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1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2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3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4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古诗二首是两首描 写自然景观的古诗;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 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 的事情。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古诗二首AA读诗句,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提取主要信息.电叫.上奥里道电影.、亶更上矍堡曳后.色色裳至色?了解课文花4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辨 别方向的方法。I太空生活趣事多A4通过对

2、比,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二首21 .认识4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34个词 语。2 .能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词运用 的妙处,能拓展积累词语,抄写句子。3 .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天然的指南 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4,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雷雨2要是你在野外 迷了路2太空生活趣事 多2语文EI地六21 .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 等9个生字。2 .能正确书写“含、迎、留”这3个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 “荡、满、敬”这3个结构

3、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3 .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4 .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5 .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6.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了解大自然的 兴趣。115古诗二首A教学目标1 .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A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A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

4、进行随文识记。可以根据语境巩固识记,还可以 联系熟字比较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莲、穷、荷、含、吴” 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湖、绝、岭”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 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2 .朗读教学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要读出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感 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 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3 .理解运用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

5、画相融,帮助学生 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A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A课时目标1 .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A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 .图片激趣,欣赏西湖。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 杭州西湖的美景吧

6、!(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 3) 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学习“晓”。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相机解释“净慈寺”。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5)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 种阅读期待。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正音。“慈”是平舌音;“竞、映”是后鼻音。识记。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范读。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2 .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 多的解析。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

8、初步的了解即 可。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 .学习诗句。(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乂是怎样来写这种 绿、这种红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3 .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 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指导朗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

9、。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 神怡,绿得让人陶醉。指名读、小组读。5(2)品花之艳。早晨的太阳是怎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指导朗读:读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红艳。(3)品人之情。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愉快)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予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这样的朗读方式,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更让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让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知上的 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入情入境,读中悟

10、情1 .配乐诵读: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西 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试着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呢?2 .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我,就是杨万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 物、事情)我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3 .朗读背诵。(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中。(3)引导背诵。【设计意图】编写故事,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 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

11、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A板书设计西湖晓出净慈寺风光、送林子方莲叶JJ一荷花六月不同议论无穷碧别样红写景六月西湖景色醉人第2课时绝句A课时目标1 .认识“绝、鹏、鸣、含、岭、泊”这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这4 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3 .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A教学过程板块一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 .激情导入,了解作者。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鹏、白鹭、雪山、小船、柳树)2 .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生活。3 .一天,诗人坐在家中向外望去,被外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提笔写下了这首古诗。(板书课

12、 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设计意图】在组织课堂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内容紧扣上课内容,力求在极短 的时间内,用风趣的导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堂之中。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字写字1 .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 .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黄丽鸟鸣唱一行西岭停泊(2)结合图片,学生认读识记词语,读准多音字“行”,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3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4 .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5 .指导写字。分类比较,指导书写“吴、含、岭”。

13、(1)课件出示“吴、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3)出示“岭”,将“岭”和“含”做比较,“含”字上边是“今”,“岭”字右边是“令”,分辨清楚有点和无点。另要强调“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讲评。【设计意图】把生字和图形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识字,又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基础。板块三文结合,想象画面1 .出示诗句,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课件出示:两个黄丽鸟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学生自读,试着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鹏、白鹭、翠柳、青天。2 .理解诗意。(1)通过“鸣”字启发学

14、生想象黄鹏快乐鸣唱,歌声动听的情景。(2)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3 .感受诗中的色彩美。(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几种色彩。(教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的词加上横线)(2)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4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引语:诗句中藏着优美的图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 画面。5 .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画面。先同桌之间互相说,再全班交流。6 .指导朗读。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是多么美丽

15、、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 喜欢这道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 而构成的画面。”对于这首诗,教师不能只作一般性的语句疏通,而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想 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借助图片,突破难点L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7 .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1)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出示图片,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美景的?(诗 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

16、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4)理解“万里”和“千秋”。顺接上个环节,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 呢?课件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从成都到东吴时间久、路途远。顺 势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古代诗人在写诗词时常用的手法,以后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8 .朗读全诗,熟读成诵。(1)学生自读。引语:这首诗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读起来可好听了。(2)指名读,师生对读。(3)引导背诵。9 .布置作业

17、。(1)收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与这些诗中蕴含的情感的不同。(2)动手画一画绝句所描绘的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设计意图】运用图片,了解诗人的视角,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难占。八、OA板书设计C /1/黄鹏鸣翠柳 /动态/绝/ V白鹭上青天句1(千秋雪静态(万里船A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A教学反思1 .教学语言富有诗意。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练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 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

