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岛版小学科学( 五制 ) 一年级下册优质教案1. 找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找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
2、生又认识到 “空” 的容器里也有空气。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2 .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科学探究目标:3 .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4 .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
3、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 难 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教师准备:课件、玻璃杯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PPT 3 出示 出示 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谜语说的是什么吗?2 .PPT 3 出示 生回答后出示:空气。师:是的,谜底就是“空气”。师板书:空气。3 .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谁来说一说,哪里有空气?
4、4 .同学们认为我们周围很多地方都有空气,开动你的小脑筋,你能想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看到空气的存在吗?板书:找二、探究活动:找空气1. PPT 4 出示 说一说哪里有空气?你知道哪里有空气?你是怎么知道的?2. PPT 出示 想办法。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能找到空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3. PPT 6 出示 找空气。( 1)我们周围的空间里有空气。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现在就用你们想到的方法找空气。学生活动。汇报:师:我看到有的小组用扇子扇,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凉凉的,有风吹过。生: ,脸能感觉到空气。说一说你都是在哪里装的空气?师: 还有的小组用塑料袋在不同的地方抖一抖装空气
5、, 装上空气后塑料袋有什么变化?生:用塑料袋可以装到空气让塑料袋鼓起来了。生:我是在桌子上方装空气的。生:我在教室门口。生:我在讲台前装的。师:看来大家在教室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空气,那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教室里到处都有空气。 生:教室外面也有空气。 生:处处有空气。PPT 7 出示师:通过刚才我们找空气可以知道我们周围的空间里到处都有空气。( 2)实验探究固体中有空气吗?PPT 8 出示课件出示:砖头、粉笔、海绵、杯子等。1 .同学们,我们知道周围的空间里有空气,那你认为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谁来猜一猜。2 .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咱们能看到这些物品中有没有空气吗?想什么办法让我们看到
6、这些物品中有没有空气呢?老师教你一招,把砖块和粉笔放入水中看看,把海绵放入水中,用手在水中握海绵再看看有什么现象。3 .学生实验。4 .汇报:师:把它们放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生:我看到冒了好多气泡。生:有气泡。PPT 9 出示 师:你知道这些气泡是什么吗?生:空气。生:这个气泡是气体,这儿的气体只有是空气,所以是空气。生:在水里一握海绵就看到冒气泡了。PPT 9出示师:海绵中的气泡又是什么?师:看到这些现象你知道了什么?生:粉笔中有空气。生:砖块里有空气。生:海绵里也有空气。PPT 9出示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像粉笔、砖块等这样的固体中也有空气。(3)实验探究容器里有空气吗?PPT 10出示师:
7、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固体中也有空气,那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豉们来试一试:把杯子倒扣入水中,水要高于杯子底部,然后在水里把杯子慢慢倾斜,看看有什么现象?学生实验操作后汇报。师:慢慢倾斜杯子,看到什么现象?生:倾斜杯子时冒气泡。师:大家都看到冒气泡了吗?你又知道了什么?生:杯子里有空气。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像玻璃杯这样的容器里也有空气。(4)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固体里面都有空气。生:每一个地方都有空气。得出结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三、拓展活动师:空气无处不在。我们的衣服里有空气吗?生:有。PPT 10出示师:想一想:不同的衣服里面空气一样多吗?薄衣服里面空气多还是厚衣 服里面
8、空气多?课下找不同厚度的衣服验证你的猜想。【板书设计】都有空气1.找空气 教室里 、 教室外 砖头 粉笔海绵杯子2.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是在学生找到空气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塑料袋、 矿泉水瓶、纸杯、 蚊香、 气球、 蜡烛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环节有一个活动:空气
9、有什么特点?首先通过与牛奶对比着看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 然后用闻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捏矿泉水瓶,气球鼓起来了,体验到空气是会流动的。再吹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观察烟的流动,进一步观察空气的流动;借助装玩具、装空气的塑料袋,认识到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玩具一样,能把空气鼓起来。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在轻重方向的不同。本课指导学生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教
10、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科学探究目标:2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3 .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4 .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 难 点】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教师准备:课件、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3 出示 猜谜语:说个宝,道个宝,大家
11、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它是什么?(空气)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周围到处有空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空气是什么样的。板书:认识空气(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一)认识空气的特点。5 .我们原来学习过用眼、耳、鼻、舌观察物体的特点,你们想怎么观察空气的特点呢?小组讨论讨论,你们想用什么材料,怎样观察,同时还要想一想用到哪个器官观察的。6 .学生讨论后汇报。PPT 4 出示 出示记录表,引导学生研究记录。7 .学生探究。8 .研究后汇报。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成果?(以下的顺序随着学生的汇报安排。)( 1)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喝牛奶吧?牛奶是什么
