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玻璃钢结构连接计算与设计概述 玻璃钢具有产品整体成型的特点,因而应尽可能地减少连接。但是,对于一个较复杂的或是由若干种材料组成的结构物来说,工艺上往往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必须通过结构元件的连接组合而成由于材料在连接部位的不连续,因此就会产生应力集中如果连接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连接部位的局部破坏,而使整个结构物失效因此,怎样对玻璃钢的接头进行设计,使其应力分布合理,将是玻璃钢结构设计的一个关键玻璃钢的连接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机械连接和胶接胶接是采用胶接剂将被接材料粘结在一起机械连接是指铆接、螺栓连接和销钉连接等在连接设计中,采用胶接或机械连接,要根据具体使用技术条件确定。;一般对于玻璃钢薄壁结构
2、,要求耐腐蚀和密封性高的结构应采用胶接的方式;而对于那些壁厚较大、常拆卸的结构,则应采用机械连接胶接连接的主要优点有:(1) 不会因开孔而减少承载断面,在复合材料中,不会因纤维切断而引起孔洞应力集中;(2) 可减轻结构物重量,外形较平整光滑,气密性好;(3) 可以连接不同性质的材料,并具有优良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它主要缺点是:(1) 耐高温性差;(2) 连接强度分散性大;(3) 不可拆卸械连接的主要优点有:(1) 高温、蠕变强度大,强度分散性小;(2) 抗剥离能力大;(3) 易于拆卸、组合、检查机械连接的主要缺点是:(1) 开孔而产生较大应力集中;(2) 接头重量大,密封性差,不耐腐无论是胶接连
3、接还是机械连接,又都有许多种接头形式胶接接头大致归纳为单面搭接、双面搭接、斜接和阶梯形搭接四种,如图411机械连接接头主要有两种,即搭接和对接,如图412对胶接和机械连接接头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时,均可以采用有限元法但是在工程设计中,为了缩短计算时间,减少计算费用,采用合适的解析公式进行分析计算具有实际意义,且能够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因此,设计分析时应尽量采用解析法连接设计可以采用接头效率Je。作为衡量连接设计好坏的指标,Je值高表明接头设计较成功胶接连接计算分析胶接连接是采用粘结剂将被接件连在一起胶接接头有几种基本形式(见图411),接头承载破坏时,也有几种断面型式:(1)胶层内聚破坏,这是胶层受到剪切与剥离应力的综合结果;(2)被接材料的拉弯破坏,一般发生接头搭接部位的两端,该处弯曲应力最大;(3)复合材料的层间破坏,当复合材料层间粘结不好时,往往有层间破坏发生;(4)被接复合材料的纵向开裂,当复合材料为单向布做成时,接头有时会发生纵向开裂421单面搭接 1、不考虑接头载荷偏心时的内力计算如图422所示接头,上、下板的轴向弹性模量、泊松比、厚度分别Em,Vm,tm和E1,V1,t1;为粘结剂的弹性槟量、泊松比、厚度分别为Ea,Va,n;搭接长度为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架空网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湖泊康养湖畔养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力系统能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糕点冷却技术革新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互联网+”大赛创业项目计划书
- 2025年有机硅、有机硅橡胶合作协议书
- 桥梁养护施工方案
-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在聚丙烯改性硅灰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流程指南
- 乌鸡白凤丸中成药介绍
- 心衰患者的容量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解读
- 家长会课件:初一第一次家长会
- H3C全系列产品visio图标库
- 天然气长输管线监理规划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作业设计
- 中国风中医药文化PPT模板
- ArchiBIM三维协同设计及BIM技术路线
- 2023年中职单招医药卫生类技能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药学论文的5000字(合集十二篇)
- 控压钻井专业技术及节流阀专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