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莲都区丽新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龙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二一二年十二月莲都区丽新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审 定:沈 可审 核:蔡人伟校 核:陈耀斌编 写:张 义 黄 旌 龙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二一二年十二月莲都区丽新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龙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目 录第1章 总 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编制原则11.4预案范围21.5人员调整2第2章 基本情况32.1自然情况32.2 经济社会情况4第3章 危险区、影响区的划分5第4章 组织指挥体系64.1职责和分工64.2丽新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和应急组织8第5章 监测预警105.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105.2 实时监测115.
2、3 预报预警15第6章 转移安置方案196.1影响区转移安置方案19第7章 抢险救灾207.1抢险救灾准备207.2抢险救灾20第8章 保障措施228.1汛前检查228.2宣传教育及演练228.3保障措施238.4纪律2431第1章 总 则1.1编制目的为做好防洪减灾工作,保证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和谐社会,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特制定丽新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国家防总);浙江省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技术导则;浙江省山
3、洪灾害防治规划2004年12月;关于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 小流域防洪规划相关的规程规范和有关的技术文档。1.3编制原则山洪灾害防御应以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贯彻“防避结合,以避为主”的原则。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反应敏捷,动作高效,运用一切可调配社会资源,努力保障受影响区域内的人员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1.4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丽新乡全乡范围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及应急处置。1.5人员调整乡、村山洪灾害组织机构中的领导人员应工作变动而调整,其接替
4、相应职务、岗位人员即为本预案中的相应责任人员。乡、村山洪灾害防御的基层队伍人员变动,规定每年4月上旬前由本乡负责将新的各类队伍组建好,并登记造册,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演练,同时将人员变动情况上报区防指备案。第2章 基本情况2.1自然情况丽新乡位于莲都区西北部,辖区内山溪性河流发育,植被覆盖率高。境内主要小流域有宣平溪,详见表2-1。丽新乡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3-4月初春季节,南北气流交替加剧,低气压及锋面活动频繁,天气阴晴不定,多降连绵细雨。5-7月春末夏初,由于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气流相遇交绥,锋面常在流域上空停滞或摆动,造成连续
5、降水,降水强度大且量多,俗称“梅雨”。7-9月盛夏季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晴热少雨,降水以雷阵雨为主,若遭遇热带风暴或台风的侵袭,形成较大暴雨。10-11月秋季,天气以晴朗少雨为主;12-2月寒冬季节,地面盛行偏北风,气温低,会出现雨雪天气。本地区主要雨季为梅汛期(4月16日至7月15日)和台汛期(7月16日至10月15日)。降水量相对集中于4-9月。表2-1 丽新乡河流基本情况表河道名称流域面积(km2)主流长度(km)河道比降()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三级支流四级支流宣平溪7003030双坑301050畎坑20840徐岸坑802030岭前坑251040大重坑201050吾赤口1003040
6、畎岸坑10830山村坑105302.2 经济社会情况丽新乡共有10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4007户, 10264人。有耕地面积7495亩,林地面积102282亩。全乡有畲族人口2100人,是莲都区唯一一个乡级少数民族乡。201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为1279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9890万元,工业产值为2908万元。第3章 危险区、影响区的划分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危险区的划分参考关于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结合莲都区山洪灾害的特点划定如下:乡(镇、街道)遭遇10年一遇、村遭遇5年一遇以下防洪标准洪水时,可
7、能造成人员伤亡以及房屋等设施严重破坏的易受灾的区域为危险区。对处于屋顶山塘水库下游的村庄,根据水库山塘出险时的影响范围划定影响区;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庄,根据莲都区国土分局提供的资料划定地质灾害影响区;对乡(镇、街道)满足10年一遇、村满足5年一遇防洪标准的低洼易淹隐患点,根据历史淹没情况结合现状地形划分洪水灾害影响区。根据以上的划分标准,进一步到现场复核,逐个排查,并经水文水利计算及相关资料收集调查,最终确定了丽新乡防御重点区:影响区25户75间98人,丽新乡影响区划分统计情况详见下表:丽新乡山洪灾害影响区基本情况表村户数(户)间数(间)人数(人)备注白岸口村4395691107屋顶水库
