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教案5. 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 .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重点)2 .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重点、难点)3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钢索,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钢索组成的图案;围棋棋盘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中,蕴涵着大 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大桥上的斜梁和阳素横盘匕的横线和纵线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对顶角和邻补角的
2、概念类型一 对顶角的识别卜列图形中/ 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解析:观察/1与/2的位置特征,只有C中/1和/2同时满足有公共顶 点,且/ 1的两边是/ 2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故选 C.方法总结:判断对顶角只看两点:有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类型二邻补角的识别如图所示,直线 AB和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解析: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判断:有一个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 延长线./ 1和/ 2、/ 1和/ 4都满足有一个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故为邻补角.故答案为 /2和/4.方法总结:邻补角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相邻且互补.但
3、需要注意的是: 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探究点二:对顶角的性质【类型一 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BOD = 42° , OA平分/COE,求/ DOE的度数.E解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OC与/BOD的关系,根据 OA平分 /COE,可得/COE与/AOC的关系,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由对顶角相等得/ AOC=/BOD = 42° .OA平分/ COE,/ COE= 2/AOC = 84° .由邻补角的性质得/ DOE = 180° / COE= 180° -8
4、4 =96°.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图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根据两种角 的性质找出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类型二结合方程思想求角度14如图,直线AC, EF相交于点O, OD是/AOB的平分线,OE 在/ BOC,1内,/BOE = 2/EOC, /DOE = 72 ,求/ AOF 的度数.解析:因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较复杂,所以想到列方程解答,根据观察 可设/BOE = x,则/AOF=/EOC=2x,然后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设/BOE = x,则/ AOF = /EOC=2x/AOB 与/BOC 互为邻补角, 一人.13 ./AOB=1
5、80 3x; OD 平分/ AOB, . / DOB = /AOB= 90 /x; / 3DOE = 72 , . 90 /x+x=72 ,解得 x= 36 . ./AOF = 2x= 72 .方法总结: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 补.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类型三应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图,要测量两堵墙所形成的/ 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请你写出测量方法,并说明几何道理.解析: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把 /AOB转化到另外一个角上.解:反向延长射线OB至UE,反向延长射线OA至IF,则/EOF
6、和/AOB是 对顶角,所以可以测量出/ EOF的度数,/ EOF的度数就是/ AOB的度数.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对顶角的性质把不能测量的角进行转 化.探究点三:与对顶角有关的探究问题我们知道:两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 2对;三条直线交于一点,顶角有6对;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 12对图困图(1)10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 对;(2)n(n>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 对.解析:(1)仔细观察计算对顶角对数的式子,发现式子不变的部分及变的部 分的规律,得出结论,代入数据求解.如图 ,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42) X44(6 2) X6=2对对顶角;如图,三条直线
7、交于一点,图中共有 4(82) X8=6对对顶角;如图 ,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 4=12对对顶(202) X20角按这样的规律,io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对顶角共有 4=90(对).故答案为90;(2)利用(1)中规律得出答案即可.由(1)得n(n>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的2n (2n-2)对数为 4= n(n1).故答案为 n(n-1).方法总结: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据的变化特征.三、板书设计f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求角的大小对顶角相等J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8、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经历合作探究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 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5.1.2垂线【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2 .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用垂线 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及垂线的画法【教学过程】活动1:观察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若固定木条a,旋转木条b,当b的位置发生变 化时,a?b所成的角也会随之变化,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位置:=90°
9、教师演示课件“垂直”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感受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变化。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垂线的能力;(2)学生认识到垂直是两条相交直线的特殊位置;(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归纳:若两条直线相交成 90°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当两条 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借助已有的几何知识从 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垂线的几何图形, 使新知识建立在 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 让学生增强对生活中的垂线的认识。 建立直观 的数学模型。根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可知,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的任
10、意一个 角等于90,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如下图,如果直线 AB, CD相交于点O, / AOC=90° ,那么AB-LCD ,这个推理过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因为/ AOC=900所以AB_LCD (垂直的定义)4c50 :乂 。*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很常见,请举例。活动2:问题(1)现有一条已知直线AB,分别过直线外一点C和直线上一点D,作AB 的垂线,你能有几种方法?(2)通过上述方法画出的垂线有几条?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经过思考 ?操作,发现又t于问题(1)可以有下列几种方法来画垂线:用度量法,用量角器;用三角板,如图:教师在学
