铷矿化体特征解读_第1页
铷矿化体特征解读_第2页
铷矿化体特征解读_第3页
铷矿化体特征解读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秦岭西段六丈山含铷花岗岩体及铷矿化体特征胡永兴张红斌宿虎(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兰州730000 )摘要:产于北秦岭西段六丈山一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中富含铷等稀有金属,研究其特征对西秦岭地区寻找稀有金属矿产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该岩体由花岗斑岩、中- 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等组成,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S”型花岗岩,其形成与大陆的造陆抬升有关, 产于相对成熟的大陆环境下。含铷花岗岩体经历了四次较大的侵入期次,矿化体的形成与岩浆不断侵位阶段分异萃取有关。关键词: 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铷矿化体0引言近年来,甘肃地矿局在稀有金属矿产找矿有重大突破1 ,其中北秦岭地区发现的六丈山铷矿是重要成果之一。该

2、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中, 因此研究该岩体特征及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对北秦岭地区寻找稀有金属矿产有较大的指导作用。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秦岭弧盆系的北秦岭岩浆弧构造单元西段 2 ,南侧与中 -北秦岭前陆盆地及商丹蛇绿混杂带以唐藏 -天水(商丘)断裂相接触,北与祁连造山带以宝鸡 -天水断裂相接,即处于秦岭 -祁连接合地带(图 1)。该带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一套中 -低变质相的区域变质岩层、古生代浅海相及火山成因的碎屑岩层、中生代陆相火山 -河流沉积碎屑岩组合等。 区域上各类地质构造较为发育,韧性、脆性断层分布较多,主要有唐藏 -天水大型韧性走滑剪切构造带、宝鸡 -天水韧性剪切带等, 这为岩浆岩及岩

3、脉的侵位及矿化富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区域上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各期次的中酸性岩浆岩体多有分布,出露花岗岩类较多,岩石类型复杂, 主要有加里东晚期闪长岩、 海西早期似斑状黑云正长花岗岩、 印支期二长花岗岩 -钾长花岗岩 -花岗斑岩等,其中印支期花岗岩为主要的含铷岩体。2研究区地质特征1图 1 六丈山一带区域地质图Fig.1TheTectonic locations map of LiuzhangshanTectonic locations研究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代陇山岩群,岩性为浅灰色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灰白色大理岩、浅粒岩(图2)。区内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各期次的中酸性岩浆岩体多有分布,且面积巨大,以

4、印支期花岗岩为主。印支期岩体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另为少量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以岩基、岩盆、岩株、岩墙状产出。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 NW-SE向断层控制了印支期岩体的产出,并为铷的富集提供了空间。PT- 陇山岩群; SB- 闪长岩;DL- 火炎山花岗岩;NTS1- 粗粒钾长花岗岩;TS2-3- 肉红色中细粒钾长花岗岩; Tr1- 灰白 -浅红色中 - 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Tr2- 灰白 -浅红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Tr3- 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铷矿化体);Tr4-5- 肉红色中 - 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Tr6-浅红 -灰白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铷矿化体);Tr7- 粗粒含斑黑云二长花岗

5、岩; Tr8 花岗斑岩(铷矿化体) 1-岩性界线; 2- 推测断层; 3- 铷矿化体;图 2六丈山地质图Fig.2Geological sketch ofLiuzhangshan23含铷花岗岩体特征3.1 岩石类型六丈山含铷花岗岩体以岩基、岩盆、岩株、岩墙状产出,岩石类型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另为少量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岩体多为灰白色、浅红色、杂红色,中粗粒 - 中细粒 - 细粒花岗结构,局部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以岩基、岩盆、岩株、岩墙状产出。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的矿物组成为钾长石55%、斜长石 10% 、石英 25%、黑云母 5-10%等。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为第二侵入阶段侵入的