8、下游黄岭上村299350801屋顶水库下游马村村205670低洼易淹区畎岸村7229531845屋顶水库下游山村村239403644屋顶水库下游吾赤口村348546893屋顶水库下游合计2067户、2877间、5360人第4章 组织指挥体系丽新乡山洪防治组织主要按照乡、村二级建构,成立丽新乡山洪防治指挥部。乡长为指挥,分管副乡长为副指挥,乡直有关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并设监测、抢险、宣传、转移、保障等五个工作小组。乡山洪防治指挥部在区山洪防治指挥部、乡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全乡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收集各辖区流域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
9、掌握山洪险情动态,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避灾各项工作,动员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和避险。行政村成立以村委会主任为组长,村支书任副组长,所有村干部为组员的山洪防治工作组,下设监测预警组、转移组、抢险组、后勤保障组等4个工作组。村山洪防治工作组在乡、乡党委、政府、山洪防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防灾避灾各项工作,掌握山洪险情动态,定期进行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等隐患的监测,动员和组织群众安全转移与避险。4.1职责和分工4.1.1丽新乡山洪防治指挥部指挥:负责全乡山洪防治指挥部成员的调度和协调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发布撤离命令,调集抢险
10、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请示上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调用抢险队伍及物资支援。副指挥:负责监测与转移,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动态,落实指挥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转移、避险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监测预警组:负责建立本辖区监测预警网络,负责接收上级防指及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发送的有关山洪防治预警信息,掌握辖区内有关山洪防治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为本级防指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人员转移组:按照本级防指和上级指令,负责将危险区域群众按预案组织转移到安全的避灾场所,并做好安置工作。抢险救援组:负责抢险队伍、物资的调配,根据险情、灾情,组织抢险救援。宣传报道组:负责
11、汇总山洪防治动态,发布汛情、灾情及有关信息,组织宣传报道山洪防治工作动态、先进事迹等,编发简报,接待新闻记者。后勤保障组:负责本级防指及各工作组的后勤生活保障,接待上级山洪防治工作组、慰问团等。4.1.2村级山洪防治工作组组长: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副组长: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影响区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作。监测预警组:负责村级人工雨量站观测、上游小溪水位监测、重点山塘和水库、地质灾害点巡查监测及收集传递暴雨山洪信息,并传达预警信息。转移组:负责人员和重要物资的安
12、全转移及后续安置工作。抢险组:负责工程抢险,撤离道路抢护,负责受困人员的紧急施救。后勤保障组:负责村中避难场所、学校及转移路线的安全检查工作。配合转移组维护人员撤离秩序及撤离安置,为各组人员及灾民提供后勤保障,保证避灾人员在避灾期间的生活所需。4.2丽新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和应急组织总 指 挥:蓝军伟669026)常务副指挥:陈必文698683)副 指 挥:章官蔚613696)成 员: 蓝池星 兰立新 应永生 杨 丽 叶伟俊 朱云鸯 王坛金 钟树清 蓝晓春 雷丽娟 庄永华 张 林 常晓华 程兆丰 吴彬雄 (一)监测预警
13、组:组 长:章官蔚 成 员:程兆丰、杨芸鹤以及相关联村干部和村干部(二)宣传报道组:组 长:杨丽 成 员:朱云鸯、雷丽娟、钟菁菁(三)转移组:组 长:蓝立新成 员:钟树清 常晓华 张晴雯 雷蕾 史晓琴(四)抢险组:根据事故险情村庄、地形实际,综合考虑分成若干险情事故抢险小组。 组 长:陈必文 成 员:应永生 杨芸鹤 张林 吴旭涛 揭丽伟 潘丽兵 王俊朝及乡应急分队队员、所在村干部、群众、民兵(五)后勤服务组:组 长:蓝池星 成 员:王坛金、蓝晓春、毛菲菲 庄永华丽新乡村级山洪防治工作组详见村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第5章 监测预警5.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暴
14、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区域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同时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区域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5.1.1 设计洪水计算由丽水市莲都区太平港河道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文计算结果得断面集水面积各频率(%)设计值(m3/s)(km2)1251020上显滩80626402350196016501330在得出上显滩各频率洪水后采用面积倍比法计算马村河道下游处各频率洪水,公式如下:Q马村马村河道下游处设计洪水流量;F马村 马村河道下游处以上集雨面积,取594.95km2;F上显滩上显滩水文站集雨面积,取806km2;Q上显滩上显滩水
15、文站设计洪水流量。计算成果见表5-2。表5-2 各频率洪水流量计算表洪水频率上显滩流量(m3/s)马村流量(m3/s)10%16501346.320%13301085.25.1.2临界值计算一、 洪水灾害暴雨临界值计算根据村庄所在地势,结合历史洪水情况,对村庄的低洼易淹区进行洪水复核,计算成果如下所示:洪水位计算表表5-3 单位:m村庄水位现状现状主槽左岸右岸5年河宽最低高程高程高程马村村100.43184.6495.34101.98102从上述表格中可知:马村村防洪满足5年一遇。二、影响区预警指标确定 洪水灾害影响区、水库山塘影响区、地质灾害影响区采用短历时降雨达到1小时30mm,2小时50
