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07学年淄博高三第二次摸底试卷_第1页
2002007学年淄博高三第二次摸底试卷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6 2007 学年度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二次摸底试卷第 I 卷(选择题共 36 分)注意事项:1 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向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其中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物质是既要提高溶液中 HCIO 物质的量浓度,又要降低溶液B.加水

2、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力口 CaCO 中和 HCI3.某同学向 100mL 氢硫酸溶液中通人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气体,所得溶液 pH 变化如图所。他据此得到的下列四条关于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的说法。请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 SO 是弱电解质B. HbSO 不是强酸C. 亚硫酸是比氢硫酸还弱的酸. , 1D.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05 mo1-L4.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若厶 H 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 若H0, S 0, S 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D. 若 H 0, Sb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 HZD.原子半径:XvW& X、Y Z 是原子序数依

3、次递增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 和 Z 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其中有硫元素 B .其中有金属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A AgCl 不溶于水,不能转化为 AgIC.这三种元素能够组成盐D .这三种元素均位于不同周期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达到新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C. A 的转化率减小了.B 的质量分数减小了10 .已知Ksp(AgCl )=1.8x10-10,Ksp(A

4、gI)=1.0 x10-16。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B .两种不溶物的 Ksp 相差越大,不溶物就越容易转化为更难溶的不溶物C. AgI 比 AgCl 更难溶于水,所以,AgCl 可以转化为 AgID.常温下,AgCl 若要在 Nal 溶液中开始转化为 AgI,贝 U NaI 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8 X E E1选择题。本题包含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选择题,考生只能从两个模块的试题中任选一个模块做答,不能都做,也不能各选做一部分。如果出现其它情况,只按 11. 12. 13 题评分。每小题 2 分,共 6 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选择题11 下列性质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的是A.

5、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锈蚀性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Q 与 SQ 的结构与性质相似B. 硫粉不溶于水易溶于 CS 中C. Be(QH)2是两性氢氧化物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选择题14.已知某有机物 A 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3.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 与 HQ 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H2。分子。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 H20 的结构式为A. N- H0 H B.H- N H- 0C .H- N 。一 H D . N- HH- 0的沸点高于D.在相同条件下,H0?H0未知物 A 的核磁共振氢谱A. 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

6、含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1: 2: 3C. 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D. 若 A 的化学式为 C2HO,则其结构简式为 CH O- CH15.在阿斯匹林的结构简式(右式)中分别标出了其分子中的不同的键。将阿斯匹林与足量 NaOH 溶液共煮时,发生反应时断键的位置是A.B.C.D.16举办“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禁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有一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右式,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以稳定的共存在一个平面中B.1mol 该物质与浓溴水和 H2反应时,最多消耗 Br2和 H2

7、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mol、7molC. 遇 FeCb 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D 滴入酸性 KMnO4溶液,观察到紫色褪去,可证明分子中存在双键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64 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不要答在试题卷中。2.答第 II 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3 请务必将所做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及题中相应序号的空格中。三、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4 分。17. ( 8 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C+ H20(g)高巴 CO+H。C(s)、CO(g)和 H2(g)

8、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s) + Q(g)=C02(g)H= 393.5kJ mo1;1iH2(g) + 2(g)=H20(g)f= 242.0kJ mol ;CO(g) + 2Q(g)=CO2(g)H= 283.0kJ mol1;试回答:(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CO 和 H2的热化学方程式:(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 1molCO(g)和 1 mol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 1mol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作出了下列循环图HC(s

9、)+H2O(g)+O2(g)- CQ(g)+H#O(g)H2H4 f1CO(g)+O2(g)+H2(g) CO(g)+H2O(g)+-O2(g)请你写出H、H、f、H4之间存在的关系式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 量相同。”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填甲或乙)同学,另一同学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18. (8 分)已知水在 25C和 95C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1 )则 25C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填“ A”或“ B”),请说明理由(2) 25C时,将 pH= 9 的 NaOH 溶液与 pH= 4 的 HSQ 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

