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业集群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研究兼议泰安产业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分工定位城市群已成为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及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城市群的产业布局、空间整合与合理化组织,以及对城市群的影响,有助于密切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结构互补,有助于为城市群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寻求良好的产业竞争与合作之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其空间结构优化与整合的演变过程,也是产业不断重组和优化的过程。伴随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由高度集中转向分散,然后又不断集中,形成都市密集区的城市群。省会城市群土
2、地面积为5.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3.1%,2007年人口达到3242万人,占全省的34.6%,GDP达到9327亿元,占全省的36.0,无论是人口规模、土地面积还是经济总量均占全省的35%左右,且六个市都在省会济南的一小时经济圈内。因此,研究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集聚和扩散,产业布局和融合,加快省会城市群建设,既是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山东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山东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扩散和集聚(一)省会城市群的空间集聚和碎化随着城市群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会随交通网络扩散,服务活动中心呈郊区化
3、趋势发展,城市群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出现“中空化”倾向,而城市群内随单元的不断增加,发展更趋均匀,分散的倾向更加明显,呈碎化趋势。测度城市群空间集聚和扩散的指标一般采用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示。碎化指数越小,区域越高度集中,指数越大区域发展越均匀。均匀度指数反映城市群内部单元分布的均衡程度,对于衡量城市群空间集聚和扩散程度具有参考意义。为了解省会城市群集聚、扩散和分布状况,分别计算了2008年主要指标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碎化和均匀度指数,及2000年2008年生产总值的碎化和均匀度指数。如表1.1。从截面数据来看,省会城市群不论是碎化指数还是均匀度指数均比半岛城市群要小(表1.1),这说明省
4、会城市群七市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济南与其他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相对来讲,中心城市济南的集聚程度较高。2008年城市群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1.1GDP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平均碎化指数半岛城市群2.76162.76932.70692.76472.70252.70322.7347省会城市群2.56432.58422.49032.56762.51322.53982.5432均匀度指数半岛城市群0.97640.97910.95700.97750.95550.95570.9669省会城市群0.96920.97670.94120.97050.94990.9599
5、0.9613从纵向来看,2008年的碎化指数均高于2000年,省会城市群碎化趋势明显,逐年提高。其原因,一是省会城市群中有些城市经济发展不如半岛城市群,在全省处于中下游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明显;二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城镇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发展加快,差距缩小,从而导致碎化程度加大。由此可见,省会城市群城市集聚和碎化均在活跃进行,以碎化为主要倾向。这一碎化并非意味着中心城市正在向外围扩散,而是城市群各城市的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发展更趋均匀。(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方法,是指同一个变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相关性。许多地理现象由于受到在地域
6、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的过程所影响而在空间上具有自相关,主要包括空间相互作用过程与空间扩散过程。用局部指标反映一个区域单元上的某种地理现象或某一属性值与邻近区域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的相关程度。根据空间统计模型,以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指标,计算了局部空间自相关值,并以描述变量和空间滞后变量分别为横轴和纵轴做散点图(图1.1)。在散点图中,落入右上象限(第一象限)或左下象限(第三象限)的观察值分别表示某县市区与其相邻县市区的产业皆有较高或较低程度的聚集经济效益,相邻县市区产业的发展逐步趋向一致。既是说分布在第一象限的产业聚集水平较高,且空间差异较小;分布在第三象限的产业聚集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也较
7、小。在调查的39个县市区中(扣除市中区)分成两类,分别分布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分布在第一象限的县市区有15个,为平阴县、章丘市、淄川区、临淄区、桓台县、新泰市、肥城市、钢城区、武城县、茌平县、东阿县、高唐县、临清市、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和邹平县,占调查县市区的38.5%,GDP占60.2%,人口占45.1%,区域面积占42.0%。落入在第三象限的有长清区、济阳县、商河县、周村区、高青县、沂源县、宁阳县、东平县、陵县、宁津县、庆云县、临邑县、齐河县、平原县、夏津县、乐陵市、禹城市、阳谷县、莘县、冠县、惠民县、沾化县,共24个县市区。由此可见,一是总体聚集水平较差。多数县市区落在聚集水平较低的
8、第三象限,占调查县市区的61.5%;二是落在同象限的县市区在地理分布上大体相同。落在第一象限的县市区均分布在该市市中区的周围,同时这些县市区连成的区域分布在济南市的周围。落在第三象限的县市区均分布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形成的区域边缘,这些县市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差;三是39个县市区中,同象限县市区的产业空间差异程度趋向一致,有相似的产业结构和相似的空间联系。二、省会城市群产业布局情况及对城市群的影响(一)城市群产业结构相似性与类型影响产业的因素复杂多变,产业集群的表现也有很多种,准确识别一个产业集群十分困难。区位商是区分地域分工格局的基本指标,它可以说明在地域分工中某种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水平,通
9、过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比较,显现出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在计算区位商的基础上以省会城市群为基准,将各中心城市的区位商值与城市群相比,从而得出城市群各行业的优劣势与相似性。一是省会城市群的产业基本上属于资源型、能源性产业结构。省会城市群各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的有:纺织业(2.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6),造纸及纸制品业(1.65),食品制造业(1.44),通用设备制造业(1.42),农副食品加工业(1.3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1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14),专用
10、设备制造业(1.06)。二是各市产业结构同构性现象明显。各市与省会城市群总体产业结构对比,相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淄博(0.8551)、德州(0.8549)、泰安(0.8472)、聊城(0.8342)、滨州(0.8236)、济南(0.8224)和莱芜(0.7816),结合图2.1和2.2来看差异性还是比较小的,同构性现象明显,地域分工不明确。从各市产业的区位商标准差系数也可看出,同构现象较为明显。省会城市群产业的区位商标准差系数为0.69,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和滨州的区位商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86、1.31、1.38、2.96、1.02、1.34和2.05。莱芜和滨州的区位商标准差
