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助读资料】【助读资料】一、走近作者一、走近作者简介简介: :苏洵苏洵(1009-1066),(1009-1066),字明允字明允, ,号老泉号老泉, ,眉州眉州眉山眉山( (今属四川今属四川) )人。北宋散文家人。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苏辙合称“三苏三苏”, ,且三人均被列入且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唐宋八大家家”。据说苏洵。据说苏洵2727岁才发愤读书岁才发愤读书, ,经过十多年的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闭门苦读, ,学业大进。学业大进。主要作品主要作品: :苏洵长于散文苏洵长于散文, ,尤擅政论尤擅政论, ,议论明畅议论明畅, ,笔势雄健笔势雄健, ,有有嘉集嘉
2、集传世。传世。二、相关知识二、相关知识外交软弱的北宋王朝外交软弱的北宋王朝 北宋建国以后北宋建国以后, ,统治者鉴于前朝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统治者鉴于前朝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的教训的教训, ,采用中央专制集权的政策采用中央专制集权的政策, ,集军权、财权、人权于中央集军权、财权、人权于中央, ,将帅无权且经常轮换将帅无权且经常轮换, ,军队十分虚弱。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军队十分虚弱。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个时期。此时宗、仁宗、英宗三个时期。此时, ,北宋统治者屡屡屈服于北部北宋统治者屡屡屈服于北部契丹和西北部西夏的侵略势力契丹和西北部西夏的侵略势力, ,一味议和妥协一味议和妥
3、协, ,以每年送给侵略以每年送给侵略势力银、绢、茶等财物为条件势力银、绢、茶等财物为条件, ,求得暂时的和平。苏洵正是针求得暂时的和平。苏洵正是针对北宋统治者屈辱于契丹和西夏对北宋统治者屈辱于契丹和西夏, ,赂敌求安的行为赂敌求安的行为, ,借战国时期借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故事六国灭亡的故事, ,写下写下六国论六国论, ,批评北宋对外政策的不当批评北宋对外政策的不当, ,希望当政者改弦更张希望当政者改弦更张, ,重用人才重用人才, ,维护自己的政权。维护自己的政权。论论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范围属于古代的散文范围属于古代的散文, ,以论证为以论证为主主, ,特点是善
4、于说理特点是善于说理, ,可分为两种可分为两种:(1):(1)政论政论, ,用于发表作者对于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时政的见解和主张。(2)(2)史论史论, ,通过评论历史通过评论历史, ,总结历史教训总结历史教训, ,为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六国论属于史论。属于史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字音辨识一、字音辨识赂秦赂秦( () ) 暴霜露暴霜露( () ) 厥厥( () ) 洎洎( () )安寝安寝( () ) 颠覆颠覆( () ) 芥芥( () ) 嬴嬴( () )抱薪救火抱薪救火( () ) 革灭殆尽革灭殆尽( () ) 燕赵燕赵( ()
5、)六国互丧六国互丧( () ) 当与秦相较当与秦相较( () )率赂秦耶率赂秦耶( () )答案:答案:llppjujuj/qnj/qnffjijiYn/xnYn/xndidiYnYnsnsn tntn shuishui二、通假字二、通假字1.1.暴秦之欲无厌暴秦之欲无厌 (“_”(“_”同同“_”,_)_”,_)2.2.当与秦相较当与秦相较 (“_”(“_”同同“_”,_)_”,_)答案:答案:1.1.厌餍满足厌餍满足2.2.当倘如果当倘如果三、一词多义三、一词多义 非兵不利(非兵不利( )1.1.兵兵 斯用兵之效也(斯用兵之效也( ) 而秦兵又至矣(而秦兵又至矣(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狼)()( ) 广故数言欲亡(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答案:答案:1.1.名词,兵器,武器名词,兵器,武器/ /名词,战争,武力名词,战争,武力/ /名词,军队名词,军队2.2.形容词,旧的形容词,旧的/ /连词,所以连词,所以/ /名词,从前,原来名词,从前,原来/ /副词,故意副词,故意2.2.故故 或曰:六国互丧(或曰:六国互丧( ) 或未易量(或未易量( ) 诸侯之所亡(诸侯之所亡( )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今亡亦死,举大
7、计亦死(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陈涉世家)()( ) 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答案:答案:3.3.代词,有的人代词,有的人/ /副词,或许,也许副词,或许,也许4.4.动词,丢失,丧失动词,丢失,丧失/ /动词,灭亡动词,灭亡/ /动词,逃亡动词,逃亡/ /同同“无无”,没,没有有3.3.或或4.4.亡亡 至丹以荆卿为计(至丹以荆卿为计( )5.5.为为 邯郸为郡(邯郸为郡(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答案:动词,作为动词,作为/ /动词,成为动词,成为/ /第一个第一个“为为”,动词,治理;,动词,治理;第二个