11、生动手操作后演示课件“用三角板作垂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画 垂线的过程。学生通过思考得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过程,发现结论,提高学生探索问 题的能力。让学生概括结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完成课本中这个知识点对应的练习。活动3:探究如图连接直线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 AAA,其中POL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1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 PA, PA2, PA3,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问题(1)如图,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教师适时演示课件“垂线段最短”,引导学生探索和归纳。(
12、2)从上述探究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教师活动:适时地给出概念:(1)垂线段:垂线上一点到垂足的线段;(2)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垂线段的长度。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先在以小河为直线,然后画P点与小河的垂线段,于是 找到挖渠方案。再提出问题,如果图中比例尺为 1:100000,水渠大约要挖多长?归纳: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垂线段最短。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观察课件中的情况,自主探索发 现在图形中存在的规律,进而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完成本知识点对应的练习。活动4:巩固练习(1)怎样画一条线段或一条射线的垂线?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
13、学生经过观察发现,画已知线段?射线的垂线其实就是经过已知点作已知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的垂线,只要理解这一点,画垂线的问题迎刃而解。主要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严谨性。(2) 如图,直线 AB?CD相交于点O, OELAB,且/DOE=3/COE,求ZAOD的度数。(3)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 AB上由A地开往B地,M?N是分别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设汽车行驶到公路 AB上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Q点时, 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 AB上分别画出点P和点Q的位置;汽车从A出发向B行驶时,在公路AB的哪一段,距离M?N两村庄都越来越近?在哪一段路上距离村庄 N越来越近,而
14、离M越来越远?3A教师活动:在学生思考或表述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以此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考察学生的几何直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2)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必要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讨论,经过思考或讨论可以发现,对于问题,当汽车距离 M最近时,相当于过 M画直线AB的垂线,垂足 就是P点,同理,过N点画直线AB的垂线,垂足就是Q的位置;对于问题,可以通过图形观察发现,当处于 AP路段时距离两村都越来越近,在处于PQ路段时距离M越来越远?距离N越来越近。本问
15、题的解决,再一次让学生体会:(1)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学生的作图能力的训练;(3)垂线段最短的知识;(4)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活动5:看谁做得快(共12道题,见课件)活动6:小结本节课内容1 .垂线的定义;2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 .垂线段最短。对知识回顾和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目标1 .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 三线八角”,并能在图 形中进行辨识。2 .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从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 形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从图形变化过程中,培 养
16、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突破点在各种复杂的图形中如何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过程1 .复习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的位置关系及性质;(在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2 .展示图形,如图5. 1 10,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八个角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 同位“、内错"、同旁”等位置关系,为下面的新 课学习作充分准备。)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问题1 1:如图5. 1 10,怎样描述直线A
17、B、CD和EF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说出 直线AB、CD和EF相交”,或者 两条直线AB、CD被第 三第直线EF所截”。)问题12:如图5. 1 10中,直线AB、CD被EF所截得到八个角,这其 中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问题21:观察图5. 110中的/ 1和/5,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分别在直线 AB、CD的同一方(上方),并 且都在直线EF的同一侧(右侧),这是 同位角”的本质属性。然后,可以用 位 置相同”来描述这种位置关系,给出 同位角”的描述性定义。)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问题2 2:你还能在图5. 110中找出其他的同位角
18、吗? 一共有几对?问题2 3:你能看出两个同位角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互为同位角的两个角没有公共顶点和公共边,但有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 上,然后将上述互为同位角的两个角,从图 5. 1 10中分解出来,画出如图下 的草图,从这些简单图形中容易识别出/1和/2都是同位角。可顺便指出,形如“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1)(2)(3)(4)这就是把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训练,这种训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 握识图技能,从而扫除学生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时可能存在的障碍。止匕外,还要训练学生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如图 5. 1 10中,/1和/5 是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EF所截得的同位角”。问题2
19、 4:下图中的/ 1和/2是同位角吗?为什么?(本题考察学生是否理解 同位角”的意义(本质属性)以及对变式图形的识 别能力。以上关于 同位角”的内容,应作为本课的重点,以便 举一反三”。)问题31:图5. 1 10中的/3和/5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在分析同位角的基础上,学生较容易能得出/3和/ 5在直线AB、CD之问,并且分别在直线EF的两侧。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其中 错”为 交 错”的意思。)问题3 2:图5. 1 10中还有哪些角是内错角?问题3 3:你会从图5. 1 10中分解”出这些内错角吗?这些(分解后的 内错角)图形像哪一个英文字母?(训练学生分解图形的技能,并可引导学生
20、得出“Z形图形的两个角是内错要求学生说出图5. 1 10中的内错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得的问题3 4:下图中的/ 1和/2是内错角吗?为什么?问题41:观察图5. 1 10中的/4和/5有什么位置关系?/ 4和/ 5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的同一侧,像这样的 一对角叫同旁内角。问题4 2:图5 1 10 中还有哪些同旁内角?并说出它们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截得的?(进而仿照教学同位角和内错角的过程,进行相应的识图和语言叙述的训练。)问题4 3:上图中的/ 1和/2是同旁内角吗?为什么?例题讲解课本第7页例题。(本例题既考查了对基本图形的识别,又考查了对学过的“对顶角 ”
21、和 “邻补角 ”等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同时向后面的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的内容靠近)巩固练习课本第 7 页练习第1、 2题作业1 .课本第 9 页 11,阅读第 10 页“看图时的错觉”2 .补充作业:填空®!1 .如图XDZBW与NCD4是直 线一和_被一所做.构成的冏旁 内角(2)/1和N2是直绫 和一被 _所裁,构成的内铺角.(3)Z3和N4是直线一和_M一所截.构成的内错角.WZDCE与N3C是直线一和 一被所载.构成的同位角.2 .如图.;(1)ZX£D 和N4c8 是一一被 一所藏得的一角.(2)/说和一是瓦比被一 所彼得的内锚角.(3)Z和/_是 DE、BC 被 A