16、mm为预警指标。当降雨量达到上述指标时,加强对洪水灾害影响区洪水位、屋顶山塘水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5.2 实时监测5.2.1 监测内容巡查预警(监测)员监测区域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5.2.2 监测要求巡查预警(监测)员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群测群防监测信息的获取来自区、乡、村或监测点。由监测人员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培训宣传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观测信息,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区级防汛指挥部门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乡、村的监测预警信息,逐级发布。乡政府除接收区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监测、预警信息,还接受群测群防监测点、村、水库山塘监
17、测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信息。村、组接受上级部门和群测群防监测点、水库山塘监测点、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监测、预警信息,见图5-1。群测群防监测点区级防汛指挥部指挥部监测信息紧急情况下乡镇政府户组村雨、水情异常水库、山塘溃坝监测员图5-1 群测群防的监测、预警流程图5.2.2 监测系统建设监测系统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和自动化装备,将区域内各雨量水位站点的降雨和洪水信息,实时采取和传输到洪水控制中心,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掌握区域洪水动态,做出未来洪水预报,再通过现代化通信设备向社会发出洪水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包括完善水文测报系统、加强通讯系统和预警系统。一、水文测报系统区域水文测报系统有水
18、雨情测站10个,其中遥测站5个,人工雨量站5个,具体情况见表5-4。现有水文测报设施布置表测站名称地 点监测报送观测流域内容方式方式名称马村马村村雨量GPRS自动遥测宣平溪三十九水库三十九水库水位/雨量GPRS自动遥测宣平溪下圩水库下圩水库水位/雨量GPRS自动遥测宣平溪白岸口水库白岸口水库水位/雨量GPRS自动遥测宣平溪丽新吾赤口村雨量GPRS自动遥测宣平溪白岸口白岸口村雨量人工宣平溪黄岭上黄岭上村雨量人工宣平溪马村马村村雨量人工宣平溪畎岸畎岸村雨量人工宣平溪山村山村村雨量人工宣平溪根据调查,现有遥测站点配置为:遥测终端机、通信模块、太阳能板、蓄电池、水位传感器、双斜管水位井配套设备、雨量传
19、感器以及附件等。由于区域河道源短流急,洪水产生、发展时间非常短,洪水峰值达到10(5)年一遇时间一般不超过3h,因此区域的雨量预报工作是流域灾害等级预估的重要指标。二、通讯和预警系统通讯和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的传输,预警信息的发布两个方面。基础数据的传输根据调查:站点的数据主要是GPRS通信通道传入各级防汛部门,该通信通道具有运行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满足信息收集的要求。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文件(浙防汛【2007】13号)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利用农民信箱或区域暴雨预警广播系统等平台,确保第一时间将暴雨预警信息发送给基层预警责任人和预警员,提高暴雨影响区域实时预警水平和应
20、急反应能力,使危险区域群众能及时转移。实现功能:实时查询水雨情遥测系统接收到的数据,如果数据超过预设的数值时就实现报警。报警方式有界面闪烁,声音提示,短信发送。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图5-2 预警系统结构图同时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洪水灾害预警对象主要为低洼地居民区,存在地质灾害的居民区和处于屋顶山塘水库下游的居民区。预警信息的发布主要根据险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主要方式有喇叭、有线广播、无线广播、铜锣、报警器、手机短信等,现有视频布置1个,具体情况见表5-6。汛期时各村抢险队成员应24小时保持手机或电话畅通。一般险情时(即达到准备转移预警指标时)采取喇叭、广播或铜锣等其它形式宣传,由村长及防
21、汛小组成员通知各危险区的居民做好撤离准备,并做好防御准备工作;较大险情时(即达到立即转移预警指标时)采取信号发布员通过村高音喇叭或报警器向各村民发出长鸣20秒,停顿5秒,反复三次为一周期的撤离信号,组织危险区域人口安全转移;重大险情时信号发布员通过村高音喇叭或报警器向各村民发出长鸣10秒,停顿10秒,反复三次为一周期的撤离信号,组织危险区域人口安全转移。表5-5 现有视频布置表视频站名称地点流域名称畎岸丽新乡畎岸村宣平溪5.3 预报预警5.3.1 预报预警内容气象部门、水利部门发布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预警内容为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
22、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等。5.3.2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本区域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一、预警程序1、一般情况预警程序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区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预警程序流程见图5-3。省级防汛指挥部市级防汛指挥部山洪灾害预报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乡镇防御指挥机构村组 户水库、山塘溃决区级防汛指挥部图5-3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2、紧急情况预警程序在遇紧急情况下(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区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
23、作,预警程序流程见图5-4。水库、山塘溃决滑坡泥石流洪水暴雨山洪灾害预报市级防汛指挥部省级防汛指挥部区级防汛指挥部 户户组村乡镇防御指挥机构大体积山体滑坡坡 地质异常 水库、山塘溃坝 水利工程险情 监测员员图5-4 紧急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二、预警启用条件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自动监测站或人工测站已测到连续降雨达到准备转移临界雨量,溪河水位达到准备转移水位,且水位继续上涨,天气预报本区域将持续降大雨,应发布预警信息,请危险区域人员做好转移准备。2、自动监测站或人工测站已测到连续降雨达到或超过立即转移临界雨量,溪河水位达到立即转移水位,且水位继续上涨,天气预报本区域将持
