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煤车间工艺技术规程_第1页
备煤车间工艺技术规程_第2页
备煤车间工艺技术规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备煤车间工艺技术规程1.1 工艺概述备煤车间担负着炼焦用煤的接受、储存、输送、配合、粉碎 和调湿的制备供给以及焦炭的输送、 筛分、 堆放、 发运任务。 并按照焦化事业部下达的配煤比通知单进行各单种煤的 准确配合,以确保焦炉用煤的数量充足和质量稳定。1.1.1 煤场受煤、储存工艺外购精煤由汽车运来后,要引导煤车进入指定地点,仔细核对煤种、供货单位、运煤车辆车号,经采样后,再安排卸车。煤车卸完后监督清理车底,清扫干净。并指挥装载机 对煤场煤台进行整理。要求堆放整齐,及时清底。各种煤应按煤种划片、固定堆放,不要轻易变动,每个 煤堆都必须标明煤种和质量指标。原料煤堆放时间不宜过 长,煤堆高度不应超过1

2、3m,温度控制在 50 C以下,接近50 C应尽快取用,超过 60 C时应立即散开煤堆,以防自燃,确保入炉煤质量稳定1.1.2 煤场取煤、输送工艺各煤场精煤由 1#(2#)取料机取煤后将煤经由 1#(2#) 主 皮带输送机、煤 4#带式输送机、煤 5#带式输送机、煤 6#带 式输送机,进入配煤仓相应的17号配煤仓单种煤煤仓内储存。1.1.3 粉碎、 配煤工艺储存在 17 号配煤仓内的煤由配煤仓下的 17 号电子 自动配煤称将单种煤按相应的比例配给煤7#带式输送机, 并经设在其上的除铁器除铁后,通过可逆皮带进入可逆反击锤 式粉碎机 被粉碎至v 3mm占90%以上后,由煤8#、煤9#、 煤 10#

3、可逆带式输送机送至煤塔内供焦炉使用。1.1.4 筛焦工艺焦炭成焦后,通过熄焦进入晾焦台冷却,由各皮带输送机输送至筛焦楼单层筛进行筛分,40mm焦炭通过可逆皮带输送至47号焦仓, 40mm焦炭经过双层筛筛分,2540焦炭进入1号焦仓,1025mm焦粒进入2号焦仓, 10mn焦 粉进入 3 号焦仓,由放焦工根据仓位确认将各粒度级焦炭通过焦6#带式输送机、焦主皮带输送机及焦堆料机放入焦场1.2工艺流程备煤系统工艺流程122筛焦系统工艺流程園®台J带K制板机)I2机4# 弹:7熾帀商.可連.戏云:r ism芾焦&焦场H ism(3s)(磋1.3原料煤性质及指标煤的种类和特征煤是远古植

4、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被地层 覆盖压实经物理和化学作用,形成的固体有机生物岩。根据 成煤植物种类不同,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由高等植物形成 的腐植煤和由低等植物及少量浮油生物形成的浮泥煤。近代 煤炭综合利用主要指的是腐植煤,它是煤化学的重点研究对 象。根据煤化学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煤的形成大致需要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炭化作用阶 段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变成泥炭的过 程。大量的植物,其次是植物遗体不致全部被氧化分解,部 分能够保存下来的转变为泥炭。第二阶段是煤化作用阶段, 包括两个连续过程,即泥炭变成褐煤的过程称为煤的成岩作 用和当褐煤转变为烟煤,烟煤再转变

5、为无烟煤的过程成为煤 的变质作用。煤的变质因素主要是温度、时间和压力,尤其 是温度,在变质作用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煤的化学组成从化学角度看,煤可分为有机组成和无机组成两部分 有机组成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的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炭加工利 用的主要对象;无机组成包括矿物质和水分。为了确定煤的各种性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工业上最 重要的和最简单的分析方法,就是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 析,用以判断煤的组成和性质,从而确定煤的利用途径。煤 的工业分析内容是测定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 项;元素分析是测定煤中有机质部分的碳、氢、氧、氮、硫A/r =尹等元素

6、。1.3.3 煤的化学性质1.3.3.1 煤的化学性质( 1) 氧化:煤和氧的反应。煤和氧发热发光的急速反 应叫燃烧。缓慢氧化和燃烧的形式不同,但都是和氧的反应 过程,只是速度和程度的不同。易氧化的煤燃点低。(2) 风化:煤在大气、水、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使煤 的组成发生变化以致煤的原有物理、化学、工艺性能发生变 化,其实质也是煤的氧化。年轻煤种易风化、自燃( 3) 氢化:即煤的加氢反应,用来脱硫以精制煤。( 4) 卤化:煤和卤素反应,以研究煤的结构。( 5) 水解:煤在一定条件下失去含氧官能团而形成简单的 化合物,以研究煤的结构。( 6 ) 胶体性质:煤在高温和一定条件下,反复对水蒸 气进