10、溶液的 pH = 7 贝 U NaOH 溶液与 H2SQ 溶液的体积比为(3) 95C时,若 100 体积 pH=a的某强酸溶液与 1 体积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 与强碱的 pf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4) 曲线 B 对应温度下,pH= 2 的某 HA 溶液和 pH= 10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 pH= 5。请分析其原因:19.(8 分)现有常温下的 0.1 mol Lt 纯碱溶液。(1 )你认为该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证明你的上述观点,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简述实验过程:(2)同学甲认为该溶液中NQCO 的水解是微弱的

11、,发生水解的cO离子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3 )同学乙就该溶液中粒子之间的关系写出了下列四个关系式,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c(Na+)=2c(CC23_)B.c(CO2_)c(OH)c(HCO3)c(H2CO)C.c(CO2_)+c(HCO3)=0.1molL1D.c(OH )=c(H+)+c(HCO)+2c(H2CO)(4)水解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水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称为水解常数(用Kh表示),请写出 N&CO 第一步水解反应的水解常数的表示式:20.(10 分)在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

12、反应:2A(g) + B(g)-2C(g) ; AH= Qkj/mol(1 )若 A B 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 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实验 1物质的.时间0102030405060序号温度量18 0 0C1.00.800.670.570.500.500.5028 0 0Cn20.600.500.500.500.500.5038 0 0Cn30.920.750.630.600.600.6047 3 0C1.00.900.800.750.700.650.65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在实验 1 中反应在10 至 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mol/(L

13、 min);实验 2 中采取的措施是;实验 3 中n1.0 mol(填“、 -、V”)。比较实验 4 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0(填“、=、v”) ,理由是(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_。a.1015 min 可能是升高了温度b.1015 min 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c.20 min 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d.20 min 时可能是增加了B 的量(3)定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g)和 3molB(g),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始)。反应进行并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始)的7。若相同条件下,向上述8容

14、器中分别通入amolA(g)、bmolB(g)、cmolC(g),欲使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 强仍为 P(始)的7。8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该分子是(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3)第三周期 8 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右图,其中序号“ 8”代表 (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右图中的序号)。(4 )由 j 原子跟 c 原子以 1 : 1 相互交替结合而形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 j 相同。两者相比熔点更高的是 ,试从结构角度加以解释:(5) i 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001a、b、

15、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_,_。(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2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是_。四选做题注意事项:1 .本题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的试题。2.考生只能从两个模块的试题中任选一个模块做答,不能都做,也不能各选做一部分。3请务必将所选做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的空格中,每个空白方框内最多填写一个题目的答案,多填时按照位置在前的题目的答案评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试题(共 30 分)21.( 20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元素 o 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2)d 的氢

16、化物的分子构型为,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k 在空气中燃原子之间若已知 i 的原子半径为 d,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i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M 请回答:晶胞中 i 原子的配位数为 _卫_,一个晶胞中 i 原子的数目为_矽_。该晶体的密度为(13 (用字母表示)22.(10 分)有 A、B C D E、F、G 七种元素,除 E 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 素。A、E、G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s 区,其余元素位于 p 区,A、E 的原子外围电子层排布相同,A 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 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 nsn

17、npn+1; D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列同周期主族元素第三高;F 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 倍;G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D ,G ;(2) D 的前一元素第一电离能高于 D 的原因:;(3) 由 A B、C 形成的 ABC 分子中,含有 个b键, 个n键;(4)由 D E、F、G 形成的盐 EDFs GDF 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写化学式),原因是;OHOHNH2(M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共 30 分)23.(18 分)M 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

18、材料轻35%,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和刚性前后防护板,在战争中保住了很多士兵的生命。M 纤维是线形结构且又有分子间氢键的聚合物,在三维方向 x、y、z 上,当方向 z 是聚合物主链方向时,在 x 方向和 y 方向上的氢键是其晶体结构的特征。下面是 M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请回答:(1) 合成 M5的单体的结构简式: F _ ,G _ ;(2)反应类型:A B:_ ,B C:;(3)_ 生成A的同时可能生成的 A的同分异构体: _。(4)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CT对苯二甲酸:;D E: _ _ ;(5) 1mol 的 F 与 NaHCO 溶液反应,最多耗 NaHCO 一_ mol ;(6)_ M 纤维分子间为什么会有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