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施工方案带计算_第1页
模板施工方案带计算_第2页
模板施工方案带计算_第3页
模板施工方案带计算_第4页
模板施工方案带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工程概况:模板施工方案二、一般做法及计算:本工程模板采用木模,木模应保证下料尺寸准确、拼缝严密,保证砼不漏浆。木模底部加固可采用在埋木条的方法,底部挡木用铁钉固定,采用此方法简单可靠,容易保证砼不跑模。本工程砼拟采用商品砼。砼工程施工前,应事先做好砼的配合比试验报告,然后换算成施工配合比施工。砼搅拌的计量须准确、砂、石的重量误差为±3%,水泥、水的重量误差为±2%。砼施工完毕,要派人浇水养护不少于 7d。本工程主体结构模板采用木模板钢管支撑。木模板为九夹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48 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 1.5m。模板安装时,要保证其平整度和垂直度,模板支撑系统必

2、须有足够的稳定性。砼浇筑前 24 小时应对模板淋水,并用海绵条及三夹板堵缝,以免漏浆。模板的拆除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并在砼施工时,留置试块,标准养护,作为拆模的依据。砼若未达到强度要求,不得提前拆模。(1) 对柱模板进行计算柱模采用 2cm 厚七夹板,采用 5×8cm 木方做竖楞,竖楞间距按18cm,柱箍采用钢管箍,钢箍间距 40cm 一道。柱截面尺寸选取为 900×900mm、1300×1300 mm,层高 4.00m,砼浇筑速度V=2m/h,预计施工时间 7、8、9 月份,平均气温 T=33。侧模荷载计算新浇砼对模板的侧压力;1 2F=0.22Ct0ß

3、 ß V1/2 (1)F=CH (2)上式中取所得数值的较小值。 F新浇砼的最大侧压力 C混凝土重力密度t0混凝土初凝时间 ß1外加剂修正系数,本工程有外加剂,ß1=1.2 ß2坍落度修正系数,ß2=1.15 V砼的浇筑速度 V=2m/h H柱高度1 2F=0.22Ct0ß ß V1/2=0.22×24.11×4.17×1.2×1.15×21/2=43.16KN/m2CF= H =24.11×4.00=96.44KN/m2取较小值 F=43.16KN/m2,考虑振动

4、荷载,总侧压力 P=43.16+4=47.16 KN/m2柱箍间距 S 计算根据公式 S=S 柱箍间距Et 木材的弹性模量Et=1×104MPaI 柱模截面惯性矩I= 1 bc3=121 ×180×203=1.2×105mm412Kt 荷载系数 Kt=0.521Q 侧压力线分布系数,Q=F·0.18=8.49KN/mS=893mm取柱箍间距为 400mm<893mm,满足要求。详见下图:注:800×800mm 以下设螺杆一排,800×800mm 以上设螺杆二排对拉螺栓计算:柱箍线布荷栽:q=47.16×0.4

5、=18.86KN/m N=1/2ql=0.5×18.86×0.9=8.49KN0N=1/2ql=0.5×18.86×1.3=12.26KN A =N/f=12260/215=57mm20选用f12 螺栓A =122 mm2>57 mm2(2)墙板模板计算:墙板厚度 500mm,模板采用 2cm 厚七夹板,采用 5×8cm 木方做竖楞,间距 300mm,横楞采用f48 钢管二道,间距 600mm。地下室墙板支模示意图见下页。地下室底板支撑简图1M=1/10q l2=0.1×18.86×3002=0.169KN·

6、m<fm ·1/6bh2,符合强度要求。1w=q l4/150EI=18.86×3004/150×1×104×2×105=0.509mm<w=300/400=0.75mm,符合刚度要求。横楞间距 S 计算:S=893mm>600mm,满足要求。(2) 梁模板计算:梁截面尺寸为 600×1200mm,小楞采用 5×8cm 木方,间距 400mm,f48 钢管大楞间距 900mm,f48 钢管立杆间距 1.5m.底板自重力:0.3×0.6=0.18 KN/m混凝土重力:21.44×

