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及地质图_第1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_第2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_第3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_第4页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P23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2地质作用 P24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3绝对年代法 P25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4相对年代法 P25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5褶皱构造 P32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6背斜 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7向斜 P32

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8节理 P35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9断层 P37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10地质图 P43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 )。 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 )

3、。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 P30 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 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 P32 A 5° B145° C35° D175°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 P31 A N45°E BS45°E CS45°W DN45°W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 )。 P34

4、 A地层对称重复 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 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 )的相互关系分类。 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 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 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 )。 P34 A直立褶曲 B平卧褶曲 C倾斜褶曲 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 )。P34A直立褶曲 B平卧褶曲 C倾斜褶曲 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 )。 P32 A水平背斜 B水平向斜 C倾伏背斜 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

5、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 )。 P36 A倾向节理 B斜交节理 C走向节理 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 )。 P35 A冷缩节理 B张节理 C成岩节理 D次生节理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 )的现象。 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 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D两盘水平错动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 )的现象。 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 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D 两盘水平错动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 A唯一标志 B重要标志 C必要条件 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 )存在。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角度不整合接触

6、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 )。 P39 A走向断层 B倾向断层 C斜交断层 D横断层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 )。 P26 A岩层的底面 B岩层的顶面 C地表的表面 D河床的底面19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P2P1C3C2O2O13,其中缺失了( )。 A C1S B C1SO3 C C1DO3 D C1DSO3 20有一剖面的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3C2C1D3,其中缺失了( )。 AJ2J1T B J2J1P C J2J1TPC3 D J2PC321早期沉积岩受后期岩浆挤压、烘烤和进行化学反应,接触处的原沉积岩出现变质现象,两者的接触关系是( )。 P28A沉积接触

7、B侵入接触 C不整合接触 D整合接触22沉积接触是指( )的接触关系。 P28A沉积岩之间 B岩浆岩之间C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岩 D先有岩浆岩,后有沉积岩23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两套地层( )的一种接触关系。 P27 A产状平行,时代不连续 B产状不平行,时代不连续 C产状平行,时代连续 D产状不平行,时代连续24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为( )。 P27 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 C角度不整合接触 D沉积接触25有一套地层由新到老为K2K1J2J1T2T1P2P1,产状平行,该套地层为( )。 A整合与假整合接触 B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触 C假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接

8、触 D都是假整合接触26地质时代从老到新划分为( )。 P29A 宙、代、世、纪 B 宙、世、代、纪 C 宙、代、纪、世 D 宙、世、纪、代多项选择题(蓝色为不选项)1属于内能的为( )。 P24 A重力能 B生物能 C旋转能 D热能2属于外能的为( )。 P24 A太阳辐射能 B日月引力能 C热能 D生物能3以下属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为( )。 P24A 构造运动 B 风化作用 C 变质作用 D重力的地质作用4以下可用于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层面构造为( )。 P26A泥裂 B虫迹 C雨痕 D波痕5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分为( )。 P27 A 整合接触 B不整合接触 C沉积接触 D侵入接触6按横剖面

9、上轴面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褶曲可分为( )。 P33A直立褶曲 B倾斜褶曲 C倒转褶曲 D平卧褶曲7节理按成因分类,可分为( )。 P35 A原生节理 B构造节理 C次生节理 D变质节理8节理按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 P36A 平行节理 B 走向节理 C斜交节理 D倾向节理9根据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分为( )。 P39A走向断层 B倾向断层 C平行断层 D斜向断层10岩层产状记录为45°45°时,表示岩层的( )。 A倾向为45° B走向为45° C走向为135° D走向为315°11向斜的表现为( )。 A地层中

10、间新,两边老 B地层中间老,两边新 C两翼岩层倾向相同 D两翼岩层倾向相反12( )的褶曲叫做水平褶曲。 A两翼岩层平行延伸 B轴线水平 C枢纽水平 D脊线水平13断层构造( )。 A只是岩石受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 B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有明显位移 C使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 D必须具有擦痕,摩擦镜面,构造岩等伴生现象14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的种属,可以确定( )。 P26 A地层生成时间 B地层生成的层序 C地壳运动的时间 D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条件改错题 1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P23岩层的褶皱和断裂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2海侵和海退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P23海侵和海退是