11、系数之所以很高,主要因为莱芜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高达9.36,滨州纺织业高达9.26。各市产业布局情况见表3.1。省会城市群各市产业结构关联度表2.1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关联度0.82240.85510.84720.78160.85490.83420.8236三是各市产业的市场优势有所不同。淄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区位商为5.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03),这两个行业的区位商在七个市中最大。另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40)的区位商也比较大;泰安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区位商高达6.02;莱芜,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达到了9.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区位商
12、为3.79;德州主要是两个行业的区位商较高,食品制造业为4.37,家具制造业为3.19;聊城区位商较高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23),造纸及纸制品业(4.12);滨州区位商最高的两个行业为纺织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为9.26、3.01。四是各市产业结构类型。淄博、泰安、莱芜和聊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德州、滨州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型行业结构,而全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济南市的各产业区位商与省会城市群比较接近,也比较均衡,表明各产业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属综合发展型结构。(二)城市群各市的产业竞争力为反映制造业发展规模、结构状况、发展基础条件等因素,结合现有能够获取的资料,设计了
13、七个指标来评价城市群各市的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选取了3个因子作为主成分,从而得出各个城市的制造业综合评价值。每个市选取30个行业,共210个。把综合评价值在前位的42个(全部行业的20%)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一是居前位的行业市场优势明显。42个行业中有27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有的在本市的行业中占绝对优势。如济南市,烟草制品业区位商为1.6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2;淄博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4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67,造纸及纸制品业2.12;泰安市,橡胶制品业1.5
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6;莱芜市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36;德州市的造纸及纸制品业2.54;聊城市,造纸及纸制品业4.1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23,专用设备制造业2.98;滨州市,纺织业9.26,农副食品加工业3.0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3。二是居前位但区位商较低的行业资金利用效果和劳动生产率较高。这些行业多数劳动生产率在20万元以上,占该类行业的近70%,资金周转次数在3次以上的行业占60%以上。三是省会城市群工业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比较优势。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标,是80年代以来得到广泛应用
15、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工业竞争力测度指标,它反映特定工业行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RCA指数大于1,表示工业在某个行业上有比较优势,取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RCA指数小于1,工业在某个行业上则处于比较劣势。2007年,处于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强的区间(RCA指数在1.25以上)的产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1.31),食品制造业(1.44),纺织业(2.02),造纸及纸制品业(1.7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4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2)。另外,通用设备制造业(1.22)和专用设备制造业(1.02)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医
16、药制造业、仪器仪表、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电子通信设备等市场竞争激烈的资本密集型和更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省会城市群则处于比较劣势。但从各市来看,在这些行业中,济南、淄博的医药制造业比较优势比较明显,两市的RCA指数分别为1.29和1.37;济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RCA指数较高,为2.30;泰安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也有较强的比较优势,RCA指数为1.37。(三)产业集群对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影响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城市群内部相似或相同行业在相同区位的空间集聚,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由此形成城市群特有的聚集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城市间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形成不同类型的专业化地区,
17、由此形成城市特有的偏离经济结构。集聚经济决定着城市的产业定位,专业化经济决定地区的产业协调。聚集经济结构可以用地方化经济结构来表现,专业化经济结构可以用比例偏离结构和差异偏离结构来体现,前者是由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引起的,或者说偏离标准结构引起的,后者由城市间竞争力的差异,或者说由产业素质引起。依据2002年和2007年省会城市群各市产业结构数据(地方化经济结构、比例偏离结构和差异偏离结构三个结构指标),计算得到各市各行业地方化经济结构和差异偏离结构,通过计算得到各市产业集群回归系数,如表2.2。总体来看,当前省会城市群制造业地方化经济结构和差异偏离结构对产业增长都有正面影响,所不同的是地方化经
18、济结构的影响要强于后者。地方化经济结构对城市群的产业影响较为显著,即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空间集中所形成的产业环境对城市群产业增长的推动较为明显。对城市群产业增长的作用各市有所不同。济南是一类,淄博和莱芜是一类,泰安和德州是一类,聊城和滨州是一类,各类对城市群的影响基本一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各类的产业结构基本相近。2008年,济南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4.1%;淄博和莱芜分别为64.8%和67.8%,两市均为资源型的重工业结构;泰安和德州分别为55.5%和55.9%,制造业内部两市的行业结构基本一致。如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均占