7、行吸附和解吸的性质,以研究煤的结构。1.3.3.2 煤的工艺性质( 1) 塑性:煤在干馏时形成胶质体时的粘稠、流动、 透气等性能。( 2) 结焦性:煤经干馏形成焦碳的性质。评价炼焦煤 的质量、反映煤的粘结性。( 3) 粘结性:煤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 能力。用于煤炭分类、反映煤的变质程度、研究煤的塑性。 测试项目为粘结指数。( 4) 膨胀性:煤在干馏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 同上条。项目为奥亚膨胀度和胶质层厚度。( 5) 热稳定性:煤在规定条件下受热后保持规定粒度 的能力。( 6) 活性:在规定条件下煤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 碳的能力。( 7) 结渣性:在汽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

8、软化、 熔融而结渣的性质。(8)可磨性:煤在规定条件下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9) 磨损性:煤磨碎时对金属件的磨损能力。( 10) 灰熔融性: 煤灰在规定条件下受热并随温度的变 化而变形、软化、流动的状态。1.3.3.3 常用煤质指标( 1) 水分( M)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 Minh) ,是由植物变 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 Mf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 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 内在水分总和。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 低。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 分较低。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 运输资

9、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 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 响。一般水分每增加 2%,发热量降低 100kcal/kg( 大卡千 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 1%,结焦时间延长 5 一 10min(2)灰分 (Ad)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 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 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 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 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是有害物质动力 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 般灰分每增加 2%发热量

10、降低 100kcal/kg 左右。冶炼精煤中 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 增加;灰分每增加 1 % ,焦炭强度下降 2 % ,高炉生产能 九下降 3%,石灰石用量增加 4%3) 挥发分( Vdaf)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 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之一。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 低。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4) 固定碳( FC) 固定碳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 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 100 减去

11、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 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 准,可以计算出干基、 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5)全硫:(Std)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的总合。用它判断成煤环境,研究脱硫方法,是煤质计划、考核、计价和 合同签订的重要指标。硫分高,对炼焦、汽化、燃烧、设备 有害,降低动力煤售价,影响焦碳和钢铁质量,破坏大气和 生态环境。发热量:符号Qnet.ar,煤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用量热仪测出的发热量称弹筒发热量,用其减去煤样燃烧时产生 的硫酸、硝酸生成热,称之为高位发热量,再减去水的汽化 热,称之为低位发热量。用它评价煤炭质量,是煤质计划、 考核、动力煤计价及煤炭分

12、类的重要指标。( 6)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呈半球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即变形温度 DT、软化温度 ST、半球温度HT、流动温 度FT,为评价动力煤的指标,反映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 性质。1.3.4 炼焦用原料煤的煤种特性1.341贫瘦煤(PS)贫瘦煤是炼焦煤中的变质程度最高 的一种, 其特点是挥发分较低, 但其粘结性仅次于典型瘦煤。 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粉焦多;在配煤炼焦时配入较低的比例 就能起到瘦煤的瘦化作用,对提高焦炭的块度起到良好的作 用。1.342瘦煤(SM)瘦煤是具有中等粘结性的低挥发分炼焦煤。炼焦过程能产生相当数量的胶质体,Y

13、值一般在 610mm 左右。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 较好的焦炭,但其耐磨强度较差,以作为配煤炼焦使用较好1.343焦煤(JM)焦煤是一种结焦性很强的炼焦煤,挥 发份(Vdaf) 般为16%28%。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 高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强度 和耐磨强度都很强的焦炭。单独炼焦时膨胀压力大,有时易 产生推焦困难。一般以作为配煤炼焦使用较好。1.344肥煤(FM)肥煤是中等挥发分及中高挥发分的强 粘结性炼焦煤,其挥发分多在 25%35%。加热时能产生大 量的胶质体,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高的焦炭, 耐磨强度比相同挥发分的焦煤炼出的焦炭好。但单

14、独炼焦时 焦炭有较多的横裂纹,焦根部分常有蜂焦,它是配煤炼焦中 的基础煤。1.3.4.5 1/3焦煤(1/3JM )是中等偏高挥发分的较强粘结 性炼焦煤,是一种介于焦煤、肥煤和气煤之间的过渡煤。在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强度较高的焦炭,焦炭的抗 碎强度接近肥煤,耐磨强度则又明显地高于气肥煤和气煤。 因此它既能单煤炼焦供中型高炉使用,也是良好的配煤炼焦 的基础煤。在炼焦时其配入少量可在较宽范围内波动而获得 高强度的焦炭。1.346气肥煤(QF)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体最大 厚度 Y 值都很高的强粘结性炼焦煤。 结焦性优于气煤而低于 肥煤,胶质体虽多但胶稀(即胶质体的粘稠度小) 。单独炼