12、颜色的?生:白色。师:如果把牛奶倒进杯子,你能看到什么颜色?生:白色。师: (拿出一个装有牛奶的杯子,一个装有空气的杯子)同学们仔细看,隔着装有牛奶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生:看不到。师:隔着装有空气的杯子能看到手吗?生:看得到。师:经过对比可以得出:空气有没有颜色?生: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板书:没有颜色,透明。师:是的,看一看是“观察”的一种方法。(2)认识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师: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生:闻一闻。师:这个方法真不错。怎么闻?生:像闻水的气味一样闻一闻空气。师:来,用正确的方法闻一闻。师: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生:没有气味。师:我们也可以说:空气(没有)
13、气味。板书:没有气味。9 .通过观察研究,你知道空气有什么特点?PPT 4 出示 小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10 PPT 5 出示出示“观察”探究技能。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就是观察。(二)认识空气是流动的。11 师:经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还是透明的。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继续观察空气呢?12 PPT 6 出示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的脸,你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13 学生活动尝试。14 师:我们再这样试一试: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用力捏矿泉水瓶,有什么发现?学生实验,观察。师:谁来对大家说一说你的发
14、现?生:用力捏矿泉水瓶,小气球鼓起来。生:松开手,气球又瘪了。师:什么让气球鼓起来的?说明什么?生: 捏矿泉水瓶时空气就跑到气球里,使气球鼓起来,松开手, 空气又回到矿泉水瓶中,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15 PPT 7、 8 出示师: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的现象证明?生:国旗迎风飘扬。师:是的,刮风时,飘扬的国旗让我们感觉到了空气在流动。生:对着脸扇扇子。师:是的,夏天扇扇子,能感受到空气流动。生:倒热水时候,看到上面有白气飘动,也是空气流动。师: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想到了生活中空气流动现象。16 师:现在我们对空气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空气是流动的,想不想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师:可是
15、我们看得见空气吗?生:不能。师: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看见空气的流动方向呢?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生:可以看烟的流动。PPT 9 出示师:你的方法真不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蚊香、蜡烛。想一想,你可以用这些物品,怎样更好的观察空气流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生:点燃蚊香。师:蚊香可以帮助我们怎样来认识空气呢?生:点燃蚊香,我们观察烟飘的方向,就可以看出空气在动。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眼睛看不到空气,可以借助烟的流动来证明空气的流动。引导:通过观察烟的流动来体会空气的流动情况。通过吹点燃的三支蜡烛火焰的变化,观察空气的流动。师: 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实验去
16、研究,有观察就要有记录的,把你观察的现象记录在活 动手册上。师:我们开始吧!(师巡视指导)师:通过研究我们观察到了空气的流动现象,我们身边的空气一直都在流动着,因为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气体,所以我们平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感受的到,也可以借助别的物体观察到空气的流动。(三)认识到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PPT 10出示师:我们用塑料装上玩具,再用塑料袋装上空气,有什么发现?(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师:说一说你们的发现?这说明什么?生:装玩具的时候,塑料袋鼓起来。生:装空气的时候,塑料袋鼓起来。生:说明空气虽然看不见,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四)汇报总结。师:通过以上
17、的活动,你知道空气有哪些特点吗?生:我们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PPT 11出示课件展示结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的气体,空气会(流动)。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1 .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空气,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水,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先猜一猜。生:我觉得水沉一些。2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3 .师:PPT 12出示(出示课件)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里面装满了空气,一个里面装满了水。试一试,它们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2 .认识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空气的特点没有味道3 .纸风车教学设计【教材
18、分析】纸风车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特点的基础上学生的,通过让风车转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认识到空气是会流动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了所需要的部分材料:彩纸、图钉、一次性木筷、儿童安全剪刀。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一、做一做,玩一玩。此活动包括 两个层次:一是做个纸风车。 首先让学生尝试看图制作风车,然后启发学生再制作自己喜欢的风车。二是让纸风车转起来。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纸风车转起来,然后利用教科书的图提示怎样让纸风车转起来。二、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引导学生思考让纸风车转得快的方法,提示通过对纸风车进行改
19、进让纸风车转得更快。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利用风力发电风车的底图,启发学生想到风力发电用到了风车,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善于观察的能力,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的设计是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教学情境中都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学生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体验空气的流动使纸风车转起来。科学探究目标:1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看图制作风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的欲望。2 .