18、,诗意的表述也被引发。2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美丽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 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3 .设置场景,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 最后一个环节中,设置场景,安排学生由读到说,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学生在这样的 学习氛围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16雷雨A教学目标1 .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正确读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

19、诵课文。3 .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运用的妙处, 并抄写句子。4 .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A教学重难点1 .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2 .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A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1)识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平、翘舌音的辨析,如“蝉、垂”都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 方法识记,如“扑”;可以借助图片认识,如“蝉”;还可以动作识记,如“压”。(2)写字:本课生字可以按结构分为4类: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教学时, 先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特点,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0、。2 .朗读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读雷雨前的场景,应充分引 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注意读好关键词;读雷雨中的场景,应边读边感受风雨雷电的变化,特别是拟声 词;读雷雨后的场景,应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边读边体会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3 .理解运用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找出文中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语段,借 助想象画面和朗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后景象的变化。A教学准备L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4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A课时目标1 .认识“压、蝉、垂

21、、户、扑”这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垂”这5个字,正确读写 “乌云、窗户、迎面”这3个词语。2 .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3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词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院教学过程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创设情境。出示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的视频)2 .揭小课题。3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雷雨。(板书课题)4 .指导书写“雷”字。(1)说说“雷”这个字该怎么写。(2)教师范写并提示重点:“雷”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

22、指在课堂教学中,设定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而引起积极学习情 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利用视频营造一种雷雨天气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更有兴趣参与到 对即将要学的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中。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注自然段序号。6 .读准字音。(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及时纠正错误。(2)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蝉鸣垂下压下迎面扑来注意读准翘舌音“垂、蝉”。7 .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指导。(1)熟字加偏旁:才+卜二扑(2)借助图片:蝉(3)动作识记:压【设计

23、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 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 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主动识字。板块三朗读课文,梳理脉络1 .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雷雨 后的景象?(学生交流后相机出示课件)2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哪些不同的景象?3 .梳理脉络: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场雷雨的。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课件出示:先接着最后4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有何不

24、同?读读课文。【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阅读是学生的 个性化行为,自由朗读是在学生自己的思维主导下的朗读,想自己所想,读自己所读,写自己所写,能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理解感受,雷雨前景象1 .默读第13自然段,作者在雷雨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师生交流:读读雷雨前的场景,圈出作者描写的景物。(1)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乌云叶子树枝蜘蛛闪电雷声(2)学生交流。3 .结合语境理解词义。(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第1句话。(2)正音:“压下来、垂下来”中的“来”读轻声。(3)理解“压”:瞧,图片中的乌云很多,云层又

25、厚又低,就叫“压”。(课件出示乌云低压图片)(4)学生演示“压”的动作。(5)指导朗读:看着这样的天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6)指名说,指导朗读。4 .指导书写“压”。(1)书写“压”这个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2)指名说。“压”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点写在“土”字里。(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5 .感受“闷热”。(1)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雷雨前的闷热?(2)指名交流。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3)理解“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出”。(4)指导朗读。6 .学习第2自然段。(1)雷雨前没有风,没有声音,好安静呀!忽然(2)忽然发生了什么?我们来读课文了解。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

26、风,吹得树枝乱摆。(3)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理解“摆”:“摆”字写出了风很大。(5)想象补白。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 O(6)指名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提问:你从哪里体会到蜘蛛心里的害怕?课件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理解:把“垂”字换成“落”或“掉”字,行不行?根据图片及生活经验选字填空。(课件出示:稻谷、苹果树、落叶、兔子图片和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垂”。识记“垂”。(课件出示“垂”的甲骨文,说说怎样识记)指导书写“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均等。7 .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并积累“越来越”。(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

27、变化?(2)词语积累:“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3)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4)语言积累:你能用上“越来越”说话吗?课件出示:天气越来越, W叶越来越 O8 .朗读第13自然段。(1)听朗读,想象画面。认真听老师朗读第13自然段,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相机指导朗读。(3)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的词语交流自己的阅读 感受。在理解“垂”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巧妙地借助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语言 环境来理解,并和“落”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用

28、词的准确和精妙。第2课时A课时目标1 .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2 .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3 .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4 .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A教学过程板块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1 .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课件出示: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2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3 .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板块二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1 .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

