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主给水前置泵全面解体检查程序_第1页
电动主给水前置泵全面解体检查程序_第2页
电动主给水前置泵全面解体检查程序_第3页
电动主给水前置泵全面解体检查程序_第4页
电动主给水前置泵全面解体检查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 概述2 风险分析及注意事项3 先决条件3.1 机组和系统状态3.2 现场条件4 工具、材料和备件4.1 专用工具4.2 常用工具4.3 消耗材料4.4 备件5 工作许可证6 工作内容及步骤7 现场清理8 设备再鉴定9 工作终结附件:检修记录规程使用反馈1 概述电动主给水泵系统是汽机热力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三套50僦量的电动泵、前置泵、电机和液力偶合器组成。本系统将除氧器出口 的给水升压,连续地通过高压加热器向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提供给水,产生 的主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每套给水泵组能单独良好运行,也能与另一套泵组满意地并联运行。并联运行时,具有足够裕量。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两套运行,一

2、套备用。本系统并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核安全相关联。前置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基本规格参数:额定流量Q2298.5m3h进口水温t149.1 0C进口压力H6.0bar出口压力H22.2bar必需汽蚀余量NPSHR9.0m有效汽蚀余量NPSHA15.2m泵转速n1485rmi n泵功率N4942KW效率85%本规程适用于APA系统的前置给水泵的全面解体大修检查。2 风险分析及注意事项类型 代码风险分析 类型定义预防措施ME11火灾/爆炸办理动火证,并按动火证规疋的时间、区域和部位动火,并米取有 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在运行系统并带有氢气的设备上开展检修工 作,应做好通风措施,降低检修区域的氢浓度,使用铜制

3、工具,必 要时涂抹凡士林。)MM04异物落入设备 或回路的风险拆开的孔洞要及时封堵,回装时认真检查设备内部、不留有任何异 物。MM05使用工具或不 标准的工具导 致的风险禁止使用活扳手,工具使用前检查工具的可用性、有效性、安全性。MM06使用专用工具 导致的风险检查专用工具的可用性,需标定的工具应在标定有效期内。MM08使用失效备品 备件的风险使用前核对备品备件的有效性(备件的规格型号是否正确、备件是 否在有效期内、备件的尺寸精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等等)。MM13设施搬运风险作业人员应落实搬运设施的大致重量及外形尺寸,合理申请运输车 辆,设施在运输车辆上布置应合理,重心不能偏移,运输设施的封 车

4、应牢固可靠,运输较重的设施时行车速度不能太快。一般货物运 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9174-88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1806-89。MM15使用易燃易爆 化学物品办理易燃易爆物品使用许可证,在使用时严禁动火并保持良好的通 风。MM29高温烫伤风险穿戴高温防护工作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检修人员应在正确的 位置站立检修。MM30高温烫伤风险用压缩空气对检修设备或检修场所进行降温,达到可工作的温度要 求。MM33液压工具作业 风险操作液压工具时,仔细检查油管接头,并在升压时尽量远离液压缸 及接头部位。3 先决条件3.1 机组和系统状态 反应堆停堆换料大修。 机组已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5、泵体内存水已排尽。 电机和泵的测温热电偶已拆除。 电机电源线已拆除(做好相序记号,以便恢复) 电机接地线已拆除。 空冷器中冷却水已排完。3.2 现场条件 吊车、葫芦经过检查维修,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吊具经检验合格,起重能力5吨。 专用工具完好可用,并摆置在检修场所。 轴承、机械密封组装点清洁无尘、干燥。 现场照明良好,通风正常。4 工具、材料和备件4.1 专用工具专用工具名称规格数量用途备注联轴器拔出工具1个联轴器螺母O.E.扳手95mmAF1个联轴器拔出加热器1个拔出水挡的工具1个推力盘拆卸工具1个机械密圭寸支撑拉杆1个机械密封拔出工具1个机械密圭寸心子安装疋位 器1个轴套钩扳手1个手动打