24、续降大到暴雨,应发布预警信息,请危险区域人员立即撤离。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崩塌及山塘水库出险的征兆时,应发布预警信息,请影响区人员立即撤离。第6章 转移安置方案6.1影响区转移安置方案影响区内人员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负责转移的责任人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按签订的责任书采取强制转移措施。转移路线、安置地等详见下表:丽新乡影响区人员防避方案村名撤离对象安全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转移负责人备注白岸口村439户1107人村中道路村边山上王平岳屋顶水库下游黄岭上村299户801人村中道路村边山上何小林屋顶水库下游马村村20户70人村中道路村委会王连英低洼易淹区畎岸村7
25、22户1845人村中道路村边山上陈新华屋顶水库下游山村村239户644人村中道路村边山上蓝有贞屋顶水库下游吾赤口村348户893人村中道路村边山上章进华屋顶水库下游当发生险情时,如果各转移小组与上级失去联系,应该独立和果断的应付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第7章 抢险救灾7.1抢险救灾准备在平时,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反复深入的开展防御山洪灾害基本知识和自救常识的普及教育,宣传讲授本区域山洪灾害隐患的存在和发布变化情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防灾意识。乡和行政村可以组织群众进行预案的演习 。在汛期,应通过宣传提高区域公众的防范意识,尤其是分散居住的行政村,需要通过志愿者或者
26、政府部门有关人员上门进行宣传工作。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做好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7.2抢险救灾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到岗,必要时分片分赴一线指挥。各驻村干部到各村一线,重点落实人员转移工作和灾害预警工作。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各抢险队伍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快速反应抢险,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
27、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及时调配救灾款物,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山洪灾害、各类危房人员撤离进行排查。新发生的险情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按人员转移预案要求组织各类人员紧急转移。特别注意控制诱发灾害,维护治安、防范传染病、基础设施失事及其他次生灾害,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当人员撤离危险区、影响区以后,首先解决转移安置人员的吃、住及医疗等问题。在灾后及早恢复灾区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及时清除隐患,迅速组织力量抢修交通、供电供水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作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修复水毁工程,组织生产恢复工作。
28、抢险救灾须每三小时汇总上报一次汛情、工情、灾情、民情等信息,宣传报导防汛动态、先进事迹。第8章 保障措施8.1汛前检查汛前,丽新乡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特别是洪水风险区、地质灾害点、屋顶山塘水库等要逐一检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8.2宣传教育及演练对预案的主要内容,要利用会议、宣传资料、广播、电视、光碟、墙报、标语、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有条件的乡邀请有关的专家培训各级责任人以及监测、预警、转移抢险救灾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根据预案划定的危险区设立醒目的、固定的标示牌,注明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等,同时做好各种宣
29、传牌。并分户制定防灾、避灾须知或明白卡。同时多措施、多渠道公布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组织机构、有关人员、职责、分工和联系方式。预案编制完成后要组织区域内人员开展山洪灾害避灾实战演练,模拟突发暴雨、在电力通讯等中断且有大暴雨的情况,熟悉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及安置方案等。编制的预案经实际操作后,要不断完善,修正暴雨和洪水位临界值,做到预警准确科学。对本区域内人口居住集中的行政村重点河段,采取必要的防洪避险工程措施,修建标准防洪堤,理顺河道底坡和岸线,以提高这些河段的防洪标准和防御山洪灾害能力。着力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实时监测区域内的台风、暴雨、洪水等情况,以便采取正确详实的山洪灾害防御措施。8
30、.3保障措施一、通信与信息保障按照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通畅。由通信部门制定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后,应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通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防汛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扩音喇叭、警报器、铜锣、有线和无线广播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二、应急力量保障应急力量保障民兵、预备役人员、乡派出所,是抢险救灾的重要力量。乡人武部应制定应急抢险预案,加强训练,确保应急需要。必要时,请求区人武部支援。乡人武部建立以民兵为骨干力量的机