8、第二个“为为”,介词,和,介词,和“所所”共同表被动共同表被动 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 ) 秦以攻取之外(秦以攻取之外( ) 以有尺寸之地(以有尺寸之地( ) 举以予人(举以予人(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天下之大( )答案:答案:介词,因为介词,因为/ /介词,用介词,用/ /连词,相当于连词,相当于“而而”,表承接,表承接/ /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目的,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连词,表结果,以致/ /介词,凭借介词,凭借6.6.以以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1.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
9、:(1)(1)义不赂秦义不赂秦 (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_)_(2)(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_)_(3)(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_)_(4)(4)日削月割日削月割 (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_)_答案:答案:1.(1)1.(1)坚守道义坚守道义(2)(2)侍奉侍奉; ;礼遇礼遇, ,以礼相待以礼相待(3)(3)自取下策自取下策(4)(4)天天天天; ;月月月月 2.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 :李牧连却之李牧连却之 (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_)_3.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
10、词的活用: :(1)(1)小则获邑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大则得城 (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_)_(2)(2)不能独完不能独完 ( (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_)_4.4.副词的活用副词的活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副词作动词副词作动词)_)_答案:答案:2.2.使使退却退却3.(1)3.(1)小的方面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大的方面(2)(2)保全保全4.4.坚持到底坚持到底五、古今异义五、古今异义1.1.其实百倍其实百倍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副词副词,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承上文, ,多含转折意多含转折意) )2.2.思
11、厥先祖父思厥先祖父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答案:答案:1.1.它的实际数目它的实际数目2.2.祖辈与父辈祖辈与父辈 3.3.至于至于颠覆颠覆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介词介词, ,表示另提一事表示另提一事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翻倒翻倒; ;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4.4.可谓智力孤危可谓智力孤危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能力, ,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答案:答案:3
12、.3.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 ,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于“以致以致”“”“以至于以至于”灭亡灭亡4.4.智谋和力量智谋和力量 5.5.刺客不行刺客不行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不可以不可以, ,不被允许不被允许6.6.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可能或能够7.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古义:_:_今义今义: :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有连贯性有连贯性, ,富吸富吸引力引力, ,能感染人能感染人; ;文艺作品中
13、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答案:答案:5.5.不去行动不去行动6.6.可以凭借可以凭借7.7.旧事旧事, ,成例成例 六、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六、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1.六国破灭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非兵不利, ,战不善战不善, ,弊在赂秦。弊在赂秦。翻译翻译:_:_( (判断句。判断句。“非非”表示否定判断表示否定判断) )2.2.赂秦而力亏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也。翻译翻译:_:_( (判断句。以判断句。以“也也”为标志为标志) )答案:答案:1.1.六国灭亡六国灭亡, ,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 ,仗打得不好仗打得不好, ,