6、压泵1个叶轮加热器1个叶轮拔出工具1个4.2 常用工具常用工具名称规格数量用途备注常用检修工具箱1套力矩扳手400NM 200NM10倍放大镜1塞尺1把游标卡尺125mm 精度 0.02mm1把千分尺25mm 50mm,75mm各 一个千分表及磁性表架2套毛刷4.3 耗材消耗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用途备注棉布、棉纱、塑料袋、 塑料布话量洗涤盆1铅丝0.5m清洗剂4防螺栓咬死的NEoBULE :号胶体石墨脂)0.5kg润滑油ESSO NUTO H3250升4.4 备件必换件(A类备件)物资编码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图号/图项号备注4061011031非驱动端机械 密封组件H74S3G15/115-E1-

7、A1-B1套384061011015驱动端机械密封 备件H74S3G15/115-E1-A1-A1套18轴承座部件4061011010“O'型圈3.5/8 "I/D 0.139 3× 2A0-240837件号:104061011035“O'型圈9.1/2 "I/D 0.275 1 × 2A0-240837件号:444061011036“O'型圈10 I/D0.275 1 × 2A0-240837件号:474061011038调整垫片M161 × 2A0-240837件号:494061011053调整垫片M201

8、 × 2A0-240837件号:654061011041推力盘螺母锁 紧垫片1 × 2A0-240837件号:52泵本体部分4061011016JOi nt 驱动端泵壳密圭寸垫 772×739×4.51 × 2A0-240837件号:204061011028Joint非驱动端泵壳密圭寸垫 859 × 822 ×4.51 × 2A0-240837件号:354061011017驱动端壳体耐磨 环(口环)2A0-240837件号:234061011025非驱动端壳体耐 磨环(口环)2A0-2408373140610110

9、19泵壳O型密圭寸圈1 × 2A0-240837件号:254061011020泵壳Glyd环1 × 2A0-240837件号:26可换件(B类备件)物资编码备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图号/图项号备注4061011011定位销 5× 101114061011049定位螺钉M16X 404614061011050锥形销 161624061011051锥形销 121634061011052定位螺钉M20X 504644061011054有头螺钉M16X 504664061011055密封轴套键1674061011056沉头螺钉M4× 124684061011057有

10、头螺钉M20X 454694061011058Joint机械密圭寸端盖密圭寸垫1/32"THICK1704061011059键1714061011060有头螺钉M16X 504724061011061轴套1734061011062锁紧垫片1744061011063定距片1754061011064双头螺柱M24X 654764061011065垫片 241774061011066螺母M244784061011067定位螺钉M16X 554804061011068前置泵/电机间 联轴器挠性元件 组1图号UK3537图项PA前置给水泵 转子11/27/584061

11、011012密封件1124061011013驱动端内侧油挡2164061011014埋头螺钉M8× 164174061011018埋头螺钉M6X 64244061011020泵壳Glyd环1264061011021APA前置给水泵 叶轮1274061011022螺母M124284061011023垫片 121294061011024双头螺柱M12X 354304061011026叶轮键1324061011027壳体主螺栓M364344061011028JOint非驱动端泵壳密圭寸垫 859 × 822 ×4.51354061011029垫片 36136406101

12、1030螺母M364374061011032内外侧推力瓦块9"NE82071404061011033推力盘1414061011034密封件1434061011037丝堵Rc34"1484061011039定位螺钉M16X 504504061011040推力盘螺母1514061011042外侧油密封浮动 环1534061011043有头螺钉M5× 104544061011044推力盘键1554061011045螺母M164564061011048非驱动端油挡2594061011003联轴器锁紧螺钉M6× 10434061011046内侧油密封浮动 环157

13、4061011047驱动端及非驱动 径向轴承090 KSA 0651套585 工作许可证 领取隔离票(PW,品质再鉴定用PT票。 检查验证设备标牌正确。 验证系统及设备已按要求隔离。6 工作内容及步骤6.1 前置泵一电机联轴器的拆卸 进行对中复查,记录数据。 拆卸联轴器。6.2 泵转子部件的抽出参照图1 在轴上标记好驱动端外侧甩油环的位置,松开紧固甩油环的平头螺钉。 拆去驱动端泵盖与泵壳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留下对称的两螺栓。 用4-M16螺栓将延伸套管(extension tube )紧固于驱动端轴承箱上, 并用2-M12螺栓与驱动端泵盖的底部连接。 将千斤顶安装在驱动端泵基座的水平横梁上,调

