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把握好透视基础 南京汉恩动画提供 1.1透视原理透视学是绘画透视技法理论的统称。是卡通艺术的基础技法之一。通过透明的平面观察研究所看到的物体的形态。亦可将其设想成是通过透明的二维平面来表现、观察、研究三维空间物体的形态。透视现象由于距离和位置不同,物体
2、的形态发生改变,产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现象将这种现象用几何作图方法准确的表现出来透视图透视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增加空间纵深感的方法,能更逼真地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a. 透视的基本概念 视点 视平线 距点 地平线 消失点 视域b. 镜头画面透视在影视动画中,人眼的视点转变成为摄像机镜头,影视空间的透视关系也就转换成了镜头画面透视。c. 透视角度与镜头 一点透视 二点透视 三点透视 散点透视
3、60;一点透视平行透视水平位置的直角六面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其消失点只有一个(即主点)的画面特点:层次分明,场景深远、稳定、对称、整齐二点透视成角透视当水平置放的直角六面体与画面成一定角度,两侧面的线条向左右两个消失点集中如果在绘画时,消失点离画面太远,画起来不太方便,可通过辅助线的方法解决。特点:画面效果比较自由,具有活泼、生动的特点。有助于表现复杂的场景及丰富多彩的人物活动。三点透视斜角透视物体的三组线均与画面成一定角度,三组线消失于三个消失点。在动漫设计中,三点透视多用于表现高层建筑和空间场景的俯瞰图或仰视图,有时也用来表现夸张的角色形体透视。散点透视动点透视or变点透视特点:不受视点及视域的限制,画面成平面空间,没有统一的视点,形象没有近大远小的变化,散点透视对表现滑稽,幽默的大场面具有特殊效果。 作画时容易忽视的透视问题:A物体的平面未画平,后方或侧方高于另一边B各种物体消失点不统一C各种物体的消失点不在一条视平线上1.2 透视与画面的关系a. 平视视平线在画面人物的头部或胸部位置的称为平视。特点:身临其境的亲切感,画面形象前后容易重叠,近大远小对比强烈,因而纵深感强。b. 仰视当观者抬头向上仰天而望,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陇南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厦门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锦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精练)
- 济南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曲靖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b卷)
- 七台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大理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ab卷
- 攀枝花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年汕尾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年龙岩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1-投入产出表与模型-投入产出分析教学课件
- 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家庭照护员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砂石系统拆除方案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家的杏熟了
-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比较阅读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细胞的生命历程》教材教法分析课件
- 神经内镜手术技术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课件
- 体检中心耳鼻喉科操作规程
- 江苏省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24 直线与圆的最值问题精品课件
- 福建省中药资源概况课件
-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