19、有较大比重;聊城和滨州分别为59.0%和60.9%。淄博、莱芜和聊城、滨州对城市群的发展影响较小,但两者的性质不一样。淄博和莱芜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两者的专业化指数较高,特别是莱芜的专业化指数达到了70%以上,同行业的集聚空间形式已经基本完成。聊城、滨州同行业的空间集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济南、泰安和德州的制造业发展仍处于膨胀阶段,三市的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化指数分别为17.2%、19.0%和13.8%,是七个市中最低的。因此,制造业的发展对城市群仍具很大的推动作用。省会城市群各市产业集群回归系数表2.2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地方化结构指数0.43580.22020.
20、48320.19370.49490.16510.1516差异偏离结构指数0.2581-0.05800.56530.2361-0.50390.23231.1334R2统计量0.84910.97280.88290.99720.74220.78300.9730F值45.03285.9160.332842.0523.0328.87288.34差异偏离结构对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影响。影响较大的是滨州,其次为泰安、济南、莱芜和聊城,这说明这些市的制造业产业素质相对于淄博和德州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淄博、德州六年间产业竞争力的变化相对下降。2008年2002年六年间,淄博、德州的制造业相对于其他市发展较差,占
21、全省的比重提高幅度最小,特别是最近三年呈下降趋势。三、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业整合(一)省会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基础省会城市群各市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经济圈产业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济南人均GDP达到39313元、城市化率超过63%,淄博人均GDP达到43499元,城市化率为61%,两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高加工度阶段。2007年,济南、淄博两市的R&D经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52%和0.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看,济南的交通设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占规模工业的50%;淄博的机械、建材、化工、纺织服装、医药等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较大。而泰
22、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的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大大低于济南、淄博两市,第三产业比重(除泰安外)、城镇化率、固定资产密度都也低于两市,在工业化阶段方面与济南、淄博存在较大落差,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合作潜力较大。(二)省会城市群产业整合存在的问题省会城市群占有全省近40%的经济总量,其崛起程度、发展快慢对山东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省会城市群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省会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布局和融合。一是省会城市群碎化趋势明显。省会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人均GDP、资产密度、人均收入等指标差距较大,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和加深。特别是济南的产业规模偏小。
23、2007年,武汉GDP占湖北的34.3%,而济南只占山东的9.9%。城市辐射功能不强,产业仍需进一步集聚,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能力。二是资源型结构、能源性产业结构比重较大。除济南外,六个市资源型、能源性产业结构比重较大,特别是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属于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象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电子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只在个别市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三是产业结构的同构性严重。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内部异质性小而同质性大。所谓异质性是指区域内部不同分区的重要因素特征的差异性。异质性是经济集聚产生的基础,是产业整合的潜在条件。从表3.1可以看出,不
24、论是各市的支柱行业、竞争力强的行业,还是区位商明显的行业,各市行业的同构性甚为明显,异质性较小,特别是在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之间差异性不强,产业互补性较差,这种同构现象使圈内各城市开始互相血拼,产业集中的优势反而转化为产能过剩的劣势。因此,这为开展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带来不利的影响。省会城市群产业分布情况表3.1支柱行业(占规模工业的60%以上)制造业竞争力强的行业(前42位)区位商高的行业(大于1.25)济南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个)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
25、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个)非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个)淄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
26、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个)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个)泰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个)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8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6个)莱
27、芜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个)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个)德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7个)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3个)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3个)聊城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28、加工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6个)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5个)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8个)滨州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8个)农副食品加工
29、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个)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07年,省会城市群第一、二、三次产业构成为:8.6%:56.3%:35.1%,泰安、德州、聊城、滨州的第一产业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除中心城市济南市第三产业规模较强、比重较大外,其他城市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聊城、莱芜、滨州比重不到30%。另外,济南第三产业的比重虽然较高,但仍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金融、信息、公共管理、旅游、咨询等行业发展相对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三)省会城市群产业整合途径省会城市群的产业整合目的就是通过优势互补,积极培育和延伸优势产业链,