6、岩体,矿物组成为钾长石30%、斜长石 40% 、石英 15%、黑云母 5-10%等,黑云母析出铁氧化物为赤铁矿,全岩铷(Rb2 O)含量大于 0.1%。花岗斑岩是最晚期侵入体,呈岩墙状,沿断裂带产出于钾长花岗岩体中间,细粒斑状结构,岩石由斑晶和基质组成,斑晶约 55-62%,其矿物成分为斜长石 20-25%、钾长石15-20%、石英 10-15%、黑云母 2-3%等;斜长石与微斜长石紧密伴生,部分颗粒中包裹半自形黑云母; 碱性长石以钾长石为主, 少见微斜长石, 与斜长石紧密伴生,部分颗粒中包裹斜长石; 黑云母为半自形片状, 粒径 0.2 ×0.35-0.3 × 0.75mm

7、,具绿泥石化,被白云母、绿帘石等交代并析出铁质 , 含量约 2-3%。基质约 40%,由钾长石、黑云母等组成。 运用电子探针波谱对花岗岩中黑云母分析, 显示其中含铷 0.22%,且伴生铌钽平均达 0.015%,以锰铌铁矿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3.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印支期含铷花岗岩的化学成分及岩石化学特征见表1、表 2。从表中可看出:SiO2 含量大于 66%,属硅酸过饱和岩石 3 ,Fe2O3、FeO、MgO 含量较低, CaO 含量为 0.2-0.33%之间,里特曼指数 为 2-2.2,小于 3%,属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全碱 (K2 O+N2O)为 8.3-8.7,在硅钾图解(图 4)中,岩体

8、成分点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域。在火山岩全碱硅( TAS)分类图(图 5)中,岩体成分点落入钙碱性系列区域。 Al 2O3 CaO + Na2O + K2O 属铝过饱和型。3图 4 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 w(K2O)-w(SiO 2) 图解Fig.4 Diagram of w(K2O)-w(SiO 2) formLiuzhangshan图 5火山岩全碱硅(TAS)分类图( Ir 分界线,上方为碱性,下方为亚碱性)Fig.5 The map of volcanic rock TAS classification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及相关参数见表3、4。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见图 5。从表中可

9、看出稀土总量 55.98-122.01,Eu 值为 0.07-0.08 ,说明稀土元素丰度较低, 配分模式为右倾型, 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具显著的铕负异常;各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基本一致, 说明花岗斑岩、 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 LREE 与 HREE的比值为 1.90 3.97 ,( La /Yb) N 的比值为 0.49 1.24 ,反映了轻稀土元素之间分馏及富集程度较高。3.3 构造环境分析印支期含铷花岗岩属北秦岭岩浆岩带组成之一。对比该岩体的粒度变化, 主岩浆期以粗粒、中粗粒结构(主期结构)为主,补充期以中细粒斑状结构为主,末期的花岗岩(脉)均为中粒-

10、细粒结构。从主岩浆期补充期末期结构组成一个完整的岩浆结构演化序列, 从早到晚岩石类型由粗粒二长花岗岩粗粒钾长花岗岩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 细粒二长花岗岩 - 花岗斑岩过4渡。因此该岩体由几个期次的岩浆形成。从研究区三个样品的构造环境图解表明(图7),该岩体属大陆的造陆抬升有关的花岗岩类,为造山带花岗岩;从岩石化学参数看,该岩体为 S 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组合特征显示为大陆同碰撞花岗岩, 其形成与碰撞带密切相关, 系碰撞带的产物,故为板内改造花岗岩, 形成于造山作用的同碰撞期和造山晚期, 为陆壳重熔形成钙碱性系列的岩浆侵位于老地层中冷凝后形成的产物。 该岩体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大陆环境下的

11、局部熔融产生的岩体, 具备形成稀有金属矿产的基本条件4。表 1 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Table1 Geochemical of major elements of granitoids in Liuzhangshan氧化物百分含量( W% )样品编号岩石名称SiO2TiO 2Al 3O3Fe2O3 FeOMnOMgOCaONa2OK 2OP2O5H2O+ HQT-1花岗斑岩76.880.0312.60.320.580.080.120.333.964.380.01-99.29HQT-2中细粒黑云二76.940.0313.030.240.480.090.10.24.293.960.0