20、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2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3 .知道风车的用途。4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重 难 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空气的流动性。【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彩纸、图钉、一次性木筷、儿童安全剪刀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3、 4、 5、 6、 7 出示认识这些吗?喜欢吗?生:纸风车,喜欢。(师板书:纸风车)教师再出示一个制作好的纸风车,让纸风车转动,问: 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纸风车?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纸风车吧!二
21、、活动过程1 .做个纸风车。师:动手之前先动脑,仔细观察老师手里的纸风车,有什么特点?生:它有4 个风叶。师:是的,你观察得很认真。再仔细观察这4 个风叶的大小和折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生:每一片风叶都一样大。生:纸风车的大口都朝着一个方向。师:是的,你观察得真仔细。风叶的大小相同、方向一致。PPT 8出示师:细致的观察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要想制作的纸风车转动的更快、更美观,我们要认真观察制作流程。PPT 9出示师出示制作流程图,学生根据对流程图的理解说出步骤,教师随时补充。将正方形彩纸沿着对角线对折,对折后再展开。用剪刀分别从四个角沿着折痕(两条对角线)慢慢剪开,剪到从角到中
22、心点的四分之 三处,千万不能全部剪开。将剪开的四个角的同一个方向的角分别折向中心点,用胶水或双面胶固定住。用大头针穿过纸风车的中心点固定在一次性木筷上。师:看了制作流程图,你看明白了吗?生:看明白了。师: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生:折痕不能全部剪开,剪到四分之三处就可以了。生:把同一个方向的角分别折向中心点。师:是的,折的方向不一致,纸风车的受力面就不同,风叶也不美观,影响转动。师:还需要补充什么?生:注意安全使用剪刀,不要碰伤自己。生:用大头针也需要注意别伤到自己。师:我们一起读一读实验提示:使用剪刀时不要对着人,也不要对着自己,用完放到一边。使用图钉时要小心操作,不要扎到自己。P
23、PT 10出示师:我们要安全操作,按步骤操作,才能制作出好的作品。看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动手试一试了,我们开始吧!(学生制作风车,教师巡视指导。)2 .让纸风车转起来。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纸风车制作成功了。想不想让纸风车转起来?生:想。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让纸风车转起来吧。(学生自主活动。)PPT 11 出示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纸风车转动呢?把你的想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生:用手拿着纸风车迎风往前推,可以让纸风车转起来。生:用嘴吹也可以让纸风车转起来。生:用纸风车对着电风扇吹也可以转起来。生:师: 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的孩子,想到了这么多让纸风车转动起来的方法。我们用这
24、些方法再来试一试,让纸风车转起来。(学生活动)PPT 11 出示师:注意边玩边观察边思考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纸风车会转动起来?生:我感觉是空气。师: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我拿着纸风车,一动不动,纸风车就可以转动吗?(教师手拿纸风车不动。)师:再想一想:什么样的空气呢?谁来补充?生:应该是流动的空气。师:表达得很完整。来,同学们拿起纸风车再次体验,流动的空气可以让纸风车转动起来。(学生感受流动的空气让纸风车转动起来。)师:经过探究我们发现空气是会流动的。(板书:空气流动)3 . PPT 12出示 怎样让纸风车转得更快?师: 同学们发现了流动的空气可以让纸风车转动。谁来想想办法:怎样让纸风车
25、转得更快?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交流想法。)生:用力吹,纸风车转得快。师:怎样吹?对着纸风车的哪个方位吹?你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方法。生:对着风叶吹。师:你的方法很好,对着风叶的受力面吹,增加空气流动速度,纸风车转的更快了。师:还可以怎样增加空气流动速度?谁还有方法?生:做大一点的风车,风叶大了,受力面就大,可以转的更快。师:纸风车越大,叶片越大,纸风车转动越快。这个方法可以试试。生:我调整了纸风车,纸风车转得更快了。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调整的。生:把大头钉和纸风车的连接处的小洞剪得稍微大一点,圆圆的,不要有棱角。师:这样可以降低摩擦,纸风车就转动的更快。这个方法真不错。生:用嘴对着风叶
26、近一些,纸风车转动更快。师:你理解的很到位。离风源近,转动快,离风源远,转动慢。生:是不是可以制作不同的纸风车,让纸风车转动更快。师:把你的新创意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吧。生: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的方法和建议,我们现在就把自己的纸风车进行改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对纸风车进行简单装饰,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纸风车转的更快、更美观。、拓展活动师:这节课,大家探究的很认真,通过探究,我们不仅制作了纸风车,还知道了是空气 的流动让纸风车转动起来,并找到了让纸风车转动更快的方法。PPT 13出示课下请继续探究: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纸风车,想一想它们都有哪些用 途,说给同学们听。【板书设计】3 .纸风车制作纸风车:
27、4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常见的动物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学习,对于本单元后面三课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在内容上教材安排先从动物的名称和外部特征入手, 引出它们的生活环境, 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浅到深,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从生活常识出发,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猫、小 狗、小鸟等动物,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指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外部形态,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28、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说一说兔子、鱼、 虾、蝗虫、麻雀、海豚的生活环境,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绵羊和山羊的不同。本课主要侧重于知道动物的名称和外部特征,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增强学生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新颖的活动、巧妙的环节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物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名称、了解大体的外部特征,但是不能系统的认识, 活动的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薄弱,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有待提升,但是他们对科学探究欲望十分强烈,并能积极参与到探