30、促进区域产业集聚,推进区域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和特色化,进而推动省会城市群的快速聚集,增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扩散能力。一是从空间布局角度,产业整合要按照总部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产业整合应采取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总部所在的发达城市应担当起区域创造中心、管理、服务中心重任,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引导和服务。而欠发达中小城镇可利用原料、燃料、水电、土地、环境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生产基地和仓储场所的角色,以此强化专业化分工,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方向上,服务业发达、人才、技术聚集程度高的城市主要从事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到周边市县;在产品层次上,人才、技
31、术聚集度高的城市主要从事终端产品生产,而将中间产品、配套产品放到周边市县;在工序环节上,人才、技术聚集程度高的城市应主攻重要原材料生产和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等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而将一般加工环节放到周边市县。二是从产业组织角度,产业整合要按照优势产业集群更优的要求进行。产业集群是一种依托区域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强调区域发展要素中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以便进行深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构建优势产业集群是推进地区产业整合和优化地区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省会城市群产业发展情况、发展方向、规模和水平,从产业结构差异及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出发,构建七大类工业优
32、势产业集群(机械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业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冶金及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及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和以济南物流、金融、会展、商务、科技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以济南、泰安两市的旅游业,通过规模扩张、技术进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层次。三是从市场化角度,产业整合要按照企业重组的方式进行。产业整合是企业基于效率导向的市场行为,是以大企业为主体、以资本运作为杠杆、以资产效率提高为目标的经济行为,跨地区协作、兼并、技术转移与生产环节分工是产业整合的多种实现形式,应该把组建跨区域企业集团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载体,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大
33、企业流动和聚集,使汽车、冶金、石化、电子等支柱产业群落的构成更趋完整和合理,在汽车、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饮料、服务贸易等重点行业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应该把资金密集型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作为产业整合的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重组提高产业的聚集性,提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整体综合实力。四、泰安产业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分工定位结合泰安产业基础,立足泰安自身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并根据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各市产业布局情况,泰安产业的分工定位应依托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的骨干大企业,主动与骨干大企业对接,做大做强泰安的优势产业,促
34、进泰安产业集聚,提升泰安经济整体竞争力。(一)工业行业发展方向。着力培植汽车、无机非金属材料、输变电设备、化工、食品5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4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壮大机械、建材、轻纺、橡胶制品等传统产业。另外,要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中成药为骨干,借助济南、淄博医药制品业的优势和科研力量,积极主动对接两市医药企业集团,依托泰帮生物工程、鲁抗赛特公司、四维制药等企业为骨干,培植壮大产业规模,提升泰安医药产业的竞争优势。(二)服务业发展方向。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七市当中,泰安是仅次于济南的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城市,也是经济强度仅次于济南的大城市,同时也是与济南等联系最为密
35、切的城市之一。因此,加快提升泰安服务业实力,既是实现泰安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也是泰安在城市圈中实现准确定位的需要。(1)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破行政界限,协调发展,形成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大格局。济南与泰安同处“山水圣人”旅游精品线路,有共同的客源市场,游客来往密切,特别是要发挥泰安与其他市距离相近的便利,大力吸引近地游客,扩大旅游规模。要整体规划、一体化开发,发挥邻近旅游地在区域范围内先天拥有的优势,以及济南会展业发展突出的平台作用,加强区域协作,利用优势叠加和资源互补,寻求差别定位,共同打造黄金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改变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服务业的观念,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产业。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七市中,泰安具有独特的科教基础和优势。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研发中心,加强与驻泰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和体育健身,加速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提升产业水平。五、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几点建议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与医疗数据安全的平衡
- 区块链在商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2025年的应急物资储备可持续发展研究
- 高性能GPU视图合成技术-全面剖析
- 科学教育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 自动化数据库维护与优化-全面剖析
- 2025年医疗康复器材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趋势报告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计划
- 社交电商导购模式-全面剖析
- 2025年高考数学复习(新高考专用)第04讲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2022-2024高考真题)特训(学生版+解析)
- 水泥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8.2.2 应用举例第2课时 方向角和坡角问题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智能投顾发展态势-深度研究
- 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策略与实践
- YY/T 1938-2024医用透明质酸钠敷料
- 物流行业物流园区智慧安防方案
- 尼龙防护网施工方案
- GB/T 45083-2024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 分子生物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科技大学
- 学校帮扶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