12、1长花岗岩-99.37HQT-3细粒黑云二长76.390.0512.880.470.430.070.090.234.034.590.01花岗岩-99.24测试单位: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12.08表 2 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岩石化学特征Table2 The main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uzhangshan全碱铝饱山德里特莱特镁铁样品(K 2O+K2O/镁值FeO*FeO*和指A/NK指数曼岩碱度指数固结K60编号N2O)N2OMg#值/MgO数(A/CN系指率F/(F+指数值ASIK)数 (A.R)M)HQT-18.4001.1060.1210.8

13、747.2311.0631.1201.4532.0494.1620.8791.2823.418HQT-28.3020.9230.1260.7006.9581.1131.1491.5422.0024.3130.8741.1033.088HQT-38.6861.1390.0950.8599.4731.0721.1111.4552.2214.1920.9050.9373.605表 3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Table3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race elements of Liuzhangshan稀土元素含量样品编号LaCePrNdSmEuGdTbDyH

14、oErTmYbLuYHQT-114.2836.494.8718.225.90.136.241.49.342.117.581.611.981.8769.71HQT-25.0123.931.845.981.680.041.520.392.70.632.830.787.361.2926.06HQT-37.6330.732.89.292.710.061.950.412.480.582.360.54.410.7214.45测试单位: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2012.085表 4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主要参数Table4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in parameters

15、 of Liuzhangshan样品编号 REELREEHREELREE(La/Yb) NEuCeHREEHQT-1122.0179.8942.121.900.860.071.07HQT-255.9838.4817.502.200.490.081.93HQT-366.6353.2213.413.971.240.081.63图 6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图Fig.6 Indosinian granite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for the granitoids from Liuzhangshan图 7 六丈山印支期花岗岩 Q-A-P 构造环境

16、判别图( RRG- 与裂谷有关的花岗岩类, CEUG- 于大陆的造陆抬升有关的花岗岩类)Fig.7 Q-A-Pdiagram for monzogranite from Liuzhangshan4铷矿化体及矿石质量4.1 铷矿化体特征六丈山共见三条铷矿化体(图2):(1)北部张家沟号铷矿化体,NNE-SSW6走向,呈长带状分布,长约4000 米 ,平均宽约 30 米,深部延伸超过200 米,Rb2O含量 0.1% -0.13%,Ta2O5 + Nb2O5 含量 0.015%,赋矿岩体为全岩矿化的细粒花岗斑岩岩墙;( 2)中部大堡号铷矿体:NWW-SEE走向,呈带状分布,矿化体长1000 米,宽

17、约 400-700 米,钻孔控制矿化体最深超过500 米, Rb2O 含量 0.08%-0.12%,赋矿岩体为全岩矿化的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体;( 3)南部东沟号铷矿体:呈带状 NWW-SEE分布于研究区南侧,矿化体长2400 米,宽约 40-100 米,钻孔控制矿化体深250 米, Rb2O含量 0.1% -0.15%,最高达 0.2%。赋矿岩体为全岩矿化的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体。因此,铷矿化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位置、矿石品位等特征明显与岩浆侵入期次及相关岩性有关。4.2 矿石质量矿石自然类型属于花岗岩类型伴生锂、铌和钽的铷矿石。 各矿物电子探针波谱分析显示,铷主要以类质同象的离子状态

18、赋存于黑云母中。矿石矿物有黑云母、钾长石、钠长石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等,另有锆石、黄铁矿、白铅矿、赤褐铁矿、萤石、磁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石榴子石、黑复稀金矿、锰铌铁矿等副矿物。矿石结构有中-细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图 3 六丈山铷矿化体地质剖面示意图Fig. 3Geological profile sketch of Liuzhangshan rumineralization75成矿条件分析通过锆石 U-Pb 同位素测得六丈山含铷最高的浅红色细粒二长花岗岩 - 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年龄为 196Ma,花岗斑岩为 203Ma(数据另文发表)。因此成矿时期为晚三叠世 - 早侏罗世。印