29、究之中。在老师的细心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对常见动物特征的探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周围各种各样动物的名称,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2 .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3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4 .能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动物的生活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5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6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重 难 点】 知道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知道它们的生存环境。【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常见小动物的图片、活动手册。
30、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1 出示课题:常见的动物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3. PPT3、 4、 5 出示 小猫、小狗、天鹅三种动物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三种动物。交流自己的发现,班内汇报。教师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二、探究新知活动一: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1 . PPT 6出示五种动物的图片。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五种典型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观察五种动物的图片,找出它们的不同特征。学生小组交流,班内汇报。PPT 7出示观察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这几种动物的外形特征。PPT 8出示
31、更多动物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名称和外部特征。班内汇报。2 .PPT 9出示常见动物特征小结。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大象、猴子、小猪都是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 同的外部特征;动物属于生物。3 .PPT 10出示法治在线。师:各种小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我国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学生读法律内容,说说自己知道的珍稀野生动物,树立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4. PPT 11 出示 出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认识的动物用选出来。学生勾选。活动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1.PPT 12出示出示兔子、鱼等六种动物的图片。观察图
32、片,说说图中你最熟悉的一种动物。学生介绍一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环境,甄别还有什么动物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小组讨论: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师生小结:动物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2. PPT 13出示观察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汇报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3. PPT 14出示活动手册。指导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4. PPT 15出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如鲤鱼、鲫鱼、鲍鱼、带鱼、鲨鱼等生活在水中。三、拓展活动:它们有哪些不同?1 .PPT 16出示绵羊和山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重点比较两种动物的毛、胡须、角、尾巴等,发现它们的不同。有条件的学校布置学生课
33、下对这两种动物进行实地观察,从而认识两种动物的各种特征。2 .PPT 17出示活动手册。指导学生将发现的绵羊和山羊的不同用圆圈标注出来。四、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常见的动物L 大熊猫小鸟1.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t 金鱼蝴蝶青蛙兔子、蝗虫、麻雀:地上2.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鱼、虾、海豚:水中【记录表】wd raA BPi Mwu*我认识的动物(用飞选出来):mkr>4gi 06 Q iv 4 y>的g » mi ¥-0我知道生活在瞌地上的动物(用选0hu *出来:(m>/尚傅死ET1fcS m
34、an ydri M ,mI aa al 3* r -凸 e=1r. 凶用“O '把绵羊和山羊不同的地方图出来口5.动物的反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反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蚂蚁、金鱼等动物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作为研究切入点,培养学生初步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其他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等会做出什么反应。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动物的反应,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醒学生准备好胡萝卜、菜叶、苹果、糖、洋葱、面包等不同类型的食物,为探究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以探