15、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液体化学产品。它最适合于高温干 馏制造城市煤气,也可用于配煤炼焦以增加化学产品的产 率。1.3.4.7 气煤( QM )气煤是一种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 较高的炼焦煤。气煤粘结性较弱,加热时能产生较高的煤气 和较多的焦油;胶质体的热稳定性较差,能单独结焦,但焦 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低于其他炼焦用煤牌号;焦炭多呈 细长条而易碎,并有较多的纵裂纹。配煤炼焦时多配入气煤 可增加煤气和化学产品的产率。1.348 1/2中粘煤(1/2ZN )是一种过渡煤。它是一种挥发分变化范围较宽、中等粘结性炼焦煤。其中有一部分煤在单煤炼焦时能结成一定强度的焦炭,故可作为配煤炼焦的原料。单独炼焦时

16、的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故主要可作为气化或动力用煤135煤种分类类别符号数码分类指 标Vdaf(%)G(GR丄.)Y(mm)b(%)无烟煤WY010203< 3.5> 3.5 6.5> 6.5 10.0贫煤PM11> 10.0 20.0<5贫瘦煤PS12> 10.0 20.0> 5 20瘦煤SM1314> 10.0 20.0> 10.0 20.0> 20 50> 50 60焦煤JM1524> 10.0 20.0> 65< 25.0< 15025> 20.028.0> 20.028.0>

17、50 65> 65< 25.0< 15016> 10.0 20.0(> 85)> 25.0> 150肥煤FM26> 20.0 28.0(> 85)> 25.0> 15036> 28.0 37.0(> 85)> 25.0> 2201/31/3JM35> 28.0 37.0> 65 65<25.0< 220焦煤气肥QF46> 37.0(> 85)> 25.0> 220煤34> 28.0 37.0> 50 6543> 37.0> 35 50

18、气煤QM44> 37.0> 50 65< 25.0< 220> 37.0> 65451/223> 20.0 28.0> 30 50中粘1/2ZN33> 28.0 37.0> 30 50煤瞬煤RN2232> 20.0 28.0> 28.0 37.0> 5 30> 5 30不粘煤BN2131> 20.0 28.0> 28.0 37.0<5<5长焰煤CY4142> 37.0> 37.0<5> 5 35135.1当GR丄.> 85时,再用丫值(或b值)来区分肥 煤、

19、气煤与其他煤类的界限,当丫 > 25.0mm时,如Vdaf < 37.0%则划分为肥煤,女口 Vdaf > 37.0%,则划分为气煤;女口 Y< 25.0mm时,则根据其 Vdaf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 的其他煤类。当用b值来划分肥煤、气肥煤与其他煤类的界 限时,如 Vdaf >28.0%,暂定 b> 150%的为肥煤,如 Vdaf> 28.0%时,则暂定 b > 220%的为肥煤或气肥煤( Vdaf >37.0%时)。当按b值划分的类别与丫值划分的类别有矛盾时, 以后者为准。如用Vdaf和Hdaf划分出的小类有矛盾时,则以 Hdaf 划分的小

20、类为准。 在已确定了无烟煤小类的生产厂、 矿 的日常检测中,可以只按 Vdaf 来分类,在煤田地质勘探工 作中,对新区确定小类或生产厂、矿需要重新核定小类时, 应同时测定 Vdaf 和 Hdaf ,按规定确定出小类。注:分类用煤样,除 AdW 10.0%的采用原煤外,凡 Ad > 10.0%的各种煤样,应采用 ZnCl2 重液选后的浮煤(对易泥 化的低煤化度褐煤,可采用灰分尽可能低的原煤样) ,详见 GB474煤样的制备方法。1.4 工艺控制及产品指标 煤场工作任务是将汽车运来的原料精煤和自洗精煤卸 下,堆存到煤场指定区域号位,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取煤作 业送入配煤仓,供后部工序使用。正常

