-72代入式2-71得:Cp 1a3>3(1fw)Za3(2-73)式2-73即为由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的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同理,可由甲型、乙型和丁型水驱特征曲线推
43、导出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由甲型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的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为:(0.4343/b1)Cp10.4343/fw、Zlg()a1b11fwfwnw0.4343(fw)“1fw(2-74)由乙型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的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为:1/b20.43431,lgdb2(1fw)b2Cp1Z0.4343b2(1fw)0.4343b2T7b2-a2/b2(2-75)由丁型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的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为:Cp1a41一Za41(a41)(1fw)/fw(2-76)式中:符号同前。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数据,拟合求得水驱特征曲线方程中的拟合系数。将拟合系
44、数代入式2-73、式2-74、式2-75、式2-76,可求得存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2、水驱指数水驱指数反映了由水驱替所采油量占总采油量的比重,其定义为存入地下水量与采出地下原油体积之比,即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累积水侵量-累积产水量)/累积采出地下原油体积,其理论计算公式为:SpQiQwZ(QwBoQo/o)QwBoQo/oBoQo/o(Z1)(才士)Z(2-77)Bo1fw式中:Sp-水驱指数,无量纲;其它符号同前。由图2-4可以看出,在中低含水期,注采比对水驱指数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影响不大,而高含水期时,注采比对水驱指数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影响非常明显。对于不同的注采比,水驱指数随着含水率
45、变化具有不同的规律。当注采比Z大于1时,水驱指数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当注采比Z等于1时,水驱指数等于1,与含水率无关;当注采比Z小于1时,水驱指数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在实际应用中,将实际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与理论曲线对比分析,当实际水驱指数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时,说明实际油田天然能量不充足,注水量不够,应加强注水,提高注水量;相反,当实际水驱指数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时,说明注入水和天然能量侵入水充足,不用增加注水量。30Z=1.6Z=1.4Z=1.2Z=1.0Z=0.8Z=0.6Z=0.4201000.20.40.60.8-10-201-30含水率(f)图2-4不同注采比下水驱指数与含水
46、率的关系曲线3、耗水率耗水率是评价油田注水利用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内函为采出每吨油的耗水量,其值越大,每采出一吨油所需注入水量越大,吨油注水成本越高。其表达式为:Q QoZ(B。/ofw/(1fw)(2-78)又有童氏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图版得:lg(f-)7.5(RRm)1.69(2-79)1fw由式2-78和式2-78联立求解得:wZ(B。/o107.5(RRm)1.69)(2-80)式中:w-耗水率,无量纲;其它符号同前。式2-80为耗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表达式,在注采比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标定采收率下耗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见图2-5)。由图2-5可以看出,耗水率图版曲线为一组超
47、凹型曲线,开发初期耗水率上升缓慢,到开发后期耗水率急剧上升。图2-5不同标定采收率下耗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2.1.6注水量评价在理想情况下,注入1PV勺水能驱替出全部地下原油时注水开发效果最好,但实际上,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和流体非均质性,水驱油时呈非活塞式驱替,使得注入水驱油效率降低。尤其在中高含水期,随着含水的上升,为了保持原油产量,注入水呈级数倍的增加,造成采油成本增高,开发效果变差。目前对于注水量的评价通常采用3种方法:经验公式法、统计方法和增长曲线法。1、经验公式法(2-81)注水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注入水孔隙体积倍数和采出程度在半对数坐上呈直线型。注入水孔隙体积倍数增长率随采
48、出程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加,这也符合油藏开发过程中耗水率随采出程度增加而成级数增加的客观规律。RaigVib其中:ViWiBoN。/ 0a、b-拟合系数;其它符号同前。根据油田目前采出程度与注水量的关系,利用式2-81可以外推至标定采收率的最终注水量,如果达到相同最终采出程度下的最终注水量越高,说明采油成本越高,注入水利用率越低,开发效果越差。2、统计法(2-82)根据矿场统计,在不同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下,流度与采出程度有一定的关RAvBvln(k/°)式中:Av、Bv-统计常数,见表2-5;其它符号同前。表2-5统计常数注入孔隙体积Vi截距Av斜率Bv相关系数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油
49、藏实际原油流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以及实际采出程度,与图2-6对比分析,如果实际点落在对应曲线的上方,说明实际油藏注入水利用率较高,开发效果较好,相反,如果实际点落在对应曲线的下方,说明实际油注入水利用率低,开发效果差。3、增长曲线法根据翁文波院士的Logistic生命增长理论,可建立油藏综合含水与累积耗水量、综合含水与累积水油比的数学模型,进而可求得油藏在不同含水期时,一定产油量指标与所需合理注水量的定量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可对人工注水量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与预测。(2-83)D1AeBt式中:X-增长体系;t-体系发展时间或过程;D-生命过程的经验常数;A、B-拟合系数。当B<0时,增长模
50、型表示体系从兴起发展到X为lipXD的过程又累积耗水量:Np累积水油比:WORWpN?(2-84)(2-85)60Vi=0-2/i=0-5Vi = 1.0Vi=2.501J1J1J1J0255075100125150175200225流度(X10-3Lm2/mPa.s)图2-6不同注入倍数下流度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随着水驱油田的不断开采,累积耗水量和累积水油比不断增加,综合含水上开,且IimfwfwIim。用B<0的增长型模型,可建立综合含水与累积耗水量、综t合含水与累积水油比的定量关系式,其表达式为:(2-86)(2-87)ffwlimw1Ae(Bii),fwIimfw1A2e(B2W
51、OR)对式2-86、式2-87变形取自然对数得:IWfwm 1) In A1B1if w(2-88)In(fJm 1) In A2B2 WORf w(2-89)对于同一油藏,式2-88和式2-89联立求解得:lnAiInA22 WORBiBi(2-90)根据累积耗水量与累积水油比的定义,式2-90可变形为:WiIn A1In A2!1 NpBipB2 百W(2-91 )式2-91对时间微分得:QiIn A1In A2BiQo曳BiQw(2-92)又 WORQwQof w1 fw(2-93)式2-92可变形为:In A2BiB2Bi 1 fw)Qo(2-94)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利用式2-88、式2-89拟合求得系数A、Bi、A2、B2,代入式2-94可得到不同含水期注水量与产油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可绘制出在给定的产油量下不同含水期所需的合理注水量,将实际注水量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合集15篇)
- 年产2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家医上门服务的政策支持与执行策略
- 海洋科技创新的发展框架与路径
- 新疆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含解析
- 小学均衡发展教育班会
-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皖江工学院《广告策划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心理学知识普及课件
- 开封职业学院《分离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民法典解读–总则编1
- 建设工程前期手续办理程序
- 干部履历表(中共中央组织部2015年制)
- 子宫内膜息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 仪表车采集及控制
- 漏洞扫描与修复技术
- 巴以冲突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 学校食堂食材配送服务方案(肉类、粮油米面、蔬菜水果类)(技术标)
- 中医外科学肛肠疾病课件
- GA/T 2073-2023法庭科学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检验分光光度法
- 黔灵山公园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