35、究蚂蚁喜欢吃什么和金鱼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入手,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大胆预测,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预测其他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的反应,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动物反应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服务生活的目的。本课探究内容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并能收获成功的乐趣。同时, 活动中关注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在观察动物反应中学会大胆预测,这是对学生科学能力的一种提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科学探索的适应阶段,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乐于动手
36、操作, 但由于知识储备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对现象的深入理解,不能长时间坚持操作,容易在科学实践中产生挫折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科学知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分解,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学生易于操作的小活动,加以不断引导,让学生在突破一个个小活动中建立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达成最终探究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科学探究目标:1 .在教师指导下,能对动物的反应做出科学预测。2 .通过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预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2 .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
37、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的意识。【重 难 点】探究动物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刺激做出的反应。【器材准备】学生准备:胡萝卜、菜叶、苹果、糖、洋葱、面包、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蚂蚁、金鱼、鱼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PPT 1 出示 出示课题动物的反应。2 .PPT 2出示出示胡萝卜、菜叶、苹果、糖、面包片、洋葱等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3 .PPT 3出示 鱼浮头的图片及鱼头浮出水面的原因。教师提出问题:下雨前,鱼为什么会把头浮出水面?师生交流讨论,总结: 下雨天大气压降低,导致水中的溶氧量变小,鱼在水中呼
38、吸困难,所以只能浮到水面得以获得充足的氧气。当天气发生变化时,动物都会做出一些反应。教师板书:动物的反应。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试一试,看看蚂蚁喜欢吃什么?1 .PPT 4 出示 蚂蚁和各种食物的图片。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当我们给蚂蚁不同的食物时,它会怎么做出什么反应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提出猜想。2 .教师提问: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3 .PPT 5出示出示探究技能。师生小结: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师生交流如何做实验验证猜想。4.教师提问:怎样验证自己的预测呢?5 .PPT 6出示温馨提示:( 1)给蚂蚁的食物不要太大,最好小颗粒或碎屑。( 2)观察蚂蚁要有耐心
39、,不随便干预蚂蚁的行动。( 3)小组内成员要相互配合。( 4)要爱护蚂蚁。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6 .PPT 7出示实验结果。师生总结:蚂蚁会爬向糖、苹果或面包,蚂蚁会对食物、气味等刺激做出反应。活动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7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蚂蚁会对不同的食物产生不同反应,那么其它动物面对刺激会产生什么反应呢?我们对金鱼进行研究。8 .PPT 8出示给金鱼喂食的图片及注意事项。教师提问:给金鱼喂食,它有什么反应?出示注意事项:喂鱼时投入的鱼食量要适中,短时间内不要多次喂食。9 .PPT 9 出示敲击鱼缸的图片。教师提问:轻轻的敲击鱼缸时,金鱼有什么反应?10 PPT 10
40、出示敲击鱼缸的注意事项。教师出示敲击鱼缸的注意事项:( 1 ) 敲击前观察金鱼的游动状态。( 2) 敲击鱼缸的力度不要太大。( 3)观察金鱼的反应时,要保持安静。11 学生分组实验。12 PPT 11 出示 观察结果。13 师生总结:给金鱼喂食,金鱼游向食物。轻轻敲击鱼缸,金鱼会到处游动,和敲击前的游动不一样。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14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例子。15 PPT 12、 13、 14出示 更多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当蜗牛的触角受到外界刺激时,会本能地缩回,并将整个身体蜷缩回到壳内;狗的嗅觉非常灵敏,利用对不同气味的反应,经过特殊训练的狗
41、,能够识别不同的物质,常用于刑侦、识毒、搜救、排爆等特殊任务;海豚有一种超凡本领,它发出的声波,能“探视”水下的东西,源于它对接收声波产生的不同刺激,进行辨识,甚至能识别不同金属的化学成分。16 .PPT 15出示动物对外界不同的刺激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师生小结。三、拓展活动17 教师指导学生从如何预测动物的反应、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18 PPT 16出示拓展活动教师布置课下探究的内容: 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板书设计】动物的反应食物、气味I声音 预测一反应天气.【记录表】Ti& y