29、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2 .作者听到了什么?3 .理解“哗,哗,哗”。(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 ?(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3)指导朗读。4 .理解“看不清”。(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课件出示: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5 .体会雨的变化。(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 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3)

30、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6 .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19【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借助关键信息说说雷雨景象的变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结合语文情境,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个性化表达。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A板书设计其乐无穷认真观察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雨下起来 越下越大 渐渐小了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池塘水满耍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A教学反思1 .图文结合,留心观察。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 留心观察的习惯。2 .联系生活,表达训练。“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

31、的雨”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知识点,调动 了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思考和感悟,让学生明白更多的自然现象,需要平时去多观察,多发现。3 .体会词语,积累语言。课文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 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在此基础上体会词语,读懂句子,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A教学目标1 .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正确读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 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字的意思。3 .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

32、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4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 物,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做生活的有心人。A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A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1)识字。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文中随机巩固。如:联系熟字识记; 扩词识记;结合语境随文识字;结合字义识记;找反义词识字;结合图片理解字义识记。(2)写字。本课要写9个字,引导学生分类整体观察。2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要像给朋友热情地介绍大自然的知识一样。并注意

33、突出每一种天然指南针的 名字,重读关键性的词语,体现出这种天然指南针是如何指点方向的。文中不少地方运用了比喻、拟人 的修辞手法,朗读时要表现出童心童趣。3 .理解运用教学时,可以用“天然的指南针”统领对全文的理解。本课关于事物名称的词语较多,“指南针、 北极星”等词可以借助图片或联系生活来理解,“慌张、辨认”等词可以结合近义词来理解,在此过程 中丰富词语积累。A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A课时目标1 .认识生字,用自己积累的记字方法初步记住一些生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 .能说出

34、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A教学过程板块一 创境激趣.导入课题1 .故事引入。一群小朋友到野外去郊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里的树越来越密,渐渐地,他 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他们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能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2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它告诉人们如何利用自然景物来辨别方向。(板书课 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既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3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小节序号,并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

35、的指南针?4 .检查自学情况。(1)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慌张辨别忠实向导一盏灯永远乱闯碰上稠密稀少沟渠积雪同桌互读,相互正音。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并正音)全班齐读。(2)认识指南针。什么是“指南针”?正音。(课件出示图片)指导书写“针”:“十”字的横穿插到金字旁的第二横和第三横中间,最后一笔为悬针竖,收笔 比金字旁下端低。什么是“天然的指南针”?(课件出示图片)理解“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设计意图】识字读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并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板块三

36、提问设疑,小组研读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想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乂有哪些不明白的地 方。2 .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相互讨论。3 .想一想,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4 .小组合作,试填表格。(课件出示表格)5 .小组选代表,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小组汇报交流。(2)教师相机指导。6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大自然中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想一想,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 的指南针”?【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填表方式检查自学效果,简洁明 了。引导学

37、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2课时A课时目标1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2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做生活的有心人。A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393 .词语积累。课件出示:指南针帮助方向向导黑夜帮忙特别积雪野外大自然天然指点北极星永远4 .默读课文,说说如何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来辨别方向。【设计意图】在复习检查第一节课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板块二精品细读.解决疑难5 .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1)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理解“向导”:引路的

38、人,指点方向的人。“忠实的向导”:可靠的指点方向的人。出示多媒体课件,看“中午阳光树影图”。(2)指导朗读。(3)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6 .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1)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我们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课件展示,指导看“星象图”)(2)指导朗读。(3)小结:在黑夜里迷失方向时,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7 .利用大树辨别方向。(1)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因为朝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 多,朝北的枝叶平时受阳光照射少,所以才造成了大树枝叶的南稠北稀)(2)借助图片,相机理解“稠” “稀”两个字。(3)指导朗读,突出“稠、稀”“南、北”的

39、对比。(4)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8 .积雪指示方向。(1)结合图片理解“沟渠”。(2)严冬时,积雪怎么为我们指示方向?(沟渠南面因为有遮挡,阳光照射时间比北面少,所以沟 渠南面的雪化得慢一些。因此,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3)指导朗读。(4)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得快与慢能指示方向。9 .总结:课文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告诉我们即使没有指南针,我们 也能通过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来分清东南西北,因为它们就是“天然的指南针”。课件出示: 中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是(南)方,地上的树影指着(北)方。 夜晚,我们可以看看星星,北极星所在