14、整千斤顶的高度直至 转轮(roller )与延伸套管相接触,拧紧千斤顶与水平横梁间的紧固 螺栓。 在驱动端紧力螺栓(tension SCreW )上旋上螺母,穿过延伸套管上的凸缘,将紧力螺钉拧紧于轴端螺孔,拧动螺母至离凸缘大约IOmn处 拆去驱动端泵盖与泵壳间剩下的两个螺栓和垫圈。 在驱动端泵壳的螺塞孔里拧上 4-M20的起盖螺钉,拧动螺钉,慢慢地向泵壳里推动驱动端泵盖直至泵盖与叶轮驱动边接触(大约4mm。 拧动驱动端紧力螺钉的螺母直至与延伸套管的凸缘充分接触。参考图2 拆去端盖与非驱动端轴承箱间对称两螺栓和垫圈,将剩下的六个螺栓松开至少Iomm注意:轴承箱可能仍有油,在松开螺栓前,应在端盖接

15、合面底部放置一容 器以防溅油。卸下端盖中心的两螺塞,旋上两个起盖螺钉,拧紧后拉出端盖至在端盖与轴承箱间塞入一 6mm厚的垫块(PiCking PieCe ),卸下两起盖螺 钉。图1泵转子部件的抽出IOIL DRAlN FLAMGE5mm PACKING PiECESTtrB 1lEHWlTHDRAWAL RArL JACKING SCFlEWSWITHDRAWAL HAILS fcx-*ST0P PIHS圏2乗转了邯件的抽出2 在端盖的螺孔里拧上 2-M16的螺柱,用螺母把非驱动端定位板与垫块 拧紧在端盖上。 在非驱动端紧力螺钉上旋上螺母,穿过定位板和端盖,将螺钉拧紧于 轴端。拧动螺母至离定位

16、板大约Iomm 继续推动驱动端泵盖直至轴向间隙全部消除(大约4mr)并且叶轮与非驱动端泵盖接触。 拧紧非驱动端紧力螺钉上的螺母,直至与定位板充分接触。参照图3拆卸非驱动端泵盖与泵壳间的24-M36紧固螺栓和垫圈 将螺栓拉伸机(hydraulic tenSiOning gear)的螺旋套筒(B)套在两对称的螺柱上,确定两垫块(bridge PieCe )(A)紧紧地压住非驱 动端泵盖,拧紧螺旋套筒(B) 连接好弹性软管和带接头的压力传感器,给系统充好油。 使用手动泵,打压至1051bar ,用T型套筒扳手(tommy bar)(C)松 开泵壳螺母。 打开泵上的阀门减压,卸下螺旋套筒上的软管,从螺

17、柱上卸下螺旋套筒。 卸下螺母。 重复操作,依次卸下余下的螺母。参照图 2 用 4-M12 的紧固螺栓将拆卸用导轨支架连接到非驱动端泵基座上。 将调节支腿用紧固螺钉和螺母连接到导轨上,并将导轨和支腿一起与 支架连接。 在泵基座的凸缘上安装螺旋千斤顶,支承起导轨的重量。 将轭架安装到非驱动端泵盖螺柱上,并用紧固螺栓拧紧。 调节螺旋千斤顶和调节支腿,使导轨的两侧与轭架上的滑轮接触良好。 用水平仪检查导轨在横向和轴向均是水平的。 拧紧导轨支架与泵基座间的紧固螺栓,确定导轨的水平度没有变化。 在导轨的末端外侧装上挡销,检查驱动端的延伸套管与千斤顶接触良 好, 水平仪无变化。如有必要则重新调整。参照图 4

18、 拧动驱动端泵壳上的起盖螺钉,推动泵转子部件向非驱动端移动,直 至滑轮接触导轨上的挡销为止。注意:在转子部件移动大约17Omm寸,驱动端泵盖的密封圈进入非驱动端 密封腔内,必须小心避免损坏元件。参照图 5 在驱动端和非驱动端泵盖上拧上吊环螺栓,装上挂钩。 将吊索挂到起重机吊钩上,调整链的长度,使用短钩爪( shortening clutches )以确保泵转子部件水平起吊。注意:吊索间的夹角必须不超过 6O 。 将转子部件吊离导轨大约Iomm拆去挡销,小心将泵转子部件移出泵 壳,直至延伸套管露出非驱动端泵壳螺柱外。参照图 6 将转子部件吊至检修地点,拆去非驱动端泵盖上的轭架。耀1亲转r部评的抽

