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训练_第1页
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训练_第2页
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训练_第3页
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训练_第4页
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以下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A.                                  &#

2、160;             B. C.                                  

3、0;      D. 2.如下图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A.                                      

4、;B.                                      C.           &

5、#160;                          D. 3.对以下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表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

6、: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A. A                                           B.

7、 B                                           C. C    &#

8、160;                                      D. D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

9、素组成;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可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A.                           

10、0;B.                            C.                     

11、       D. 5.根据如下图的实验现象,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现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C. 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12、    D. 现象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6.2019镇江如下图比照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A. 氧气                      B. 可燃物          &#

13、160;           C. 使可燃物的温度到达着火点                      D. 以上都是7.比照法是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活动无需采用比照法的是   A. 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14、60;                                   B. CO2与NaOH溶液的反响C.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15、0;                        D. MnO2与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8.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试验:1探究燃烧条件:假设B处盛放木炭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2模拟工业炼

16、铁:假设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和比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比照,说明O2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与比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该实验还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2中缺乏尾气处理装置实验2中玻璃管内物质的质量在反响前后的减少量可能等于C中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增加量A.                  

17、60;       B.                          C.                

18、;          D. 9.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可以成功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

19、#160;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二、填空题共7题;共41分10.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这一问题,并进展了如下探究【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_ , 在集气

20、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3通过该实验可知_填“能或“不能用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 【实验反思】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  11.用如下图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展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白磷的着火点为 40内容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烧杯中盛有 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 紧瓶塞烧杯中盛有 NaOH 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推入适量H2O2 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1H2O2

21、 稀溶液与 MnO2 接触时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1中,推入H2O2 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_ ,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_ ;翻开止水夹,推入 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 3实验2中,推入 H2O2 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气化学性质是_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翻开止水夹,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12.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然后按如下图A装置进展

22、实验1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分别是_ ;水下的白磷_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展的操作是_ ,然后参加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 ,C装置中的白磷燃烧3从以上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_ 和_ 13.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

23、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那么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方钾遇水会立即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响是_ 填“吸热或“放热反响,其反响生成的碱的化学式为_  14.某同学拟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请协助完成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结论实验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图1所示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

24、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

25、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酒精燃烧,水没有燃烧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 实验从乒乓球和

26、滤纸上分别剪下同样大小的一小片,分别放在放在薄铜片的中部图2所示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 实验1将白磷放入80热水中图3所示2将白磷放入800热水中并通入氧气图4所示图3中的白磷_ 图4中的白磷_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问题讨论: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 2进展实验时,假如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起来,其原因是_ 3实验中利用了铜片_ 4实验中做两次实验的目的是_  15.科技节活动中,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答复以下问题。1图 A 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

27、色变为_色,该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_填字母。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2图B实验,将注射器中澄清石灰水注入瓶中,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

28、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图

29、 C 实验,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到达燃烧所需要的_;_,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4图D实验观察到紫色小花变为红色,小花

30、变红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如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比照实验,请将相应的现象和结论填入表中实验1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搜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实验2实验3实验现象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_小木条燃烧,小煤块不燃烧实验结论_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空气_三、综合题共1

31、题;共3分17.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答复: 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填、或 2实验时假如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_,所根据的灭火原理是_ 四、探究题共3题;共13分18.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现象,请你判断以下各说法的正误用“、“×标出 1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_ 2烧杯中的热水只起进步温度的作用_ 3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_ 4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_ 19.2019烟台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32、0;  步骤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步骤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步骤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步骤翻开K1、K2 , 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 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1比照步骤和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翻开K2 , 假如观察到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假设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原因可能是_答一条即可 3【实验二】用如下图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假设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展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_【: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响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OH2CO3】 20.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