40、的一方就是(北)方。 在阴雨天里,我们可以看大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冬天下雪时,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北)方,化得慢的那边是(南)方。【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借助恰当的图片,进行定向引导,让学生展开 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然后再借助具体的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含义。板块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 .拓展交流:除了文中的方法外,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2 .交流课后收集到的资料。3 .课件出示对应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秋天的时候大雁往南飞,春天的时候大雁往北飞。早晨,向日葵面向走方;中午,向日葵面向南方;傍

41、晚,向日葵面向西方。大树的年轮宽的一边朝南,密的一边朝北。因为南面生长比北面快。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4.总结全文,交流感受。(1)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2)说说你的感受。(3)教师小结: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呢!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多看书,多 请教,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5.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将你知道的“天然的指南针”告诉身边的人。【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同时,让学生留 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个性化成长

42、。认真观察,指导生字1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边认读,边观察字形。2 .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重点指导。(1)导:上面是“巳”,与第一笔相连,不要写成“已”。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点。(2)碰:石字旁写得小且靠上,右边的第一笔点要高于左边“石”的第一横。最后一横在“石”字 的下面起笔。(3)特:牛字旁最后一笔为提,第七笔横起笔穿插于牛字旁横和提的中间,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 短,最后一点写在竖中线上。3 .教师范写。4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5 .展示书写,师生共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写前指明观察方向,写后评价反馈,在看和写的实践中把字写美观,提高书写能

43、力。A板书设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午:太阳(南)树影(北) 黑夜:北极星(北)阴雨天:枝叶稠(南)枝叶稀(北)雪后: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北)化得慢(南)天然指南针 为你指方向A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A教学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满科学性与知识性的小诗,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 读不完的“书”,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而产生探索的兴趣呢?教学时,我从三点出发:1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课堂上,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小组合作读、引读、齐读、师生合作 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领会。2 .借助图片,突破难

44、点。沟渠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我们指引方向,教材只告诉我们“看看哪边雪化得 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沟渠是指 人工凿开的水道,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沟渠南面因为有遮挡,阳光照射时间比北面少,所以沟渠南面的 雪化得慢一些。3 .巧妙延伸,拓展激趣。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文中介绍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呢”这一问 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的好奇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培养 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8太空生活趣事多A教学目标1 .认识“航、宇”等1

45、3个生字,会写“杯、失”等8个字,正确读写“太空、生活”等12个词 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中的常识,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激发了解 新科技的兴趣。3 .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A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A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1)识字。鼓励一字多法,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提升识记效果,如:利用偏旁归类识记,建立偏旁和 字义的联系来理解记忆;联系生活扩词识记,可联系生活逐渐扩词,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记忆;与熟字比 较识记;编口诀识记。(2)写字。本课要求写的8个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

46、整体观察,区别归类,发现每一类字的结构特 点。2 .朗读教学本文作者把严谨的科学知识蕴含于活泼有趣的语言之中,读来情趣盎然,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可以用轻松活泼的语调来朗读,重点读出“有趣”,似乎在和朋友讲述自己的奇趣经历一样。3 .语言运用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一是可以根据课文的构段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段落 中的关键词语,初步学习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二是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太空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对比, 加深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A教学准备L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A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院课时

47、目标1 .认识“航、宇”等13个生字,会写“杯、失”等8个字,正确读写“太空、生活”等12个词 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A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课文,走进“趣事”3 .图片激趣,引入趣事。(多媒体课件出示太空图片4张)(1)这是什么地方?预设:生:太空、宇宙(2)今天有位客人到我们这里做客,看看他是谁?让我们和宇航员叔叔一起到太空旅行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杨利伟叔叔身着宇航服凯旋的照片)4 .学生齐读课题。5 .了解设问,感触趣事。(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2)引导了解设问句。提示:设问自问自答,喑设悬念,引出话题。(3)指导朗读。提示:朗读时,要抓住“怎样”“吗

48、”,读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之意。“挺”要读得稍重,强调特 别有趣。(4)认读“航天员”。借助图片加强对“航”字的理解记忆。(课件出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图片)【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美丽的太空图片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 阅读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设问句的朗读指导意在让学生在了解设问句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 朗读再现能力。板块二再读课文,梳理“趣事”1 .自由读文,了解趣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提示)2 .识字写字,感知趣事。(1)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检查词语朗读情况。(2)通过指名读的方式读这些词语。应注意:“生”是后鼻音,另外要特别注意区

