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一、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1平均温度tp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o的计算tptmax+tmin2totmax+tmin-5弹一2tmax+tminto简=-102式中tp平均温度C (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to弹、to简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C;tmax设计最高温度C;tmin 设计最低温度C;2当量跨距计算公式V i=1式中Ld 锚段当量跨距(m);nE L|3= ( L 13+ L23+ Ln3)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i=1n乂L|= ( Li+ L2+ Ln)锚段中各跨距之和;i=13定位肩架高度B的计算公式B H+e+l (h/d+1/10) h
2、/2式中B 肩架高度(mm);H 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e支持器有效高度(mm);I 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d定位点处轨距(mm);h定位点外轨超高(mm);4接触线拉出值a地的计算公式Ha 地=a hd式中 a地一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a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H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a导线设计拉出值(mm);h外轨超高(mm);d轨距(mm);5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max的计算公式max=Iz “ |2z E2max式中 "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
3、量(mm);lz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Emax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由上式可知E=0时Aa=06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i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p=15C)a15=a± 1/2 "max式中a导线设计拉出值(mm);"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5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 mm)。亦 与a 的变化关系,主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Aamax的变化量的大小,当"max变化量较大时,则ai5相对a值的变化较大,当"max变化量较小时, 则a15相对a值变化量较小。但 塚諏的变化量又
4、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 时Emax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Mmax变化也较大,则ai5工a,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 Aamax变化也较小,则 印5 a。 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 ai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 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 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 ai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即:270W a15v 300。曲线区段由于Aamax较小,a15a。即在调整 时按a值进行。士一由定位的型式决定,直线反定位器取“ +”号,其余定位型式 取“”号。7定位器坡度1/X的确定:1141C1<+<10X
5、Ld5式中1/X 表示定位器在任意温度时的坡度;Ld 定位器的长度;Ahc定位点在极限温度和调整温度时高度变化Ah之差,即Mc= Ah 极Ah 调;8吊弦间距的计算公式L 2X 4X0简单二 K 1L 2X 8.5X o弹性二K 1式中X。简单一简单链形悬挂吊弦间距(m);X °弹性一弹性链形悬挂吊弦间距(m);L 跨距长度(m);K跨中吊弦布置的根数;9. 吊弦、定位、限制管偏移值计算公式E=La ( tx tp)式中 E偏移值(m);L 所计算的吊弦、定位器、限制管距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a线胀系数1/C(全补偿吊弦偏移值E计算时:a=a ac, q表示 接触线线胀系数,比
6、表示承力索线胀系数);tx 检调时温度(C);tp平均温度(°C);10. 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Hzx的确定Hzx=H°+ 如士 f+30式中Hzx在任意温度时,中心锚结线夹处导线高度(mm);Ho导线设计高度如一第一吊弦点(即定位点)高度变化量f中心锚结辅助绳固定处接触线弛度“士” 一取决于调整时的温度,当调整温度大于无弛度温度时取“-” 号,反之取“ + ”;11. 补偿器 a、b 值的计算公式 a=amin+nLa(tx tmin) b=bmin +nLa(t maxt x)式中a补偿绳回头末端至定滑轮或制动部件的距离(m);b 补偿器坠砣底面距基础(
7、或地)面最高点的距离(m);n传动比,传动比为1: 2时,n=2;传动比为1: 3时,n=3;amina的最小允许值,应为0.2m;bminb 的最小允许值,应为 0.2m;L 补偿器距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tmax设计最高温度C);tmin 设计最低温度(C);tx检调时温度(C);a线胀系数1/C;12. 下锚拉线长度计算公式L 钢绞线 二?H+2X 500- UT Ng式中 L 钢绞线拉线(钢绞线)下料长度( mm);?计算系数,它的值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a确定:当/ a=45°时,?=1.414;当/a=600时,?=1.155;H支柱出土点至承锚、线锚角钢的距离(m
8、m);UT表示UT楔形线夹(或调整螺栓)的长度(mm);Ng拉线拉杆长度(mm);13曲线水平力Prc和Prj的计算公式 承力索: PRC=TCL/R 接触线: PRJ= TJL/R式中 Prc承力索在曲线上产生的水平力(N);Prj接触线在曲线上产生的水平力(N);Tc承力索张力(N);Tj接触线张力(N);R曲线半径(m);L 跨距长度(m),若支柱两侧的跨距L不等时,则L=( L1+L2) /2 即取支柱两侧跨距的平均值;14. 直线定位之字力 P 之的计算公式P 之=4a/L式中 P之一直线定位之字力(N);Tj接触线张力(N);a定位点拉出值(m);L 跨距长度(m),若支柱两侧的跨
9、距L不等时,则L=( L1+L2) /2 即取支柱两侧跨距的平均值;15. 承力索弛度的测量计算公式F=( A+c) /2B式中 F承力索弛度(mm);A和C两悬挂点承力索至轨面的高度(mm);B 跨中承力索最低点至轨面的高度(mm);16. 空气绝缘间隙的计算公式d=0.1+Ue/150式中d空气绝缘间隙(m);Ue接触网额定电压(kv);17吊弦长度计算公式C=h-gx(L x) /2Tc或C=h-4XF。(L x) /L2式中 C所求吊弦长度(m);L 跨距长度(m);h悬挂点结构高度(m);x所求吊弦距支柱定位点的距离(m);g每米接触悬挂的重量(kg);Tc承力索的张力(kg);Fo接触线无弛度时承力索的弛度(m);18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的计算bn=“ C h + a2n式中bn承力索分段长度(m);Ch相邻两直吊弦的高度差(m);an横向承力索上相邻两悬挂间的水平距离(m);如a1、a2、出19横向承力索修正长度的计算AB=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管理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可打印
- 2025新版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必刷)
- 2025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精练)
- 2025合同纠纷解决的关键要素
- 2025购销合同转让协议范本
- 2025私营企业员工的人事合同范本
- 2025房产买卖合同书
- 2025年电子线圈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标准版汽车销售合同协议书
- 2025建筑公司标准版劳动合同
- 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第八章 大型活动风险管理
- Q∕GDW 12165-2021 高海拔地区运维检修装备配置规范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 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 妇科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动态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
- 从汽车检测看低空飞行器检测发展趋势
- DB32T 4740-2024 耕地和林地损害程度鉴定规范
- 五一节假日安全生产培训
- 中考英语二轮复习课件:中考解题技巧-读写综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