22、C所微得的同旁内角.(4)Z 和/ 一是 AB.AC 被 麻所裁得的内铺角.3 .如图,直线XfiMC被此所截.I WZ1与/2是一角./I与N4是 _角,/3与N4是一角./2与N3 是一斯.N2与N4是一角.5.2.1平行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2)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2.如图与12不能构成同位南的图形是B,阿旁内角D.以上结论都不时造屑.I.如图,/助(:和£.4(力是(A.同位岫
23、C.内镶备3.短曲.图中共有冏劳内角()对及3C4D.5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兴趣,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难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 图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二、情景导入将三根木条分别钉在一起,转动其中一根木条,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 两条直线不相交的情况。三、新知探究探究一、平行线1 .观察思考:展示学具,在转动 a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 交的位置呢?2 .定义及表示方法:在同一平面内, 是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 o3 .对平行线概念的
24、理解:定义中强调 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要强调这句 话。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在空间中,是否存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提示:用长方体来说 明)。4 .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2)。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探究二、画平行线1 .在转动教学准备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2 .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oB(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探究三、平行公理及推论 (一)平行公理1 .思考:上图中,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过点C画直线a
25、的平行线,能画 条;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2 .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平行公理:3 .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 ",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 是 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两垂线性质中对 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 ,也可在直线。(二)平行公理的推论。Ia1 .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 c是互相。2 .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3 .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法验证 b / co4 .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用符号语言表达为:5 .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
26、。若CD与AB平行,WJ 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A B四、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五、随堂练习1 .已知点P和不过点P的直线a,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过点 行的直线boP且与直线a平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
27、)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5.2.2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能运用判定方法对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进行判定。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过程中,感受逻辑推理,逐步学习 证明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在学 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
28、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操作展示:我们以前已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见教材图5.2-5)教师利用三角板进行操作,学生观察教师操作的过程,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三角板起什么作用?关注学生能否从角的角度去讨论平行线的画通过教师的操作,使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通过观察和讨 论,使学生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EP二、探究直线平行的方法一H 1D1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面的操作抽象成如图的图形,2 B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画 AB平行于CD,实际上就是画/ 1等于/2,而这两 个角是什么关系
29、,(学生回答) 由此说明了什么?总结: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应用新知问题:你能说出木工用右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见教材图5.2-7)三、探究直线平行的其他方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有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那么,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能否判定两直线平行?1、如右图,如果/ 2=73,能得出a/b吗?cb:/2=/3 (已知),而/ 1 = /3 (对顶角相等),./ 1 = /2 (等量代换),-'-all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0、2、如右图,如果/ 2+/ 4=180° ,能得出a/ b吗?(学生试着做)总结: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应用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答:这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下: 如图。; b±a,c±a(已知),./ 1 = 7 2=90° (垂直的定义),- c/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五、练习与小结:
31、练习:教材练习第1、2、3题。小结:想一想,你有多少种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六、作业:习题5.2第4题七、教学反思:5.3.1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行线的距离。3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广阔性。【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难点】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节课的难点.【自主学习】(一)预习准备1、预习疑难:(1)预习书18-19页(2)回顾:平行线有哪些判定方法?(3)预习作业1、如图,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并且
32、AD/ BC,AB/ DC若/C =1300 ,则NCBE =NA =度。2、如图,当当 /时,时,ZDAC =/BCA ; /CAB =/DCA ;【合作探究】(一)平行线性质1、观察思考:教材19页思考2、探索活动:完成教材19页探究3、归纳性质:同位角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va/ b (已知);/1 = /5(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va/ b (已知) / 3= / 5 ()va/ b (已知). /3+/6=180 ()(二)证明性质的正确性:1、性质1 一性质2:如右图,: a/ b (已知)又/ 3=/ 1 (对顶角相等) ./2 = / 3 (等量代换)。v a/ b (已知
33、) ;/1=/2(0/ 1 =2、性质1 一性质3:如右图,(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1、如图,已知直线 AB/ CD,E是直线CD上任意一点,过E向直线 AB作垂线,垂足为F,这样做出的垂线段EF的长度是平行线的距 离。23、 对应练习:如右图,已知:直线 m / n , 直线n上的两点,C D为直线m上的两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D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D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三角形 与 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理由是 【展示提升】(一)例(教材20)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A=100°,/ B=115,梯 形另外两个角