49、分“浴、容”两 个字,不要混淆它们的读音。(3)请学生对生字进行偏旁归类。提示:“宇、宙、密”都是宝盖;“杯、桶”都是木字旁;“稳”是禾木旁。(4)学生齐读词语。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小帽子你还会读吗?出示生字小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交流识记生字:你们是怎样来识记这些生字的呢?a.对比识记:“密”和“蜜”非常相似,但是下部区别很大。b.想象识记:“固”字,我认为是有一个性格古板的人被禁锢在自己的老思想里了,所以是一个封 闭的字。(5)学生书写,教师点评。3 .整体把握,细数趣事。(1)指名6位学生接力读课文,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有趣的事。(睡觉、走路、喝水、洗澡)(2)发现方法:第25自然段

50、结构相似,可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有趣的事。(3)小结:睡觉、走路、喝水、洗澡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去了太空会变成什么样呢?下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4 .布置作业,巩固趣事。课后,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在太空中有哪些有趣的事。【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采用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形式,让学生融入情境 中,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为生字的识记奠定了学习基础。第2课时院课时目标1 .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2 .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A教学过程板块一朗读指导,感受“趣事”3 .扩词识记

51、,回忆趣事。(1)复习生字,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这节课我们与它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课件出示:航航空航空公司师:“航”字拉来了好朋友,组成了两个字和四个字的词语。你能帮帮其他的字宝宝吗?课件出示:宇宙稳固舱杯饮件题密浴桶(2)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为生字扩词,教师相机点拨。预设:宙一一宇宙一一宇宙飞船员一一队员一一少先队员(3)联系生活扩词识记也是我们认识生字宝宝的一个好办法,以后我们要学会通过这个方法记忆生 字新词。我们赶紧去看看课文吧。4 .朗读文段,感悟趣事。(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2)交流识记生字“宇、宙”。(3)站着睡觉和躺

52、着睡觉是一样的感觉吗?学生交流。联系下文“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安稳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航天员在太空睡觉的情景。(课件出示相关图片)(4)句子训练: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航天员是怎么睡觉的。课件出示:航天员在太空睡觉,必须,不然 O(5)指导朗读本段。指名读。评价:“一样”和“舒服”连在一起读;“不过”要读出变换的感觉,可稍作停顿。(6)小结:这可真是有趣呀,但太空中还有哪些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 然段,说说在太空中还有哪些有趣的事。5 .学法迁移,探究趣事。(1)句式训练:请同学们运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太空趣事。课

53、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必须,不然 O(2)学生交流。走路的部分。a.航天员在舱体里移动主要靠手臂。舱壁上安装了很多特制的扶手,航天员平时会用手抓住这些扶 手或其他设施来稳定身体或移动。(课件出示航天员在飞船里走路的图片)b.引导学生通过动作“两人一组面对面伸直手臂双手相握,两人同时拉对方使自己向对方靠近”, 体会手臂拉着身体移动的感觉。c.播放航天员在飞船里走路的视频。(10秒)d.指导朗读。喝水的部分。a.航天员在太空中喝水必须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不然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课 件出示航天员在太空中喝水的图片)b.教学生字“杯、饮”。c.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用普通杯子喝水,会出

54、现什么情况,进一步感受在太空生活的趣味。d.播放航天员在太空中喝水的视频。(10秒)e.指导朗读。洗澡的部分。a.科研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淋浴室做成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将喷头喷出来的水 朝一个方向吸。(课件出示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的图片)b.教学生字“件、题、密、浴、桶” o比较识记“浴”和“容” Oc.可用“我们平时洗澡非常容易,可在太空中为什么就变成大难题了呢”这一问题引入本段的学 习。引导学生回顾前文进行理解,联系”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和“从喷头喷出的水总 是漂浮在空中”等句子来体会洗澡的困难。d.借助前面学过的内容理解“密封浴桶”。e.播放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的视频。(10秒) f.指导朗读,读出趣味。6 .角色互换,感怀趣事。(1)太空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那么有趣,可是在航天员的眼里,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你们试想一 下,如果你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会有什么感受?(2)教师拓展延伸。(课件出示航天员在地球上刻苦训练的图片)(3)展开多种句式的说话训练。课件出示:为了适应在太空中的生活,航天员必须,不然 O【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扩词识记导入新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生字的识记,又教给学生理解并记 忆生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文的教学中,我注重方法的指导,在引导学生学习 一部分后,通过学法迁移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