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_第1页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_第2页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_第3页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_第4页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 ?韩愈师说中“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 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 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 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分工使得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形成了特殊的社 会关系职业关系,这种职业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殊 的行为规范来加以调节,职业道德因此而形成。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 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比如,医 生救死扶伤、 法官明镜

2、高悬、 商人诚信公平、 教师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等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教师道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 “师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 道德规范应遵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出自某个行政 机构或单位领导的意愿和要求,而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实 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结晶。在中国,高尚师德源远流长。孔 子时期就已总结了一整套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我国最 早的教师道德体系。如: “有教无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这些思想流传几千年,魅力依 旧。尽管时代变迁,要求发展,但由教师这个职业

3、本质属性 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永恒的。二、教师职业道德法标准 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概括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1.依法执教方向正确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4.严谨治学刻苦钻研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7.廉洁从教以身作则8.为人师表明得惟馨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规范、准则本身,属于社会道德范畴。教 师职业道德素养则属于个体品德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 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它的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 的过程。通俗一点说,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就是要把 “行 为规范

4、”转化为“规范行为” 。这里所讲的内化就是教师将已有的品德心理与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要求建立联系,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同 化,通过对外在的准则从盲目依从到自觉的认同。外化就是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人与人,特别是师生相互之间 的互动交流,在教育实践中去实施(外化)并体验这些规范 和准则,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信念、意志和行 为规范,构起相对稳定的、一贯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个性特征 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目前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知道所谓的职业道德要 求,中小学职业道德标准可倒背如流,也谈得头头是道,但 这些要求与自己的品德基础却不相干。这些外在的社会道德 要求尚未转为为内在的个人品

5、质,也就是内化外化过程还很 不到位。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活动讲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 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品德的形成不是一个“灌输 - 接受”的 简单过程,这些讲座只是一个引子,主要由教师在具体教育 实践中实践与体验、交流与互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 德素养。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1. 教师爱岗敬业。教师爱岗敬业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能把(1) 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甚至“迷 恋”;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 。 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 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 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

6、、兄弟姐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 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 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忧劣而轻易波动。教师只有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 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 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2) 理念上教书育人 教师对职业的爱心要在懂教育规律、思想方法科学和 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否则这种爱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教师爱岗敬业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 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 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千方百

7、 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 好的思想品德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 学生的内心世界上。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 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3) 态度上认真负责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 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 其业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 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 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 职业态度除“认真”二字,别无选择。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 了事

8、,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 表。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 生的视野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爱岗敬业,一般分为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等不同状 态。乐业是建立在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积极态度、 浓厚兴趣和深深热爱的情感基础上的。乐业的教师对教育工 作、对学生由衷的喜爱,不计较待遇多少、地位高低,工作 再苦再累是享受。他们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这属于 情感型的爱岗者。敬业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理智思考基础上形成的 积极态度。敬业型的教师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意义 以及个人发展意义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以认真、一

9、丝不苟、作风严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这属于理智型的爱岗者。勤业一一体现了教师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和履职程度,勤 业的教师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地 做好本职工作。属于态度型的爱岗者。精业一一有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并不断钻研。具有 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属于创造型爱岗者。教师爱岗敬业的几种水平:师德的楷模水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这是教师师德的极高境界,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 人事业,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以桃李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人 生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 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锐意改革,成绩 卓越,是他们师德境界的真实

10、写照。有这样师德的教师人数 虽不多,但在教师群体中影响较大、号召力强,起到先锋模 范作用。师德的优秀水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样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师德的基本水平。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总之,爱岗敬业体现着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兢 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 我们要求和教育学生努力的基础。2. 教师的博爱(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 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因此上说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 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 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

11、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的阳光、空气和水。爱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 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 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 智慧的完整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 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 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过程,也不是一种 纯粹的认识过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情理相融的心理过 程,一种严慈相济的心理特征。教师爱生是人类心灵一种完 美与理想的象征。情感是师爱的前提。从早到晚教师与学生同活动,上 课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

12、不时的沟通交流。教师为学生能自己的要求完成任务而感到喜悦。这些天然的、纯真的情感 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理性是师爱的方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教师只有“爱 的情感”和“奉献”还远远不够,师爱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共同教育功能的保证。即情理相融,严慈相济。师爱是双向交流,动情效应。爱生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 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 结果。首先,学生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 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就是所谓的亲其师;随之而来 的

13、就是“信其道”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容易被学生同化,教师 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双向 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爱心的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还存 在于它能使教师人格的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使人 变得伟大、完美。奉献之心、不忘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报酬,只讲学生,不求回报的充满奉献的 爱。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 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也就是:爱心是教 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最终还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出人 才。件,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最终还要体现在3. 教师的公正。 教师的公正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

14、利益关系时 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 关系很多, 比如: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的收入之间的关系、 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 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就必须使 用公正这条基本的伦理原则。教师公正问题关系很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 方面面协调和配合,在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对 人对己的公正显得十分重要。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待家 长,做到尊重、理解、真诚地相互合作,就有利于形成良好 的外在教育环境。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对待同事,做到团 结、协作,就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而形成良好的教育 氛围。公正的对待学生是教

15、师公正的重点。在一个群体中,总 有优中差,假如教师不能做到公正、偏爱优生、歧视差生, 就往往会造成教育教学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正常教育活动的 开展,教师的公正决定着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对教师 公正的期望值相当高。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级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 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不公正会使学生怀疑公正的合 理性,而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长期以往,教 师的不公正必将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受到影响。教师的公正是 教育公正的核心,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 以教师公正,可为实现社会公正做贡献。教师公正的内容 :1. 教师自己对自己的

16、自重。2. 教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 的关系。3. 教师对家长的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爱护差等、一 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因材施教。4. 教师仁慈。教师的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仁慈施教上,突出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 . 无条件的爱心。2 ) . 高度的宽容和耐心。教师的义务。1. 教师的法律义务。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 团结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 文化、 科学技术教育,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体质等方面发展。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