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1页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2页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3页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4页
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性大气环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 2讲全球性大气环流讲全球性大气环流-2-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与季风环流目标导向:1.能够利用不同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和风向。2.能够在海陆分布图中分析不同季节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能够分析不同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和风向。-3-4-5-三、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6-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7-8-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变化的分析思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析要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1.“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9-2

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10-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1-4.“海陆分布使其断”。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1)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12-(2)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13-二、区别不同气压带、风带的方法1.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

3、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看垂直气流:上升气流区近地面是低气压带,下沉气流区近地面是高气压带。4.看风带风向: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一定属于北半球西风带,若为西北风则是南半球西风带;西风带风向都与所在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反。-14-5.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15-16-17-18-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

4、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C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 ( D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考法分析: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的分布与季节移动;考查信息的获取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20-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1)题干信息:“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说明水汽遇冷才能凝结成雾;“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说明雾的多发季节。(2)图表信息:-21-2.迁移应用第(1)题,用排除法。气温高、光照强

5、都不利于雾的形成,降水多少与题干中雾的形成条件关系不大。风力较弱则不利于雾的扩散,才会出现常被雾笼罩的现象。第(2)题,用直选法。S市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22-(2016吉林长春十一中期中)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D.气候特征相同-23-2.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

6、形成东南信风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甲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第2题,丁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等地;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北风;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丁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答案解析关闭1.A2.A-24-(2015山东滨州期末)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第35题。3.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 D.西北季

7、风-25-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5.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D.B地寒冷干燥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根据海陆轮廓判断,A位于中国东部,1月盛行西北季风。第4题,B地为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洋面,高温湿润;夏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势力强盛;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影响时间长,易产生洪涝灾害。第5题,C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1月。 答案解析关

8、闭3.D4.D5.B-26-考点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目标导向:1.能够判读大气环流分布图,运用大气环流分析气候的成因。2.能够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式下分析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候特征。-27-28-29-30-31-二、不同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1.气压带看气流升降。(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32-2.风带看盛行风吹向。(1)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2)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

9、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3)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带来大量水汽,降水较多,冬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有些地区冬季风经过海洋的增湿作用,受地形抬升,也会带来降水,如冬季的日本海沿岸、台湾岛西部、斯里兰卡岛东北部等。-33-34-(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D)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考法分析:本题以中南半岛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35-推理分析:1.信息提取-36-2.迁移应用因果联系法。首先要明确中南半岛的

10、大气环流形式属于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然后分析冬、夏季风的源地,夏季风是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带来丰富水汽,受其影响降水丰富,而冬季风则是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受其影响降水较少。-37-(2016青海青安一中质检)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完成第12题。-38-1.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北半球地中海气候2.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

11、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M气候类型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季节变化大B.径流年际变化大C.河流含沙量大D.河流无结冰现象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说明太阳终年直射赤道,所以气压带、风带也不会发生南北移动。图中M地在40以南的大陆西岸,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不移动,地中海气候将不存在,因此M地气候应该为地中海气候,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选D项。第2题,太阳直射点不再移动,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存在的,M地应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小,河流含沙量小,且最低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现象。 答案解析关闭1.D2.D-39-读中国雨季类型图,完成第34题。3.图中地区雨季类型为( )A.全年干旱多晴区B.冬雨区C.夏雨集中区D.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