19、B5-tt fSfl的抽牡洁 使用同样的螺钉将两支撑板连接到两侧泵盖上,驱动端使用4个螺母和专用垫圈。 将支承拉杆(tie-rod )用螺母固定在支撑板两端。 将“ G'形夹钳安装在泵盖的顶部,并在非驱动端泵盖处用螺钉拧紧。注意:必须小心以防损坏密封圈 将转子部件放置在准备好的工作平台上,卸下起吊装置 松开驱动端紧力螺钉上的螺母,卸下螺钉,拆去延伸套管 松开非驱动端紧力螺钉上的螺母,卸下螺钉,拆去定位板和6mm厚的垫块。SUCTIClN6.3 泵转子部件的全面解体检查631驱动端轴承和机械密封的拆卸参照图7 将泵转子部件水平放置好。 卸下联轴器螺母(2)的锁紧螺钉(3),使用专用扳手卸

20、下联轴器螺母(2)。 使用联轴器拔出工具,拆下半侧联轴器(4)。取出轴上的联轴器键(5), 并收藏好。 拆去上轴承箱与驱动端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拆去定位螺栓、螺母和垫圈及上轴承箱与下轴承箱之间的紧固螺栓和 垫圈。注意:定位螺栓(fitted bolts )安装在螺孔里以定位。 在上轴承箱法兰面的螺栓孔里拧上起盖螺钉,分开上轴承箱和下轴承箱,吊走上轴承箱(15)。注意避免损伤两侧的油挡(9, 16)。 测量轴瓦和油挡的径向间隙。取出上瓦和上油挡。小心:支承轴以减轻轴承承受的重量时要小心。 支承起轴(1),环绕轴转动下瓦和下油挡至轴的上部,取下下瓦和下 油挡,擦拭干净并收藏好。注意:径向轴承

21、与油挡必须做好部件和方向的标记,以使仍能原位装复。 使用适当的工具,挂起下轴承箱的重量,取出定位销,拆去与驱动端 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吊走下轴承箱。 标记好甩油环在轴上的位置,松开平头螺钉,取出甩油环。去掉“O'型圈。 标记好密封轴套在轴上的位置,松开密封轴套与轴间的平头螺钉(17),将密封组件压板置于密封轴套沟槽里,拧紧与密封端盖(Seal plate )阁S机HH构圈的紧固螺钉。参见图8 卸下密封端盖与密封盒间的沉头螺钉 (66)。从轴上取出机械密封组件 卸下键槽里的密封轴套螺钉和键,并保存好。 拆去密封盒与驱动端泵盖间的沉头螺钉, 卸下密封盒。 去掉连接件 70。6.3.2

22、非驱动端轴承和机械密封的拆卸 拆去端盖与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卸下端盖,去掉”O'型圈。 拆去上轴承箱与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拆去上轴承箱与下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卸下定位销。 在上轴承箱的螺孔里拧上吊环螺栓,使用合适的起吊设备,用起盖螺 钉顶起上轴承箱,吊走上轴承箱。注意避免损坏油挡。 测量轴瓦和油挡的径向间隙。取出上瓦和上油挡。 于轴端装一千分表,将转子推向驱动端,读千分表读数,然后再将转 子推向非驱动端,使推力盘紧靠内侧推力瓦面,读千分表读数,二者 之差为推力轴承的推力间隙 G。小心:支承轴以减轻轴承承受的重量时要小心。 支承起轴( 1),环绕轴转动下瓦和下油挡至轴的

23、上部,取下下瓦和下 油挡,擦拭干净并收藏好。 松开箍簧,卸下下轴承箱内侧的油密封浮动环( 57)。 卸下沉孔螺钉,拆去轴承箱端盖的支撑块( retaining plate ),卸下 端盖外侧的油密封浮动环和箍簧。小心:推力轴承热敏电阻元件安装在上、下推力瓦枕组件内,当卸下推力 瓦枕时,接头必须从下轴承箱上拆去并放回轴承箱。 从下轴承箱上拆去热敏电阻电缆。 环绕轴转动推力瓦枕直至带防转销的半侧瓦枕可以取出,注意防止损 坏热敏电阻的引线,拆走半侧瓦枕。参见图 9 环绕轴转动另半侧瓦枕并卸下。 重复操作 , 拆下推力盘另一侧的推力瓦枕组件。注意:径向轴承、油挡和推力瓦枕必须作好部件和方向的标记,以使