14、弊病在弊病在于贿赂秦国。于贿赂秦国。2.2.贿赂秦国贿赂秦国, ,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自己的实力就亏损, ,这是灭亡的原因。这是灭亡的原因。3.3.洎牧以谗诛。洎牧以谗诛。翻译翻译:_:_( (被动句。语意上的被动句被动句。语意上的被动句, ,无标志无标志) )4.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翻译翻译:_:_( (被动句。以被动句。以“为为所所”为标志为标志) )答案:答案:3.3.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4.4.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 (敌国敌国) )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5.5.赵
15、尝五战于秦。赵尝五战于秦。翻译翻译:_:_( (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于秦于秦”后置于后置于“五战五战”) )6.6.其势弱于秦。其势弱于秦。翻译翻译:_:_ _( (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于秦于秦”后置于后置于“弱弱”) )答案:答案:5.5.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6.6.它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它们的势力比秦国弱。7.7.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天下之大。翻译翻译:_:_( (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大大”应作应作“天下天下”的定语的定语, ,却后置于却后置于“天下天下”) )8.8.举以予人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如弃草芥。翻译翻译:_:_ _ 省略句。应为省略
16、句。应为“举举( (之之) )以予人以予人” 答案:答案:7.7.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8.8.拿拿( (它它) )来送给别人来送给别人, ,好像丢弃小草一样。好像丢弃小草一样。【语法视窗】【语法视窗】判断句常见的三种方式判断句常见的三种方式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 ,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子, ,叫判断句。判断句通常由以下三种方式构成叫判断句。判断句通常由以下三种方式构成: :方式一方式一: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 ,如借用如借用“者者”“”“也也”等词构成。等词构成。方式
17、二方式二: :借助于借助于“乃乃”“”“是是”“”“为为”“”“则则”等词构成。等词构成。方式三方式三:“:“者者”“”“也也”都省略都省略, ,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来表示判断语来表示判断, ,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七、名句积累七、名句积累1.1.六国破灭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非兵不利, ,战不善战不善, ,弊在赂秦。弊在赂秦。_, _, _。2._,_,_,2._,_,_,以有尺寸之地。以有尺寸之地。3.3.古人云古人云:“:“以地事秦以地事秦,_,_, ,_,_, _。”答案:答案:1.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赂秦而力亏破
18、灭之道也2.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3.3.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4._,_,_,4._,_,_,或未易量。或未易量。5.5.日削月割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以趋于亡。_!_!6.6.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天下之大,_,_,_,_。答案:答案:4.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5.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精读细研】【精读细研】1.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