42、E eT Tuar* CTW da rih!xufirft ichdj 上蚂蚁喜坎吃的食物1用“V”选出表);也J飞W< 字 隧4。()()()()()()6.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运动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物运动方式、运动器官、运动快慢的探究,让学生意识到运动是动物的共同特征。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了解动物的运动,为课堂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通过观察企鹅、鱼、鸟等不同动物的运动,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43、通过观察鸭子、猎豹等动物的运动器官, 知道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通过比一比乌龟、蜗牛、兔子等动物谁跑得快,学会排序;通过观察猴子、青蛙等动物不同的运动,知道同一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第三部分探究活 动,通过观察动物的运动,了解动物运动的意义。本课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一种到多种的思路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体会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部位、运动快慢,最终从整体了解动物的运动。【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一定的观察基础,能在教师指导下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他们喜欢小动物,对动物的运动有一定了解,知道部分动物如何运动且能模仿动物的运动。但他们还不能用科学的
44、语言去描述动物的运动,还不知道需要从哪些方面观察动物的运动,也没有意识到运动是动物的共同特征。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好说,会凭自己的兴趣活动,但观察不仔细,实验操作无序,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规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2 .知道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科学探究目标:3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4 .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情感态度价值观:5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6 .在教师指导下,能尝试用多种方式对动物排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重 难 点】知道
45、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序。【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动物运动的图片、动物头饰、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1 出示 出示课题动物的运动。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 不怕虎豹和豺3 .PPT 3 出示 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鼠蛇除虫害狼。教师提出问题:这是哪种动物?4 .PPT 3 出示 出示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鹰在做什么?5 .聚焦话题:鹰靠翅膀飞翔,其他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呢?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1 .PPT 4出示企鹅、鸽子、鱼、海龟、蜥蜴、马等动物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
46、怎样运动的?2 .学生汇报:鱼在水中游泳,鸽子在天空飞翔3 .PPT 5出示各种动物运动的动态图片。教师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有游泳、飞行、行走、爬行、奔跑等。4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5 .教师指导学生戴动物头饰模仿相应动物的运动。6 .PPT 6出示蝴蝶、鱼、狗、蜗牛等动物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吗?7 .学生回答。8 .PPT 7出示出示几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师生总结: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活动二: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1 .PPT 8出示鸭子、猎豹、海鸥、螳螂运动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找一找,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2 .学生观察,汇报。3
47、.PPT 9出示出示鸭子和猎豹运动的图片。学生观察交流。师生总结:鸭子靠足(有蹼)游泳;猎豹靠四肢奔跑。4 .PPT 10出示 出示海鸥和螳螂运动的图片。学生观察交流。师生总结:海鸥靠翅膀飞行,螳螂靠足行走。5 .PPT 11 出示 鱼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鱼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6 .学生回答。7 .教师讲解:鱼主要靠鳍运动。8 .PPT 12出示 蜗牛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蜗牛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9 .学生回答。10 .教师讲解:蜗牛用肥大的腹足爬行,匍匐前进。11 .教师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圈出来。活动三:动物运动会12 PPT 13出示出示动物运动会的场景图。教师创设情
48、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 只小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它们谁跑得快?13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1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三种动物的位置。15 PPT 14出示探究技能。教师讲解: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在排序。教师提出问题:平时你在哪里用到了排序?16 学生回答:体育课排队、超市的商品等。17 PPT 15出示乌龟、蜗牛、兔子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还有什么排序方法?18 学生回答。19 教师出示按大小、按体重、按颜色、按寿命长短等排序。活动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20 PPT 16出示猴子、青蛙的图片及运动会报名表。教师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猴子和青蛙忘