19、支末期,由于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发生全面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秦岭造山带发生了强烈的NNE向挤压收缩,形成了NNE向及近EW向的浅层次脆性逆冲、滑脱构造,使得地壳深部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沿着断裂上侵、扩张、顶蚀等。随着压力逐渐减小、 温度降低,岩浆发生了分异结晶作用,并与围岩发生了同化混染,形成了一系列板内改造花岗岩 5 (图 8)。对研究区主要含铷的印支期花岗岩进行侵入单元解体分析, 可确定含铷岩体经历了四次较大的侵入期次:( 1)粗粒二长花岗岩 - 粗粒钾长花岗岩 - 中细粒钾长花岗岩。该阶段的岩石中含铷虽较少, 但为铷的第一次富集奠定了基础, 晚期的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中铷含量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

20、2)浅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 - 浅红色中细粒二花岗岩 - 浅红色细粒二花岗岩。该阶段是铷元素强烈富集阶段,已形成全岩铷矿化的侵入体,是岩浆侵入补充期。其晚期中细粒 - 细粒二长花岗岩构成号铷矿化体;( 3)经过短暂的间歇后,岩浆又进入了第三次侵入期,这个阶段形成砖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 - 砖红色细粒二长花岗岩侵入岩系列,由于分异差,岩体中仅形成铷矿化体,但铷矿化增强的趋势同样清楚; (4)最后阶段是主要成矿期,侵入顺序为浅红色细粒花岗斑岩 - 浅红色中粒二长花岗岩 - 浅红色中细粒二花岗岩 - 浅红色细粒二长花岗岩 - 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 这个阶段是铷元素强烈富集阶段,形成、号铷矿化体。分析认

21、为,矿化体富集与岩浆不断侵位阶段分异萃取有关。 矿化热液来源于自身岩浆水, 在独特的构造环境中, 放射性元素脱变时的析出水、 大气降水和围岩水,经不断的热液对流循环, 使得活性很强的铷离子在还原环境下, 广泛富集与于云母及长石中。通过研究侵入期次与成矿的关系后认为:岩浆侵入的晚期,岩浆流体活动时间越长,热液活动也越长 6 。岩石粒度越细,说明岩浆分异结晶越充分 7 ,铷元素的富集越好,因此花岗岩具有成矿专属性。另外,围岩蚀变中钾化、萤石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黄铜矿化等与铷矿化正相关。尤其是萤石化可以看成该区明显的找矿标志。8图 8 六丈山铷矿成矿模式图Fig.8 The Metallogen

22、ic model map of Liuzhangshanrubidium6结论(1)六丈山印支期含铷花岗岩体主要含矿岩石为花岗斑岩、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该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为“ S”型花岗岩,其形成与大陆的造陆抬升有关, 产于相对成熟的大陆环境下, 具备形成稀有金属矿产的基本条件。(2)含铷花岗岩体经历了四次较大的侵入期次,矿化体的形成与岩浆不断侵位阶段分异萃取有关。 分异较好的阶段则矿化较富集, 反之异然。每个侵入阶段晚期岩石粒度变细, 铷矿化明显增强。 不同侵入阶段岩性特征及特有的细粒结构构成明显的找矿标志。(3)产于北秦岭西段六丈山一带的印支期花岗岩体中富含铷、铌

23、钽等稀有金属,铷矿化体的形态、 规模、产状、空间位置、矿石品位等与岩浆侵入第二期、第四期次及二长花岗岩等有关。9作者简介胡永兴,男、汉族、出生于1987 年,长春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工作。作者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南街190 号甘肃省地质调查院邮编: 730000电话:邮箱:Western north QinLingLiuzhangshan Granite rock ma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b mineralization bodyHu Yongxing Zhang Hongbin SuHu( Geolog

24、ical survey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Abstract: Native to north Liuzhangshan in mountain area of western QinLing indo-chinese epoch granite rock rich in rubidium and other rare metals,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for rare metal mineral in west QinLing mountain area have a bigger role in guiding. In t

25、he rock mass by the granite porphyry, dark clouds - fine grained monzonitic granite, fine grained monzonitic granite and so on, is high in potassium calc-alkaline series, for the "S" type granite, its for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peirogenic uplift of the mainland, which are found in relatively mature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rubidium granite rock mass has experienced four times larger intrusive period of time, the formation of the mineralized bodies related to magmatic emplacement constantly stage differentiation extra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