19、?作者是采用什么方式提作者是采用什么方式提出的出的? ?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 ?【分析探究】【分析探究】(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六国破灭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非兵不利, ,战不战不善善, ,弊在赂秦。分论点是弊在赂秦。分论点是: :赂秦而力亏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不赂者以赂者丧。者丧。 (2)(2)作者开门见山作者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两个分论点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两个分论点则是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则是从正反两方面提出。 (3) (3)这样的提出方式不仅紧扣题目这样的提出方式不仅紧扣题目, ,明确了论题明确了论题, ,
20、而且便于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展开论证后文驰骋文墨、展开论证, ,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中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中, ,前者直接提出前者直接提出, ,顺应中心论点顺应中心论点, ,对对中心论点进一步阐释中心论点进一步阐释, ,使人的认识更深一层使人的认识更深一层; ;后者在一问一答中后者在一问一答中提出提出, ,消除疑虑消除疑虑, ,使中心论点更加完善使中心论点更加完善, ,有力地支持了中心论点有力地支持了中心论点, ,起到突出、强化的作用。起到突出、强化的作用。2.2.苏洵认为苏洵认为“赂者赂者”和和“不赂者不赂者”这两种持不同战略
21、的国家各这两种持不同战略的国家各是怎样灭亡的是怎样灭亡的? ?【分析探究】【分析探究】3.3.作者是如何论述作者是如何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的的? ?【分析探究】【分析探究】4.4.作者在第五段是如何作者在第五段是如何“论史评古论史评古”的的? ?连用两个叹词连用两个叹词“呜呜呼呼”“”“悲夫悲夫”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 ?【分析探究】【分析探究】作者先承上文之末的设想抒发感慨作者先承上文之末的设想抒发感慨, ,如果六国不如果六国不赂秦而抗秦赂秦而抗秦, ,必将大有作为必将大有作为, ,行文摇曳多姿行文摇曳多姿, ,兴味无穷兴味无穷; ;然后启下然后启下, ,揭开病根揭开病根,
22、,重申赂秦之弊重申赂秦之弊, ,最后一句语带双关最后一句语带双关, ,明确了六国赂秦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 ,委婉地规劝委婉地规劝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 ,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 ,不要重蹈历史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的覆辙。 作用作用:(1):(1)呜呼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承接上段末尾, ,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张。 (2)(2)悲夫悲夫又回到历史中又回到历史中, ,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 ,抨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击六国的政策。提出
23、“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才是赂秦之根源。 总之总之, ,运用两个叹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运用两个叹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起到起到连接作用连接作用, ,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换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换, ,引导读者理清思路。引导读者理清思路。5.5.请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请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分析探究】【分析探究】本文开篇以本文开篇以“弊在赂秦弊在赂秦”点明中心论点点明中心论点, ,因为因为“赂秦而力亏赂秦而力亏”。由于赂秦者只有韩、魏、楚三国。由于赂秦者只有韩、魏、楚三国, ,所以再由所以再由设问引出另外一个分论点设问引出另外一个分论点:
24、“:“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如此立论如此立论, ,才才能全面。能全面。 以下两段依次分承上述两个论点以下两段依次分承上述两个论点: :第三段论证第三段论证“弊在赂弊在赂秦秦”, ,第四段论证第四段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由于第四段已提到燕、。由于第四段已提到燕、赵以武力抗秦的政策赵以武力抗秦的政策, ,第五段再引申一步第五段再引申一步, ,指出联合抗秦之可行指出联合抗秦之可行; ;更由可行而不行说到赂秦的根本原因是更由可行而不行说到赂秦的根本原因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至此至此, ,其其“讽今讽今”之意已昭然若揭。之意已昭然若揭。 末段则水到渠成地
