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芦叶船 语文S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芦叶船 语文S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芦叶船 语文S版_第3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芦叶船 语文S版_第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芦叶船 语文S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芦叶船?教案深度解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和小伙伴们在家乡的竖河边叠芦叶船和放芦叶船的事。作者通过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继续感受童年的快乐,体会童年的乐趣,会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芦叶和水乡孩子的生活方式或许会比较陌生,老师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性地感受,理解芦叶的形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课文第二、三部分是重点,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动词来感受和体会。知识与才能:1、会认“蜘、蛛、桅、窄、浩、荡6个生字,会写“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10个

2、生字。掌握“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积累词语“风帆、保险、手艺、晴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联想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芦叶船给水乡孩子带来的乐趣,体会孩子们快乐的童年。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打破重难点:重点:说说“我们产生了哪些联想以及产生联想的原因。打破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抓住“芦叶船这一线索,联络实际,找到产生联想的原因。难点:理解作者如何将重点部分写详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打破方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找到重点部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意思,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教

3、法与学法推荐:教法:用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水乡生活的乐趣,用指导朗读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学法:通过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学习法感受作者对芦叶船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师生齐准备:老师:生字词卡片、水乡图片、芦叶船图片。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船的相关资料和童年生活中的趣事。课时巧安排:2课时。第一课吋课时目的: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2、能读懂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水乡的图片和各式各样芦叶船的图片,让学生理解芦叶船,感受水乡的乐趣。2、

4、导入课题:在这芦苇丛生的水乡,孩子们利用现有的材料芦苇,制作出了芦叶船。芦叶船漂在了竖河里,也漂在了作者快乐的童年中。板书课题:芦叶船【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利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字形。2、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字音。3、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字音。如:“横在课文中不能读作“hèng;“喇叭的“叭读轻声;“桅读作“wéi,不要读成“wi。4、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5、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出易错部分,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如:“竖的下边是“立不是“土

5、;“窄的上面是“穴不是“山;“喇的右边不是“刺,中间是“束字;“荡是上下构造,不要写成左右构造。6、多媒体出示词语,指导学生理解新词的意思。桅杆:船上挂帆和信号、装设天线、支撑观测台的高杆。吹奏:吹某种乐器,泛指奏各种乐器。远航:远间隔 航海。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汹涌壮阔。7、老师指名认读生字词,检查掌握情况。【设计意图】通过老师重点讲解和自学,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想一想:课文中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期的几件事情?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感兴趣的内容,多读两遍。2、小组合作交流,划分段落,老师归纳。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介绍“我家

6、乡的环境。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写“我和小伙伴们叠芦叶船、放芦叶船。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写“我和表哥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以及“我的遐想。【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四、课堂小结。老师小结:小小的芦叶船让作者和小伙伴们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这些芦叶船游到长江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芦叶船都给作者带来了什么。五、稳固练习。翻开“根底训练-?芦叶船?,一起来闯关吧!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zh zh l ba hào dàng háng xíng二、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7、 又惊又喜 答案:一、蜘蛛 喇叭 浩荡 航行二、风风火火 稀稀拉拉 又香又脆 又好又快答案不唯一第二课时课时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找出作者放芦叶船时的联想,并说说产生联想的原因。3、体会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及作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老师听写本课生字、新词,同桌互评。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3、老师归纳导入:小小的芦叶船带我们一同来到了水乡,来到了作者的童年。这小小的芦叶船会漂向哪里,又会给谁带来更多的快乐呢?【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进而轻松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二、熟读课文,品读语句。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

8、读课文。1找出作者描绘的芦叶船给你留下印象深化的句子。2找出“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联想的句子。2、全班齐读课文。3、学习第一自然段。1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水乡的孩子,你会看到哪些景象?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3老师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明确:这个句子说明了崇明岛的特殊环境,河道多,纵横交织,也说明了这如同迷宫一样的环境更受孩子们偏爱。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明确:“冒字说明芦苇长得非常快。“像小船上的桅杆“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描写出

9、了芦苇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芦苇的生长和勃勃活力。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水乡的美。4、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读,要求:找出课文中描写叠芦叶船、放芦叶船的句子。2学生讨论交流,体会“我们叠芦叶船时的快乐。3指导:“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五桅帆说明船的多种多样,手艺高超;“吐上一口唾沫“轻轻地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说明“我们很聪明;“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说明玩得有声有色。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给自己造出了最独特的玩具,并且收获了不一般的快乐。5、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朗读,引导概括段落大意:“我们放了芦叶船仍然牵挂它,第二天还会来找寻。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从“几乎天天能

10、见到“谁做的都能认出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手巧,对芦叶船非常喜欢。作者为什么把“找不到说成“远航,把“靠在岸边说成“进港了?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句话是“我们的想象,更显得童真童趣,充满了对芦叶船的喜欢之情。6、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1要求:找出描写表哥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说一说你觉得表哥是一个怎样的人;对表哥的描写与芦叶船有什么关系。2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的问题。3老师归纳:表哥是一个活泼、聪明和充满自信的人。表哥叠芦叶船的技巧让“我佩服,不禁产生与他一较高低的欲望,这也是芦叶船带来的乐趣之一。7、学习第八自然段。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考虑:芦叶船会漂到什么地方去?2学生讨论交流

11、,自由发言,老师相机点出本段的写作特点:联想。追问: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归纳小结:芦叶船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希望,让水乡孩子产生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8、全班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芦叶船带给“我们的快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品析课文所表达的感情,通过画重点语句以及讨论交流的方法,读懂重点句子的含义。三、比较语句,学习手法。1、老师出示两组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引导学生考虑: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1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学生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老师总结,概括出写作方法。1分析: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织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不仅写出了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2小结:将内容写详细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先概括后详细的方法来写的。【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理解将内容写详细的方法,初步掌握先概括后详细的写作方法。四、课堂小结。老师小结:这小小的芦叶船不仅给作者带来了快乐的童年生活,也带来了希望和梦想,是一艘希望之船、快乐之船,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大自然,用双手

13、创造具有个性的童年生活。五、稳固练习。翻开“阅读训练-?芦叶船?,一起来闯关吧!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按要求写句子。1、将句子写生动。那里的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那里的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2、用划线的字写句子。例: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像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老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老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

14、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方书院、皇室,也称老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二、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能不翻呢?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拟,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程度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才能,课堂上,我特别重视老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上下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