24、仍能 原位装复。 使用适当的工具,挂起下轴承箱的重量,取出定位销,拆去与驱动端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吊走下轴承箱。 松开推力盘螺母的锁紧垫圈( 52),用专用扳手拆去推力盘螺母( 51),扔掉锁紧垫圈( 52)。 均匀地加热推力盘轮毂的四周,用推力盘拔出工具拉出推力盘( 41), 取出推力盘键( 55),并收藏好。 标记好甩油环在轴上的位置,松开平头螺钉,取出甩油环。去掉“ O” 型圈。rOUTBQApCz35 KJ tt.t ECK FuER PLATEF 3 - sa Bir OlgTaWR 3x- m 弋 V SM 3 CSTjUN 同04MCNto ENP PLAH +-35,0t匚

25、5AlA,Qxrs F*CEVTCs 舄? S gAHE *fA 豈讲 H3H YERf ¢83s ByUPFWa S is-*wE苣 S FHOUSHG Sf K 5t? ¾ Pss *c=s Sr -RO.工LnCCMCTg 土疋 IH >s ? 8 SfjEQa,qo翻屯00扎J5 t>lHJRNpBQRLS'rBBC.1C.OOO(H¾79.48410.002L2O * 01 色 TVKHSl12 fFILLED PLTJ 松开密封轴套与轴间的平头螺钉(17),将密封组件压板置于密封轴套 沟槽里,拧紧与密封端盖的紧固螺钉。 卸下密封端盖

26、与密封盒间的沉头螺钉 ( 66)。从轴上取出机械密封组件。 卸下键槽里的密封轴套螺钉和键,并保存好。 拆去密封盒与驱动端泵盖间的沉头螺钉, 卸下密封盒。 去掉连接件 706.3.3 泵内件的拆卸参照图 10 将起吊装置和吊具( turnpike )与泵盖上的吊环螺栓连接好,吊起转 子部件。 松开紧固“ G'形夹的螺栓,取下“ G'形夹。 拆去拉杆两端的螺母,卸下拉杆。 放下转子部件,拆去起吊装置和吊具。 在轴两端拧上加长件( extension piece ), 分别与联轴器螺母和推力 盘螺纹相连接。 吊起转子部件,将加长件放置在台架上。 支承起驱动端轴,将吊索连到驱动端泵盖的

27、吊环螺栓上,小心地将泵 盖从轴上拉出,直至靠近台架。将台架移至泵盖与叶轮间,卸下驱动 端泵盖。 重复上一步操作,卸下非驱动端泵盖。M24 TIE RODS3ZTS 9NI1135MZO NUTSSHAFT TENSION PLATEM20 SCREWED RODSUPPORT PLATE CLAMPTHIS EYEBOLT FOR LlFTlNG SHAFT ASSEMBLY ONLY.舉JBIIM24 NUTS/1OUTBOARD BUSHINBOARD BUSHZM20 SCREWSU 16 SCREWSSHAfT TENSlON TUBEM20 NUTCARTRIDGE SUPPORT

28、PL图10泵转子部件内件拆卸3MaE;WgMl11 I 1(鼠筒柚匸3dHI1莖56.4641部件检查叶轮和磨损环的检查检查叶轮,特别是叶梢有无冲蚀。检查叶轮的内孔和键槽在拆卸过程中有无磨损或损坏,去掉毛刺。确定叶轮内孔光滑无变形 检查叶轮和磨损环,测量叶轮和磨损环间的径向间隙,如果测量间隙超 过表1中给出的最大允许间隙或将在下次检修前达到最大允许间隙 ,则 需更换磨损环。操作如下:? 小心切削,全部车去磨损环,保证与叶轮内径的同心度。? 拆去锁紧螺钉,切削掉泵盖上的已损坏的磨损环。? 清洁磨损环的装配位置,将新的磨损环浸入液氮中冷却几分 钟后装入泵盖中。警告:从液氮中取出磨损环后,无合适的保