25、点明了全文主旨末段则水到渠成地点明了全文主旨, ,以以“天下之大天下之大”暗指暗指北宋王朝统治者北宋王朝统治者, ,以以“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喻宋王朝对西夏、喻宋王朝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文章气魄雄放契丹的妥协政策。文章气魄雄放, ,论证缜密论证缜密, ,充分表现出苏洵的充分表现出苏洵的论文风格。论文风格。6.6.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结合课文分析运用这些论证方请结合课文分析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法的好处。【分析探究】【分析探究】【论坛平台】【论坛平台】 楼主楼主主题主题:“:“六国破灭六国破灭”真的就是如苏洵所说的全真的就是如苏洵所说的全 是是
26、“弊在赂秦弊在赂秦”吗吗? ? 沙发沙发苏洵认为韩、魏、楚亡国的原因为苏洵认为韩、魏、楚亡国的原因为“赂秦而力亏赂秦而力亏, , 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也”。历史上韩、魏与赵本为一家。历史上韩、魏与赵本为一家, ,晋顷公失晋顷公失政政, ,最终分裂为魏、韩、赵三国。三国互相攻伐最终分裂为魏、韩、赵三国。三国互相攻伐, ,国势日衰。被国势日衰。被齐国坐收渔翁之利齐国坐收渔翁之利, ,奇袭魏国。而此时奇袭魏国。而此时, ,秦国落井下石秦国落井下石, ,魏军战魏军战败败, ,韩国亦无力抗秦。可是魏、韩之亡源于诸侯间的相互攻伐韩国亦无力抗秦。可是魏、韩之亡源于诸侯间的相互攻伐, ,而被秦国所乘。而楚国与秦
27、国同为大国而被秦国所乘。而楚国与秦国同为大国, ,但秦国因商鞅主持变但秦国因商鞅主持变法得以昌盛法得以昌盛, ,楚国却近小人而远贤臣。楚国却近小人而远贤臣。板凳板凳 _参考观点参考观点: :苏洵认为齐、燕、赵亡国苏洵认为齐、燕、赵亡国, ,原因是原因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不能独完”。而历史并不完全如此。至于苏洵。而历史并不完全如此。至于苏洵“至至丹以荆卿为计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始速祸焉”的理论的理论, ,简直可笑至极。至于赵国简直可笑至极。至于赵国, ,正如苏洵所说正如苏洵所说“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错用主将而致国亡。对错用主
28、将而致国亡。对于身处北宋的苏洵于身处北宋的苏洵, ,也许这些见解对他过于苛刻。毕竟也许这些见解对他过于苛刻。毕竟, ,他只想他只想借此劝诫当时的统治者。但到今天借此劝诫当时的统治者。但到今天, ,我们再读这类文章时应抱我们再读这类文章时应抱有怀疑的态度有怀疑的态度, ,正所谓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一、课内素材一、课内素材责任责任 苏洵面对积贫积弱的北宋苏洵面对积贫积弱的北宋, ,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 ,忧心忡忡。忧心忡忡。他借古讽今他借古讽今, ,借史抒怀借史抒怀, ,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兴亡的关注。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兴亡的关注。“天下天下兴亡兴亡, ,匹夫有责匹
29、夫有责”, ,这种事情在历史中的任何时期都曾发生过这种事情在历史中的任何时期都曾发生过, ,从岳飞的从岳飞的“精忠报国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抗从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日战争的硝烟烽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创业, ,这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也许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也许“侠之大者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为国为民”就说明了一就说明了一切切, ,一个人应该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一个人应该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 ,无论是贩无论是贩夫走卒夫走卒, ,还是耕农书生还是耕农书生, ,只要负起这一责任只要负起这
30、一责任, ,就是值得尊敬的英就是值得尊敬的英雄。雄。一材可以多用一材可以多用, ,你认为这则素材有哪些运用角度你认为这则素材有哪些运用角度? ?答案答案: :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忧国忧民二、精彩运用二、精彩运用担当担当, ,是人之存世之魂是人之存世之魂, ,是国之立世之神是国之立世之神, ,是每个人应具备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责任。的责任。肖邦把家园之思、亡国之痛埋在心头肖邦把家园之思、亡国之痛埋在心头, ,从此羁旅异乡从此羁旅异乡, ,手指手指流转于黑白世界流转于黑白世界, ,担当起音乐筑魂的责任。满腔豪情堪称乱世担当起音乐筑魂的责任。满腔豪情堪称乱世卧龙的诸葛亮卧龙的诸葛亮,