34、分别是多少度?1、分析梯形这条件说明/A与/D、/B与/C的位置关系是数量关系(二)练一练:教材21页练习1、2【学习体会】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AB / CD,则与/ 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D.2个A.350B.300C.250D.20、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2)AOD,OF,OE,/D=50° ,则 / BOF 为()3 ./ 1和/2是直线AR CD被直线EF所截而成白内错角,那么/ 1和/2的大小 关系是()A./1 = /2B./1&
35、gt;/ 2;C./1</ 2D.无法确定4 .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 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 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二)填空题:1 .如 图 3 所 示,AB /CD,/D=80° ,/CAD:/BAC=3:2,则/ CAD=,/ACD= ?.2 .如图 4,若 AD/ BCM/=/=/,/ABC吆=180°若 DC/ AB,则/=/,/=/ ABC吆=180.(4)(5)(6
36、)3 .如图5,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 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品&准确接通,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因为.4 .(2002.河南)如图6所示,已知AB /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 / B-EF,若/ 1=72°,则 / 2=.(三)解答题1 .如图,AB/ CD, / 1=102°,求/2、/3、/4、/ 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保1题12 .如图,EFtzXABC勺一个顶点 A,且EF/ BC,如果/ B=40°, 72=75°,那 么/1、/3、/G
37、/BAC+ /B+ /C#是多少度,并说明依据?3、如图,已知:DE/ CB/1=/ 2,求证:CD平分/ ECB.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目标】命题的构成:1 .了解命题的概念、命题的一般形式:”如果那么题设和结论2 .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3 .理解什么是定理和证明。4 .知道如何举一个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教学重难点】命题的判断及区分题设、结论。简写形式的命题怎么改写为“如果那 么”的形式。【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活动1请同学们读下列语句,它们在表述形式上,有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1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
38、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 .对顶角相等。4 .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练习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3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4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5 .内错角相等()活动2命题的形式、构成: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练习下列命题中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活动3简写形式的命题
39、如何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练习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 .对顶角相等;2 .内错角相等;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4 .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6 .等角的补角相等;7 .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活动4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哪些命题是错误的?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 .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4 .同旁内角互补;5 .对顶角相等。归纳真
40、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练习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 .内错角相等;2 .画一条直线;3 .四边形是正方形;4 .你的作业做完了吗?5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 .对顶角相等;7 .同垂直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8 .过点P画线段MN的垂线;活动5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它符合命题的假设,但不满足 结论就可以了。判断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可以举出如下反例,如上图所示, OC是/AOB的平分线
41、,/ 1 = /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让学生完成课本22页的练习。活动6公理、定理:1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 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2 .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真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们是 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公理和定理都可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1)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2)命题的结构: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常可写成“如果,那 么”的形式。2
42、.公理:人们长期以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 根据的命题,叫做公理。3 .定理:经过推理论证为正确的命题叫定理。也可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4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定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该命题不成立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称为举反例。5.4平移【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 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2 .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 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教学
43、重难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打开幻灯机,投放课本图 5.4-1的图案。2 .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3.师生交流。(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 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四周对称着 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 (不考虑颜色)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2)根据上述的特点,这三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的“基本图 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工厂员工职业发展路径与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科技创新项目法律支持服务合同
- 2025版租赁房屋装修与损坏责任合同
- 网络协同节能-洞察及研究
- 银行报销费用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汽车汽车知识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智能冷库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简历与求职信翻译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品牌公关传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洪恩识字配套字库完整版识字启蒙200字-生字组词句子完整版可打印-点读指读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FZ/T 73001-2016袜子
-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详细课件
- 热集成-4.夹点技术基础理论
- 2023年员工标准劳动合同范本版7篇
- 倪海厦针灸讲义
- 施工放样测量记录表
- 音乐美学课件
- 有色金属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规定(试行)
- 杭州市“教坛新秀”理论考试简答题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