29、护不能用手拿。? 等磨损环的温度升至收缩前的温度时,拧上锁紧螺钉。? 切削新磨损环的内径,保证表1中给出的间隙值和同心度。注意:磨损环备件的内孔直径比实际尺寸小,以便安装后切削表1:各部件配合间隙数据名称直径mm设计值mm极限值mm驱动端径向轴承/泵轴900.10/0.150.17非驱动端径向轴承/泵轴900.10/0.150.17叶轮驱动端/磨损环3800.68/0.861.54叶轮非驱动端/磨损环3450.68/0.861.54驱动端轴套/密圭寸盒106 0.71/0.811.52非驱动端轴套/密圭寸盒1060.71/0.811.52驱动端内侧油挡/甩油环1200.30/0.410.711

30、160.30/0.410.71驱动端外侧油挡/甩油环1200.30/0.410.711160.30/0.410.71非驱动端油挡/甩油环1200.30/0.410.711160.30/0.410.71推力轴承轴向总间隙N/A0.4/0.5N/A轴向总间隙N/A12N/A642轴和轴套的检查 检查轴有无损坏或弯曲,检查其同轴度:偏差不超过 0.05mm 检查键槽有无腐蚀、磨损。 检查密封轴套有无任何损坏。643机械密封的检查参照图8 密封组件的解体和清洗检查。6.4.4 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的检查 参照图 9 彻底清洗径向轴承,检查有无磨损或损坏。测量轴承间隙并与表 1 中 给出的间隙比较,如有必

31、要则更换。 彻底清洗推力瓦块,检查有无磨损或损坏。注意: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允许推力瓦块的白金表面严重磨损。如果磨 损面超过一半时,则需更换。更换瓦块时应保证热敏电阻引线的正 确位置。 检查推力盘有无磨损或损坏,如有必要则更换。 检查油密封浮动环有无磨损或损坏,如有必要则更换。6.4.5 其它检查 检查所有的螺柱、螺栓、螺母、定位销等有无损坏或腐蚀。如有必要 则更换。 所有的连接件、“O'型圈和锁紧垫圈必须全部更换。6.5 泵转子部件的组装 安装驱动端泵盖内的新的活塞密封圈时,要把活塞密封圈放入一容器 内用水加热使之膨胀后,放入驱动端泵盖内并用白铁皮条做的抱箍收 紧,冷却后拆去抱箍。

32、安装驱动端泵盖内的新的活塞密圭寸圈(PiStOn Seal)和“O'型圈(25、 26)。 在两侧泵盖的底部装上支撑板。 支撑起轴,在泵盖的吊环螺栓上连上吊索小心地将泵盖安装到叶轮轴 上。注意:台架必须移动到轴加长件下,以使泵盖能正确地安装到叶轮上。 放下轴,拆去吊索。 使用同样的方法,装上非驱动端泵盖。 在泵盖两侧吊环螺栓上装上吊具和起吊装置,水平吊起转子部件。 将拉杆穿过两侧支撑板,末端用螺母紧固。 在两侧泵盖上放置“ G'形夹,在非驱动端用螺钉拧紧。 将转子部件水平地放置在地面上,卸下吊具和起吊装置。6.5.1 驱动端机械密封和径向轴承的安装 图 7 更换连接件 70,装

33、上驱动端密封盒 19 。确保冷却水接管径向布置正确, 拧紧密封盒与泵盖间的沉头螺钉。 将密封轴套键 67 用螺钉紧固于轴上,更换密封端盖和密封轴套上的 “O” 型圈。 将密封组件套入轴上,以键 67 定位。图 8 确定密封端盖上的密封水接管径向布置正确,拧紧密封端盖与密封盒 间的平头螺钉。注意:此时不要将密封轴套紧固于轴上。 将带新“ O'型圈的甩油环装在轴的正确位置上,用平头螺钉紧固。注意:此时不要将外侧甩油环固定在轴上。 用锥销定位后,装上下轴承箱,拧紧与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支撑起轴的重量,在轴瓦和油挡的位置抹上油,环绕轴转动下瓦和下 油挡至下轴承箱里。放下轴。 装上上瓦和上

34、油挡。测量轴瓦和油挡的径向间隙。 装上上轴承箱,确定径向轴承和油挡定位销正确安装。 拧紧上轴承箱和下轴承箱的定位螺栓、螺母和垫圈及紧固螺栓和垫圈。注意:定位螺栓安装在螺孔里以定位。确定其正确安装。 拧紧上轴承箱和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装上联轴器键。 装上联轴器。用手拧紧联轴器螺母后,使用专用扳手拧紧螺母。拧上 紧定螺钉。6.5.2非驱动端机械密封和径向轴承的安装图7更换连接件 70,装上非驱动端密封盒 19。确定冷却水接管径向布置正确,拧紧密封盒与泵盖间的沉头螺钉。将密封轴套键 67用螺钉紧固于轴上,更换密封端盖和密封轴套上的 “型圈。将密封组件套入轴上,以键 67 定位。图 8确定密封端