31、 ,胸中兼怀天下胸中兼怀天下, ,面对的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面对的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但他敢于担当但他敢于担当,“,“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谁堪伯仲间”, ,伟哉伟哉! !北宋智者苏洵不愿北宋智者苏洵不愿看到北宋在贿赂中丧失主权看到北宋在贿赂中丧失主权, ,敢于担当敢于担当, ,发出了发出了“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是又在六国下矣”的呐喊。的呐喊。担当是一种态度担当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行为, ,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勇之心勇之心; ;它需要你有郑和船队迎战困难的气魄它需要你有郑和船队迎战困
32、难的气魄, ,永不放弃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持; ;它需要你有面对错误不躲避、面对责任不推诿的正确心态。它需要你有面对错误不躲避、面对责任不推诿的正确心态。“欲平治天下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也舍我其谁也?”?”两千多年前两千多年前, ,孟子孟子如是说。其言论在今日更具有崇高的价值观效应。如是说。其言论在今日更具有崇高的价值观效应。“苟利国家苟利国家生死以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责任担当概念的明确责任担当概念的明确, ,注定了一个注定了一个人不会平庸。人不会平庸。同学们同学们, ,国家的大旗终要我们擎起。历史存在于继承国家的大旗终要我们擎起。历史存在于继
33、承, ,文明文明辉煌于开拓。我们要担当的辉煌于开拓。我们要担当的, ,当是一份继往开来的责任当是一份继往开来的责任! !( (节选自高考优秀作文节选自高考优秀作文担当担当) )重读重读六国论六国论的别番滋味的别番滋味苏洵曾写过一篇苏洵曾写过一篇六国论六国论, ,文章开篇就直抒己见文章开篇就直抒己见, ,说说“六六国破灭国破灭, ,非兵不利非兵不利, ,战不善战不善, ,弊在赂秦弊在赂秦”。经过一番论证之后。经过一番论证之后, ,又又说说“苟以天下之大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是又在六国下矣”。 现在我又重新找来这篇文章细细读了读现在我又重新找
34、来这篇文章细细读了读, ,觉得颇值得玩味。觉得颇值得玩味。 很显然很显然, ,文章是就秦国扫灭六国而得出的一点感慨文章是就秦国扫灭六国而得出的一点感慨, ,认为六认为六国就这么轻松地被秦国依次所灭却无一幸免国就这么轻松地被秦国依次所灭却无一幸免, ,弊在六国赂秦弊在六国赂秦, ,只只知一味地用土地讨好秦国知一味地用土地讨好秦国, ,为求得一时的安宁为求得一时的安宁, ,不惜将祖先辛辛不惜将祖先辛辛苦苦苦苦暴霜露、斩荆棘打拼下来的基业一点点拱手相让暴霜露、斩荆棘打拼下来的基业一点点拱手相让, ,割割让秦国以城池让秦国以城池, ,苟且偷安甚至是苟延残喘毫无一国霸气可言。苟且偷安甚至是苟延残喘毫无一
35、国霸气可言。其实别说是霸气其实别说是霸气, ,就连尊严也被践踏得稀烂难堪。就连尊严也被践踏得稀烂难堪。 当然当然, ,文章也并不是将六国化作一类文章也并不是将六国化作一类, ,一棒子打死。虽说是一棒子打死。虽说是有些诸侯国卑躬屈膝偏安一隅有些诸侯国卑躬屈膝偏安一隅, ,但也不乏敢挺直腰杆针锋相对但也不乏敢挺直腰杆针锋相对的国之骨气的国之骨气, ,早期的燕国和赵国就在其列早期的燕国和赵国就在其列,“,“燕虽小国而后亡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斯用兵之效也”; ;而赵国先是采用武力以敌而赵国先是采用武力以敌, ,因有大将李牧挥斥因有大将李牧挥斥方遒而连却之。这是苏洵另眼相看的一点赞扬与认可。
36、可是终方遒而连却之。这是苏洵另眼相看的一点赞扬与认可。可是终究难逃厄运究难逃厄运, ,究其原因究其原因, ,燕国是心有浮躁燕国是心有浮躁, ,在时机尚未成熟时以在时机尚未成熟时以荆轲为计荆轲为计, ,去刺杀秦王去刺杀秦王, ,遗憾的是刺杀未遂反遭杀戮遗憾的是刺杀未遂反遭杀戮, ,因此始速因此始速祸焉祸焉; ;赵国呢赵国呢, ,还是小人之心的庸碌国王惹的祸还是小人之心的庸碌国王惹的祸, ,听信谗言听信谗言, ,将唯将唯一的勇将李牧诛杀一的勇将李牧诛杀, ,殊不知殊不知, ,在诛杀李牧的同时也关闭了己国的在诛杀李牧的同时也关闭了己国的生存之门。唉生存之门。唉, ,其用武而不终也其用武而不终也, ,悲夫也哉悲夫也哉! ! 齐国呢齐国呢, ,虽然依附着秦国虽然依附着秦国, ,看似风光看似风光, ,是强大秦国的是强大秦国的“朋朋友友”, ,表面上有秦国这样一个后盾和强援表面上有秦国这样一个后盾和强援, ,事实上事实上, ,却是伴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递站点转包合同协议
- 欠账委托催缴合同协议
- 员工高空作业合同协议
- 唯美度雇用员工合同协议
- 商标侵犯调解协议书模板
- 微信传播服务合同协议
- 2025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点:合同的订立与合同的解除
- 商品异地买卖合同协议
- 2025茶叶代理合同示范文本
- 商品鸡养殖合同协议
- 泰语高级测试题及答案
- 聚焦财税场景的AIBM生态服务行业白皮书
- 2024年绵阳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春季学期 形势与政策讲稿第五讲-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 脑小血管病共识-课件
-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第一章整式的乘法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24)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MOOC】道路交通安全-河海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卷【3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