7、0.6×1.2=17.36 KN/m钢筋重力: 1.0×0.6×1.2=0.72 KN/m振动荷载: 2.0×0.6=1.2 KN/m总荷载:0.18+17.36+0.72+1.2=19.48 KN/m板厚度:h=梁侧模竖楞采用 5×8cm 木方,间距 400mm,横楞为f48 钢管三道。n侧模板计算:M=1/10ql2=0.1×18.86×0.42=0.302KN·m需要W =0.302×106/13=23231mm3n截面抵抗矩:W=1/6×400×202=26667>W ,

8、符合要求。w=ql4/150EI=18.86×4004/(150×9×103×1/12×400×203)=1.34<w=400/250=1.6,符合要求。、三、模板施工顺序熟悉施工图纸翻样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交底配模涂刷脱模剂放线、弹线搭设承重架(支撑系统)单向墙侧板、柱模板安装校正固定门窗模板、安装设备管洞的留洞待钢筋、墙中管线安装完毕清除底部垃圾办理技术复核记录封墙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铺梁底、梁侧及平台板、模板(高度大于 600mm 梁封单侧模板,待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封另一侧模板) 校正、固定、加固予埋件安装、钢筋绑扎复核尺寸、挂

9、板安装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浇捣砼(在浇捣时,派专人看模,以便发现模板及支撑系统的问题及时加固处理)四、支撑体系:本工程支撑采用钢管支撑,具体构造做法详支撑简图。支撑质量要求与标准1. 模板、钢管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稳定性和易拆除性,立杆底部必须设垫块,确保立杆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加强承重架的安全系数。2. 模板的下口缝、接口缝、转角缝、拼缝应严实密缝,以免跑浆、漏浆。3. 支模质量必须严格要求,如果发现有超出下列情况,必须做好更改或重新支模。墙、柱位移离轴线小于 3mm,标高误差上下累计小于 5mm。墙、梁截面尺寸在±2mm,对预留孔、预留洞都必须正确无误。4. 脱模剂必须在模

10、板入位前涂刷。5. 支模完毕后必须做好尺寸复核和自检工作。模板拆除必须经得现场项目部同意,方可拆模。拆模不得用大锤砸打模板。拆除物分类整齐合理堆放。对带钉子的模板、木料应及时清除或几种堆放。五、模板工程应注意的事项:1、一般规定:工作台、机械的设置,应合理稳固,工作地点和通道应畅通,材料、半成品,堆放应成堆成垛,不影响交通。操作木工机械不准戴手套,以防将手套卷进机械造成事故。木模车间内的锯屑刨花应天天清理。在车间内禁止吸烟动火。2、支模与拆模:1.使用木料支撑,材料应剥皮,尖头要锯平,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的材料,不准用弯曲大、尾径小的杂料。2.支撑底端地面应平整坚实,使用木楔调整高度时,调整高底

11、的木楔要钉牢,木楔不宜垫得过高。3.支模承重架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修复。4.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5.支设 4m 高以上的立柱模板,四周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不足 4m 高的可使用马凳操作。6.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梁底模上行走。7.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用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8.脚手架的操作层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超载的材料。交通过道应有适当高度。工作前应检查脚手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9.纵横水平撑、斜撑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道

12、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 1.80m 高以上。10.支模中如需中间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封板等钉牢,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造成事故。在模板支撑系统末完成前不得上人,在未安装好的梁底板或平台上不得放重物或行走11.钢管承重架,按规定设置水平和剪刀撑。12.模板上有预留孔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砼板上的预留洞应在拆模后将洞口盖好。13.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14.拆除檐口,阳台等危险部位的模板,底下应有架子、安全网或挂安全带操作,并尽量做到模板少掉到架、安全网上,少量掉落在架、安全网上的模板应及时清理。15.拆模前,作业区周边及进出口应设围栏并加设明显标志和警告牌,重要通道应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进人作业区。垂直运输模板和其它材料时,应有统一指挥、统一信号16.拆模的顺序应按自上而下,从里到外,先拆掉支撑的水平和斜支撑,后拆模板支撑,梁应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人应站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安全距离,保证安全操作。17.凡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