35、盖上的密封水接管径向布置正确,拧紧密封端盖与密封盒间的平头螺钉。注意:此时不要将密封轴套紧固于轴上。 将带新“ O'型圈的甩油环装在轴的正确位置上,用平头螺钉紧固。 装上推力盘键。均匀加热推力盘轮毂四周,装上推力盘,推力盘以键 和轴肩定位。 用手拧上推力盘螺母后,使用专用扳手,拧紧螺母。图 9 等推力盘冷却后,卸下螺母,装上新锁紧垫圈,拧紧螺母至并用锁紧 垫圈锁死。 用锥销定位后,装上非驱动端下轴承箱,拧紧与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 垫圈。 支撑起轴的重量,在轴颈、轴承和油挡的位置抹上油,环绕轴转动下 瓦和下油挡至下轴承箱里到位。放下轴。 装上上瓦和上油挡。测量轴瓦和油挡的径向间隙。 装上上

36、轴承箱,用定位销定位。拧紧与下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拧紧上轴承箱和非驱动端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注意:一旦转子部件已安装在泵壳里,推力轴承应安装完成。检查轴向运 行间隙。 装上无“ O'型圈的轴承箱端盖。注意:假如紧固拆卸用定位板的两螺柱仍在轴承箱上,拧上螺钉但此时不 要紧固。6.6 泵转子部件的装复参照图 1、2、4、5、66.6.1 安装泵转子部件 在非驱动端轴承箱与端盖间垫一 6mm厚的垫块,在泵壳两对称螺柱上 装上定位板,用螺母拧紧。 将非驱动端紧力螺钉穿过定位板和端盖,拧紧于轴端。拧紧紧力螺钉 的螺母。 将延伸套管拧紧于驱动端轴承箱和泵盖。 将驱动端紧力螺钉穿过延伸套

37、管的凸缘拧紧于轴端。拧紧紧力螺钉的螺母。 装好起吊装置,吊起泵转子部件。 拆去“ G'形夹、拉杆及两侧支撑板。 在非驱动端泵盖上装上轭架,用螺钉拧紧。 装上两侧泵盖沟槽中的连接件 70。 小心将泵转子部件移进泵壳中,等延伸套管接触螺旋千斤顶以及轭架 转轮接触拆卸导轨时放下转子部件。 测量轭架转轮与拆卸导轨间的间隙,以确保转子部件与泵壳在同一中 心线上。 在导轨末端装上挡销,卸下起吊装置和吊环螺栓。 小心将泵转子部件推进泵壳里,将非驱动端泵盖螺孔嵌入泵壳螺柱中。 继续推动转子部件,直至非驱动端泵盖的(凸缘) spigot 安装在泵壳 端面的凹槽中。注意:当安装泵转子部件时必须十分小心,

38、以免损坏泵盖上的活塞密封圈。 松开驱动端和非驱动端紧力螺钉上的螺母至少Iomm在驱动端泵盖螺柱上装上螺母和垫圈,用扭力扳手拧紧螺母和垫圈(扭矩为390NM)。 卸下驱动端紧力螺钉,拆去螺旋千斤顶和延伸套管。 松开拆卸导轨的顶丝和调节支腿,拆去导轨、支腿、导轨支架和顶丝。 拆去非驱动端轭架、紧力螺钉、定位板和垫块,拆去定位板螺柱。 拧紧驱动端外侧甩油环的锁紧螺钉。 用手拧紧非驱动端泵盖与泵壳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使用套筒扳手(tommy bar),将螺栓拧至紧靠非驱动端泵盖。按图3拧紧非驱动端泵盖与泵壳体间的 24-M36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将螺栓拉伸机(hydraulic tenSiOning