11、由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的。3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P24绝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的准确生成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4绝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相对年代法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5沉积接触是指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P28沉积接触是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6假整合接触是指地层间看起来不整合,实际上是整合的。P27 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

12、的接触关系。7褶曲是指岩层受力变形后产生的连续弯曲现象。P32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都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8背斜中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P32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9向斜中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P32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10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正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11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向上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是指上盘相对向

13、上滑动,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 判图题 1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并说明各接触关系的特征。答:(a)为整合接触。其特点是:沉积时间连续,上、下岩层产状基本一致。(b)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有沉积间断,但岩层产状仍彼此平行。(c)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间,既有沉积间断,岩层产状又彼此角度相交。2判断下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并说明理由。答:图(a)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岩脉或岩体切隔开。图(b)中,岩浆岩(2)老,岩浆岩(1)新。后期生成的岩浆岩(1)插入早期生成的岩浆岩(2)中,将早期

14、岩脉或岩体切隔开。3读图,分辨下图中地层接触关系,写出其定义,并给出分析依据。答:(a)侵入接触:指后期岩浆岩侵入早期沉积岩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接触:指后期沉积岩覆盖在早期岩浆岩上的一种接触关系。4指出下图褶皱和断层的基本类型,并说明理由。其中a、b为地质平面图,c、d为地质剖面图。答:图a是背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老,两翼地层年代新。 图b是向斜,因为核部地层年代新,两翼地层年代老。 图c是正断层,因为其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图d是逆断层,因为其上盘上升,下盘下降。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向斜、逆断

15、层6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给出分析依据。向斜、正断层 7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背斜、逆断层8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倒转褶皱(连S)9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倾伏向斜、正断啊层 10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和接触关系的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倾斜背斜、逆断层、侵入接触、O-C平行不整合11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倾伏背斜、正断层、侵入接触12将下列地质

16、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背斜-向斜、正断层13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O2背斜、侵入接触、K1角度不整合、E2向斜14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2背斜、C3向斜、O-C平行不整合、逆断层15将下列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中所有的地质构造全称在相应位置标注出来。沉积接触、平行不整合、(整合接触、)背斜、向斜(褶皱)、逆断层16用虚线恢复下列剖面图中褶皱的形态,并用点划线标出轴面位置,在剖面图中标注地质构造并给出分析依据。答:从左往右轴面分别在“O”、“T”地层内,轴面近似为两翼交

17、角平分线的位置,褶皱从左向右依次为倾斜背斜、直立向斜;左边断层上盘下移、下盘上移,为正断层,右边断层上盘上移、下盘下移,为逆断层。17下图为节理与岩层产状关系,写出各编号所代表的节理类型(编号4代表岩层走向)。1走向节理;2倾向节理;3斜交节理简答题1简述沉积岩间的接触关系。 P27答:(1)整合接触:一个地区在持续稳定的沉积环境下,地层依次沉积,各地层之间彼此平行,地层间的这种连续、平行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2)不整合接触:当沉积岩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时,即沉积时间明显不连续,有一段时期没有沉积,称为不整合接触。2简述褶曲的分类。P33答:(1)按褶曲横剖面形态分类:即按横剖面上轴面

18、和两翼岩层产状分类: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2)按褶曲纵剖面形态分类,即按枢纽产状分类:水平褶曲、倾伏褶曲。3如何判别褶曲? P34答:应主要根据地表面出露岩层的分布特征进行判别。一般来讲,当地表岩层出现对称重复时,则有褶曲存在。如核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则为背斜;如核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则为向斜。4节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P36答:节理的产状、成因类型、力学性质;节理的组数和节理的充填物质及厚度、含水情况等。5节理按力学性质如何分类?每种类型有什么特点? P36节理按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剪节理:为构造节理,由构造应力形成的剪切破裂面组成。与最大主应力成(45°f/2)角度相交,其中f 为岩石内摩擦角。剪节理面多平直,常呈密闭状态,或张开度很小,在砾岩中可以切穿砾石。张节理:可以是构造节理,也可以是次生节理、原生节理等,由张应力作用形成。张节理张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