31、动抢险队伍,各行政村根据实际,建立以民兵及村组干部为主体的抢险队伍及群众抢险队伍,用于本区域抢险救灾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汛抢险救灾的义务。各行政村应织织动员广大群众投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三、物资保障乡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储备必需的防汛物资,用于本区域的抢险救灾需要。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各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受洪水威胁的其他单位,储备能满足抢险急需的常规抢险机械、物资和救生器材等必需物资。四、资金保障乡财政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防汛资金,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防洪工程建设和遭受严重水旱灾害的工程修复补助,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救灾资金支持。五、电力保障电力部门有依法保
32、障防汛电力供应的责任。乡供电所制定应急供电保障预案,遇突发事件,全力保障抢险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六、交通运输保障交通运输和交警部门制定应急预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救灾物资运输优先通行;做好群众安全转移所需车辆、船舶的调配,确保洪水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汛前做好各类大型抢险施工机械、救灾车辆、船舶等社会存储的登记造册,以便防汛期间的紧急调配使用。七、医疗卫生保障乡卫生院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医疗队伍,紧急情况下,开通各类应急医疗救援机构,随时救治受伤人员。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做好灾区防疫消毒,防控疾病传播。八、技术保障(1)建立完善雨、水情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准确
33、迅捷的掌握水雨情、工情信息。(2)建立完善区、乡防指之间的防汛异地会商系统和视频到村系统,实现各级防汛抢险救灾信息的共享。(3)建立完善预案体系。对历史上的重点险工险段或易出险的水利工程设施,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以备紧急情况下因险施策;当出现新的险情时,派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研究优化除险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长负责组织实施。8.4纪律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需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般包括:各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灾民安置纪律等。附件一: 莲都区 乡 村山洪灾防御避灾明白卡一、基本情况 二、 联系联络方式 险户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负责人: 联系电话:
34、家庭住址: 风险区域: 联户责任人: 需转移人员情况: 联系电话; 姓名 性别 年龄 避险信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撤离路线: 姓名 性别 年龄 安置地点: 姓名 性别 年龄 姓名 性别 年龄 附件二: 乡与各村签订的防御安全责任书 年度 乡山洪灾害防御安全责任书甲方: 乡人民政府乙方: 村民委员会为确保我 乡的安全渡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特签订防御安全责任书。一、 甲方责任:1、加强防汛工作的领导,及时传达贯彻上级领导、部门的有关防汛指示和要求;2、统一部署指导全乡的安全渡汛工作和抢
35、险救灾工作;3、加强全乡范围内的防汛宣传和防汛抢险等的技术指导;4、加强对各村防汛工作的监督检查。二、 乙方责任:1、负责组建本村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应的巡查信息、转移、应急抢险及保障等山洪灾害防御分队。2、配合乡人民政府制定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工作。组织落实预案演练、告示、宣传、培训。3、负责掌握山洪灾害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实况并及时上报,定期进行水利工程险工险段、山体裂缝、滑坡等隐患巡查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信号。4、动员和组织群众实施安全转移与避险抢险,切实落实受灾居民的安置和恢复生产,保持全村稳定。5、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和非工程建设。6、落实村级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7、一旦发生险情灾情,立即组织村民抢险救灾,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信息安全到透明化看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 医疗行业电子病历系统升级的商业模式探讨
- 2025年中学消防应急疏散总结模版
- 新生儿低血钙的临床护理
- 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公共卫生中的疾病预防效率
- 公司车辆转让协议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的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分析
- 会员入股协议合同范例
- 财务部半度总结模版
- 债权佣金合同范例
- 2025-2030中国无烟原煤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 加强民航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检查表
-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知识讲解
- 品质英语术语
- Proud-of-you中英文歌词
- 新员工能力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