49、了填报名表,请大家帮它们填一填。21 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等运动项目中选择猴子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22 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游泳。5.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6.PPT 17出示 出示猎豹奔跑的图片。教师讲解: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 千米。PPT 18出示出示秃鹰飞翔的图片。教师讲解:飞行最高的是秃鹰,飞行高度可在9 千米以上。PPT 19出示出示旗鱼的图片。教师讲解:游速最快的动物是旗鱼,每小时108 千米左右。PPT 20出示出示海燕飞翔的图片。教师讲解:飞行距离最长的是海燕,可从南极飞到北极,行程约20000 千米。三、
50、拓展活动1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器官、排序方式、小组合作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 . PPT 21 出示拓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松鼠、蜜蜂等动物,探究它们运动的意义。【板书设计】动物的运动运动方式:游泳、爬行、飞行、行走运动器官:翅膀、足、四肢运动快慢:排序【记录表】4.师生总结: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w6 irv ofing wu %6c iT zn6 工喷 m ,占 rn dAng pang我知道动物靠身体的这些部位运动(用“CT1h CfMl I 占圈出来h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动物找妈妈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认识周围的动物
51、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动物的反应、动物的运动基础上, 继续探究动物的繁殖这一共同特征。本课通过让学生找小鸡的妈妈为切入点,知道如何根据特征找动物的亲代,进而认识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以卵生动物一一鸡为例,以帮小鸡找妈妈为线索,寻找小鸡和鸡妈妈的共同特征, 探究从小鸡出壳到长大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繁殖后代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然后指导学生为更多的小动物寻找妈妈,包括变态发育的动物,培养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指导学生辨别小动
52、物的爸爸妈妈,知道小动物 爸爸和妈妈的区别,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通过指导学生为小动物找妈妈, 让学生知道大多数动物后代与亲代有相似外形特征,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活动过程中通过用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寻找证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证据意识。【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能够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名称,对周围的动物比较熟悉, 甚至有些学生家对动物都能繁殖后代这一里饲养小动物。但是寻找小动物和妈妈的共同特征存在一定难度,共同特征了解不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2 .知道动物子代和后代有相似特征。科学探究目标:3 .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4 .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动物及其后代的外形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5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6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重 难 点】重点:知道小动物和动物妈妈有相似特征。难点:掌握获取证据的方法。【器材准备】学生准备:小动物及其妈妈的图片、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 .PPT 1 出示出示课题:小动物找妈妈。2 .PPT 2出示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3 .PPT 3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小蝌蚪找妈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物加工厂安全文化建设与培训考核试卷
- 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高三物理试题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2025年初三4月考语文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内蒙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二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分镜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城市学院《科技文献阅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沾化县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第二次模考英语试题文试题含答案
-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组织结构的表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酒泉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含答案2024
- 广东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课件
- 七下生物考试试卷及答案
- 财产险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暨长郡二十校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金店装修施工方案
- 2025山东烟台市蓬莱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劳务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 应聘人员登记表
- 2024年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