39、gear )的螺旋套筒(B)套在 两对称的螺柱上,确定两垫块(bridge PieCe )(A)紧紧地压住非驱 动端泵盖后,拧紧螺旋套筒( B)。 连接好弹性软管和带接头的压力传感器,给系统充好油。 使用手动泵,加压至1051bar ,用T型套筒扳手(tommy bar)(C)拧 紧泵壳螺母。 打开泵上的阀门减压,卸下螺旋套筒的软管,从螺柱上卸下螺旋套筒。 重复以上操作,依次拧紧各个螺母。 拆去端盖与非驱动端上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拆去非驱动端上轴承箱与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拆去非驱动端上轴承箱与下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取出定位销。 吊开上轴承箱,小心以避免损坏油挡。 拧紧端盖与

40、下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6.6.2 检查转子部件的轴向运行间隙 将转子部件尽可能的向驱动端移动,以推力盘外表面为基准,在下轴 承箱水平面上划一直线。 将转子部件尽可能的向非驱动端移动,仍以推力盘外表面为基准,在 下轴承箱水平面上划一直线。 测量两直线的距离。大约为12mm数据如有偏差则检查原因,并纠正 错误。注意:如果更换新的推力轴承,必须调整推力轴承内外侧的垫片厚度至合 适的数据。操作如下: 当转子部件在轴向间隙中间时,正确测量推力盘内表面与轴承箱内壁 的间隙,记录数据。重复操作记录推力盘外表面与轴承箱端盖内表面 间的间隙。 从推力瓦枕上拆下垫片,如下操作车削至正确数据:(1)内侧垫片厚

41、度推力盘内表面与轴承箱内壁的测量间隙减去推 力瓦枕的厚度。(2)外侧垫片厚度推力盘外表面与轴承箱端盖内侧的测量间隙减去推力瓦枕和推力间隙 (0.40/0.50) 之和的厚度。 装上垫片,装上推力轴承下半部,检查推力轴承间隙。 装上内侧推力瓦枕,将转子部件尽可能的向驱动端移动,仍以推力盘 外表面为基准,在下轴承箱水平面划一直线。这条直线应在前两直线 之间,如有偏差则检查原因,并纠正错误。 装上外侧推力瓦枕。 轴向移动转子部件直至推力盘紧贴一侧瓦块,使用合适的塞尺,测量 推力轴承另一侧与轴承箱内壁或端盖间的间隙。原始的推力间隙为 0.400.50mm ,如有偏差则检查原因,并纠正错误。小心:不能在

42、推力盘与推力瓦块间塞入塞尺测量间隙,这样测量间隙不准 确并有可能损坏瓦块的白金表面。 推力轴承轴向间隙测量好后,从轴承箱上拆下端盖。 放无防转销的半侧瓦枕于轴上,使推力瓦块面紧贴推力盘内侧面,绕 轴旋转推力瓦枕使进入于轴承箱的底部。注意防止损坏热敏电阻的引 线。 放带防转销的半侧瓦枕于轴上,使推力瓦块面紧贴推力盘内侧面,绕 轴旋转推力瓦枕直至防转销固定在下轴承箱上。注意防止损坏热敏电 阻的引线。在下轴承箱的槽口内放好电缆和橡皮塞子。 重复操作,装上推力盘另一侧的推力瓦枕组件。注意:如果更新热敏电阻,清洗并除去定位孔中的油脂。在孔里装上散热 器填料后,装入传感元件,拆除剩余的化合物。小心:尽量避

43、免使用环氧树脂沾胶固定热敏电阻元件,否则拆卸热敏电阻 时会损坏它。 确定推力盘热敏电阻塞子正确地安装在轴承箱里,装上推力轴承盖, 用定位销定位,拧紧与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用锥销定位后,装上上轴承箱,拧紧与下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拧紧上轴承箱与非驱动端泵盖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 装上轴承箱端盖里的外侧油密封浮动环和箍簧,用沉头螺钉将支撑盘 紧固于端盖。 更换两“O'型圈,装上端盖,拧紧与轴承箱间的紧固螺栓和垫圈。装 上端盖的中心孔塞。 拧紧密封轴套上的锁紧(平头)螺钉。拆下密封组件压板和沉头螺钉, 将机械密封安装在正确位置。6.7 其它安装 安装联轴器前确保对中调整已经完成,否则先进行对中调整程序。 安装联轴器弹性元件和调整垫片。 安装联轴器防护罩。 安装机械密封冷却水进、出水管,润滑油进、出管路及其他一些管路。使用新连接件。 安装驱动端和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