21、生产情况下应做到:取料机、破碎机、粉碎机、除 尘设备、可逆分煤皮带及所属皮带机的开停操作及维护保 养。精心操作,保证安全运行,保证各指标符合规定。负责 本岗位所属设备区域的清洁卫生。遵循巡回检查制度,按时填写原始记录单种煤规定储存期季节煤数夏 季冬季肥煤(FM)6080焦煤(JM)6090瘦煤(SM)901501/3 焦煤(1/3JM )5060气煤(QM )5060煤场接受和储存原料煤的质量要求142.1每批来煤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取样分析,保证 原料煤的质量符合合同要求。精煤的堆放应严格按煤种不同分别卸到指定号 位,最大限度地避免混煤现象。原料煤堆放时间不宜过长,煤堆高度不应超过13m,温

22、度控制在50C以下,若发现温度接近 50C应尽快取用,超过60C时应立即散开煤堆,以防自燃,确保入炉煤质量稳定,煤场安全。1.4.2.4 煤场区域煤场分为 1#、2#、 3#、4#煤场,为了保证堆、储与取用 分开,一般每种煤可根据各单种煤来煤数量、配煤比使用量 大小按实际需要设置12个储煤区域号位。1# 煤场分布位置: 1# 主皮带北侧区域2#煤场分布位置: 1 #主皮带南侧区域3#煤场分布位置: 2#主皮带北侧区域4#煤场分布位置: 2#主皮带南侧区域 单种煤储存过程中,通常采用 “平铺直取的操作方式 ”即 在存煤时沿该煤种的整个场地由低向高逐渐地平铺堆放;取 用时沿该煤堆的一侧由上往下直取

23、,以保证煤质稳定。堆取 料机采用 “行走定点堆料 ”和 “水平回转取料 ”方法,进行均匀 化作业。1.4.3 配煤、粉碎工序本工序的任务是根据工艺指标,将配煤仓中的各单种煤按比列进行配合,通过粉碎机粉碎后,并经调湿达标送入煤正常生产情况下应做到 :负责配煤系统、电子计量皮带称、电磁铁、除尘器、粉碎机和自动加湿系统等所属皮带机 的开停操作及维护保养。精心操作,保证安全运行,保证各 项指标符合规定。负责本岗位所属设备区域的清洁卫生。遵 循巡回检查制度,按时填写原始记录。1.4.3.1 配煤(1) 严格按焦化事业部下达的配煤比组织配煤。(2) 每个配煤仓固定存放一种煤, 改变煤种必须清理配煤 仓。(

24、3) 正常配煤时, 防止大块煤和其它杂煤进入配煤仓, 配 煤仓内要保持半仓以上煤料。1.4.3.2 粉碎:(1) 对粉碎机参数的控制(2) 降低转子速度,可降低细度,否则反之。(3) 减少锤子数量,可降低细度,否则反之。(4) 反击板与锤头距离越近,细度越大,否则反之。(5) 锤头远端表面积(击打面积)越大,细度越大,否则 反之。143.3粉碎工艺的控制(1) 选择性粉碎:针对大颗粒或单种煤进行粉碎。(2) 成组粉碎:按煤种性质分组分别粉碎。(3) 要注意控制配合煤的粒度组成、 各煤种的各成分粒度 分布情况,细度小于 3mm的煤应控制在90%以上,其中粒 度小于0.5mm的应在40%50%之间

25、。分析化验名称项目采样点分析周期入炉煤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特征、细度、 胶质层、G值煤塔下每班次单种煤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特征配煤仓出口每周二次144.1入炉煤指标(1) 水分:控制范围 10%±1(2) 灰分:控制范围v 10%(3) 发分:控制范围 27%32%(4) 硫分:控制范围 0.8%左右(5) 细度:捣固炼焦,配合煤粉碎后煤料细度小于3mm以下的煤应控制在 85%以上,其中粒度小于 0.5mm的应在 40%50%之间。144.2工艺指标(1) G值:配合煤炼焦原则上要求黏结指数G=6575。(2) 丫值:与G值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要求y值在11 15mm。(

26、3) 配煤准确性:要求大于 95%。冶金焦碳指标冶金焦炭的质量标准(GB/T1996-2003 )(注:水分只作 为生产操作中控制指标,不做质量考核依据。)f、m标、级 '.> 40> 2525 40灰份Ad%I不大于12.00n12.01 13.50出13.51 15.00硫份Std%I不大于0.60n0.61 0.80出0.81 1.00机械强度抗碎强度M25%I大于92.0按供需双方协议n92.0 88.1出88.0 83.0耐磨强度M10%I不大于7.0n不大于8.5出不大于10.5反应 性CRII<30n< 35出%反应I> 55后强n> 50度CSR出%挥发份%不大于1.8水分含量%4.0 ±.05.0 ±.0不大于12.0焦末含量%不大于4.05.012.01.5工艺系统管理对辊分级破碎机控制项目单位控制指标进料量t400800进料粒度mm< 300出料粒度mm< 80可逆反击锤式粉碎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